>>> 无畏舰沉没引发的政治风暴
    [美国的希望,无畏舰的沉没。]
    [国际蒙羞,麦金利总统因精神冲击卧床不起,共和党未来何去何从?]
    [展现二流强国现实的美国,各国大使馆纷纷表示遗憾。]
    [出人意料安静的民主党,未发起积极攻势,推测是在等待风暴过去。]
    [英国:“将撤回部署在巨文岛的无畏舰舰队。”]
    ——《华尔街日报》
    哗啦。
    杜鲁门展开报纸。
    那天,参加无畏舰竣工仪式的各大媒体都忙得不可开交,他们将这场风暴写成报道,刊登在报纸上。
    借助《华尔街日报》遍布全国的网络,这一消息不到一天就传到了美国西部对面的纽约。
    美国民众对美国在全球地位的骤降感到震惊不已。
    “连民主党都得避其锋芒,麦金利还真是厉害。”
    民主党的威廉·詹宁斯·布赖恩是相当有名的人物。
    因为他将奉行保守主义到极致的民主党,转变为我们如今所知的进步主义民主党,功勋卓着。
    他虽三次竞选落败,但他所倡导的制度,经西奥多·罗斯福、伍德罗·威尔逊、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之手,大多得以实现。
    也就是说,他是民主党内部公认的具有进步倾向的元老。
    反垄断、亲劳工倾向、妇女参政权……
    这些听起来颇为熟悉的现代民主党框架,都是他奠定的……
    然而麦金利搞出的烂摊子太大了。
    “感觉就像一颗有毒的圣杯。”
    距离大选只剩短短三天。
    民主党对麦金利反而开始发表支持文章。
    他们一边指责贝德勒姆造船厂,一边声称麦金利并非坏人,一切都是意外,逐渐开始撇清关系。
    “如果詹宁斯当选,他得在国际上重塑美国跌落的地位,他能做到吗?要是失败,只会自讨苦吃,连连任都别想。”
    讽刺的是,这强化了主义倾向。
    民众对美国声誉的跌落感到失望,开始执着于战争部长罗斯福的霸权主义。
    这对民主党也极为不利。
    毕竟詹宁斯·布赖恩是典型的反资本主义人士。
    而且,以20世纪初的基础设施条件,短短三天内扭转选情也并非易事。
    “看来最终还是共和党会获胜。”
    “没错,虽然可能会出现一些选举人背叛的情况,但基本上还是共和党占优。”
    在麦金利陷入困境之前。
    大约三个月前,他的支持率高达75%以上,极受欢迎。
    赢得美西战争,进军太平洋,压制倭国。
    美国民众为处于资本主义时代巅峰的美国而狂热。
    虽然处于核心位置的本是西奥多·罗斯福,但麦金利选择他作为副总统竞选伙伴,相当于吸纳了罗斯福的选票。
    他身为总统。
    共和党内部顿时陷入恐慌。
    “照这样下去,就算当选,共和党也将走向末路。麦金利即便连任,也只是荆棘之路的开端。”
    “少爷,有没有办法平息指责共和党的舆论呢?再这样下去,麦金利是麦金利,但副总统罗斯福的负担会越来越重。”
    “确实。”
    办法?
    杜鲁门突然想起历史上麦金利是如何去世的。
    无论东西方,只要对手不是非人类,就有一种美化的方式。
    虽说美化这个词有点怪,但暂时……
    “死亡。”
    “啊?”
    “在这个节骨眼上,若要让麦金利获得支持舆论,消除共和党的风险,那他是不是得遭遇暗杀之类的?人都死了,谁还会去骂他呢。”
    想来想去,也想不出别的办法。
    人一死,往往就会被美化。
    对活人可以指指点点、肆意辱骂,但对逝者,人们总会有所顾忌。
    更何况当下美国的氛围就是如此。
    这是一个基督教原教旨主义盛行的时代。
    基督教原教旨 = 道德高尚 = 有教养之人,这一公式在当时成立,所以几乎没有美国人会去辱骂逝者。
    相反,悼念文章会铺天盖地,人们会营造出麦金利其实是个好人的舆论氛围。
    无论如何,对麦金利的负面舆论都会逐渐平息。
    如果竞选伙伴罗斯福接任总统,对共和党来说是最好的局面。
    “詹宁斯和民主党一旦失势,共和党当选几乎是板上钉钉。只剩三天了,虽不太可能出现极端变化,但影响会小一些。毕竟罗斯福这个大人物比詹宁斯更有影响力。”
    “但是,这一切都建立在麦金利总统退场的前提下,美国的总统怎么会突然……”
    詹姆斯说着,偷偷瞥了杜鲁门一眼。
    这眼神是什么意思?
    “别这么看我,我只是在说最理想的解决办法。”
    “是,少爷。如果你有什么计划,一定要告诉我。”
    “什么计划,我们这边能做的已经结束了,现在只能看罗斯福的支持率能发挥多大作用。”
    西奥多·罗斯福。
    他是共和党避免命脉断绝的唯一希望。
    由于他采取中立立场,亲托拉斯和反托拉斯的人士都聚集到了他的麾下。
    无论怎么看,选择中立都是神来之笔。
    鉴于白宫因无畏舰沉没而颜面扫地,资本家们肯定像久旱逢甘霖的鱼儿一样,纷纷投奔。
    而在这种情况下,罗斯福想要打压托拉斯也并非易事。
    毕竟大家都心知肚明。
    麦金利总统已经被mFK对冲基金和标准石油公司搞得焦头烂额。
    最终还是共和党会获胜。
    75%的支持率在短时间内降至50%以下,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问题在于当选之后。
    “罗斯福那家伙,骨子里也有政客的特质,不愧是哈佛的高材生。”
    剩下的三天。
    美国的命运系于大选。
    两天后。
    砰!
    “少,少爷,大事不好了!”
    詹姆斯脸色苍白,朝杜鲁门跑来。他手里拿着一份《华尔街日报》的早报。
    杜鲁门放下正喝着的可乐。
    “怎么了?”
    “麦……麦金利总统他……”
    咕噜。
    詹姆斯咽了口唾沫,冷汗直冒。
    “据说在他隐居的家中遭到暗杀。”
    “……啊。”
    大选前一天,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遇刺身亡。
    终究还是发生了。
    想必是无政府主义者的所作所为。
    “这样啊。”
    杜鲁门放下报纸,继续手头的事。
    麦金利的死,似乎是无法避免的命运,所以杜鲁门并不太惊讶。
    这个时期正是无政府主义者活跃的时候,他们对资本主义极为愤慨。
    “但这并非我所期望的结果……”
    不过从结果来看,一切都还算顺利。
    麦金利承担了所有责任,以遇刺的方式让共和党摆脱了困境。他的遇刺也会引发同情舆论。
    罗斯福接任总统候选人后,将点燃恢复名誉的主义舆论之火。
    反托拉斯的总统倒下了。
    共和党内反托拉斯议员的活动将受到抑制,那些一直追随反托拉斯总统的民众也会重新思考。
    政治不是逻辑,而是形势。
    框架可以随意构建。
    显然,主导权已经明确地落到了杜鲁门手中。
    从结果来看,一切都很完美。
    但过程却并非如此。
    杜鲁门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憋闷和纠结。
    杜鲁门曾对麦金利感到厌烦,有时甚至想干脆除掉他。
    但麦金利有拆解标准石油公司的正当理由,所以杜鲁门没有这么做。
    杜鲁门与麦金利的对决态势。
    这本身对杜鲁门是有利的。
    没必要非得除掉他。
    所以杜鲁门的目的一直是让麦金利的视线从标准石油公司转移开。
    绝对不是让他死。
    杜鲁门也没想到麦金利会以这种自我毁灭的方式退场,难道是恶魔的阴谋?麦金利亲手断送了自己的性命,遭遇了暗杀这一残酷的结局。
    “葬礼我得去参加。”
    “……少爷,你不惊讶吗?”
    “嗯?”
    瞬间,杜鲁门感觉后背发凉。
    仔细一想,杜鲁门好像之前跟詹姆斯提过麦金利遇刺或许是个解决办法之类的话。
    糟了,感觉不太妙。
    “少爷……”
    “该死。”
    詹姆斯开始用异样的眼神看着杜鲁门。
    太冤枉了,真不是杜鲁门干的。
    误会就这样越来越深。
    >>> 政治格局变动与新的机遇
    “我庄严宣誓,我将尽我所能,遵守、维护和扞卫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忠实履行美利坚合众国总统的职责。”
    美国总统遇刺身亡。
    按照继承顺序,通常应由副总统接任,但麦金利没有副总统,于是自动由顺位第三的众议院议长接任总统职位。
    即便大选结束。
    当选者在完成交接程序之前,只是当选身份,在此期间需要有人代行总统职责。
    罗斯福自然而然地继承了麦金利的总统候选人资格。
    共和党内毫无杂音。
    “罗斯福万岁!!!”
    美国扩张主义的象征。
    主义的象征。
    战争英雄罗斯福成为总统候选人,执掌共和党的大旗,全美国为之沸腾。
    一位能重塑美国威望的强有力候选人登场,局势彻底逆转。
    [麦金利总统在家附近散步时遇刺,系无政府主义者的暴力政治恐怖行为。]
    [反资本主义的无政府主义者活跃,詹宁斯·布赖恩候选人的活动受到抑制。]
    [代行总统职权的众议院议长:“将竭尽全力守护美国,直至下一届政权交接。”]
    [葬礼在大选之后举行,麦金利的送葬队伍在白宫和其住所络绎不绝。]
    ——《华盛顿邮报》(wp)
    共和党的媒体将具有反资本主义倾向的詹宁斯·布赖恩与无政府主义者联系起来,使其支持率大幅下降。
    麦金利的葬礼、重新评价以及对罗斯福的赞扬,占据了共和党媒体的头条。
    美国民众需要一位英雄来填补他们受损的自尊心。
    罗斯福正是那位能以主义战争英雄的身份,壮丽地填补他们空虚的人。
    “加利福尼亚州,共和党获胜!共和党赢得了加利福尼亚州的选举人票!”
    “北部各州依旧把票投给了共和党!基层选民的支持很稳固!”
    “纽约州、宾夕法尼亚州、俄亥俄州,共和党获胜!席卷选举人票!”
    计票日。
    共和党竞选阵营。
    自南北战争以来,北方各州一直是共和党的稳固票仓,他们依旧支持共和党,而具有反资本主义倾向的詹宁斯则陷入困境。
    部分南方州出现了倒戈。
    由于与无政府主义者一同被贴上反资本主义的标签,部分南方州对詹宁斯印象不佳。
    “德克萨斯州!共和党拿下德克萨斯州!”
    局势逆转。
    这完全得益于麦金利的政绩。
    麦金利发起拆解标准石油公司和反垄断法的决战,持续与德克萨斯州保持联系并保护石油产业,这赢得了德克萨斯州民众的心。
    “共和党万岁!”
    “德克萨斯!德克萨斯!德克萨斯!”
    石油引发的局势变化。
    石油产业蓬勃发展,而詹宁斯却高呼反垄断,这让德克萨斯州觉得他是天下头号恶人。
    虽然只是几票之差。
    但在胜者全得的选举制度下,德克萨斯州倒向了共和党。
    此时,大选的走向已然确定。
    “西奥多·罗斯福候选人当选已成定局!”
    “哇啊啊啊啊!!!”
    开启20世纪的美国第25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当选。
    “让美国再次伟大。”
    罗斯福发表演讲。
    他那压倒性的威严和如熊般强大的领袖魅力,笼罩着演讲现场。
    罗斯福紧紧握住演讲台,充满力量。
    口号很简单。
    ——让美国再次伟大。
    这既是对麦金利时期跌落地位的恢复,也是美国霸权主义的宣言。
    共和党自己的错误,由共和党自己纠正。
    罗斯福怒吼道。
    “作为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我将让祖国再次伟大!”
    “哇啊啊啊啊!!!”
    “罗斯福!罗斯福!罗斯福!”
    全美国热血沸腾。
    >>> 葬礼上的意外与新的契机
    “所以,我为什么会在这儿?”
    杜鲁门看向旁边的座位。
    麦金利总统的葬礼。
    在华盛顿特区的教堂举行的葬礼上,黑色的哀悼浪潮连绵不绝。
    共和党的中坚人士身着黑色西装,参加这场庄严的葬礼,华盛顿的各界名流大多也都出席了。
    “我本来就该坐在这儿吗?”
    到这里还好。
    但问题是,作为联邦储备银行行长,杜鲁门的座位安排。竟然被安排在了当选总统罗斯福的旁边。
    葬礼现场的目光都朝杜鲁门投来。
    “杜鲁门,接受命运的安排吧。”
    ……原来是你。
    杜鲁门立刻明白这是罗斯福的手笔。
    就算联邦储备银行行长在财政部地位较高,但在现代美国,也不至于如此。
    更何况杜鲁门只是临时行长。
    哪有这么强行安排的。
    “这口号不就是你帮我想的嘛,你完全有资格坐这儿。”
    就因为帮他想了个口号,就给安排这个座位?
    简直胡扯。
    “到底有什么事?”
    座位安排在政治上是个极其敏感的问题。
    他这么安排,肯定有事要说。
    把杜鲁门安排在这里,是对外公开表明,在未来罗斯福的行动中,联邦储备系统(FEd)和杜鲁门至关重要。
    罗斯福表情严肃地点点头。
    “果然沟通起来很顺畅。我就喜欢聪明人。事情是这样的。”
    噗。
    罗斯福往杜鲁门腰间塞了一个白色信封。
    杜鲁门接过信封。
    看到发件人后,杜鲁门瞪大了眼睛。
    “杜鲁门,葬礼结束后,我们再详细谈。”
    +
    英国外交部,索尔兹伯里首相。
    +
    已经发过来了啊。
    从英国外交部的立场来看,他们肯定陷入了困境。
    麦金利通过行政命令猛烈抨击标准石油公司,给美国带来了麻烦,结果麦金利自己却倒台了,美国的国际地位也随之一落千丈。
    本来只想稍微敲打一下,没想到直接玩崩了。
    “这些家伙,肯定慌了。”
    德国正在崛起。
    与俄罗斯的大博弈也必须结束。
    英国目前没有余力在太平洋投入力量,因为布尔战争就像个黑洞,不断吞噬资金。
    英国需要美国。
    虽然并非本意,但外交压力肯定巨大。
    ——必须与美国和解。
    准确地说。
    他们担心杜鲁门和标准石油公司会在大博弈中抽身。
    联邦储备系统、标准石油公司以及倭国结算银行,是针对俄罗斯制裁网这一精妙布局的关键环节。
    更何况,英国对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都了如指掌。
    为了教训贝德勒姆造船厂,需要朴茨茅斯公司的协作,所以英国对贝德勒姆的内幕了如指掌。
    包括无畏舰沉没的内幕和全部细节。
    也就是说,在欧洲列强中,最准确掌握美国潜力的就是英国。
    “内容大概是……”
    +
    关于阿拉斯加边境问题的协商草案。
    +
    “果然……”
    杜鲁门抬头看向罗斯福。
    他的嘴角抑制不住地上扬,激动得微微颤抖。
    不知情的人看到,可能会以为他悲痛到连嘴都张不开。
    “看来我们有必要深入谈谈了。”
    嘴角微微上扬。
    在他严肃的表情下,那双被资本主义侵蚀的、狡黠而亲切的眼睛看着杜鲁门。
    “进展顺利。”
    杜鲁门微微一笑。
    看到杜鲁门微笑,罗斯福瞬间轻轻拍了下杜鲁门的腰,示意这里是葬礼,别笑。
    就在杜鲁门嘴角还在抽动的时候。
    “对了,杜鲁门。”
    “嗯?”
    但罗斯福接下来的话,让杜鲁门也不禁愣住了。
    “你对主权财富基金(Sh Fund)有兴趣吗?”
    主权……什么?
    感觉有什么大事正在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