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莱茵兰轰炸后续及德国金融机构的应对
    >>>
    轰!轰!轰!震天动地的轰鸣声在莱茵兰(Rhineland)上空炸响。
    这里刚刚经历了法国轰炸大队的狂轰滥炸,轰炸过后,凝固汽油弹燃起的熊熊大火将这片土地变成了一片炼狱。
    巨大的火柱从各处冲天而起,蘑菇云般的浓烟滚滚升腾,其中还弥漫着有毒气体。
    不仅有喷射着火舌的凝固汽油弹,致命的白磷弹也从空中无情洒落。
    “那是军需仓库。”
    坐在指挥机里的法国轰炸大队大队长,正与同机的空军军官交谈着。
    他的目光透过驾驶舱的玻璃,紧紧盯着下方那片被战火吞噬的区域。
    “是要运往凡尔登战线和巴黎战线的军需物资。
    你看旁边,连接帝国铁路的火车站一个比一个庞大。”
    他指着不远处那些规模宏大的建筑说道。
    “还有一排排巨大的仓库。”他补充道,“现在都在燃烧呢。”
    嘎吱——有毒气体猛烈地升腾到空中,大队长赶紧把驾驶舱的玻璃紧紧关上。
    咳咳—— 咳咳——虽然没有吸入有毒气体,但他们还是不自觉地咳嗽起来,这是因为担心吸入而做出生理的反应。
    “我们这队负责轰炸弹药库,情况还算好。听说其他轰炸大队里,有的要去点燃化工厂。”空军军官说道。
    “说话注意点。被派去轰炸化工厂的大队成员可都不是一般人。那是从老兵里精挑细选出来的。”大队长严肃地回应道。
    化工厂,在这次普罗米修斯作战的莱茵兰地区,是最令人忌惮的轰炸目标。
    毕竟,这里是生产如芥子气和光气等用于化学战的毒气工厂。
    一旦这个化工厂因战略轰炸而爆炸,附近一带可能会因毒气泄漏而全部丧命,搞不好,就连执行轰炸的飞行大队也会遭殃。
    “哼,制造毒气的人,怎么报复都不为过。他们心里可没有一丝愧疚。”
    呸。大队长打开玻璃,往外面吐了口痰。
    这位大队长是在美国接受训练的飞行员,但他是法裔美国人。
    他对法国有着深厚的感情,有着强烈的法国爱国情怀,比起作为美国人的自我认知,他作为法国人的自我意识更强,所以才投身到这次大规模空袭行动中。
    “其他飞行大队还没有消息吗?”大队长问道。
    “莱茵兰地区太大了,其他飞行大队连影子都看不到。本来以航空师的规模,也不可能完全覆盖莱茵兰。”空军军官回答道。
    莱茵兰大规模空袭,实际上,若能通过战略轰炸摧毁军需物资和制造工厂,那自然最好,但即便大量供应轰炸机,也还是力不从心。
    与巡逻飞机相比,轰炸机的轰炸量明显较少,即便增加轰炸机数量,也无法做到百分之百覆盖。
    “所以除了真正的核心设施,很多地方都没被指定为轰炸地点。说是航空师,实际规模太小,根本覆盖不了莱茵兰。”
    啧。啧。大队长握住操纵杆,一脸无奈。
    “不过,好歹……”大队长俯瞰着被法国轰炸大队的凝固汽油弹烧得火光冲天的莱茵兰,一片地狱火海,所有可燃物质都在熊熊燃烧。
    “至少能把煤矿炸了,也算是万幸。”
    煤矿,莱茵兰内的制造工厂大多以煤炭为能源。
    代表性产业是钢铁工业,负责钢铁独家供应的德国钢铁托拉斯也是用煤炭来维持熔炉运作。
    “这么说来,钢铁工业区不在这次的轰炸目标里呢。”空军军官说道。
    “嗯,没办法。轰炸钢铁工业区效率太低。”大队长回答道。
    “效率低?”空军军官疑惑地问道。
    “对。”大队长严肃地回答,“规模太大了。”
    “啊。”
    “钢铁工业区数量多、规模大。我们轰炸大队根本没办法把它们全炸了,而且就算炸了,意义也不大。”
    “为什么呢?”
    “我们的战略目标本就是让德国的能源产业衰落。”大队长转动操纵杆,离开莱茵兰,法国轰炸大队朝着空军基地改变航向。
    “上头认为,比起钢铁,掐住石油和煤炭的命脉更有效。”
    “有道理。”
    “而且时间也不够。”大队长表情凝重。
    最近他对法国空军内部传来的消息很敏感,并且听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情报。
    “听说德国的齐柏林事业本部正在改组为新型飞机生产工厂,据说大量原有的发动机技术人员都加入了。”
    “不在莱茵兰吗?”虽说有传言说齐柏林事业本部建在空军机场附近,但新型飞机生产工厂具体位置他大概心里有数。
    “目前好像在法兰克福附近。也听说莱茵兰有生产线。”
    “但我记得这次作战目标里没有飞机制造工厂。”
    “嘿,上头怎么说,咱们军人就怎么做,这是军人的本分。”
    “……确实。”
    “闭嘴。想在军队多待几年就别多问。”
    “是。”
    任务完成。
    顺利完成首都防卫司令部下达任务的法国轰炸大队,开始陆续返回空军基地。
    法国轰炸大队,在德国的夜空中制造出一片火海后,返回了法国空军基地。
    轰炸大队配备的凝固汽油弹全部消耗殆尽,没有剩余。
    “那咱们回去吧。”德国的制空权,在莱茵兰大规模空袭这一刻,被法国空军夺取。
    “通过今天的作战,我们完全夺取了制空权。”当然,还是有些担忧。
    毕竟这只是在德国空军研发新型飞机并崛起之前的制空权,但大家还是很高兴。
    不管怎样,胜利就是胜利。
    >>> 德国结算银行的资产信托行动
    “法兰克福附近的生产工厂运转正常。齐柏林事业本部已成功改组为新型飞机制造工厂,并正在进行生产。”
    “听说原有的飞机技术人员都加入了,生产线已经运转起来。”
    在德国结算银行法兰克福总部,亚尔马·沙赫特的办公室内,工作人员正在汇报着最新的情况。
    过去,德国罗斯柴尔德银行的资产被德国结算银行全盘接收,并在德国西部扎根,如今这家银行正开启新的航空业务,但他们并非效忠于德国的德国普通商业银行。
    “对德国投资公司的资产信托完成了吗?”亚尔马·沙赫特问道。
    “是的,所有权和管理权已顺利移交。这样一来,即便德国政府以总体战为由强行将我们的企业国有化,战后我们也能通过国际诉讼把资产拿回来。”工作人员回答道。
    资产信托,就是把德国结算银行的资产委托给德国投资公司。
    基本上,信托资产是具有独立性保障的资产,从法律层面受到保护,任何人都不能随意侵犯。
    一旦资产所有权转让给瑞士国籍的信托公司,德国政府就没有以总体战为名进行国有化的资格了。
    “进行资产信托后,德国投资公司就拥有了所有权和管理权。而且信托资产的独立性,连债权人都不能随意干涉,不是吗?”亚尔马·沙赫特确认道。
    谁都不能随意干涉,更何况是瑞士系的德国投资公司,这种独立性比任何国籍的银行都要强。
    这就是国际法的厉害之处。德国要是能胜利倒另说,可现在德国结算银行里,没有一个董事认为德国能赢。
    他们对杜鲁门的信任坚如磐石。
    “但德国政府肯定会进行国有化。”亚尔马·沙赫特接着说道。
    “是的,应该会。”工作人员回答。
    “这样的话,绝对不能让德国政府知道我们把国家关键产业信托给了瑞士。”
    “明白。要是被德国政府知道,我们可能就没命了。”
    如果德国政府得知德国结算银行把国家关键产业以资产信托的方式交给了瑞士,那可就真的性命不保了。
    “相关证明文件都已在德国投资公司所属的瑞士银行金库进行三重保管。”
    “瑞士银行的保密原则可不是那么容易被打破的。”
    “谁能想到我们会把资产进行信托呢。”
    一旦交给瑞士银行的德国投资公司,德国政府就完全没可能知道资产信托这件事了。
    德国投资公司,在杜鲁门主导下成立的瑞士投资银行,半数以上股份为美国国籍,记得为以防万一,还混入了少量英国国籍的股份,美国国库基金持有无投票权的优先股。
    “把信托出去的资产目录调出来看看。”
    “没必要查看目录。德国结算银行旗下企业的所有资产,包括工厂制造生产线、库存物资、不动产资产、现金资产等,全部进行了资产信托。”
    把所有资产都信托出去了,各企业的负责人也接受了这个命运。
    除了这个办法,战后他们很难存活。最糟糕的情况是,管理层可能会全部被处决。
    进行信托并非把资产拱手让人,只是委托管理而已。
    “呼……还好。”
    “即便德国政府强行国有化,战后我们也能凭借正当权利拿回资产。毕竟资产信托后,这就是瑞士国籍的德国投资公司的资产,德国政府这属于强行抢夺。”
    “这就是对中立国资产的抢夺。”
    “是的,战胜国也找不到这么诱人的名分来这么做。”
    “好,非常好。”最关键的难关已经度过,但风险管理不能就此结束。
    毕竟,凡事都要做好万无一失的准备。
    “万一德国因局势混乱入侵中立国瑞士,也不用担心。”
    “为什么呢?”假设德国入侵瑞士,即便瑞士是中立国,其银行保密原则也肯定会被德国军方彻底破坏。
    当然,这种可能性几乎为零,因为瑞士银行里藏着权贵们的隐匿资产,不会有人自找麻烦。
    “可以再委托给纽约大型银行。这样一来,德国投资公司的资产所有权和管理权就会再次转移到纽约大型银行。”
    “啊,要是动了这个,就相当于向美国宣战了。”
    美国是资本主义和自由主义国家,他们对损害美国国家利益的行为绝不姑息。
    即便发生战争,辽阔的大西洋也能保障安全。
    “是的,一旦纽约大型银行接手,游戏就结束了。所以相关的再信托文件工作也在进行中。”
    “好,继续推进。委托给纽约大型银行,应该就不会有损失了。”
    “是。”
    德国结算银行法兰克福本部,他们为了在挥舞着利刃的德国政府手中存活,正进行着一场艰难的金融斗争。
    资产信托真是神来之笔。
    “另外,通知旗下公司的高管们,一旦因总体战法律推进企业国有化,他们就全部辞职,前往瑞士。”
    德国结算银行法兰克福本部的董事会主席,亚尔马·沙赫特行长表情严肃,迅速下达指示。
    “德国投资公司考虑到秘密警察的因素,新建了安全藏身处,他们待在那里应该会很安全。”
    “我会传达消息。”
    “必须秘密行动。大局由我掌控,为了德国企业的未来,无论如何都要保住它们。”
    “我记住了。”
    呼……亚尔马·沙赫特像要昏厥一样靠在椅子上。
    与因莱茵兰大规模空袭而四处传来爆炸声的莱茵兰事业本部员工相比,这里宛如天堂,但他在精神上已经到了极限。
    “柏林银行那帮家伙可有好日子过了。”
    国有化后的企业由谁来管理呢?
    德国结算银行在德国政府的眼皮子底下,短期内肯定要经历寒冬,但柏林银行那帮人肯定能通过抢夺国有化企业来经营获利。
    因为与德国政府的紧密勾结,他们肯定会独占各种好处。
    哼,没错。
    至少在世界大战结束前是这样。
    “哈,这些混蛋。”亚尔马·沙赫特嘟囔着。
    说实话,他现在已经无法想象杜鲁门会失败的未来。
    杜鲁门会亲自拔剑,斩断柏林银行的势力。
    “你们难道不怕杜鲁门吗?”
    我很怕啊。亚尔马·沙赫特顶着黑眼圈,看着一份报告念道:[美国参议院,正在提议粮食出口限制法。]
    这个冬天要饿肚子了,德国面临的危机还远未结束。
    “……”
    我是不是也该干脆去瑞士算了。
    沙赫特脑海中突然涌起一股强烈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