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十九章 哑巴吃黄连,李牧贼难受!
    然而下一刻,又听到李牧说道:

    “但是我国近些年来文治武功失衡,实际力量衰弱,怎么可能打败敌人?”

    “真是胆大包天!”

    就在李牧话音刚落之际,只听赵铮怒喝声响起。

    手指直指李牧,仿佛怒火中烧。

    “莫非太师您是在动摇人心士气,削弱国家威信与前途命运不成?”

    “嗯?”

    顿时之间,李牧愣住了,两眼微微睁大,脸上充满了惊讶。

    这家伙竟敢于公开指责自己?

    更何况,对方给自己定下了相当严重的指控!

    见楚遂良与罗昶等一干资深官员的眼神汇聚而来,李牧不得不开口为自己辩解。

    “老臣并无他意,仅就事而论。我对朝廷的忠诚,明鉴如日月。”

    “若诽谤国政还能称之为忠诚?”

    赵铮眼中微眯,唇角浮现出一丝冷峭的笑意。

    “尚未开战便先行言败,这是动摇军心的行为,在战场上依法该处以极刑!”

    言罢,赵铮的话语又陡然转变方向。

    “然而鉴于这里是朝堂之上,太师所考虑的问题,在场诸公皆了然于心……”

    还不待李牧开口,赵铮再次扫视四周道。

    “因此,我大胤与柔然之间的争斗没有回头路可言!”

    “更何况,为何我们要认为在力量对比上就注定不敌于柔然呢?”

    随着话语落下,赵铮举起臂膀紧握成拳。

    “一方水土养育一寸忠骨,数万子弟能成为英勇战士!”

    “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土地怎能轻易交予他人?”

    “难道在这广袤的大胤之地竟无一名真正的男儿存在?”

    “倘若外敌胆敢侵犯,定会让他们付出惨重代价!”

    “总之只有一句话:对任何企图伤害我国的人或势力而言,哪怕再遥远,也要彻底清除!”

    此时此刻,赵铮也受到自己言语的触动。

    神情振奋、声调激昂。

    当他停止说话时,金銮殿内早已充斥着震惊与不可思议的情绪。

    众人均未曾预料到他会如此表态。

    使听者感到震撼不已,并且久久难以平静下来。

    赵琙欲图反诘,但话至喉头却只能无奈咽下!

    因为他实在找不到反驳赵铮立场的依据。

    即便如李牧这般人物,也不由得陷入了沉默之中,心里满是疑窦。

    莫非这位七皇子真的变了?

    “好哇,好一个血染疆土,十万英魂铸就铁骑!”罗昶双拳紧握,心中起伏不定。

    “正像殿下所说那样,属于我们的领土决不容半点侵犯!”

    “面对柔然匪盗侵扰,唯有誓死抗争!”

    说到这里,这位元勋竟然情绪失控落泪。

    作为定国公并执掌兵马多年的老将军深知,和平谈判已经毫无可能,唯有通过决战解决争端。

    显然,赵铮之语恰巧说到其心头所思。

    此时楚遂良也站了出来,语气异常坚决。

    “末将亦支持殿下的主张,这片土地是我们世代相传的根本所在!”

    “一旦有外来侵略者企图霸占,则必须奋战到底绝不妥协!”

    “我们同样赞同殿下的观点!”

    随即又有五六个大臣紧跟其后表示赞同赵铮的观点。

    目睹此景,李牧和周汤脸上神色复杂,眉头深锁。

    注视赵铮之时越发显得阴霾重重。

    他们完全无法想象一向低调的赵铮竟能讲出这样一番话来。

    堪称惊天动地毫不夸张。

    金座上,赵祯深深注视着赵铮,此时此刻,他内心难以平息。

    环视殿内的文臣武将,缓缓开口道:

    “既然如此,应对柔然的方略,就按七皇子赵铮所说来办!”

    “绝不容有半步退缩,哪怕是拼死一战!”

    赵祯这般坚定,谁还敢有所异议?

    “陛下英明!”

    罗昶与楚遂良互望一笑,随后躬身向赵祯行礼。

    他们身后的一众朝臣们也随之跪下,齐声高呼在大殿中回荡。

    只有李牧、周汤几人的面色显得异常复杂。

    纵然心中不甘,但在圣旨已下的情况下,再无反驳余地。

    只能跟随罗昶和楚遂良一同拜见赵祯。

    距离赵铮不远的位置,赵琙的脸色阴沉至极,双唇颤抖不止。

    紧咬牙关,眼中透出一种难以掩饰的仇恨之意。

    在这朝廷之上,又一次败给了赵铮!

    真是令人气愤!

    对于赵琙的恶意眼神,赵铮却置之不理。

    只是静静站立,轻轻整理了衣袖,神情淡然自若。

    一切纷扰皆可轻易解决,且功绩隐于幕后。

    但是,说了这么多解决了这么大难题后,父皇却没有提及任何奖励!

    这实在是太亏了!

    关于应对柔然之策终于敲定。

    原本争吵不休的朝堂老狐狸们再次归于平静。

    紧接着,一个身穿整饬官服几乎找不出折痕的老者缓步上前。

    “启奏陛下,昨日王学士家中公子邀请京中才子雅士聚集继春湖旁聚会论诗,此事原不足为外人道也。但是在那晚的文学宴会上出现了一个极为难得的人才!”

    “此人诗文皆出众,才华非凡,被誉为当今诗坛之仙。”

    “倘若有幸让朝廷延揽此贤能,实乃国家幸甚……”

    群臣听罢相顾失色,唯有赵铮挑了挑眉毛。

    所谓的诗仙指的就是自己吧?

    这个老头儿怎么扯上了这件事?要是自己身份被认出来的话肯定又会添麻烦。

    “臣已将其所作诗歌抄录成册以供陛下查阅!”

    老者说着便取出一摞厚重文件恭敬地递交上来。

    见到这一幕,在场众人表情各异。

    不少官员对这样琐碎之事竟也被拿到大庭广众之下议论而感到不满。

    作为观文学堂士孟阳明,其地位等同于王学士,在文学领域内名噪一时!

    前晚的文集活动消息一夜之间就在京城广为人知,

    诗仙之称誉遍天下,

    那些佳作甚至连五六岁孩子也能背得几句。

    但还是有很多人不清楚具体细节。

    从孟阳明的话语来看,似乎他对那个所谓诗仙颇为欣赏。

    尽管如此,不论这位天才究竟有多少才能,诗仙称号未免太夸张了吧!

    注意到手中这份分量十足奏疏,

    李权迅速走到孟阳明身旁拿过奏本交到赵祯面前桌案上。

    皇帝陛下带着几分好奇之情慢慢地翻开奏本,

    他默默地浏览起来,

    整个殿堂里的人都安静下来等待陛下反应。

    至于当事人之一赵铮,则暗自摇头苦笑了事,

    看来这次的确做得有些过了头,以后还得收敛些才好。

    \"这样的诗句出自年轻人之手吗?\"

    许久之后,突然放下手稿,赵祯语气里充满了惊叹。

    \"确凿无疑!\"

    孟阳明坚定地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