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退的洛林军已经会合。”
    法国临时首都防卫司令部,这个临时快速组建、位于第1区的司令部,正为准备巴黎城市战而忙得不可开交。
    参谋总部早已转移,但首都防卫司令部仍留下了不少将领。
    在巴黎即将沦陷的当下,这些军人不是那种会临阵脱逃的人。
    甚至有人喊着要冲在前面,直到被人拼命抓住,才冷静下来。
    “按照作战计划,他们本应与第六军会合……但由于战线迅速崩溃,洛林军撤退速度加快,结果被分割开来。”
    “这本来是阻挡第一军的好机会,太可惜了。”
    第15号计划早已失败,但按照美军军官团的战壕战教程构建防御线,这一点还是不错的。
    问题在于,一些不信任战壕防御的部队指挥官擅自转为进攻,导致防线崩溃。
    这无异于自掘坟墓。
    因此,洛林军未能与法国第六军会合,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在阿米安被德国第一军突破。
    “唉……过去的事就别提了,当务之急是城市战。”
    此时,德国第一军已在巴黎第16区和第17区展开战斗。
    巴黎西部已被德军侵入,市民和军队纷纷拿起枪,冲向德军,试图将其击退。
    城市战比预想的更有成效。
    “隐藏在建筑物中的机关枪,见到德军就进行扫射,每条道路上都洒上了铁蒺藜,阻碍德军的进攻。”
    对于首都防卫司令部来说,好消息是城市战进展得比想象中顺利。
    “如果据点被突破怎么办?”
    “即便据点被突破,巴黎市内熟悉地形的反抗者会通过小巷或隐秘的道路,绕到德军后方,攻击德军。”
    “毕竟,城市内部就像迷宫,德国军不熟悉地形。”
    巴黎人对这里如迷宫般的地形了如指掌。
    在地形上占据绝对优势的法国军队,在城市战中更为有利。
    更何况,城市战中的地形物都是建筑物,里面藏着什么只有法国方面知道。
    “特别是巴黎的下水道发挥着最大的作用。”
    《悲惨世界》中,维克多·雨果的小说里,很早就出现了主宰巴黎地下世界的下水道设施。
    由此可见,巴黎的下水道设施规模庞大,比城市本身更加错综复杂。
    但这对法国方面来说并非问题。
    相反,巴黎市民中有大量熟悉下水道的专业人士,在他们的帮助下,时常有人潜入德军营地进行破坏,然后安全返回。
    “巴黎的下水道很有名,这里也是失踪事件频发的地区。”
    “是的,法国大G命时期,下水道长度就已经超过600公里了。”
    “什么?那个时期就有600公里?规模简直难以想象。就算是蚂蚁窝也比不上吧?”
    临时首都防卫司令部,参谋们经常提及几个关键设施。
    首先,当然是作为巴黎城市战主战场的城市建筑和道路;其次,是巴黎如迷宫般的下水道;最后,是地下墓穴。
    巴黎的地下墓穴是个真正令人毛骨悚然的设施。
    “那个埋葬着500万至600万具尸体的洞穴。”
    让人不寒而栗。
    >
    【巴黎地下墓穴(法语:catabes de paris)是法国巴黎一处着名的藏骨堂,位于今天巴黎十四区的丹费尔-罗什洛广场。
    在该墓穴的入口上方,刻着一句着名的铭文:“止步勿前!此处乃死亡之帝国。”。
    该墓穴于数世纪前原为地下石灰石采石场。
    1786年,巴黎爆发瘟疫,为了解决墓地不足和公众卫生危机的问题,人们将埋在市区所有公墓中的尸骨转移至此。
    此后作为一个公墓一直使用到1814年。
    粗略估计有六百万具遗体。
    现已开辟为博物馆,有一小部分墓穴供公众参观。
    超过四十代人的遗骸被存放在此以等待基督教预言中宣称的第二次降临。】
    >
    “嗯,只要能帮助法国军队就行。”
    首都防卫司令部对此持乐观态度。
    这简直是恐怖惊悚体验的终极之地。
    德军要是进入漆黑的洞穴,说不定真会口吐白沫,休克而死。
    要说缺点,就是法国士兵自己也难以轻易进入该区域。
    从法国整体来看,也没有如此独特的设施。
    “这简直就是三重要塞,巴黎本身就如同要塞一般。”
    “是的,实际上巴黎由三部分构成。即便德军在地面城市战中获胜并占领,但只要他们没有占领下水道和地下墓穴,就不能算真正‘占领’巴黎。”
    全世界还有像巴黎这样在城市战中如此棘手的城市吗?
    巴黎这座城市本身就是要塞、迷宫和地狱三重结合体。
    说实话,配备了机关枪、战壕、铁蒺藜的巴黎法国军队,相比战壕战,能打出更惊人的交换比。
    “这是上天赐予的地形。”
    这是为游击战精心安排的布局。
    这里隐藏着能吞噬德军的怪物。
    况且,目前只有巴黎西部被突破。
    巴黎市民数量众多,只要还未被完全包围,兵力增援就会持续进行。
    铁路和工业设施尚未受损,正迅速拆除并通过铁路转移。
    “或许是因为埃菲尔铁塔在身后,巴黎市民的斗志格外高涨。”
    曾经被视为不祥之物,甚至要被拆除的埃菲尔铁塔。
    在完工之前,埃菲尔铁塔一直被巴黎市民当作不祥之物。
    但铁塔完工后,在巴黎世博会、万国博览会上惊艳亮相。
    1889年,华丽的埃菲尔铁塔首次登场。
    从那以后,埃菲尔铁塔成为法国的骄傲,象征着法国作为先进强国的地位,深深烙印在法国人的心中。
    在原本的历史中,本计划拆除的埃菲尔铁塔,因市民的强烈抗议而得以保留,成为充满情感的巴黎和法国的标志性建筑。
    法国人不会眼睁睁看着德国国旗在埃菲尔铁塔上升起。
    不只是普通法国人,包括临时首都防卫司令部在内的全体法国军队都有同样的想法。
    他们的斗志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炽热。
    保卫法国!
    保卫埃菲尔铁塔!
    保卫巴黎!
    如果你是法国人,就战斗吧!
    在爱国热情高涨的法国,市民们不顾恐惧,为了爱国纷纷奔赴前线。
    “然而,也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各种问题从四面八方涌现,而且都是让人心情沉重的问题。
    洛林军撤退后,承担夹击任务的法国第六军形势严峻。
    “最糟糕的情况发生了。最终,追击而来的德国第二军与法国第六军遭遇,双方正在交战。”
    本应攻击德国第一军后方、切断其命脉的法国第六军,反而被拖住了。
    德国第二军的机动速度超乎想象。
    “很抱歉,但法国第六军要粉碎德国第一军,显然力不从心。”
    部队本身状态就不佳。
    法国第六军未能与洛林军会合,相比其他法国野战部队,实力已大幅削弱。
    幸运的是,德国第一军在巴黎城市战中陷入苦战;不幸的是,他们正遭受装备补给齐全的德国第二军的攻击。
    照这样下去,法国北部也将陷入危险。
    “实际上,被包围的法国第六军必须坚持住。”
    尽管德国第一军陷入困境,但法国第六军夹在德国第一军和第二军之间,处境艰难。
    即便德国第一军疲惫不堪,它终究还是德军。
    法国第六军正在进行艰苦的战斗。
    其他法国野战部队在马恩河后方抵御着其他德国野战部队。
    但首都防卫司令部心里清楚。
    马恩河后方的战壕防线对法国军队来说,已经进入倒计时。
    六周内是被突破,还是坚守住。
    施里芬计划的成败在此一举。
    实际上,一旦包围巴黎,德国基本上就可以宣告施里芬计划接近成功。
    “祈祷他们能坚持住。”
    法国临时首都防卫司令部,参谋们都低头,拼命向神明祈祷。
    战前那种政教分明的氛围早已荡然无存。
    似乎只有相信神明,才能保持理智。
    “真的非常感谢法国市民。”
    无论男女老少,所有市民都与法国司令部合作。
    幸运的是,法国支付银行的仓库储备充足,有足够的物资武装市民。
    巴黎市民组织了自卫队,与法国军队一起守护自己所在的区。
    在爱国热情的浪潮中,逃避意味着社会性死亡,法国市民骨子里的抵抗意识让他们无所畏惧。
    “据说巴黎市民组织了抵抗组织。”
    “尽可能给予支持。他们在德军营地制造混乱,巴黎就会越来越安全。”
    “是的,市民们非常积极。虽然混入了不少工会成员和布尔什维克者,让人有些担心,但现在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布尔什维克者、工会成员,这些名字听起来相当不妙,但此刻他们也无暇顾及。
    这些人不也是巴黎市民,不也是法国的抵抗力量吗?
    只要能抗击德军,就足够了。
    “他们还自己取了名字。”
    “名字?”
    “是的。”
    为了保卫巴黎,全身心投入抵抗组织的爱国志士们,为了非暴力斗争竭尽全力,为了法国不惜牺牲生命。
    “他们自称‘抵抗运动(Résistance)’。”
    与原本的历史不同,施里芬计划引发的巴黎入侵,提前催生了“抵抗运动”的出现。
    而且,在法国临时首都防卫司令部和法国支付银行的全力支持下,抵抗运动变得更加强大。
    “……这名字还真是不吉利。”
    >>>
    柏林参谋部,施里芬总参谋长一声令下,参谋们紧急集合。
    施里芬与内政部长一同走进会议室。
    “内政部派了几名秘密警察到国外,要求他们定期汇报,每小时都有消息传来。你们德国军队也同样安插了人员,只不过我们是与外交部合作。”
    这是杜鲁门的蝴蝶效应。
    实际上,内政部与外交部合作开展对外情报工作,起因是德国时期活跃的杜鲁门。
    柏林皇宫下达了加强对杜鲁门监视的密令,内政部警察局便与外交部一起,开始构建对其他国家的监视网络。
    邻国法国自然在监视范围内。
    如此构建的情报网络发挥了作用。
    内政部长向随行的内政部职员点了点头。
    “你来汇报一下。”
    “是,目前德国第一军已进入巴黎西部,在巴黎第16区和第17区展开城市战,双方正在交战。”
    “通过潜入的秘密警察,我们得到了这个消息。运气还不错。”
    内政部长扬起了下巴,但施里芬并不在意。
    对于军人精神十足的施里芬来说,除了战争,其他都不重要。
    他立刻将目光转向参谋部的军官。
    “第二军呢?”
    “法国第六军试图切断德军右翼尾巴时,第二军咬住了法国第六军的后方。目前正在与法国第六军交战,并向巴黎北部推进。”
    “还不错。”
    施里芬拿起指挥棒,低头看着地图。
    “那么,剩下的就是补给线了。”
    第一军和第二军都在各司其职。
    那么,补给线也需要与他们配合。
    目前的补给线情况很简单。
    德国第三军到第七军正在向法国第一军到第五军施压。
    补给线就是在双方交战过程中形成的。
    “目前一切还在计划之中。”
    虽然第一军没能进行更大规模的迂回,但已经对巴黎发起了攻击。
    如果第二军和第三军一起去会合,巴黎似乎就有可能沦陷。
    第四军则负责牵制其他法国野战部队。
    以凡尔登为中心,呈扇形推进,最终右翼将完全合拢,法国军队将被完全包围。
    全歼法军的机会已经近在眼前。
    “只要占领巴黎,胜利就唾手可得。”
    占领巴黎,包围并歼灭法国军队,就能迫使法国投降。
    “按计划推进,有异议吗?”
    “没有。”
    目前仍在误差范围内,照此推进似乎不会有大问题。
    施里芬和参谋部决定按原计划继续执行。
    “不过……”
    施里芬摸了摸下巴。
    “第一军的状况非常危急。虽然按计划推进,但有可能增加变数。”
    如果第一军崩溃,进攻就会失败。
    虽然得到消息称德国第一军仍勉强维持着野战部队的规模,但准确性存疑。
    而且一旦进入城市战,消耗速度会更快。
    目前还不能进行炮击。
    “必须确认第一军的状况,尽快改善他们的处境,得给他们留条活路。”
    施里芬拿起笔,在巴黎西部重重地做了标记。
    第一军的标记以浓重的黑色凸显出来。
    “为了给第一军留出活路,提前发动大规模进攻。加快第二军、第三军和第四军的补给,一举拿下巴黎。”
    施里芬目光坚定地盯着巴黎。
    “以燃烧最后一丝生命的决心,占领巴黎。”
    大规模进攻,这道后来被称为“巴黎大进攻”的德国军队大规模进攻命令,从施里芬口中下达。
    “终于。”
    施里芬眼中焕发出光彩。
    现在已经进入第六周,42天的作战似乎即将迎来终结。
    “德国的胜利终于在望。”
    德国的战士们,尽你们最大的努力粉碎法国。
    “发动大规模进攻……”
    施里芬用沉稳的声音,点燃了激动的参谋们心中的火焰。
    “抓住即将到来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