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15章 计划西医看诊
    清晨五时三刻。

    天色尚未大亮,紫禁城的宫墙外仍浮着一层薄雾,而养心殿前,已是一片肃然。

    总管大太监奉隆裕皇太后之命,监督养心殿修缮改造事宜。

    历经半月时日,李总管今特意早早的来验收成果。

    李总管手里捧着拂尘脚步稳健地踏入养心殿宫门,他身后跟着两名小太监亦步亦趋地跟着。

    殿前值守的太监们早已恭候多时,见李总管到来,连忙齐刷刷地躬身行礼,低声道:

    “李总管吉祥!”

    李总管微微颔首,目光扫过殿前台阶,见斗拱檐廊绘画、窗棂墙面过漆,皆是颜色鲜亮,动手抚摸连一丝灰尘都不见,嘴角这才稍稍松动,淡淡道:

    “皇上即将入住,你们都仔细着点。”

    值守太监们连连称是,其中一名领头的太监——王福海,赶紧用袖子擦拭过脸庞的汗夹,恭敬回话:

    “李总管说的是,皇上要迁居养心殿,奴才们自当尽心竭力。”

    他抬手指向殿内,语气恭谨而带着一丝自豪:

    “自养心殿修缮好,按照当时记录的物品器具以复归原位,并按照皇上的喜好予以布置。”

    “这两日,皇上处的小安公公已经带人把皇上日常用的物件都搬进来了,衣裳、茶具、笔墨,还有床榻上的软垫,全都按着皇上的喜好安置妥当。您瞧,这殿里头,如今是焕然一新。”

    李总管迈步跨过高高的门槛,踏入养心殿正殿。殿内空气清新,昔日修缮时的油漆与木料气味已然散尽,只余一丝淡淡的檀香,是值守太监们今晨特意熏的。

    他环顾四周,只见原本因修缮而挪动的珐琅彩瓷瓶、掐丝珐琅香炉、紫檀木博古架,如今都已一一归位,摆得端端正正,连角度都分毫不差。墙上新换的黄缎软帘垂坠如瀑,檐下悬挂的宫灯擦得锃亮,映得殿内光线温润柔和。

    李总管不由的点点头,“还算满意,这工期总算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空了这些天,这气味总算是散尽了!"

    李德全负手而立,目光在殿内缓缓游移,最终落在龙纹宝座上。那宝座才由匠人重新打磨过,金漆灿然,龙纹栩栩如生,仿佛随时等待着圣驾临幸。

    他微微点头,语气沉稳:

    “嗯,收拾得不错。”

    王福海闻言,脸上顿时绽开一丝喜色,连忙躬身道:

    “这都是李总管您前儿个细细吩咐的,奴才们哪敢有半点马虎?连皇上用惯的那方端砚,小安公公都特意从乾清宫取来,摆在案头最顺手的位置。”

    李德全淡淡“嗯”了一声,目光又扫过殿角新换的西洋自鸣钟——那是去年洋人进贡的,走时极准,皇上极爱。他走过去,伸手轻抚钟面,确认指针运转如常,这才满意地转身。

    “你们再仔细检查一遍,别叫皇上瞧出半点不妥。”

    值守太监们齐声应诺:

    “奴才们明白!定叫养心殿事事合皇上的心意!”

    两人说话间,就听殿外陆续传来搬运物品的之声。

    李总管不再多言,迈步走出殿门,就见着小安子指挥着四五名小太监向东西配殿搬运箱笼。

    小安子见李总管,忙上前行礼问安,“大总管您吉祥!今儿来的可真早!”

    “值守的太监说,已经搬了两日箱笼,太极殿还有多少物品需要搬运?”

    “有劳李总管费心了,今儿在搬上一个时辰就差不多了。”

    "好!那你且忙着吧!"

    李总管当即低声吩咐身后的小太监:

    “去回禀小李公公,本总管这边已经看过了,一切妥当。就等皇上今日散学,便可前来养心殿查看。”

    小太监连忙应声而去。

    不多时小太监回来禀报,皇上今日另有要事,不便前来查看。

    “知道了!”

    李总管走向一旁的御前太监小安子,对其吩咐道,"皇上既然另有要事,那就劳烦小安公公告知皇上,如今养心殿修缮诸事已备,太后娘娘的意思是可在月底之前正式入住,方便下月初一在此开设朝会。"

    "小的一定向皇上转告!"

    李总管回头望了一眼那扇朱红大门——养心殿,自雍正爷以来便是帝王寝宫,如今,又要迎来新的主人了。

    五月的阳光洒在紫禁城内,却照不进凌霄的心里。

    今日凌霄就等着民国政府一众官员离开紫禁城,连小李子通报今日视察养心殿都难以打起兴致。

    当凌霄拖着沉重的步伐走出西洋医馆,那袭常服在微风中轻轻摆动,却掩不住他眉宇间的失落。

    御前太监小李公公早已在医馆外等候,见凌霄出来,连忙迎上前去。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在凌霄脸上停留——今日是兴致勃勃的来西洋医馆,怎么出来时却神情恹恹,连走路都透着一股子泄气劲儿。

    "皇上......您怎么了?"小李公公小心翼翼地开口,声音压得极低。

    凌霄勉强挤出一个笑容,却比哭还难看:"嗯,小李子,咱们回去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小李公公跟在凌霄身后,偷偷打量着他的侧脸。小李公公注意到,凌霄的肩膀似乎比平时垮了一些,连脚步都慢了半拍。

    "皇上,您......"小李公公刚想开口,凌霄却摆了摆手,示意他不必多问。

    凌霄坐上轿辇默默穿过宫道,往太极殿方向走去。

    轿辇缓缓抬起,凌霄靠在软垫上,望着轿帘外掠过的宫墙,眼神空洞。小李子跟着轿辇,不禁摇头叹息。

    小李公公悄悄瞥了眼凌霄的脸色——那双总是亮晶晶的眼睛,今日却黯淡无光,嘴角也向下耷拉着,整个人像是被抽走了精气神。

    "到了。"轿辇在太极殿前停下脚步。

    小李子赶紧上前,亲手掀开轿辇的帘子。

    凌霄低头钻出轿辇,动作比平时迟缓了许多。小李子犹豫了一下,还是低声问道:"皇上,您要是心里不痛快,奴才......"

    "没事。"凌霄打断他,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朕......朕想一个人静一静。"

    回到太极殿,凌霄下轿时脚步虚浮,仿佛连站稳的力气都没有。小李子赶紧上前搀扶,却见凌霄摇了摇头,自己扶着廊柱慢慢走着。

    "皇上......"小李子跟在后面,小声唤道。

    直至寝宫前凌霄停下脚步:"朕没事,小李子你先去忙吧。"

    小李子站在原地,看着凌霄拖着沉重的步伐走进自己的寝殿,那背影前所未有的落寞。

    他知道,皇上定是在西医馆遇到了什么打击——往日里那个总是充满希望、对西洋医术充满好奇的皇上,今日却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击中了心。

    小李子叹了口气,默默退下,心想:明日定要找个机会,好好问问西医馆的洋医生,皇上到底是怎么了。

    今儿不过是询问了诸位太监宫女的治疗结果,怎么皇上会有如此大的反应?

    难道是接触了什么脏东西?

    凌霄进入寝宫后,挥退了所有伺候的奴才,独自坐在榻前的软凳上,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

    而殿内却静得能听见自鸣钟转动的声响。凌霄仰头望着帐顶绣着的五爪金龙,脑海中全是今日在西洋医馆的所见所闻。

    "原来......"他苦笑一声,身体微微发颤,"原来这1912年的西医技术,也不过如此。"

    凌霄想起自己初闻西医进宫时的雀跃。

    在太医院那些老太医日复一日地开些"益气养血调和阴阳"的方子后,他真心以为这这个时代的洋医生会有什么不同。

    毕竟他们有听诊器、有手术刀、有能照出人体内部的"医疗器械"(X光机),甚至连小小的阑尾炎都能开刀取出。

    可今日与之相谈一番......

    虽说选取的十二名生病的宫女太监,症状各有不同,但总体而言,治疗手段颇为有效。

    可最让凌霄揪心的是,对西医透露可能是情绪忧虑或脑血管疾病,亦或是肝脏类疾病,却得到"无法根治",只能"尽量延缓"的结果。

    "连皇太后的病都治不好......"凌霄攥紧了衣裳。"自己又何必如此大费周折引进西医!"

    但他很快又想起皮埃尔医师的话:"虽然不能治愈,但我们的药物和护理能让病情发展得更慢。"

    "依照西医的治疗方法,能够提前干预,多多少少也能减轻皇额娘的病痛折磨,延长些许生命,这也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凌霄起身踱步到窗前,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他知道,要让皇太后接受西医治疗,还要克服诸多阻碍,难如登天。

    "自己得谨慎筹谋一番!"

    首先是太医院的反对。

    那些白发苍苍的御医们,世代传承的中医世家,怎会容忍"蛮夷之术"染指皇室?

    早在提出引入西洋医术时,便遭到强烈反对,幸好有袁世凯准许才能顺利引入宫廷。

    一想到当时朝会上,以张太医为首的太医们是如何鄙夷西医,就冷笑:"老臣行医四十载,从未见过洋人的药方能比得上《伤寒杂病论》……。"

    其次是四位太妃的阻力。

    每位太妃都有自己的心腹太医,更担心西医的"奇技淫巧"会对皇太后不利。

    前日凌霄去寿康宫请安,荣惠太妃就委婉道:"皇帝呀!如今这情形还需遵守祖制以不变应万变啊。"

    "切不可随意妄为,哪里有中华传统医术可靠?"

    最棘手的是旧臣舆论。

    若皇太后接受西医治疗,那些守旧的御史言官必定会大做文章,说什么"有辱祖宗违背礼制"。

    凌霄重新坐下,指尖轻轻敲击着案几。他必须想个法子,既要让皇太后得到更好的治疗,又要平息宫廷内外的反对声浪。

    通过太医院派遣来的赵刘两位医士,在协助西医生治病救人的过程中,将西医的治疗手段以及效果告诉他们,西医可以作为中医的补充,而非替代。

    "降低太医院的防备,且如今太医院经过整顿,尚未恢复之机,尽快敲定西医为皇额娘检查治疗一事。"

    而太妃们最关心的"延年益寿",日常起居生活健康保养,据凌霄所知,各位太妃常年也有各种不同病症,也只得在中医的调养下静静保养,一时之间难以根除。

    "或许可在某位太妃犯病严重之时,朕可以以孝道的名义,让西医进行治疗,在止痛,镇定,腹泻效果上西药还是能够立竿见影。"

    至于皇额娘,先让西医为皇太后做一些无创检查(如听诊、量血压),展示西医的"科学性"。再由马佳绍英出面,以"袁世凯总统府亦聘有西医顾问"为由,暗示这是"新政需要"。

    "以民国政府名义压制这些老顽固!"

    而凌霄自己则在皇额娘面前撒撒娇,以在乎皇太后的健康,以"孝道"名义说服皇额娘,大概率还是会接受凌霄的提议。

    可以循序渐进的引导皇额娘接受。

    先从西医擅长的领域入手:比如皇太后常失眠多忧虑,可用西医的"镇静剂";关节疼痛,可用"止痛药"。等有了效果,再逐步引入其他治疗。

    对于太医院的反对,可以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折中方案:让中医开方调理,西医负责缓解症状。

    凌霄望着窗外日渐沉沦的太阳,深吸一口气。他知道,这将是一场漫长的拉锯战——要面对太医院的傲慢、太妃们的固执、朝臣的非议,甚至皇太后本人的犹豫。

    但他别无选择。

    "皇额娘的健康......"他轻声呢喃,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衣袖——若要为自己争取安全成长的时机,"必须为皇额娘进行治疗,延缓病症发作。"减少紫禁城内的权力跌宕。

    凌霄抬头深吸一口空气,仿佛这样就能汲取一丝力量。

    他必须想尽办法,让皇太后接受这些"西洋医术"——哪怕只是为了多留住她几年的寿命,减轻病症的折磨。

    "明日......可先传召两位医士,试探其口风,对待西医技术的态度。"

    "在此次医疗试验下,协助诸位西洋医生治疗诊断,是否能够在中医医药技术上得以借鉴。"

    太极殿内,自鸣钟转动声隐约传来,而凌霄知道,一场关乎生死的暗战,才刚刚开始。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