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2章 新技术,新应用,055大驱
    “在我的计划中。”

    “这一级的驱逐舰排水量至少吨往上。”

    “垂发单元至少要100个以上。”

    “这样才能拥有足够的火力。”

    “动力采用擎天厂自研的轮机,可以让这艘船以18节的经济速度行驶。”

    “最高航速至少有30节。”

    “雷达采用四个双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

    “可以有效的搜寻海空上至少几百公里的目标单位。”

    “而且双波段,一个搜寻远,一个搜寻近,一个搜寻天,一个搜寻地,一个搜寻动,一个搜寻静。”

    “有四个雷达,可以全面监控海面上和天空上的任何目标的动向。”

    “船身采用和导弹艇类似的隐身设计。”

    “在外壳上使用j20所使用的相似的,有更好的抗腐蚀性的吸波材料和隐身涂料。”

    说到这里,张文顿了一下。

    “不过不能使用全铝船身了。”

    “这玩意实在太重了。真吊不上来岸。”

    “另外,这艘船上有几个新技术。”

    “综合射频技术,将雷达、电子战与通信、导航、识别等多种射频功能整合,通过综合信息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各式天线被整合在主舰桥及一体化隐身桅杆中,减少电磁干扰,提升隐身性能。”

    “至于导弹坑,采用新的通用的垂发坑,这样可以无障碍使用任何我军现役的导弹。”

    “不管是红旗,鹰击还是长剑系列都可以使用。”

    “达到一坑四用的目的。”

    “而且,只要新的导弹的设计人员在设计的时候,兼顾到导弹坑的设计标准。”

    “她就完全可以使用全新的导弹,毕竟船的服役时间很久。”

    “但是导弹的进化速度可太快了。”

    张文说完,喝了一口崔主任带来的茶叶。

    继续说道。

    “另外这艘船信息化的水平也是极高的。”

    “之前我给j20,j16还有j10的信息系统升级的效果大家也有所耳闻。”

    “光是使用咱们几十年前的j10,在新改造的运20预警机的帮助下,基斯坦完胜巴拉特的阵风和su27组成的联合机队。”

    张文没有提巴拉特引以为豪的光辉,他可太清楚那玩意是什么东西了。

    白给张文都感觉有点嫌弃。

    听到这里,在坐的各位都点了点头。

    现在基斯坦还有资本能跟巴拉特持续不断的放血。

    就是因为改进过的j10给他们制造的空中优势。

    此外,空军的演习也证明了。

    经过信息整合和系统的支援下的三代机,是完全有可能跟没有信息支援的四代机抗衡的。

    张文见到他们同意,就继续说。

    “最后一个就是中压直流全电综合管理系统。”

    “这个就是我早早就建造了擎天汽车厂的原因。”

    “技术需要发展,就必须需要钱,但这笔钱实在是太庞大了。”

    “国家是不可能给这个钱的。”

    “只能用民用市场来推动军用科技的发展。”

    “这项技术可以有效的管理全舰艇每一处的电力运行效率。”

    “不仅加大了电量的供应,还能管理每一处电力的流向。”

    “通过管理系统,可以将电力送给需要的部门和装置。”

    “这就意味着她可以,嗯。”

    张文一时间不知道怎么说才好,想了想,说了个比喻。

    “就比如说未来需要更大的电力,可以通过更换更加强大的引擎来解决。”

    “如果雷达技术有突破了。”

    “就可以使用更大更好更新的雷达系统。”

    “给未来的新技术预先留好了接口。”

    张文说完,现场一阵沉默。

    史校长看着张文,心中难免有些震撼。

    虽然他之前一直有所耳闻。

    这小子是如何天才。

    但是直到这一刻。

    史校长才真正知道天才意味着什么。

    就光是张文现在给出的技术指标。

    史校长估计,就连誉为世界第一海军大国的鹰国都完全没有做到。

    就这,张文还专门留了升级的接口。

    简直让人匪夷所思。

    而一旁的曲总工,则更关注于建造相关的问题。

    他看向张文。

    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这么多的新技术。”

    “不可能不出问题。”

    “我个人虽然赞同这个方案。”

    “但是,我必须要说。”

    “新技术太多了。”

    “还是采用小步快跑的方法吧。”

    “用三艘舰船来完成这艘船。”

    张文听到曲总工的话。

    也是深以为然。

    毕竟谨慎才是军工人该有的姿态。

    原时空中,鹰国的福特号就是因为丝毫不尊重科技和严重忽视舰船稳定性。

    才造成了在原时空的2025年,都没有正式服役。

    舰船上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电磁弹射系统有问题,稳定性根本不够,设计的几千次才坏一次的标准简直是狗屁!基本上几十次就要维修一次,后面的雷达,锅炉。

    甚至问题最大的居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升降机。

    就是给舰载机从机库中运到甲板的那个电梯,居然是出问题最严重的地方。

    用几十次就坏了,根本没法用。

    张文面对曲总工的想法,也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这样的话,形成速度太慢了。”

    “形成完全的战斗力至少需要三艘船。”

    “一艘技术实验舰,一艘将实验完,可以上舰的技术在放到第二艘舰上,再加上剩下的技术。”

    “最后需要三艘船才能够完全形成战斗力。”

    “这样很稳妥。但是太慢了。时间不会给咱们机会。”

    张文解释道。

    “而且,这艘船上的新技术完全是经过一部分实验的。”

    “隐身设计和吸波材料,隐身涂料这些。完全可以使用导弹艇和j20身上的,只需要稍加改进就可以了。”

    “擎天厂的技术库里面有。”

    “导弹坑也是在导弹艇上发展而来的。”

    “毕竟我们有导弹艇一手的数据,兼容情况,磨损情况我们都有数据进行改进。”

    “信息化和指挥平台,这些技术已经在空军那边实验过了。”

    “只需要稍加改进就可以了。”

    “而最重要的中压直流全电综合系统。”

    “是最早开始实验的。现在国内至少有两百多万辆擎天厂的车在跑着。”

    “当然,我也必须承认。”

    “汽车和舰船完全不一样。”

    “这样的话,就只有一个半新技术了。”

    “一个是综合射频技术,半个是中压直流电力综合系统。”

    张文说完后,就看着他们。

    曲总工听到张文这样说,也是有些意动。

    毕竟张文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这样一来,似乎,是可以接受的?

    毕竟就算这两项技术失败了,其他的地方还是完全可以满足未来作战的需求。

    而且,万一呢?

    今天这个会议上,讨论的可是东大海军新一代的主战武器。

    以后是要作为主力武器的。

    这时候,看出来情况的杨部长说:“这样吧,投票。”

    “看一看是否一舰成功。”

    杨部长甚至都没有说过放弃这个方案。

    张文立刻举起了手。

    崔主任也马上举手。

    剩下的史校长和曲总工对视了一眼,也举起了手。

    “好,那就全票通过!”

    杨部长站起身来。

    “拨款一会通过预算之后就会下拨。”

    “你好好跟你老师叙叙旧吧。”

    “我也该给海军说这个好消息了。”

    杨部长笑着走出房间。

    史校长和曲总工过来,跟张文说了几句鼓励的话后也走了。

    房间内只剩下张文和崔主任。

    张文这时候终于放下所有负担,直接瘫倒在椅子上。

    “你小子,哈哈哈!”

    崔主任笑到。

    张文也笑了起来。

    “老师。”

    “刚才我就想问了。冯所长去哪了?”

    “这种会议不应该有他吗?”

    张文好奇的问道。

    崔主任这时候露出尴尬的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