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形意拳劈拳之实战运用
    劈拳打的是整体力,全身一体,一动无不动,发力也是全身整劲,没有局部用力。

    先一动左手的一钻,钻前先有个身体略回缩,再展前钻,力是由这一展发出来的,不是单纯的手臂动作。

    后手的劈也是腰脊一抖,加上前后手互争的力劈下的。

    劈时腰臀有个向下一坐的小动作,这一坐,身体整体一沉,劈力就沉实异常,等于是用整个身体去劈。全身一致地向前进击。

    劈拳向前的力全是身体前移带来的,手上只有一个向下的劈劲,加上身体的移动才表现出手的运动是一个弧形轨迹。

    劈拳起钻落翻比较鲜明,双臂翻转,劈敌之力由三节劲经臂旋劈出,腕掌翻转(劲在旋,形在翻)180度而出。

    其轨迹为一弧度很小的抛物线,这样劈出去的力迅速而有透劲。练习劈拳时发出去的劲透出掌指的方向前微下方才正确。

    如偏向下方则势不稳力不连,杀伤力小且易被敌牵带;如偏向上方则力浮且易被敌乘隙而入;直对前方则无劈意。

    小指翻天,前手钻出的拳要力钻边由内向外螺旋,要旋到小指一侧向上,即旋到拳心不是平向上而是斜向外向上。

    只有小指翻天了,才说明肘充分地坠了,里裹了,才是形意的拧裹劲儿。

    肘外张是无法小指翻天的。

    后手劈的时候要边劈边向内螺旋,也是不离螺旋劲。

    但内旋时肘不可外张,要保持“坠”。

    肘坠,首先是自身防护好,看住两肋,再者是保证发力是由腰由脊而入的三催整劲,还有是桩架不散。

    练劈拳出手时不太用力,但是回收时有意将手指往里卷紧握拳。这种练法既能养精神又比较长劲力。

    练劈拳时,有时在状态,就能感觉到,在落胯的瞬间,后背一紧,而双手靠惯性一伸,一按,感觉不错。

    回想起来,还有一个劲不能丢,就是后背向后靠的劲,挺项的劲,背后靠,项自坚。

    初学者可以刚劲为主,柔劲为辅的练习劈拳,就是平时打刚劲,有时走走柔劲,更容易掌握劈拳的撕劲和整劲。

    练习者可体验一下,会有帮助。气少力多,即是刚劲,气多力少,即是柔劲。

    初练劈拳只要求身体束展,两手起落画圈立园,劲力顺达舒畅,步法稳健,不求快。

    切忌拙气拙力,千万别用劲,循序渐进。

    劈拳初练为了练整劲,是不跟步的,但整劲有了后,就可以练跟步的,前面的练法为体、后面的练法为用。

    劈拳的练法是劈拳如推山,身上由后向前,一分一分的缓缓而推,推得越吃力越好,如此能长功夫。

    而劈拳的打法是劈拳如抡斧,山民抡斧子劈柴,跟抡鞭子一样,要个脆劲。

    否则斧子就只能砍进木头里,无法一下劈成两半。

    劈拳的重要在于后手,拳经叫:“如同撕绵”,其劲路就是指此。

    开始时一个劈拳要练上一年,不是练姿势练打法练发力。

    劈拳就是练息呼吸的气。

    开始练劈拳,要找个开阔地带,犹如人登上高山,视野一开,会禁不住地长呼一口气。

    在开阔地带,气息容易放开。

    劈拳的姿势是手的一探一回,犹如人的一呼一吸。

    一趟四五百米地打下去,气息越来越绵长,越来越深远,精力便充沛了。

    手部动作激发了全身,渐渐感到气息鼓荡,全身毛孔开合。

    练拳的人要学会体呼吸。

    体呼吸的妙处在打劈拳时可以体会到。

    而且人一上了岁数,身体会亏空,就要通过练息将气补足。

    气息充沛,这是习武的基础。所以形意先练劈拳。

    劈拳中本就含有钻拳的姿势,练好劈拳接着练钻拳较容易,正是金生水。

    而再学一个全新的拳架,如崩拳就较困难。

    练劈拳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觉得身上皮肤增厚,像大象皮似的。

    而且觉得手指粗得象胡萝卜,两个手心像有两个小旋涡,十根手指自发地紧紧握起,不愿意打开。

    这都是错觉,因为身上的气充足了,情绪也变得活跃,忙了这个忙那个,小孩一样干什么都要兴致盎然。

    这是一个必经的阶段,发现自己变成这样,就说明功夫已上路。

    此时就不必再到开阔地去练拳。练好劈拳,自发性就会打虎形。

    劈拳似斧,打的是一个俯冲劲,练习瞬间收力,收得快,发出去就更快了。

    不但要劈出去,还要抓回来,因为有个回旋劲,一去不回头的拳打不了人。

    劈拳收前脚和前手回抓上翻,上半步,成鸡形步,后手前移,顺于前臂后内侧,呈钻拳状。

    此为蓄劲过程,然后迈悬空的那支脚,上步,前手撤回下翻,同时后手前伸下翻。

    侧身,后脚垫步,呈三体式。从开始到蓄劲,速度由慢变快,注意松跨,松肩,用身体打人,手上动作不要太多。

    主要是个坠劲,撞劲。

    在落胯的瞬间,后背一紧,而双手靠惯性一伸一按,后背向后靠的劲,挺项的劲,背后靠,项自坚。

    开始还是不要使劲,因为开始身体各部分还不协调,乱发劲,会导致气血不畅。

    先把动作练准确练顺了再加劲。然后再一点劲也不使,自然之力也就出来了。

    发劲前要裹,发劲时要翻,手脚齐到,头要顶,舌要顶,手要顶,牙要扣,手要扣,膝要扣,还要六合,把桩功练好,多练活步。

    劈拳就是一起一伏,用躯干打劈拳就是熊鹰合形。不但要用躯干,还要用躯干里面打劈拳。要练功,不要练拳。形意劈拳以掌为用,以钻为轴。

    劈拳之前,先以钻拳诱敌,随即可变劈掌劈击敌之面颈头项等部。

    贵在整,手脚齐到,发挥趟劲,将对方连根拔起。

    劈拳用掌,走推搓劲。劈拳以线打点。

    要求都是搓,挫,戳,劈拳似斧,不但要有斧劈的劲,而且劈完还要有回带的劲。

    身子和步法是整体一致的,步一到位,身体一个急刹车,利用惯性,如射箭般将前掌劈出去。

    后手回拉反衬,当然回手翻臂崩拳,也有回带的劲。

    劈拳真正的打击部位用的前臂的近腕处,这里才是“劈拳似斧”的斧刃。

    用这里击打硬度高,打击面积大,截击敌人手臂最好用,一打准失上,百不失一。

    打人身体也好,打上后震得胸腔难受之极。发力时机不可过早。

    两拳相遇才发力,才能“前后手用力一样大”,打人才狠。

    手上措拉劲,胯上起伏劲,脚上搓碾步、刹车劲,并要求摩肋起手,体会合力与整力。

    特有的炸力,对人体的伤害是很严重的。

    其中的塌劲确实能够把人的胸骨打塌。

    上步中都可以把对方打倒。主要是以整体对局部,不是每人能够抗的住。

    劈拳刚学时用不上,动力定住后,通过慢练找到身体的各种感觉,才能出功力。

    手上的错拉劲,是为了求得作用反作用劲,拉开筋骨,动力定住。

    胯上起伏,是翻浪的要点,脚上的搓碾,是刹车的关键。

    形意拳一动就要调动全身,劈拳的劲手上发出的是身上带出来的,没有身法带动,发出的劲对对方没有威胁。

    一动三劲,就是脚上的蹬、碾,腰上的挺劲,头的顶劲,再加上身法的拧动、螺旋,既有直力、又有横力。带动手发出各种不同的劲。

    塌劲,又叫炸劲,对人体的危害非常大,就是本门也不允许试手,打在胸骨,对方都可能受内伤。

    要领是,手上听住对方的劲,在对方换劲瞬间,突发塌劲,全身冲顶、意欲前、身后走,全身争出一寸的劲,称爆炸劲。

    劈拳一是钻顶手法是当用钻拳接对方来拳(掌)时,小指上翻使钻掌产生横劲将对方来拳(掌)化解。

    并用沉、顶的劲管住对方来手,使其向后失去重心后再发劈拳,将对方击出。

    二是捋按法,同是用钻拳接手但不用钻中的横劲而是用翻掌向外下方的捋按劲,使对方向前失去重心再发劈拳将对方放出。

    内有三劲在其中,而非简单的推劲或劈劲,还有一拔跟劲。要一式含三劲。

    但外型不可带出。拔跟劲是在劈及对手身上后,对手本能将产生向上之顶力。

    此时顺势而发,可使其腾空而出,发人之时要注意脚踏中门,最好能插过其体落步,而不要落步在其体前。

    运用得当,至少可将人腾空发出1至2米远。

    前脚前趟冲击拔敌根节的趟。前腿要有股趟劲,如铁犁翻地,遇见什么东西都把它掀起趟飞。

    如果趟到敌腿,敌人根节动摇,自然跌出;

    趟不到敌腿,这种方法也特别有助于全身的发力,可以说它是整体发力的一部分。

    这个劲力是两腿相并时如弹簧压紧,再开时后腿蹬前腿崩,如弹簧骤伸,反向争力,才能趟得起人。

    不过这个劲不太好练,练到摧人根节还易,练到脚起人飞则困难重重。

    劈拳重在练身打,一个劈拳练的好的人,不用出手,靠身打就可以将对手打倒。

    和对方接触时,一欺身对方必退,这才是功夫,而不是定步仅用胳膊或上半身的惯性打人。

    练好了不仅仅是身体的惯性撞人,而是随意定步全身皆可发力,。

    时身子稍微一扭,力从脚发,就能传到手上,此时是以不变应万变。

    劈拳是在引手的掩护下突法之拳,无论何手在前,一旦引出对手反应,不可停滞。

    在前之手或拳或掌向下劈击,二后手配合下后劈撕对方被引出之手,这是前后手有一合。

    得手后,往往人被击出而不知何故。

    此拳甚毒,不可轻用,拳无定法,甚至使人致盲。

    与他派朋友试手是过去往往引手得手后,轻击对方前额,以达“点到为止”之意。

    但功夫不纯,尚没有达到收发自然的地步,试手时出现击中对手面部导致对手短暂失明,牙齿松动出血,而对手尚不知如何上手所致。

    “当年形意打死人”决非妄语。

    因出手是周身之整劲,非一拳、一臂之力,动手之时一定要有分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