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67章 画面感十足
    若林婉真如此行事,她晚年便无所依靠了。

    “所以,娘,您别拿陈明来吓唬我。我已决定嫁给赵大力,往后依旧唤您一声娘,我还会劝赵大力给您养老。”

    “真的?”

    李王氏半信半疑。

    “千真万确。日后您住前院,我们住后院,有事喊一声便是。每月还会给您些钱攒着养老,多好。”

    林婉为李王氏勾勒出未来的美好生活图景。

    “那……你说话可得算数,赵大力要是不养我,我就让你们日子不好过。”

    李王氏虽言语中带着威胁,实则已有所退让。

    “我言出必行。”

    林婉站起身,拭去嘴角的血迹,总算是说服了李王氏。

    至于赵大力日后如何打算,她眼下无暇顾及。

    林婉随即进屋照看小茉莉去了。

    而李怡躲在屋内, ** 着这一切,心中满是恐惧。

    医院内。

    何守义等人在走廊焦急等待。

    赵母来回踱步,心急如焚。

    一小时后。

    急救室的门缓缓打开,医生呼唤家属。

    赵母慌忙上前。

    得知消息后,她身形一晃,昏厥过去。

    何守义连忙让人搀扶。

    他也得知了最终结果。

    赵父抢救无效,已离世。

    赵母醒来后,呜咽着痛哭起来。

    赵大力闻讯赶来,得知噩耗,亦忍不住泪流满面。

    但他心中的决心丝毫未动。

    他要娶林婉,非娶不可。

    “你这个孽障,你爸都被你气死了,你还有脸回来!”

    赵母捶打着赵大力的胸口。

    赵大力如木偶般,神情呆滞。父亲去世的悲痛确实让他心碎,但心中对林婉的那份炽热,又让他迅速从哀伤中恢复过来。

    “娘,您别太难过,我会妥善安葬父亲。而且,我还要和林婉生个大胖小子,让父亲在天之灵知晓,咱赵家有后了。”

    赵大力自以为这话能慰藉母亲。

    不料一出口,赵母哭得更厉害,直接扇了他两巴掌。

    “滚,你这个不孝子,你爸被你气死,你还在这里胡说八道,还想着那个寡妇!你是不是也想把我气死才甘心?”

    赵母双眼哭得红肿。

    “娘,林婉没您想得那么差,她对自己的孩子那般好,以后对我和她的孩子也会一样。而且,她会像对待李王氏那样,尽心尽力给您养老的!”

    “李浩宇,自此刻起,你不再是我的孩子,离开吧,我不想再见你!你父亲的丧礼我自会处理,无需你插手。从今往后,李家就当没有你这个逆子!”

    李母说完这些话,已近乎力竭。

    赵文昌等人目睹此景,心中皆暗骂李浩宇的不懂事。

    “李浩宇,你先回去,这里交给我们处理。”

    赵文昌生怕李母再被气出什么好歹,影响他们大院的声誉,今年的先进大院评选可就泡汤了。

    “快走吧,李浩宇,别再把你母亲气坏了。”

    刘志强也劝道。

    李浩宇没有再多言,心中反而轻松了许多。

    再无人能阻挠他与林婉儿的婚事。

    “逆子……”

    李母的骂声渐弱,心力已去大半。

    随后,李父的丧事并未在红星大院举行,而是在李家老宅进行。

    大院里的不少邻居都去参加了丧宴。

    但作为嫡子的李浩宇,却未现身丧礼。

    为了林婉儿,李浩宇已然失去了理智,满脑子都是如何筹备婚事。

    在利用月老红绳牵线李浩宇与林婉儿的这段日子里,

    胡志国也没闲着,下班后便去古董市场逛逛,运气颇佳,又淘到了几件气质高雅的古董。

    此外,他将心思全放在了产品研发上。

    这日,天空飘起了蒙蒙细雨。

    时节虽仍是正月,但按公历算已至二月,杨柳吐露新芽,电线杆上不时有燕子栖息,春天的脚步日益临近。

    因下雨,胡志国、胖子和另一人各自披着橡胶雨衣前往单位。

    这种雨衣产自京城橡胶厂,橡胶鞋、自行车轮胎等也皆出自该厂。

    抵达研发中心后,

    胡志国和胖子脱下橡胶雨衣,放在角落滴水。

    不多时,

    汪清也到了,撑着一把硕大的雨伞,几乎与她半身高矮相当。

    “清儿,你这娇小的身材,怎么买这么大的伞?”

    胡志国问道。

    “主任,不是我不想买小伞,只是那些学生用的小伞太小,其余的伞都是这么大,我也很无奈。”

    汪清一脸愁容地说道。

    她身高仅一米六五,而今的伞几乎都有一米长。

    对她而言,伞太长着实不便。

    突然间,

    胡志国笑了起来。

    胖子和汪清都像看怪物一样盯着他。

    “清儿,你想不想拥有一把随时能握在手里的伞?我的意思是,便于携带,大约只有三十厘米长短的伞。”

    胡志国眼神熠熠,兴奋地问道。

    汪清不解主任为何突然如此激动。

    “主任,当然想啊,要是只有三十厘米长,下雨天拿伞可就太方便了。主任,你是打算发明这种三十厘米长的伞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当她最终提出这个问题时,内心已觉多余。

    那把仅三十厘米宽的伞,撑开后直径不过六十厘米,真能挡雨?

    胖哥也笑道:“老陆,不是吧,啥发明不好,偏弄出这么个小伞,像我这样的身材,恐怕只能护住半身。”

    这话一出,连林笑笑也忍俊不禁。

    画面感十足。

    “况且,仅仅改变尺寸,也称不上创新啊。”

    胖哥又补了一句。

    但陆浩宇依旧精神抖擞。

    他构思的伞,绝非简单缩小的长柄伞,而是折叠伞的概念。

    当时,国内尚未出现折叠伞,国外或许已有。

    但只要陆浩宇能研制成功,他便是国内折叠伞的先驱,专利非他莫属。

    念及此,他立刻行动。

    “胖哥,走,钳工车间。”

    他一声令下,率先向钳工车间迈去。

    胖哥紧随其后。

    “主任不会真要捣鼓这小伞吧?”林笑笑仍感困惑。

    抵达车间,恰好遇见张海涛。

    两人互不理睬,但陆浩宇与胖哥急匆匆的模样,却吸引了张海涛的注意。

    “胖哥,找点这种规格的铁丝来。”

    陆浩宇吩咐道。

    随后,他便着手制作折叠伞的骨架。

    “陆浩宇这家伙,又在搞什么名堂?”

    张海涛望着陆浩宇的举动,捉摸不透。

    凭借陆浩宇制造工程师的专业技能,加上对折叠伞的记忆,仅仅一个上午,他便成功打造出一个完整的伞架。

    只是纯手工制作,难免有些瑕疵。

    “你们这是在做什么?晾衣杆?”

    张海涛暗中观察许久,看着陆浩宇手中的物件,以为是个晾衣杆。

    胖哥回道:“张师傅,我们研发中心的事务,没必要向您汇报吧?”

    “我就随便问问,不说就算了,反正也不是啥新鲜玩意儿。”

    张海涛故作不屑。

    “夏虫不可言冰,走,胖哥,回研发中心。”

    陆浩宇根本不理会张海涛。

    待两人离去,张海涛问身边的徒弟小赵:“小赵,你知道‘夏虫不可言冰’何意?”

    小赵初中毕业,文化基础尚可。

    “张师傅,这话意思是说夏天的虫子不知冬天的冰是何物,比喻见识短浅,和井底之蛙同理。”

    他如实回答。

    却见张海涛脸色涨红,小赵不明所以。

    “师傅,怎么了,我说错话了?”

    张海涛冷哼一声:“回去干活。”

    小赵一头雾水,悻悻回到岗位。

    “小兔崽子陆浩宇,竟敢骂我没见识!”

    张海涛紧握拳头。

    他曾与李大山联手,但李大山初次交锋便败给了赵强,还受了重伤,折了一条臂膀。

    此刻,他又遭赵强讥讽,胸中怒火几欲喷薄而出。

    ……

    “主管,这便是你构思的伞吗?”

    望着赵强带回一件形状奇特的物品,张丽丽满心愕然。

    郑浩见状,亦惊叹道:“哎呀,主管,这莫非是什么神秘装备,看起来真不简单啊。”

    赵强未理睬二人的诧异神情,径自拿起伞骨。

    “瞧仔细了,这还只是雏形,连半成品都算不上,充其量是个理念模型。”

    随后,他展开了伞骨。

    伞骨全然撑开后,原本看似仅三十厘米的伞骨,竟能扩展至直径一米有余。

    “倘若在这支架上蒙上一层防水布料,不就是伞了吗?”

    赵强问道。

    张丽丽与郑浩一时瞠目结舌,无言以对。

    的确如此!

    他们看出,赵强手中之物,唯独缺少了防水布料,便是伞了。

    在他们观念中,伞皆是笨重之物,一开一合,未曾想伞竟能如此折叠收缩。

    赵强竟真的研制出了仅三十厘米大小的伞骨!

    “主管,你真是太神了,小女子佩服得五体投地。”

    张丽丽由衷赞叹,心中对赵强的好感再度飙升,心跳加速。

    “哎呀,主管,你简直就是现代鲁班啊,我愿尊你为伟大发明家!”

    郑浩拍着马屁。

    “好了好了,研发中心可不是阿谀奉承之地。丽丽,你的任务,就是设计出这把伞的防水布料,郑浩从旁辅助。”

    “明白,主管。”

    “定当竭力完成。”

    张丽丽与郑浩热情洋溢,参与到产品研发之中,成就感油然而生。

    胖同事打趣道:“老赵,你这脑袋怎么长的,看起来也不比我大啊,怎么就比我聪明那么多。”

    赵强笑道:“或许是因为我长得比你帅吧,连老天都眷顾我。”

    胖同事撇嘴:“老天眷不眷顾你我不知,但我知道饭点已到,先去吃饭吧。”

    前往食堂用餐,绝对是工人们的一大乐事。

    每日中午饭点,总有人争先恐后,但对多数人而言,排队打饭才是日常。

    赵强与胖同事老实排队,张丽丽与郑浩紧随其后,最后是钱大力。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