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90章 奏折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请诸位看官且将时光倒转,回到那风云激荡的十月。

    柴桑府陷落的急报传入京师时,贤丰帝正倚在储秀宫的软榻上。

    一个小太监捻着银签,正拨弄鎏金烟灯里的膏脂。青烟袅袅,他的面容朦胧一片。

    唯有那双微微眯起的眼睛,在灯火下泛着迷离的光。

    安德海跪在帘外,战战兢兢地念完战报。

    殿内霎时静得只剩灯芯爆裂的轻响。

    “万里长江……只剩镇江到松江府这一小段了?”贤丰的声音极轻,像是自言自语。

    他忽然抬手,将烟灯狠狠掼在地上!

    “传旨——”

    瓷片飞溅的脆响中,贤丰的声音陡然拔高,显得有些凄厉。

    “追封柴桑守将王贵为从一品提督,赐谥‘忠烈’,子孙世袭四品骑都尉!其余殉国官员,一律厚恤!”

    说罢,他甩袖转身,再不发一言。

    接下来的三日,储秀宫的宫门紧闭如铁。

    奏折堆积如山,贤丰却连看都不看。他只一味沉溺在袅袅青烟里,仿佛外头的烽火连天,不过是一场荒唐大梦。

    到了第四天,首席军机大臣肃顺、怡亲王、恭亲王等重臣联名上奏,说有紧急国事,请皇上召见。

    贤丰躲不下去了,只得在10月8日,于狭小的军机处值房召见肃顺、怡亲王、恭亲王、郑亲王、穆荫、杜翰等七八位重臣。

    “诸位爱卿,这两日朕身子不适。前番让你们议的事,可有结果了?”

    贤丰坐在逼仄的值房里,目光扫过下方肃立的群臣。龙袍的明黄色,在昏暗的屋内显得格外刺目,衬得他面色愈发青白。

    出人意料的是,素来雷厉风行的肃顺竟沉默不语。

    这位首席军机大臣眉头紧锁,目光死死钉在地上,仿佛那青砖里藏着救国的良方。

    殿内落针可闻。

    大青的江山,此刻正如一艘千疮百孔的破船,被天国与西军沿长江生生劈成两半。

    南方诸省孤立无援,增兵唯有两条路——要么从尚未沦陷的松江府绕道闽浙,要么冒险走海路。

    而西贼攻势如潮,失地陷城不过是早晚的事。

    更可怕的是,带嘤、弗朗西、米国的战舰已在东海游弋,炮口森然;

    北方的毛熊更是蠢蠢欲动,黑龙江畔早已冒出成群冒险家的影子。东北地广人稀,朝廷鞭长莫及。

    当真是“生死存亡之秋”!

    贤丰指尖敲着扶手,一声比一声急切。

    他前几日明明下了严旨,要这群重臣拿出对策,如今却个个装聋作哑?

    “皇上,臣有本奏。”

    一道清朗的声音忽然划破寂静。

    年轻的恭亲王奕欣越众而出,撩袍跪地,将奏章高举过顶。小太监忙接过,呈至御前。

    贤丰展开奏折,瞳孔骤然一缩——

    ---

    恭亲王奕欣谨奏,为沥陈时务刍言以救危局事。

    臣奕欣跪奏,泣血顿首:

    呜呼!神州陆沉,皇舆板荡,此正我大青存亡绝续之秋也。

    夷氛炽于海疆,逆焰燃于腹地,天下糜烂已极。

    每览疆臣奏报,见城池陷没、生灵涂炭之状,臣未尝不椎心泣血,仰天长叹。

    若犹执"以不变应万变"之陈言,臣恐不出三载,宗庙丘墟,而圣清之祀绝矣!

    伏乞皇上垂念列祖创业维艰,少纾宸虑,听臣披肝沥胆之辞。

    一、辨寇仇之缓急

    今四郊多垒,而大患实分两端:泰西诸夷志在货殖,其欲可餍;粤匪僭伪称尊,西逆鸱张狼顾,此二者实欲掘我社稷之根,绝我皇清之脉矣。

    譬若巨室失火,外虽有盗窥伺,当先扑檐前烈焰,而后固门户之防。

    故臣泣血以请:当借夷力以戡内乱,暂以关税、商埠之利饵泰西,腾挪劲旅专剿心腹之患。

    二、效西法以自强

    粤匪所以跳梁,半恃虏获之洋械;西逆所以猖獗,全凭火器之精利。

    我八旗子弟纵有赤心报国,然血肉之躯岂能挡轰天霹雳?

    昔魏源着《海国图志》,言"师夷长技以制夷",今当速行:

    购泰西利器:请敕两广督臣叶名琛,密向香港洋商购买英吉利"恩菲尔德"洋枪、佛郎西"拿破仑"铜炮;

    练新式劲旅:于通州大营择忠勇之士三千,聘泰西将弁教习火器阵法,仿其"连环枪阵"之制;

    借夷匠制械:许以重利,募泰西巧匠来京,于西山设厂仿造泰西枪炮。

    三、定荡寇之次第

    粤匪虽据金陵,然洪、杨二酋各怀猜忌,其众如聚沙暂垒;西逆则不然,萧逆云骧枭雄绝世,部众如臂使指,更兼据汉口、汉中之险,火器精良十倍于粤匪。

    若两线并剿,必致师老兵疲。

    臣请:先举雷霆之势扑灭粤匪,理由有三:

    其一,地利可乘:粤匪困守江南,如瓮中之鳖;

    其二,漕运攸关:江南财赋半天下,收复则可裕军需;

    其三,民心可用:探报粤匪治下"男子被迫从军,妇女勒令入馆",民怨沸腾已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待江南底定,即挟得胜之师溯江西进,以水师断其粮道,以陆师困其坚城。彼时我军火器精熟,夷匠效命,何愁萧逆不授首?

    四、结语

    臣非不知"以利饵夷"必遭物议,然观今日之势,譬如病入膏肓者,不用狼虎之药,何以起死回生?

    昔郭汾阳借回纥复两京,虽童稚啮指,终成再造之功。今日之屈,正为来日之伸!

    倘皇上允臣所请,臣愿亲赴天津,与夷酋折冲樽俎,纵遭千秋骂名,亦在所不惜!

    惟念太祖太宗栉风沐雨之业,康乾拓土开疆之劳,今日割肉疗疮,正为他日雪耻张本。

    临表涕零,不知所云。

    臣奕欣血泪稽首谨奏

    咸丰五年八月廿四日

    ---

    贤丰的指尖微微发抖。

    他早知道这个六弟才干远超自己,但自登基以来,奕欣一向谨小慎微,今日却突然递上这么一道锋芒毕露的折子!

    还条分缕析,字字如刀,甚至……可行得令人心惊。

    “肃中堂,”贤丰忽然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微不可察的试探,“你也看看。”

    小太监将奏折捧给肃顺。

    这位铁腕权臣却只是匆匆扫了几眼,就俯身下拜:“陛下,恭亲王所言乃救时良策。局势至此,非猛药不可医!”

    怡亲王、郑亲王等人随即齐声附和。

    贤丰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

    ——他们早就串通好了!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