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88章 八零美食系统(27)
    就在这时,后厨方向传来一股奶香奶香的仿佛蜜糖罐子打翻了的诱人香味。

    原来是工作中的烤窑有面包出炉了!

    表皮金黄酥脆、内里奶白绵软的蜂蜜面包,出炉的刹那,香飘数里,引得附近筒子楼的居民,都从窗台、阳台探出头:

    “不年不节的,谁家在做好吃的?咋这么香啊!”

    听说是大食堂改制的红旗小吃部开业,不但有外酥里嫩的吊炉烤鸭、肉香浓郁的卤味盖饭,竟然还会做以前的西点坊、现在的供销社才有得卖的蜂蜜面包?

    “多少一个啊?贵不贵?”

    巷子口有人吆喝着回应:“不贵!两毛一个!五毛三个!”

    家有孩子闹着要吃面包的居民一听,立即揣上钱包,跑下楼来排队了。

    然而没等他们排上队,就听前面说卖完了。

    因为这款面包同时也是小吃部今天的赠品。

    一炉面包量不少,但消费的顾客也多,送出去一大半,剩下的很快就卖完了。

    “那啥时候还有啊?”

    “别急别急,二号烤窑的烤包子马上出炉。”

    三食堂的师傅们:“……”

    输了输了!

    他们三食堂彻底输了!

    ……

    春和巷红旗小吃部火了!

    早上六点,就有不少居民、职工排队来买油条、炸糕、煎饼果子了; 上午九点,第一炉蜂蜜面包出炉,附近街巷的居民纷纷带孩子来买面包; 上午十点,第一批吊炉烤鸭也出炉了,排队的人更多了; 中午十一点半,到了职工们的午餐时间,小吃部挤满了人。

    没座位就站着吃,要不就拿饭盒打包回车间吃。

    一块五的大肉盖饭吃不起,那不还有五毛、三毛的卤蛋盖饭或卤干子盖饭吗?

    用大肉盖饭同款的汤汁一淋,比三食堂寡淡的大锅菜美味多了!

    下午两点,外带窗口不但卖面包、麻花,还供应绿豆汤、酸梅汤以及免费的茶水。

    炎炎夏日来一杯井水冰过的沁凉饮品,简直人生一大享受。

    茶水虽然是用老茶梗子泡的,但关键免费啊!

    走过路过接一杯喝喝,解渴消暑。

    附近居民区的老一辈们直夸这家新开业的小吃部会来事。

    下午三点,咸香酥脆的烤包子出炉!引得附近玩耍的孩子们嗷嗷喊饿。

    四点光景,又一批烤鸭出炉,面朝巷子的外带窗口先一步排起了队伍。

    四点半,钆钢厂工人结束一天的工作下班,回家前先来小吃部转转。

    有的带半只烤鸭回家;有的不买饭,就买份卤大肠或是卤鸡爪,顺便带二两刚炸出来的花生米,回家下酒吃。

    周边居民,尤其是家里有孩子的,每天都会牵着孩子来小吃部转一转。

    不见得每次都会消费,但不来看一眼,这天就好像有件事没完成似的。

    谢姎每次看到一些懂事可爱、一如她家两个娃的小孩儿,就会随手送他们一根麻花或是一只小面包。

    当然了,遇到一些爱占便宜的老头老太,牵着惯会就地打滚的霸道小孩,她就权当没看见。

    这些老头老太没少在背后骂她抠门,扬言再不来她这里买东西了。

    但没过几天又乖乖来排队了。

    实在是家里孩子作得很,非要吃她家的麻花、面包、烤包子,还有酸酸甜甜开胃又消暑的酸梅汤。

    小孩子酷爱这些。

    大人们则更喜欢吊炉烤鸭。

    以前家里来客人,都会去国营饭店点个红烧肉或是传统烤鸭,现在都是来春和巷红旗小吃部买吊炉烤鸭。

    价格是比传统烤鸭贵一些,但配菜多啊!不但送面饼、蘸酱、黄瓜丝、大葱丝,鸭架还给免费过油炸、撒椒盐,亦或是免费加工成鸭架泡饭。

    一开始没人选鸭架泡饭,觉得泡饭有啥好吃的呀!肯定过油炸了撒椒盐香!

    直到有一天,有个顾客说他嘴巴溃疡但又想吃烤鸭,谢姎就推荐他尝尝鸭架泡饭,毕竟椒盐鸭架更容易上火嘛。

    那顾客一尝,眉头都飞起来了。

    鲜!

    贼他娘鲜!

    就没吃过这么鲜的泡饭!

    这等于买烤鸭送泡饭,饭菜都有了!

    打这以后,选择鸭架泡饭的人就多起来了。

    春和巷红旗小吃部的招牌也彻底打出去了。

    不仅周边居民光顾,就是隔了好几个街区的人们,听说这里有一家刚改制的民营食堂卖的吊炉烤鸭非常有特色也特别好吃,会在休息的时候,专程骑着自行车大老远地跑来买。

    来了以后,发现不但烤鸭很有特色,卤味、点心也很诱人,大老远的来一趟不容易,干脆每样都买一点。

    带回去跟家人、朋友一分享,这不找过来的顾客就更多了。

    生意越来越好,人手捉襟见肘。

    谢姎和小荣商量后,打算再招几名帮工。

    谢姎第一个想到的是刘婶。

    刘婶没工作,以前倒是有,后来让大儿子接班了,如今靠在家接一点手工活贴补家用。

    “大妮你说啥?让我去你那里帮忙?是真的吗?”

    听谢姎道明来意,刘婶激动地站了起来。

    她知道小吃部里那两个帮厨的工资,那可比她在家糊几个火柴盒赚得多多了。

    不过很快冷静下来:“可我不太会做菜……”

    谢姎笑着道:“不需要你做菜,你擅长面食,我打算让你负责烤窑,具体的到时候我会教你。”

    刘婶一听,这是要把她当徒弟教啊?

    “大妮,这不妥吧?我都这把岁数了……”

    谢姎乐了:“没啥妥不妥的,咱们小吃部不是国营饭店,不讲究这些,招你进来也是帮我们自己减轻负担。”

    至于“教会徒弟饿死师傅”……那不还有合同嘛。

    她和钆钢厂签了五年,所以招进来的帮工,也都起步五年。

    五年后,如果他们选择出去单干,她也不会阻拦他们。

    毕竟五年后,各个大厂即将迎来第一波下岗潮,会有大批职工下海。

    即便不是刘婶她们,也会有其他人投身餐饮这块和她竞争。

    谢姎从不忌讳良性竞争。

    相反,同行越多,美食才有机会大放异彩。

    她脑子里多的是各个世界风靡的美食。

    即使有人开了家和她风格极其相似的烤鸭卤味炸货店,影响了她的生意,那就换个赛道嘛。

    譬如这时候还没引进国内的肯爷爷炸鸡。

    她知道怎么做。

    忘了哪个位面养老时,在家捣鼓过炸翅,也烘焙过水果派。

    正好前几天水生又得到一份炸货的配方奖励,不然她也不会想到在小吃部卖油条、麻花之类的。

    炸鸡这条赛道要是走不通,那不还有后世排队都要吃的蛙锅、火锅、小龙虾嘛!

    世界很大、美食多样,相信总有一款能引领潮流、风靡街头!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