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68章 英国贝尔福首相的野心与财政分裂
    “罗斯柴尔德家族察觉到了。”

    唐宁街10号。

    首相办公室,秘书将今日伦敦金融城自治委员会发生的事整理成书面报告,呈递给贝尔福首相。

    这份基于伦敦证券交易所运营委员会会议记录撰写的报告,每次会议结束后都会直接呈送至首相办公室。

    “知道了。听说罗斯柴尔德家族由其子莱昂内尔代为出面掌控局面。这事儿迟早会暴露。”

    贝尔福首相。

    这位深陷沉思,坐在中央扶手椅上的英国首相,深深地吸了一口烟。

    呼……

    罗斯柴尔德家族是掌控伦敦金融城的银行世家,起初与巴林银行相互抗衡。

    但随着19世纪末巴林银行的衰落,罗斯柴尔德家族崛起,成为伦敦金融城首屈一指的大型银行家族。

    “伦敦证券交易所、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伦敦金融城的大型银行、巴林银行,甚至还有首相办公室。莱昂内尔可不是泛泛之辈。”

    尽管设置了四重幕后布局,还是被识破了。

    实际上,只要知道巴林银行是幕后主使,就很容易猜到首相办公室是幕后黑手。

    毕竟1890年差点陷入危机的巴林银行,仅凭自身力量难以操纵这一切。

    但通过这次事件,他清楚了一件事。

    那就是,将继承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莱昂内尔,是个具备敏锐洞察力的人物。

    “伦敦证券交易所(LSE)该怎么处理?”

    “暂时维持休市状态。威斯敏斯特的英国议会也不希望伦敦股市开市。那些往议员口袋里塞钱的金融界游说者们也不希望开市。”

    股市显然处于下跌趋势。

    随意发放cdo(担保债务凭证)这种金融工具的英国议会、英国政府以及伦敦金融城的大型银行,都不希望看到伦敦股市下跌。

    借这次机会,他们阻止了股市下跌。

    “理由正当,也没人会有怨言。”

    反正现在处于战争时期,而且既然掌握了内阁这样强大的权力,罗斯柴尔德家族也不会轻易动贝尔福。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那边有什么动静吗?”

    “目前,德勤的总部被炸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了,看样子仍难以恢复。毕竟是齐柏林飞艇编队的突袭轰炸,毫无防备,整个总部被烧毁。”

    “德勤也够倒霉的。”

    运气太差了。

    会计师事务所德勤的总部正好位于齐柏林飞艇编队首轮轰炸范围的中心。

    在齐柏林飞艇对伦敦金融城的轰炸中,德勤最先被炸。

    本就因火灾熊熊燃烧的大楼,又被旁边建筑的爆炸波及,引发连锁爆炸,彻底被炸毁。

    虽然各地分所还在,但要替代总部的职能,各方面都有所欠缺。

    “实际上,现在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体系已经名存实亡了。”

    “这倒正好。”

    贝尔福首相反而眼中放光。

    说实话,cdo制度既是一颗炸弹,也是一个机会。

    危机往往伴随着危险与机遇。

    那么,如果英国政府以战争为借口,通过cdo制度来控制经济形势,难道不会更稳定吗?

    既能让这颗炸弹威力更大,也能使其稳定下来。

    就算搞砸了,大不了最大限度地榨取殖民地经济。

    反正只要保住英国本土就行。

    管殖民地死多少人呢。

    经济管控。

    当下,英国经济是最关键的问题。

    对贝尔福来说,德勤是极具吸引力的目标。

    “让内阁财政部收购德勤也不错。”

    第一财政大臣。

    贝尔福首相是财政部的头号人物,他正在推进多个罗伯特财政大臣不知情的项目。

    其中之一就是巴林银行,这次又打算将信用评级机构德勤纳入囊中。

    这相当于宣布要将德勤半国有化并加以操控。

    “马上安排与德勤董事会成员会面。对因轰炸背负巨额债务的德勤董事会来说,这也是个不错的清算机会。”

    反正总部已经被炸成废墟。

    德勤的大股东和老板们也遭受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光是在伦敦金融城的一栋大楼被炸没,没破产就已经是万幸了。

    如果英国内阁承诺提供经济支持,光是房地产损失就已经是天文数字,他们应该会赞成国有化。

    甚至直接收购过半数股份,实现真正的国有化也未尝不可。

    “收购信用评级机构,把盘子做得更大。”

    四大信用评级机构。

    他打算让英国内阁直接掌控其中之一。

    进一步滥用信用评级,人为拉动经济。

    贝尔福内阁打算把之前一直采用的敛财方式,规模做得更大。

    “这不会有风险吗?”

    “相信战争特殊情况吧。”

    反正伦敦已经遭受轰炸,战争已不是选择,而是必然。

    既然如此,战争特殊情况不会轻易结束。

    英国政府需要消耗大量的战争物资,英国工业界也会吸收相应的资本。

    在持续需要战争物资的情况下,供需在一定程度上会暂时保持稳定。

    不管风暴多么猛烈。

    大量资本流入是肯定的。

    反正偿还消耗巨额战争物资所产生的债务,本就是英国政府的事。

    也得稍微拯救一下民间经济。

    “现在是大政府时代。”

    贝尔福通过近乎独裁的内阁,为大政府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他自己是这么认为的。

    >>>

    英国谈判代表团平安返回英国,但罗伯特财政大臣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英国谈判代表团好不容易谈妥了飞机合同,甚至重金聘请了民间飞行员护送回国,可贝尔福首相的办公室却乱成一团糟。

    虽然表面上有所掩饰,但罗伯特财政大臣又不傻。

    “战争结束前,暂停选定新的信用评级机构,伦敦金融城的受灾援助资金将按优先级依次发放?”

    “是的,大臣。问题是所有信用评级机构都被列为一级优先。甚至在一级优先中,德勤会计师事务所预计将获得巨额受灾援助资金。”

    “贝尔福首相……难道……”

    罗伯特财政大臣感觉脑袋在嗡嗡作响。

    任谁看,这都是给德勤的不合理特殊待遇,是违背自由原则、允许信用评级机构垄断的选择。

    但贝尔福内阁实际上是独裁内阁,又处于战时状态,他们以特殊情况为由,肆意妄为。

    民众似乎接受了所谓的特殊情况,但罗伯特财政大臣可不买账。

    更何况……

    “杜鲁门肯定会察觉到的。”

    给德勤特殊待遇的原因太明显了。

    这简直就是明目张胆地宣告要吞并德勤。

    贝尔福首相个人不可能有资金收购德勤,也不太可能通过德勤谋取个人经济利益。

    那么,既然是中央部门之一要收购……身为第一财政大臣的贝尔福首相,想把金融城市伦敦金融城的金融机构纳入何处,就再清楚不过了。

    “……财政部里有我不知道的部门。”

    罗伯特财政大臣意外地没有太过惊讶。

    从一开始,他就不喜欢贝尔福首相,而贝尔福首相也一直试图制衡他。

    有很多罗伯特作为财政大臣驳回的审批文件,愤怒的贝尔福首相干脆在财政部内设立了一个特殊组织,并滥用权力。

    “打算收购德勤,随心所欲地指定信用评级。现在这哪是信用评级,简直成了贝尔福好感度评级了。”

    现在已经毫无信任可言。

    本来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信用评级模型就比美国信用评级机构落后原始,现在不仅给予其垄断地位还不满足,首相居然还要亲自掌控……简直荒谬至极。

    “伦敦股市、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伦敦金融城的大型银行、巴林银行,居然都牵扯进一个庞大的卡特尔……”

    身为财政大臣的自己都不知道,贝尔福首相竟然组建了一个庞大的卡特尔,还一直在暗中滥用信用评级。

    这是贝尔福首相令人发指的暴行。

    简直难以置信。

    首相兼财政部头号人物,竟然将财政部一分为二,这种荒谬的政治手段,谁能相信?

    就算登上报纸写专题报道,都会让人笑掉大牙。

    英国财政部。

    明显分成了第一财政大臣贝尔福的派系和自己这个第二财政大臣的派系。

    “难怪罗斯柴尔德先生郑重地警告我要做好心理准备,贝尔福首相不过如此啊。”

    他感到一阵挫败。

    相比之下,杜鲁门对英国更有帮助。

    虽然他有所图谋,但至少采取措施让英国的天空能有飞机飞行。

    他提供了换取供应权的基础。

    但贝尔福呢?

    这个家伙除了蚕食英国的经济,还做出过什么功绩?虽然一直不喜欢他,但没想到他竟然如此不堪。

    “……现在已经不是倒计时的问题了。”

    贝尔福掌权并肆意妄为的那一刻起,英国的经济就已经远远超出了可挽回的地步。

    “难道只能指望罗斯柴尔德先生了吗?”

    财政部分裂成了两个派系。

    以巴林银行为后盾的贝尔福派系。

    罗斯柴尔德家族支持的罗伯特财政大臣派系。

    “哈……好累啊,真的。”

    加入英国谈判代表团,被杜鲁门折腾,回到国内,却发现英国的经济已经千疮百孔。

    没想到贝尔福首相竟然是将伦敦金融城根基都腐蚀的幕后黑手。

    “真想揍他一顿。”

    他疲惫不堪。

    连激动的话都说不出来了。

    但如果连罗伯特财政大臣都放弃,英国经济必将在贝尔福首相的掌控下彻底崩溃。

    “哈。”

    ——莱昂内尔·德·罗斯柴尔德。

    罗伯特财政大臣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名片。

    罗斯柴尔德家族长子的名片在口袋里露了出来。

    名片上没有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华丽装饰。

    白色底色,黑色墨水只印着罗斯柴尔德家族徽记、名字和联系方式。

    虽然朴素,但这种简约反而显得更加高级。

    纸张的材质触感都与众不同。

    “还好罗斯柴尔德家族站在我这边,稍微安心点了。”

    伦敦金融城。

    幸运的是,伦敦金融城自治委员会已在罗斯柴尔德家族掌控之下。

    罗斯柴尔德族长隐藏在伦敦金融城的阴影中,制衡着贝尔福首相。

    “现在可以肯定地说,贝尔福首相是个彻头彻尾的贪婪之徒。”

    贝尔福首相肯定还坚信cdo能拯救英国经济。

    他不顾cdo的风险,盲目地大量发放,对英国经济能否复苏不管不顾,一味地强行推进。

    “该死。”

    但cdo如今比伦敦上空倾泻而下的德国炸弹威力还要巨大。

    “毫无办法啊。”

    他抹了抹脸。

    紧接着,罗伯特财政大臣一屁股瘫坐在沙发上。

    >>>

    “……这些家伙要自毁了?”

    华盛顿特区,美国财政部。

    杜鲁门正在主持着部长级会议。

    从美国大使馆传来的英国经济状况,简直就是一团糟。

    英国财政部因贝尔福首相的内部政治斗争而分裂,在这个节骨眼上,这简直就是疯狂之举。

    “贝尔福首相简直是在给已经膨胀的炸弹点火,想把它彻底引爆啊。真是令人满意的消息。”

    杜鲁门露出心满意足的笑容。

    “但这就是全部消息了吗?”

    “是的,这是美国大使馆情报部门特工通过电报发来的全部内容。一字不差地抄录过来了。”

    “很好。”

    间谍与情报。

    首先,罗伯特财政大臣收到的所有情报,都被财政部情报部门收集起来,通过美国大使馆传送到美国财政部。

    美国财政部是整合这些情报,并决定美国未来如何应对的金融决策及执行机构。

    “哈哈……看到这么诱人的炸弹闪闪发光,就忍不住想把它引爆。”

    杜鲁门的话引得部长级官员们哄堂大笑。

    他们脑海中浮现的全是华尔街战胜伦敦金融城的画面。

    在场的所有人都希望纽约华尔街能成为世界第一的金融中心。

    杜鲁门也一样。

    “要不先稍微折腾一下英国?”

    既然如此,那就满足他们的愿望吧。

    杜鲁门决定给英国的伤口上撒把盐,再扔几颗炸弹试试。

    难道就凭这个,英国就会倒下吗?

    不。

    毕竟英国在众多殖民地都有利益牵扯,不会因为一两次冲击就衰落。

    但它的殖民地这个“手脚”会一个一个被切断。

    最终很可能只剩下本土,成为一个“植物人”国家。

    杜鲁门一边愉快地想象着,一边制定计划。

    首先,得先打破英国贝尔福首相的幻想。

    为此,联邦储备系统必不可少。

    “向美联储主席莱曼传达,请求召集联邦储备系统董事会,并转达我的指示。”

    “要传达什么内容呢?”

    此时,美国正处于所谓的第二次工业G命的繁荣期,大量资本涌入。

    但只要坚持金本位制,就必须调节经济繁荣。

    此时正好是调节经济过热的时机,这简直是天赐良机。

    “嗯。”

    那就好好利用一下。

    杜鲁门露出狡黠的笑容。

    “告诉他们,立刻提高基准利率。而且这个月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上,至少要提高75个基点。”

    大幅加息。

    这是2022年曾流行的美联储利率政策。

    通过高利率政策,既能抑制美国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

    又能发动经济战略轰炸。

    通过高利率紧缩政策,给英国扔下一颗“海外投资资本外流”的小型炸弹。

    “这会让他们有点难受。”

    国库空虚的英国财政。

    嗯,想到贝尔福首相气急败坏的样子,杜鲁门不禁轻声笑了出来。

    果然,趁火打劫才有意思。

    一切才刚刚开始。

    先谢绝他们的感激之情,让他们好好享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