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80章 归途
    秋日的五羊城,暑气稍稍散去。

    天高云淡。风从珠江口吹来,带着淡淡的咸味。

    总督府后园的书房里,窗明几净。

    萧云骧搁下笔,揉了揉发涩的手腕。

    窗外,那棵老榕树的叶子,依旧翠绿。

    岭南大局已定。他这个主帅,反倒清闲下来。

    林绍璋从川省赶来,正式接任了西王府的两广总督。

    他是老西军出身,做过酉阳、渝州、川省等地的知府与巡抚,处理政务圆熟干练。

    战后重建、安抚百姓、恢复民生,种种繁杂事务,到了他手里,都被安排得井井有条。

    萧云骧肩上的担子,轻了不少。

    前线的战事,也接近尾声。

    陈钰成与叶芸来分兵进击,那些负隅顽抗的州府相继收复,降者如潮。

    林启荣的第五军在桂省,也将旧朝军队成建制的抵抗力量,彻底击溃。

    萧云骧下令三部肃清残敌,清剿土匪流寇,安定地方,协助建立西王府衙门。

    这段难得的清闲,被他用来重启“抄书”大业。

    赵烈文仍是忠实的记录者,也是唯一的知情者。

    书房里堆满了草稿。

    上面是萧云骧凭着记忆,用略显潦草的笔触,勾勒出另一个时代的模糊轮廓:

    内燃机的原理、发电机缠绕的线圈、连接四方的电话网络、标准化的工业流水线……

    这些,都是他为西王府科学院埋下的种子。

    自然,大多只是皮毛。但他知道多少,就写多少。

    有的甚至只有名称与用途的猜想。具体的探索与突破,只能留给未来更有智慧的大脑。

    他能做的不多。但指一个方向,总好过让后来人,在黑暗中茫然摸索。

    赵烈文默默地整理着这些文稿。任何一本流传出去,都足以惊动世人。

    但因已重复多次,他心中早已平静。

    外界关于西王“神降”的传言,在萧云骧一再否认下,渐渐被世人当作附会之谈,一笑了之。

    唯有赵烈文,亲眼见证这些超越时代的智慧一字一句落于纸上,心底早已认定“圣人降世”之说。

    他只是将这份确信深埋于心,恪守着萧云骧反复叮嘱的保密之责。

    九月初,两广彻底平定的捷报传来。

    同时送到的,还有一封来自江南、盖着军情局火漆的密报。

    信上的内容很简单,却触目惊心:

    上京城惊变,东王一系被屠,血流成河。

    当夜,总督府议事厅内,烛火通明,人影幢幢。

    萧云骧召集了在岭南的核心班底:李竹青、林绍璋、陈钰成、叶芸来。

    “神王动手了。”

    李竹青率先开口,手指重重按在地图上京城的方位,

    “比我们预想的更快,更狠。”

    他的语气低沉,带着掩藏不住的嘲讽。

    议事厅里静了片刻,只听得烛花噼啪轻响。

    “终究是容不下一个权柄太重、功绩过高的‘兄弟’。”

    萧云骧开口,语气却出奇地平静,

    “也好。是时候,和他们割席了。”

    众人围绕江南剧变、洋人动向与岭南善后,细细商议至深夜。

    最终决定,陈钰成率第四军,留守五羊城及粤西,重点盯防港岛方向的不列滇人,防其异动。

    叶芸来分兵驻守惠州、潮州等粤东要地,修筑炮台,防备不列滇人登陆。

    所有与洋人的交涉,由擅长辞令的林绍璋,统一应对。

    林绍璋同时总管两广政务,核心是恢复生产,稳固根基,让这片新附之地,尽快焕发生机。

    萧云骧与李竹青,则赶回江城,主持大局。

    次日清晨,天光稍亮,薄雾如纱,笼罩着尚在沉睡的五羊城。

    萧云骧、李竹青、赵烈文及警卫营一行人,悄然出发,向北而行。

    时值农历八月,岭南初秋,暑气渐退。战火平息的原野上,农人三三两两,正抢收着晚稻。

    队伍经韶州,翻越骑田岭古道。

    山路崎岖,林深苔滑。但沿途关隘,已有西军国民警卫队驻守。

    道旁,民夫们喊着号子,挥汗如雨,正在拓宽险段。

    放炮炸石的轰鸣,与高亢的劳动号子,在山谷间此起彼伏地回荡。

    “这是在修路?”萧云骧勒住马,问道。

    带队的吏员快步上前,利落地回应:

    “回大王,是的!林总督有令,尽快恢复并拓宽岭南至湘省的商道,便利物流往来,降低货损。”

    进入湘省郴州地界,景象又与岭南不同。

    湘江支流旁,几座新建的蒸汽碾米房正隆隆运转,雪白的米粒簌簌落下。

    江面上,货船往来频繁,船工号子粗犷有力,帆影不绝。

    行至湘潭,他们遇到了西王府机械总局总办丁拱辰。

    这位高鼻深目、带有明显阿拉伯人相貌特征的西军老人,兴奋地报告:

    西王府与米国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合建的湘潭至萍乡铁路,经一年施工,已初具规模。预计再有一年,便可通车。

    届时,萍乡的优质煤矿,便可经铁路运至湘潭,转湘江水路抵江城,供西军钢铁厂等工厂使用。

    “丁老,通过这段铁路的修建,要多培养我们自己的人。”

    萧云骧叮嘱道,“免得将来,受制于人。”

    “大王放心。”丁拱辰信心十足,

    “铁轨制造、路线勘查、地基施工、枕木铺设,我们的人都能上手了。”

    “只是大功率机车头的制造尚有不足,目前仍需向洋人购买。”

    西王府工业才刚起步,这是没办法的事。

    萧云骧点点头,急也急不来。

    他在湘潭住了一晚,本想听听丁拱辰对政体的建议。

    谁知这位技术巨擘对此兴趣缺缺,只要高层能坚持投资重工业,他便举双手赞成。

    众人继续北上。

    至常沙,萧云骧特意停留一日,探望在此任湘省巡抚的胡林易。

    故人重逢,执手相看,皆感慨万千。

    在西军医学院的调治下,胡林易昔日病容消退,面色转红润,咳嗽之疾大减,说话也中气足了。

    “大王,我这条命,是医学院那些大夫,从阎王爷手里抢回来的。”他紧紧握着萧云骧的手。

    两人在巡抚衙门后堂,秉烛夜谈。

    从新政实施,选拔廉吏,到兴修水利;

    从开发矿场,安抚地方,化解矛盾,乃至与神国割席后,西王府该采何种政体、该警惕哪些弊端。

    越谈越投机,直至深夜。

    次日辞别胡林易,队伍继续北上。

    愈近江城,道路愈是平整。

    山峦河岔之间,时常可见西王府正在架设的电报线路。工人们忙碌着,将一根根线杆,翻山跨河地连起来。

    阳历10月1日下午,即农历九月初三。

    历经二十多日跋涉,一行人终于回到了江城。

    长途劳顿,人困马乏。萧云骧下令众人散去,好生休整。

    他自己,只带了卢岭生一人,向着府衙后院走去。

    那里,有座真正能称为“家”的小院,在等着他。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