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32章 国家利益自然至上
    工人们议论纷纷,堵在大门口,对老李指指点点。

    老李如坐针毡,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万人大厂,少说也有几百人认识他,几千人听说过他,这事儿一传十十传百,他八级钳工老李的名声很快就会在厂里臭名昭着。

    最关键的是他要守一个月大门,就这么一会儿工夫已经让他羞愧难当,一个月该怎么熬?

    张壮汉见老李脸色铁青,心知他被气得不轻,心情大好,暗想等老赵回来,定要告诉他这个好消息。

    下班的人群中,还有赵海中、孙芳等人,见到老李被罚守门,心中一阵后怕。

    他们猜到肯定是举报胡强旷工那事,让老李栽了跟头。

    而他们恰恰也是那事的参与者。

    好在,被惩罚的只有老李一个,他们侥幸逃脱。

    于是见到老李,他们都低头快走,生怕被老李发现,从而将他们供出来。

    一辆吉普车突然驶来。

    工人们纷纷让开道路。

    “是陈厂长!”

    有人喊道。

    所有人都站直了身子,包括老李。

    车在厂门口停下,车窗摇了下来。

    “李师傅,不错,你要在新的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

    “是,陈厂长。”

    李明迅速回应,目送张主任的车渐行渐远。

    随后,他将面临众人的质疑与非议。

    自张主任允诺为钢铁厂解决资金难题后,资金当天便汇入了钢铁厂的账户。

    资金到位后,炼钢炉的建设项目随即启动。

    一个月后,新型炼钢炉成功问世。

    其耐高温能力较以往提升了50%,基本能满足多种合金的冶炼需求。

    这是国内首台能自主冶炼“特殊合金”的炼钢炉,承载着钢铁行业的期望,它的成功标志着我国钢铁领域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

    炼钢炉组装完成后,整个钢铁厂为之沸腾,这是国内钢铁业迄今为止最为辉煌的成就。

    为庆祝这一里程碑,城市领导高度重视,决定亲自出席剪彩仪式,整个钢铁厂沉浸在一片欢乐与祥和之中。

    “现在,我宣布,剪彩仪式正式开始。请城市王领导、钢铁厂陈厂长、轧钢厂张主任、炼钢炉建设团队代表赵志强等同志上台。”

    随着主持人的话音落下,台下数千双眼睛聚焦于缓缓上台的嘉宾。

    其中,赵志强尤为引人注目,今日,他是当之无愧的主角!

    王领导和陈厂长各执一把剪刀,红绸应声而断,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与欢呼。

    “志强同志,你们太棒了,有了这台设备,我们终于能挺直腰板说话了。”

    王领导紧紧握住赵志强的手,满怀期待地说。

    “王领导,这都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为国家、为人民贡献力量,是我们青年一代的使命。”

    赵志强谦逊的态度赢得了王领导的赞赏。

    下班后,陈厂长安排了一场庆功宴,以表彰在新型炼钢炉建设中付出辛勤努力的赵志强等人。

    当然,张主任也是座上宾。

    觥筹交错间,陈厂长对张主任的支持表达了深深的感激,执意要多敬他几杯。

    张主任笑道:“咱们是同舟共济的兄弟单位,理应互相帮助。再说,这个项目关乎国家的技术自主,于国于民都是大利好,怎能不鼎力支持呢?”

    陈厂长深受感动。

    赵志强深信,即便张主任不出手相助,上级冶金部门也会介入。而从张主任的言行中,他能感受到那份深厚的爱国情怀。

    “志强,这杯酒我代表轧钢厂敬你。”

    张主任话锋一转,举杯相邀。

    “若非你的两项创新,我们也无力资助钢铁厂完成这个项目。可以说,你的贡献不可磨灭。”

    李伟没有继续寒暄,因为过多的客套已无必要,众人都清楚,在整个2.9项目中,李伟的贡献何其巨大。

    王主任补充说:“李伟,我已经为你们申报了国家级荣誉,你们的付出应当得到应有的表彰!”

    赵明、张伟、陈晨三人听后喜笑颜开。

    无数个日夜的辛劳终于换来了丰厚的回报。

    而这国家级的荣誉,其价值远超任何物质奖励!

    庆功宴结束后,李伟搭乘陈厂长的吉普车回家,其他三人则乘坐王主任的车离去。

    “李伟,你考虑好是在钢铁冶炼厂发展,还是留在轧制厂吗?”

    陈厂长突然问道。

    “厂长,您的意思是,王主任向您要人了?”

    其实,李伟心中已有所预感。

    如今钢铁冶炼厂需要炼制多种合金材料,缺少他恐怕难以实现预定目标。

    而他一直在轧制厂挂名领薪,难免惹人非议,所以转至钢铁冶炼厂也是顺理成章。

    他自然也能看出陈厂长对他的不舍。

    “王主任已经找我谈过几次了,我一直没同意。借调终归不是长久之计,用完就得还回来。从个人感情上讲,我不愿意把你交给王主任。但从大局考虑,你在钢铁冶炼厂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国家事业做出更大贡献,我就没有理由挽留你。”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陈厂长颇为惋惜。

    在国家与工厂的利益之间,国家利益自然至上。

    “厂长,我就是工业建设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如果将来钢铁冶炼厂不再需要我,我可以回轧制厂继续工作,可以吗?”

    “当然可以,轧制厂永远欢迎你回来。既然你已决定,那我明天就让人事部门把你的关系转到钢铁冶炼厂。”

    “好。”

    车很快停在了竹影巷的小院前。

    李伟下车,与陈厂长告别。

    车驶离。

    李伟走进小院,发现灯亮着。

    他猜想是林婉在这里。

    敲门,林婉的声音传来:“谁啊?”

    “是我。”

    李伟话音刚落,门轻轻开了。

    林婉用喜悦而激动的眼神看着他,就像等待丈夫归家的妻子。

    “李伟,你怎么回来了?”

    “这是我家,我不能回吗?”

    “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你一个多月没回,怎么突然……”

    “林婉,你在这住了一个月?”

    李伟有些惊讶,这丫头竟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

    她住在这里倒也无妨,关键是林婉的父母难道不担心女儿一个多月都不回家吗?

    林婉说:“我没有,只是偶尔过来,家里什么都没动过,我猜你肯定没回来过。”

    李伟这才明白过来。

    “瞧你满身酒味,我给你烧水沐浴一番。”

    梅婉儿表现得像个体贴的妻子,这让赵刚略感不习惯。

    趁着梅婉儿烧水的空档,

    赵刚再次开口:“梅婉儿,你对翠湖有所了解吗?”

    他是在为梅婉儿铺一条后路。

    “略有耳闻,但未曾亲眼目睹。”

    “想不想亲眼去看看?”

    “若有机会,自然愿意,你怎会突然提起?”

    赵刚微微一笑:“随口问问罢了。”

    点到即止,他无需再多言。

    洗漱完毕后,

    两人面临如何安寝的问题。

    “我们还是按老规矩,我睡内侧,你睡外侧如何?”

    梅婉儿羞涩地问道。

    “也好,我都行。”

    反正已同床共枕两次,多一次也无妨。

    此刻,

    在红枫小区的一栋四合院内,

    何守正、李守义、哑婆、白秀兰、阎家众人聚在一起。

    “何大哥,这一个月你辛苦了。”

    白秀兰忍不住感慨。

    “好在明日开始,老何便能重返岗位,总算是守得云开见月明。”

    李守义也说。

    几人原本打算揭发赵刚“旷工”,却意外让何守正去守门了一个月。

    终于,熬过了这段艰难时光。

    何守正道:“我的事就别提了,满腹辛酸。”

    “谁不是呢,我还扫了大半年的大街。”

    “我家柱子还在少年管教所,都是赵刚害的。”

    “我老婆的五保户申请,到现在也没下来,怕是没希望了。”

    阎大成叹息:“你们都没我家惨,我妈被气死,我爸还在牢里,现在我们兄弟几个只能做苦力。”

    众人聚在一 ** 苦,都是赵刚害的他们落得如此下场。

    “既然我们都知道今日之困境皆因赵刚而起,那就得想办法对付他,出口恶气。”

    何守正沉吟道。

    “何大哥,我有个主意,你们听听看如何?”刘天明插话。

    他昨天才被放出,心里早已盘算着如何对付赵刚。

    “天明,有何高见,咱们一起商量。”

    何守正道。

    “其实我在牢里就想过,只要不与赵刚打交道,他基本不会害我们。”

    刘天明提出一个思路。

    众人一听,似乎颇有道理。

    只要远离赵刚,就能远离麻烦。

    “不行,我现在想的是如何惩治他,而非因惧怕而疏远。”

    何守正心中憋屈,怎能当缩头乌龟?

    “何大哥,且听我言。”

    刘天明继续道:“我并非惧怕赵刚,而是说,要从根本上解决他,让他有苦难言。”

    “天逸,你居然能想出这种妙计?”李伟民难以置信,他对自己儿子的能力心知肚明。

    “爸,都是你以前把我训傻了。在监狱里,我每天都在想,这个计划我可是琢磨了整整半年才想出来的。”

    “快说快说,老李,你别打岔了。”赵明辉催促道。

    李天逸这才缓缓说道:“胡志国他不是特别看重他们家的烈士旧居吗?那我们就申请相关部门把烈士旧居用围墙和大院隔开,然后在后院开个侧门。这样一来,胡志国以后再想进大院,我们就直接把他拒之门外!”

    “别说,李天逸这主意还真不错,至少以后胡志国再想从大院去看旧居,就不必经过咱们大院了,让他自己去折腾吧!”闫立新表示赞同。

    “我看也行,能隔开最好,免得他烈士旧居出什么问题,反而怪罪到我们头上。”陈婉清说道。

    “老赵,你觉得呢?”

    李伟民第一次觉得自家儿子脑子挺灵光,便询问赵明辉的意见。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