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78章 翡翠市场,特权阶级入场券
    张壮飞快记录着和林祖辉的谈话要点。

    作为职业军人,“御敌于国门之外” 的战略思想,早已刻进他的骨子里,对林祖辉的计划,他天然多了几分认同。

    其实他对缅甸乃至整个东南亚——老挝、泰国、越南、柬埔寨——都非常熟悉。

    这得益于他的职责:在总参谋部,他分管的就是东南亚战略研究。

    这位 37 岁的军官,22 岁从军校毕业就从基层连长做起,在部队摸爬滚打 8 年升上团级。

    其后去高级军官学校深造一年,转任集团军作战参谋。

    之后 6 年,他一直在滇省某集团军待着,多次参与老山战役的作战方案拟定,甚至亲临前线协助指挥。

    一年前刚调去总参,明眼人都知道,他是将军预备人选。

    只要在总参干满三年,就能下放师级作战单位当主官。

    等他记完抬头,才发现林祖辉好一会儿没说话了,只偶尔抽口雪茄,注意力压根不在他身上。

    显然,对方该说的都说完了,现在轮到他提问。

    张壮快速扫了遍笔记,抓准核心问题:

    “林先生,从执行层面看,你的计划没问题。”

    “不管是武器装备、后勤补给,还是有实战经验的退伍兵和军官,我们都能协助解决。”

    话锋一转,他目光锐利起来:“但现在的问题是,你能不能拿到合法授权?”

    “我们不可能支持一支非法武装,在邻国搞武装实控区。”

    刚才聊完,林祖辉一直在打量王冬书房里的古董。这位岳父确实藏了不少好东西。

    瓷器摆件先不说,单是王冬身后那幅唐寅的《除夕诗卷》,就价值不菲。

    以他对王冬的了解,这多半是真迹。字画不比瓷器,尤其是唐伯虎这种名家的作品,到后世绝对是天价。

    不过字是好字,诗作本身的艺术价值,倒确实一般。

    听到张壮的话,林祖辉才收回视线,转头看向他。

    他心里很清楚:

    这位张参谋只是传话的,最终决定权不在他手上,但显然,自己快把他说服了。

    “我已经派人去缅甸了。”

    林祖辉不紧不慢地说,“那里现在乱得很,听说比军阀混战的时候还乱。”

    “我肯定能拿到执政政府的授权——克钦地区本来就不在他们的有效控制范围内。”

    顿了顿,他补充道:“当然,所有合作,都得等我拿到授权再谈。”

    张壮没在这个问题上多纠结——既然对方承诺先拿授权再推进,成不成的,都不会有损失。

    他换了个更实际的问题:“那资金呢?”

    “我是基层出身,跟你说实话——一个标准步兵团,有2200到2500 人。

    “普通士兵,单算日常训练损耗,每人每年至少要3000人民币。

    “要形成战斗力,还得算弹药损耗、装备维护的钱。在境外混乱地区驻防,你肯定要给数倍薪水。”

    他拿起笔记本,飞快算着:

    “林先生,国家自己养一个战斗团,不配备坦克、飞机的情况下,每年也得近千万经费。这还没算后勤保障、医疗救护这些杂项开支。”

    张壮把问题摆到明面上:

    三个团级单位,一个商人扛得住吗?

    就算扛得住,单靠一个矿场的收益,能撑得起每年上亿甚至数亿的军费?

    “我算过,要让这支队伍有真正的战斗力,你每年最少得准备一个亿,甚至可能要数亿。”

    张壮语气严肃,“而且一旦打起来,抚恤金、弹药消耗这些钱,根本没法预估。”

    “就算我们能低价给你供弹药,其他开支也得你自己承担。”

    王冬一直没说话,其实他也觉得规模太大了。

    原本以为林祖辉只是想组千把人的队伍,或者主要在本地招人。

    那样成本低多了,在缅甸,缅币几乎跟废纸一样,给口饭吃就不愁招不到兵。

    可他不懂,林祖辉为什么非要招这么多退伍老兵。

    林祖辉却很从容。

    几个亿?先不说实际会不会花这么多,就算真花了,难道赚不回来?

    “张参谋,我对军队建设确实不懂,但你说的金额,没吓到我。”

    林祖辉语气平静,“一个团一个亿,三个团就要三个亿?这账不能这么算。”

    他靠在椅背上,嘴角微扬:“三个团不可能全从对岸招。另外两个团我会用当地人,他们的费用不会高。”

    稍作停顿,他反问:“就算每年真要花两个亿,很多吗?”

    “如果单打独斗,或者只找几个合伙人,连续投好几年,那确实是巨款。”

    林祖辉开始讲他的商业逻辑,“因为不仅要开矿场,还得建交易市场,推翡翠文化。”

    “更怕的是——等你砸了大价钱把市场做起来,有人来摘桃子怎么办?”

    “比如撺掇政府军,直接把你的矿场抢了?”

    见两人都在沉思,林祖辉轻轻敲了敲桌面,让他们集中注意力:

    “我之前就说过,这是风险投资。”

    “我怎么可能一个人扛所有风险?”

    “话说回来,翡翠一年能不能赚两个亿?”

    林祖辉自问自答,“当然能!二十亿、二百亿都有可能——它比钻石还稀缺。”

    “但做大事,不能像开路边小店那样小打小闹。”

    他的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自信,“几个人凑点钱,开张做生意,赚了平分?这种模式太初级了!”

    林祖辉站起身,走到地球仪旁踱步:

    “我初期会投几百万到一千万,先把采矿许可拿下来。”

    “有了这个许可,我就能拉港岛那些熟悉的富豪一起投——每人出个千把万,凑个三五个亿启动资金。”

    “到时用这笔钱开矿场、招募队伍、采购武器。”

    “等第一批翡翠采出来,确认我们已经把武装实控做起来了,我就启动第二轮融资,拉全亚洲甚至全球的富豪和基金进来。”

    “到这时候,我其实已经开始赚钱了。”

    他的眼神越来越亮:

    “之后我会不断把翡翠价格往上推,所有利润都砸到市场推广里。”

    “还会有第三轮、第四轮、第五轮融资,合伙人会越来越多,直到矿业公司最终上市。”

    “公司估值涨上去,我靠卖股票就能赚一大笔。”

    “当然,” 林祖辉话锋一转,“我其实不会这么做。”

    看着张壮困惑的表情,还有王冬惊讶的神色,林祖辉走到地球仪前,轻轻转了转。

    看着飞速旋转的地球,他露出意味深长的笑:

    “金钱本质上,是场权力游戏。”

    “古代为什么总说天灾人祸?”

    “因为有人故意囤粮食,到灾年把几分钱一斤的米,卖到几百块,靠这个收割所有普通人。”

    “现在是和平年代,没人敢再玩粮食了——那是要出人命的。”

    他的手指停在地球仪上的东南亚。

    “翡翠这种奢侈品,就正好。我们怎么炒、怎么囤、怎么运作,都不会害死人。”

    “黄金、石油都是类似的游戏,但最像的还是钻石和奢侈品。”

    “掌控翡翠市场,赚钱是其次,通过这个市场拿到特权阶级入场券,才是核心。”

    他环视两人,缓缓道:

    “你想进这个市场分一杯羹?那就把你手里的市场资源,对我开放。”

    最后,他轻声问:

    “是不是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