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34章 金戈铁马,锦囊之计
    与貂蝉的会谈,让我对敌人的轮廓有了前所未有的清晰认知,但那份认知,也带来了一种如山岳般沉重的压力。

    走出密室,冰冷的夜风让我激荡的思绪稍稍平复。

    张合、高览皆是百战名将,麾下尽是河北精锐,这一战的艰难,远超此前任何一次。

    我没有回自己的卧房,而是径直穿过回廊,走向太守府最核心、也是最繁忙的区域——账房。

    还未走近,那扇透出明亮灯火的窗户里,已经传出了算筹清脆而富有节奏的撞击声,

    以及糜贞那温婉却不失威严的、清晰的指令声。

    “……所有军械的调拨记录,必须有军需官和领用将校的双重签押,一份存档,一份随军,任何疏漏,唯你是问!”

    “通知城中粮商,按照我们之前签订的平价协议,明日辰时开始,向官仓交付第二批军粮,

    验粮官必须严格把关,一粒霉米都不能入库!”

    “伤兵营预支的款项已经批复,让春华医官派人来领。

    告诉她,药材布匹,需要多少,就给多少,不必节省!”

    我站在门外,静静地听着。

    这些繁琐到令人头痛的事务,在她的口中,却变得条理分明,井然有序。

    这已经不是一个商贾之女的精明,而是一位真正的执政者的才干。

    我引以为傲的汉中新政,如果没有她这位“大管家”在背后一丝不苟地执行与梳理,恐怕早已是乱麻一团。

    我轻轻推开门,屋内忙碌的众人见到我,纷纷起身行礼:“主公!”

    我摆了摆手,示意他们继续,

    目光则落在了主案后那个身着素雅长裙,却专注得如同运筹帷幄的大将军一般的女子身上。

    糜贞正低头核对着一卷厚厚的竹简,听到动静,她抬起头,看到是我,眼中闪过一丝讶异,

    随即起身,敛衽一礼:“主公,这么晚了,怎么过来了?”

    那份刚才还萦绕在她眉宇间的严肃与威仪,在我面前,化为了一抹温润的恭敬。

    “来看看我们的‘钱粮元帅’。”

    我笑着走过去,挥手让其余的佐吏与仆役都退下。

    偌大的账房里,只剩下我们二人,以及一盏在深夜中静静燃烧的桐油灯。

    灯火将我们的影子拉长,投射在背后那堆积如山的账册与文书上,仿佛两座沉默的山峰。

    “主公莫要取笑贞儿了。”

    她为我倒了一杯温水,轻声道,“军情紧急,这些事,耽搁不得。”

    我的目光扫过她面前的木案,上面铺满了各式各样的账册,

    从军粮、草料、军械、甲胄,到兵士的饷银、家眷的抚恤,

    再到医署的药材开支、民夫的征募费用……

    每一项,都用清晰的蝇头小楷标注得明明白白。

    那密密麻麻的数字,在我眼中几乎是天书,但在她这里,却是支撑一场战争得以进行的坚实骨架。

    “情况如何?”我坐下来,声音不自觉地变得严肃。

    打仗,打的不仅仅是兵马,更是钱粮。

    糜贞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将一份总结好的帛书递到我面前。

    “主公请看。”

    我接过来,只看了第一眼,眉心就不由自主地锁紧了。

    “……支撑三万大军及五万民夫,按预估最高烈度作战,府库现存钱粮,最多可支……五十日。”

    短短一句话,却像一柄重锤,狠狠地敲在我的心上。

    五十天,这几乎是我预估的极限。

    这意味着,此战,我们没有任何拖延的资本,必须速战速决!

    “这还是在我们将所有非必要的开支全部暂停,并且动用了预备府库的情况下。”

    糜贞的声音很平静,她指着帛书上的另一组数据,

    “最大的耗损,并非粮草,而是军械,尤其是箭矢。

    我按照军略推演,若张合全力攻关,每日箭矢消耗恐达三万支以上。

    我们武库中的存量,仅够支撑半月。

    后续虽有工坊日夜赶制,但补充速度,远不及消耗。”

    我沉默了。

    这些数字,远比千军万马的对峙更让人感到窒息。

    我深知,历史上无数次以少胜多的战役,最终不是败在战场上,而是败在了后勤的崩溃上。

    “贞儿,辛苦你了。”

    我由衷地说道。

    将这么一副千疮百孔的家底,梳理到能支撑一场大战的地步,她付出的心血,我无法想象。

    “能为主公分忧,是贞儿的本分。”

    她摇了摇头,然后抬起美丽的眼眸,灯火下,她的眼神清亮得惊人,

    “不过,主公,贞儿这里,还有一个‘锦囊之计’,或许能将我们的劣势,稍稍扳回一城。”

    “哦?”我顿时来了精神,“快说来听听!”

    糜贞走到墙边悬挂的巨幅地图前,

    那上面不仅有山川地理,更被她用不同颜色的朱砂,标注出了汉中、武都乃至关中各地的物产与经济状况。

    她纤细的手指,点在了阳平关之外,那片属于曹操势力范围的土地上。

    “主公,我们与张合作战,拼消耗,是为下策。

    我们真正的优势,在于人心,在于制度,更在于……战后的谋划。”

    “战后?”我有些不解。

    “对。”

    糜贞的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那是一种商贾面对巨大商机时才会有的光芒,

    “张合大军入境,必然会就地征粮,甚至劫掠乡里,这是乱世军队的常态。

    战事一起,关外的物价必然飞涨,百姓流离。

    这既是危机,也是我们的机会。”

    她顿了顿,似乎在组织语言:

    “我的计策分三步。

    第一,‘以战养战’。

    我已命人组建了一支特殊的辎重队,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就是跟在主力部队后面,用最快的速度清理战场。

    凡是可堪一用的曹军甲胄、兵器、马匹、旗帜,全部分类回收,立刻送回后方修补整备。

    打得越激烈,我们的补充就越多。

    这能极大缓解我们军械不足的压力。”

    我点了点头,这很实用,但还算不上“锦囊”。

    “第二,‘经济穿透’。”

    她加重了语气,

    “我已经秘密联络了武都本地的商队和氐人部族,

    让他们以我们的名义,在战时大量收购关外逃难百姓手中的余粮和牲畜,价格公道,童叟无欺。

    同时,玄镜台会散布消息,说我汉中府库充盈,高价购粮。

    张合在前方打仗,我们在后方釜底抽薪,掏空他的战争潜力。

    待我们战胜之后,这些新归附的百姓,不仅人心向我,他们的经济,也已经和我汉中,牢牢地绑在了一起!”

    我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好狠,好精准的一招!

    这已经不是单纯的后勤了,这是将经济战、攻心战,完美地融入了军事行动之中!

    “那第三呢?”我追问道。

    “第三,‘化债为功’。”

    糜贞的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微笑,

    “此次出征将士的抚恤与赏功,将是一笔天文数字。

    我的建议是,除了必要的金银赏赐,大部分功勋,都转化为‘授田权’和‘购房券’。

    战后,我们会将那些因为战乱而荒芜的土地收归官府,重新丈量,优先授予有功将士。

    他们的家人,也可以凭‘购房券’,以极低的价格,在南郑、下辨等城中购置房产。

    如此一来,既能减轻府库的即时压力,又能将将士们的利益,与我们的土地和政权,进行更深层次的绑定。

    让他们知道,他们流血牺牲,守护的不仅仅是阳平关,更是自己未来的田产和家园!”

    听完她这环环相扣的三策,我久久无言,心中只剩下震撼。

    金戈铁马,冰冷的战争背后,是她用算筹精心编织的一张大网。

    这张网,不仅能为我的大军提供源源不断的补给,

    更能在这场豪赌中,为我们赢得一个远比军事胜利更重要的东西

    ——一个稳定、繁荣、且充满向心力的未来!

    我站起身,缓步走到她面前,目光灼灼地看着她。

    灯火映照在她清丽的脸庞上,那双明眸中闪烁的,是足以照亮一个时代的智慧光芒。

    “贞儿,”我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显得有些沙哑,

    “我一直以为,我带来的是超前的兵法与谋略。

    今日方知,你带来的,是足以奠定一个时代基石的力量。”

    这句郑重无比的赞誉,让她的脸颊微微泛起一抹红晕,但眼神却依旧清澈坚定。

    她对我敛衽一礼,轻声道:

    “若非主公搭建起这汉中新政的框架,贞儿纵有万千算计,也不过是空中楼阁。

    能为主公分忧,是贞儿的荣幸。”

    我凝视着她,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

    我们之间,没有世俗的儿女情长,却有着一种超越其上的、共同开创事业的深厚信赖与默契。

    她是我的伙伴,我的同志,是我在这乱世中可以托付后背的最坚实的后盾。

    “有你在此,我便可无后顾之忧。”

    我郑重地说道,“这份信任,重于泰山。”

    糜贞抬起头,迎着我的目光,用力地点了点头,眼中满是坚毅:

    “主公放心去战吧。

    汉中的家,贞儿会守好。

    无论需要什么,哪怕是把糜家最后一枚铜钱都投进去,贞儿也绝不让主公有后顾之忧。”

    我心中激荡,收回目光,望向窗外的沉沉夜色。

    有此伙伴,有此后方,张合,你拿什么来跟我斗?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