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郁”
    “属下在”
    “你们继续攻打南边的那几个小藩镇,这次只能给你2万人,慢点也无所谓。”
    “是”
    “李大山”
    “属下在!”
    “新兵招募得怎么样了?”
    “已经完成大王需要的5万新兵,对于招募士兵这件事,百姓们已经不再抵触了,反而会踊跃报名。
    属下在优中选优之下,完成了5万新兵的招募。”
    “嗯,贾许,政策实施的怎么样了?”
    “大王,之前打下来的地盘,政策都已经实施完毕,刚刚打下来的地盘,正在推行,阻力不小。”
    面对这个问题,贾许看了看身后的官吏,脸露难色。
    “哦?有意思,没想到还有敢忤逆本王的人,沈炼。”
    “臣在”
    沈炼从门外走了进来,只见沈炼身穿一身精致的飞鱼服,腰间挎着一柄绣春刀,脸色冷峻,脚步沉稳而有力。
    “你介绍一下自己。”
    “是”
    沈炼取出一面铁牌,将其高高举起,展示给在场的所有官员。
    “锦衣卫,先斩后奏,皇权特许,在下不才,添为锦衣卫指挥使。
    我们锦衣卫,将负责清理所有,胆敢阻挡政策实施的人,无论是世家大族,还是盗匪流寇,亦或者是官员豪强。”
    “嗯,下去吧”
    “是”
    看着沈炼嚣张的模样,在场所有官员的脸,都变得极其的难看,
    对于这种变化,张善是越看,自己的心情就越好。
    “你们不用担心他们的能力,绝对是包你们满意的,
    大到敌军动向,他们知道,小到领里纠纷,他们也知道。
    你们晚上用的什么姿势,如果本王愿意,他们还是能知道。”
    看着众人变得更加谨小慎微的模样,张善咧了咧嘴,一脸的不屑。
    这届官员不行啊,你看明朝的官儿,锦衣卫,东西厂卫,三合一之下,那还不是一样的,该怎么贪就怎么贪。
    贾许等人恢复的,倒是挺快的,毕竟他们都和沈炼打过交道,知道一些内情。
    “好了,老实本分一点,本王不会动你们的,多大点事儿,贪了也没事儿,去岭南镀一下金,也就行了嘛。”
    “嘶”
    这些官员们更惊惧了,什么叫去岭南镀金?那是流放岭南吧。
    看到再次被吓住的官员们,张善又撇了撇嘴。
    等打下北极,以后就把你们这群貂毛,都送到北极圈儿去镀金!
    “贾许,本王打算从岳州出兵,攻打荆州,从荆州进入中原,你觉得呢?”
    “属下觉得可以,自古荆州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早点拿下也好,既然大王出兵之意已决,那宜早不宜晚,
    趁着现在朱温同样没有准备,早点拿下主动权。”
    “嗯,有道理,那就这么干,这次还是本王,亲率赤面军出征。”
    “大王,想要攻打荆州,只有2万赤面军怕是不够,算上李将军的5万新兵,也不足啊。”
    这话说的,感觉又绕回去了。
    张善摆了摆手。
    “赤面军将扩充到5万骑兵,这次打荆州只需要这5万人,李大山的5万人,负责在战后守城。”
    “除了5万赤面军,本王还打算将偏军扩军到20万人,卢光稠领5万人,驻守滁州。
    许德勋领5万人,驻守福州,高郁你一边打一边扩军,直到5万人为止。”
    “是,大王”
    三人纷纷上前领命。
    张善在903年初,再次上马出征,贾许随行。
    襄州
    赵匡凝正坐立不安的等待着消息,只见一个传令兵抱着一只鸽子,跑了进来。
    “将军,朝廷回信,同意出兵救援我们,不过也要求我们,抵挡黄皓大军的进攻,最少一个月以上。”
    嘭
    赵匡凝将信件重重的拍在桌上。
    “一个月?他知道那黄皓一天就连下三座城吗?马上就能兵临城下了,那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可以等”
    “大哥,襄州城内,粮草充足,兵力充沛,未尝不能抵挡黄皓,一个月时间。”
    赵匡凝盯着弟弟赵匡明的眼睛。
    “那一个月后呢?”
    “一个月后,什么一个月后?”
    “一个月后,朱温来了如何?不来又如何?”
    “这”
    “哼,朱温来了,这襄州城,难道要你我拱手让给朱温吗?若是他不来,这城就是黄皓的了。”
    说完这句话,赵匡凝瘫坐下来,叹了一口气,怎么算都不是自己的了。
    “夹在两大藩镇中间,何其不幸啊。”
    “大哥,这样说的话,我们还有一条路,西边。”
    “你是说巴蜀王建?”
    “是,我们夹在黄皓和朱温中间,难道他不也是一样的吗?”
    “他能打得过黄皓?”
    “最少他能保住我们!”
    赵匡凝同意了赵匡明的建议,将求援信递给了王建。
    王建受邀之下,派出5万精兵,支援赵匡凝。
    当张善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感觉人都有点麻了。
    几个意思啊,在唐末玩三国呢?有那个实力吗?你都不姓刘,就敢类比皇叔?
    答案自然是,这些都没有。
    当张善带着5万赤面军,攻上襄州城的时候,什么合谋,什么投诚,那都是虚的。
    唯有拳头,才是硬道理。
    襄州城内
    张善坐在之前赵匡凝的椅子上,看着面前跪着的三个人。
    赵匡凝,赵匡明以及王建。
    对,这位蜀王,他真亲自统兵过来的。
    这一点也不奇怪,兵马强壮者为王嘛,不能领兵打仗,就想混五代十国?那你只能是一盘菜。
    “投降?”
    “不投降”
    “投降!”
    “哦?不同的声音,那一个个说,先是赵家两兄弟。”
    “呸,吾乃大唐将军,只有死战,何来投诚,有种咱们再打过。”
    赵匡凝挣扎着想要站起来,瞪着血红的眼睛,像是要冲向张善,但他被沈炼和宋四,死死的按着,怎么都站不起来。
    “哦,我懂了,没想到,在我黄家大闹长安之后,还有忠心李唐的人,你算个忠臣,埋了吧!”
    “是”
    “唉!唉....你不按套路出牌啊,你等会儿,我有话要说!”
    可惜张善已经不想再听了他的废话了,刀架在脖子了,你知道喊了?早干嘛去了?
    赵家两兄弟,很快就被拉了下去,求饶声渐行渐远,逐渐消失在城里,为这座历经血战的古城,再添一抹肃杀之感。
    “你呢?”
    “我投降”
    用尽全身力气,说完这句话后,这位老藩镇低下了头。
    “嗯,本王接受了,你的巴蜀,现在是本王的了,你也不用觉得有什么不甘心的,投降本王的人多了,不差你这一个。”
    王建自然是知道张善说的是谁,对于张善的战绩,王建也是详细了解过的。
    这是一个彪悍程度,堪比太宗的人杰。
    每战必冲锋在前,能听属下谏言,又有自己的主意,狠辣果断,又英勇无畏。
    王建觉得自己输得不冤。
    你敢信,5万人进攻8万人守的坚城,不用计谋,就从正面,用硬实力打赢了?
    张善如果知道王建此时的想法,只想说一句。
    “本将军只怕危险不够大,这才哪到哪。”
    “本王所站之地,就是千军万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