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68章 德国的危机:钢铁协会的混乱与克虏伯的困境
    纽约港,

    巨大的阴影笼罩着地面。

    码头区域的仓库个个高大雄伟。

    “这些全都是钢铁吗?”

    这里可不只有钢材,

    从炼铁厂产出的生铁也堆积如山。

    当然,仓库里囤货本身并非问题。

    但关键在于,这些全是航运公司因囤积居奇而积攒下来的钢铁库存。

    囤积居奇,

    这在流通行业并不少见。

    我们供应商大量低价供应钢铁,流通商就想独占钢铁,高价转卖以谋取暴利。

    “德国籍的经纪人特别多啊。”

    “就钢铁行业而言,美国、英国、德国籍的经纪人最多。通常银行也会参与其中,但由于Jp摩根银行的缘故,大型银行似乎没敢涉足。”

    “所以大多是海外银行参与其中?”

    贝隆在杜鲁门身旁,一一回答着他的各种问题。

    商务部的调查人员强行打开仓库,开始检查钢铁材料的重量和数量。

    “这些家伙还真是精心策划,囤积居奇啊。斗鸡博弈开始还不到一个月,就囤积了这么多,简直疯了。”

    “不过,这囤积的数量有点危险啊。”

    确实如此,

    贝隆说得没错。

    想要囤积居奇,基本上需要巨额的资金。

    这是垄断一个市场的行为,一般的资本根本无法做到。

    所以才会拉银行入伙。

    “纽约的大型银行应该不会公然与我作对,估计是德国和英国的银行参与得最多。”

    然而,这些银行之间也并非铁板一块。

    他们只是觉得有利可图才投资,银行可不会给这些人固定的分成。

    一旦情况不妙,银行绝对会毫不留情。

    “杜鲁门董事长。”

    这时,杜鲁门听到身后有人叫他。

    商务部企业司司长向他走来。

    “看样子,这些证据已经足够了。联邦检察院那边突袭了拥有这些码头仓库的航运公司,交易对象和交易账本都被搜出来了。”

    “这些家伙肯定没想到我们会突袭。”

    “您打算怎么处理?”

    处理?怎么处理呢?

    对付这些靠高额贷款囤积居奇的势力,方法有很多。

    尤其是政府或法院的强制命令,其中有些手段相当致命。

    杜鲁门打算试试最常见的一种方式。

    哐当!

    “喂,你们这些混蛋!你们凭什么阻止我们正常的商业行为!想被告上法庭吗?”

    就在这时,一个外国人被拉扯着朝这边走来。

    他的英语发音相当蹩脚。

    “从口音判断,像是德国人?”

    “是德国籍的。”

    企业司司长的眼神变得犀利起来。

    之前就听说这次的垄断行为中有德国籍经纪人参与,但没想到刚一调查,德国人就冒出来了。

    “毕竟是钢铁生意,德国人突然冒出来也不奇怪。看起来像个经纪人,他会不会也是航运公司出身呢?”

    “德国的航运公司很有名。虽然比不上英国,但在欧洲也颇具影响力。”

    “确实。尤其是钢铁运输方面,更是如此。”

    德国航运业可不容小觑。

    在历史上,摩根董事长为了与英国大型航运公司竞争,通过Imm收购合并了德国籍航运公司。

    由此可见,德国籍航运公司在欧洲是相当有实力的群体。

    “德国籍航运公司,而且还是做钢铁进口的?得好好调查一下。”

    “把他带过来。”

    企业司司长吩咐调查人员。

    杜鲁门把手插进口袋。

    德国人不至于疯狂到直接来美国出口钢铁,合理的推测是,他们来是为了低价收购US钢铁倾销的钢铁,然后高价转卖到德国。

    “德国钢铁协会或者德国贸易协会。”

    杜鲁门猜测这两个协会中,必有一个在背后操纵。

    就在这时,那个德国人被调查人员带了过来。

    他用充满攻击性的眼神,仿佛要把杜鲁门生吞活剥一般盯着他。

    杜鲁门蹲下身,与他对视。

    “你是德国人?”

    “美国就是这样压迫合法的商人吗!我做的事没有一件违法!我都是合法地向德国出口!”

    “果然是德国人。”

    “利益!”

    说是向德国进口。

    杜鲁门嘴角一歪。

    “竟敢在我眼皮子底下在美国搞囤积居奇。就算把钢铁卖到德国,通过附加值翻个三倍,扣除买入成本还能赚两倍。规模越大,设施和船舶成本越低,这得赚多少啊?”

    “我们没有囤积居奇!”

    “嗯?”

    杜鲁门挑了挑眉毛。

    “别撒谎,证据可是明摆着的。”

    “那不是我,是其他经纪人干的!我只是个把钢铁囤在仓库的合法德国商人!只是想低价供应给德国而已!”

    德国人似乎真的很委屈。

    杜鲁门问企业司司长:

    “是真的吗?”

    司长叫来了旁边的调查人员。

    “喂,你说说,这个德国人说的是真的吗?”

    “啊?是的。粗略查看交易账本,没发现有签订高价合同的迹象。问问联邦检察院那边,应该能更清楚。”

    “有点可疑啊。”

    但杜鲁门闻到了一股可疑的味道。

    在充满权谋术数的华尔街工作久了,就会有这种直觉。总能敏锐地察觉到那些对他不利的人。

    这个家伙就散发着这种可疑的气息。

    “这种狡猾的感觉,怎么看这家伙都有问题。”

    杜鲁门紧盯着他,德国人却反而瞪大了眼睛,若无其事地耸耸肩坐下,

    “危机感……”

    账本,对,有账本。

    “调查员先生,能不能把账本拿给我看看?”

    “您是说账本?在这儿呢。”

    “哦,谢谢。商务部不会仔细核查账本上记录的法人吧?”

    “不,我们会仔细核查。”

    “啊……我问错了。”

    杜鲁门接过账本,

    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

    “我是想问,不会连相关公司的股份比例和大股东都一一核查吧?”

    “……!!!”

    德国人似乎听懂了我的意思,瞪大了眼睛。

    “我是合法经营的!我是合法商人!账本也没问题,快放了我!快放了我!”

    “这家伙要跑!抓住他!”

    哐当!

    调查人员粗鲁地将德国人的脸按在了水泥地上。

    “呃!呃呃!呃呃!”

    被检察官控制住的德国人,像发了疯一样,拼命挣扎着。

    “找到了。”

    杜鲁门翻开账本。

    密密麻麻记录着用德文写的公司名,刚好,他能看懂德文。

    “我找到线索了。”

    杜鲁门再次蹲下,与德国人对视。

    那仿佛要把他看穿的眼神,让德国人的脸色变得煞白。

    “你是航运公司的高管吧。而且还是贸易协会核心航运公司的高管。”

    “……呃呃!呃呃!”

    “但奇怪的是,账本上密密麻麻写着贸易公司的名字,可都是些我没听过的贸易公司。你实际工作的航运公司在账本上却找不到。”

    这种情况只有一种可能。

    那就是被大型航运公司挖过来的高管,利用自己人脉搭建的贸易网络。

    这是个人的贸易网络,所以杜鲁门不熟悉。

    被挖过来的,会是谁干的呢?

    “估计你们背后的主谋,和其他航运公司不同,不是航运公司直接联合垄断,而是钢铁公司直接买入,再高价转卖到国内市场的手段。”

    “呃呃!放开我!”

    “猜对了。”

    哗啦。

    杜鲁门继续翻着账本。

    “而且,看到账本上到处记录的中介银行名字,我就更熟悉了。”

    达姆施塔特工业银行,

    北德意志银行,

    这些都是德国结算银行的加盟银行。

    这并非意味着它们背叛了杜鲁门。

    因为在德国做贸易的公司,大多会通过这两家银行进行业务。

    但问题就出在这儿。

    因为杜鲁门是德国结算银行的董事会主席。

    “贝隆。”

    “是,先生。”

    杜鲁门脸色一冷。

    “马上联系德国结算银行,通过达姆施塔特工业银行和北德意志银行,把涉及的航运公司全部调查一遍。”

    “只是调查就可以吗?”

    “当然不是。让他们把这些航运公司的债权人名单和股东名单都给我弄来。银行之间沟通,很快就能拿到。航运公司这种行业,银行的干涉比较多。”

    “您心里已经有怀疑目标了,对吗?”

    贝隆,反应很快。

    “嗯,从股东名单里确认一件事就行。”

    “确认什么呢?”

    杜鲁门沉默了一会儿。

    周围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杜鲁门身上,那个德国人脸色阴沉,浑身颤抖。

    杜鲁门露出一丝冰冷的笑容。

    这种规模的行动,如果是单个德国企业所为,那只有一家可能。

    “看看克虏伯是不是大股东。”

    >>>

    “因钢铁囤积居奇被查获的中小型贸易公司就有50多家。牵扯其中的国内银行有几十家,海外银行也有不少,尤其是德国的银行。”

    商务部,

    科特柳部长神经质地推了推眼镜。

    查获50多家贸易公司,这几乎等同于大规模的卡特尔垄断组织了。

    再加上大型航运公司的参与,以它们为担保,大量的贷款资金流入其中。

    “要是以担保的形式关联在一起,那就有点麻烦了……”

    以担保形式捆绑在一起的话,一旦其中一个环节出问题,其余的都可能遭受灭顶之灾。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从商务部的角度来看,打击垄断固然重要,但把整个产业搞垮也不是他们愿意看到的。

    “您为什么担心这个呢?”

    不过,杜鲁门是个例外。

    “那些经营不善的废物,都送去法院走破产程序进行重组,其余的我全部收购。反正经营不善的公司也撑不了多久。”

    “您只挑有价值的拿走?”

    “是的,为美国效力,这点收入我觉得没什么问题。”

    “嗯,既然白宫也默许了,倒也没什么问题。只是资金方面……应该足够吧。”

    杜鲁门得意地笑了笑。

    商务部部长挠了挠后颈,有些无奈。

    “Imm是你父亲的公司,你不会想把这些航运公司并入Imm吧?”

    “不会。我收购航运公司有其他目的。组建航运托拉斯可不是我的目标。”

    “那还算不幸中的万幸。要是在我任上诞生一个垄断公司,我这个商务部部长的立场可就岌岌可危了。”

    “哈哈,那可就麻烦了。”

    确实如杜鲁门所说,他的目标不是组建航运托拉斯。

    US钢铁这个钢铁垄断公司的垂直整合,航运公司只是其中的一环。

    “这确实算是……垄断吧?”

    如果单独把钢铁行业的出口列为一个类别,那肯定是垄断。

    因为美国的钢铁出口,杜鲁门打算让US钢铁全部包揽。

    “那现在得做出处理决定。白宫给出了几个选项。实际上,这是总统亲自负责的工作,所以商务部目前得听从白宫的命令。”

    “我明白。”

    这是理所当然的。

    这些公司现在极其脆弱。

    行政部门成为了新的垄断监管者。

    美国并非只有我们一家垄断公司,在这个时代,大多数产业领域都充斥着各种垄断托拉斯。

    那些托拉斯会乖乖放过商务部吗?

    白宫并非想干涉商务部,而是为了保护商务部,将最终决定权揽到了白宫手中。

    “有意见就找白宫去。”

    哪个疯子会想和“大棒政策”的泰迪(西奥多·罗斯福昵称)对着干呢?他可是个能实时直播‘日天日地日空气’的超级反垄断人物。

    “还好还好。”

    要是杜鲁门和罗斯福作对,肯定会被撕成几十块。

    “不管怎样,我想听听有哪些选项。”

    “总共有三个选项。强制解散命令、强制处置命令、暂时停业。”

    “命令?是要通过行政命令拆分这些公司吗?”

    “对。以反垄断法为依据,下达行政命令。”

    杜鲁门明白了。

    正常情况下,由企业司向法院起诉,将企业拆分,这种方式最为理想。

    历史上标准石油公司被拆分时,就是由商务部主导,向联邦法院提起诉讼。

    “但麦金利开创了先例。”

    麦金利试图拆分标准石油公司时,首先确保了必要的法律在国会通过。

    “而且现在的形势和那时不同,我们占据绝对优势。”

    那时,被标准石油公司收买的法院下达了驳回命令,但现在,Jp摩根占据绝对优势。

    得到国民热烈支持的罗斯福,

    美国金融产业界的巨头摩根家族。

    这两者联合下达行政命令,谁能阻拦?

    国民企业,

    舆论也一边倒地对US钢铁有利。

    “这……直接就定了啊。”

    总统的一个签名,就能省去几十年的法律诉讼。

    这下杜鲁门明白为什么21世纪的美国联邦政府那么想用行政程序拆分垄断企业了。

    “需要您解释一下这三个选项。”

    “首先,强制解散命令,顾名思义,就是强制解散联合垄断组织。一般这种大规模的联合势力,会成立一个控股公司来进行控制。强制解散就是针对这个控股公司。”

    这意味着从物理层面上,把利益共享的群体拆散。

    “另一个呢?”

    “强制处置命令也很简单。就是命令他们强制处理囤积的钢铁库存。不是报废处理,而是要强行投入钢铁市场销售。”

    这实际上就是死刑判决。

    US钢铁每年产出的钢铁超过1500万吨。

    虽然未来每年还会呈几何级数增长,但就目前而言,已有1500万吨。

    航运公司要想通过联合垄断囤积这些钢铁,需要巨额债务。

    “他们肯定想着一旦成功,就能赚个三四倍,所以才铤而走险。

    但现在,他们背负着巨额银行债务囤积的钢铁,却要全部低价抛售?”

    这就好比股票的反向交易。

    必须以远低于市场价格的金额批量处理。

    花1000元买入的东西,得700元以下贱卖。

    这中间的差价,全部转化为债务。

    破产基本是板上钉钉的事。

    可以预见,大型航运公司将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接连倒下。

    “暂时停业,就是字面意思,让航运公司停业。”

    “请问,我要收购的国内航运公司能否除外,只对国外航运公司适用?”

    “当然可以。”

    通过行政命令让企业停业,这种情况很常见。

    科特柳部长摸着下巴,看着杜鲁门。

    “那么,你的选择是?”

    “小孩子才做选择题。”

    杜鲁门耸了耸肩。

    “三个都选。”

    颤抖吧,小喽啰们。

    >>>

    杜鲁门结束了与部长的谈话,从部长办公室出来。商务部走廊外面,贝隆正在等候。

    “董事长,刚刚达姆施塔特工业银行和北德意志银行回复了。”

    “说了什么?”

    “调查了参与联合垄断的德国航运公司的股东名单,发现大部分出资方都是钢铁公司,可以说是背后的主谋。”

    果然,德国钢铁公司参与了这次行动。

    这次联合垄断是对US钢铁致命倾销的应对措施之一。

    估计是德国钢铁协会(VdEStl)在背后推动。

    “德国钢铁联盟(VSt)呢?”

    “名单里没有。”

    “这样啊。”

    那就好。

    这么大规模的联合垄断,他们本该参与一脚,但从这一点来看,蒂森董事长应该完全可以信任,杜鲁门喜欢这样逐步建立信任。

    “这种突击检查,您似乎很熟悉啊。”

    看到杜鲁门一脸高深莫测的表情,贝隆沉默了。

    “回去后给蒂森董事长联系一下。”

    “说什么呢?”

    “告诉他,几个月后德国政府会提高钢铁进口关税,让他改为进口铁矿石,我会大量低价供应。单纯的铁矿石,应该会有一段缓冲期。”

    铁矿石,

    钢铁进口受阻,那就用铁矿石替代。

    我们大量倾销成品钢铁,德国钢铁公司会受损,但铁矿石不同。

    所以他判断,短期内德国不会对铁矿石征收致命的关税。

    “就这么告诉蒂森,让他开始倾销。”

    德国钢铁行业从内部开始瓦解。

    德国坚固的关税壁垒,从外部难以打破。

    那就只能通过内部,利用蒂森钢铁公司,把钢铁产业搞垮。

    把敌人的五脏六腑搅个稀烂。

    “就用这个方法吞并德国钢铁产业。”

    杜鲁门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德国。

    尤其是克虏伯。

    更确切地说,是毛奇。

    “贝隆,他们也在股东名单里吗?”

    “是的。”

    贝隆把名单递给我。

    “克虏伯也在其中。”

    呵,抓到你了,小喽啰。

    >>>

    柏林。

    德国钢铁工业家协会(VdEStl)总部。

    哐当!

    “见鬼!”

    德国钢铁工业家协会,简称德国钢铁协会,此刻忙得不可开交。

    “贸易协会的抗议电话蜂拥而至!据说美国政府以反垄断法的名义下达了行政命令!还是白宫直接下令的!”

    “德国航运公司已经有几十家被责令停业!不仅是钢铁,连金属加工的成品也被禁止出口了!”

    “他们说要德国钢铁协会负责!预计今后通过贸易协会出口将会受到限制。”

    起初,一切看起来都不错。

    美国钢铁公司大量低价倾销钢铁,他们在中间垄断流通环节,高价转卖的策略本身并不差。

    但对手太强大了。

    “真没想到美国联邦政府会这么袒护 US 钢铁…… 大家都以为只是口头支持,谁能想到联邦政府真的会保护 US 钢铁呢?!”

    “就是说啊!反垄断应该是 US 钢铁那些家伙承受的,凭什么我们要无辜遭殃!”

    钢铁公司们乱成一团。

    他们为了钢铁行业的未来,不惜冒险,与贸易协会合作,构建了流通垄断体系。甚至还拉上柏林银行界,组建了大规模资金池。

    值得一提的是,在德国,联合垄断是合法的,对他们来说,联合垄断就像日常生活一样平常。

    哐当!

    “总部为什么不回应?!总部的管理层对这种情况就没有任何应对措施吗?为什么连个应对小组都没有?!”

    哗啦!

    愤怒的克虏伯协会负责人把桌上的杂物一股脑儿扔了出去。

    一个月来,克虏伯总部一直保持沉默。

    仅仅是批准联合垄断,都花了两周时间才收到 “批准” 的简短电报。

    “你们那边呢?”

    “我们电话也打不通。就算接通了,上面也只是说要汇报,一直在拖延……”

    “该死的普鲁士银行家们。这些家伙到底对生意有没有兴趣!整天开董事会、委员会!就知道搞社交活动,一到正事就毫无对策!”

    克虏伯因担心被国有化,普鲁士银行家们像空降兵一样涌入管理层,迅速走向了国企化。

    从一开始,军人参与商业活动本身就是个错误。

    克虏伯负责人抓着电话,大声咒骂。

    “接电话啊!!!”

    叮铃铃。

    但可惜的是,

    他们的磨难才刚刚开始。

    “柏林银行界的催促电话铺天盖地打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