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50章 匿名举报
    这边,表演滑中,运动员、冰迷欢聚一堂,冰面上光影流转,欢声笑语不绝于耳。运动员们抛下比赛的紧张,尽情展示着花样滑冰的艺术与快乐魅力。

    然而,与此番热闹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比赛结束当天,裁判组就接到了紧急通知,乔莎连夜搭乘航班,飞往洛桑,国际滑联总部。

    翌日上午,国际滑联的会议室里,气氛严肃。纪律委员会调查会议在此召开,调查组成员——包括纪律官员、资深专家裁判和独立观察员——均已就座。

    会议室的门被推开,秘书走出来,目光落在一位神情自若的女士身上。

    “乔莎博士,请进。”

    乔莎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西装外套,神情平静地敲了敲门,然后推门而入。

    “各位上午好,我是‘北京杯’冬奥资格赛技术专家乔莎。”

    会议桌首座,调查组组长索菲亚推了推鼻梁上的无框眼镜,珍珠链子从眼镜框边优雅垂下。

    她正翻看着眼前的文件,闻声抬起头,露出一丝复杂的微笑:

    “又见面了,乔莎。”

    乔莎看到这位“老熟人”,先是微微一怔,随即脸上浮现出一抹无奈的苦笑:

    “索菲亚部长,好久不见。”

    十年前,两人第一次面对面,正是那场关于天才少女林晓凡分数的质疑调查中。那时,乔莎还是一名坚持自我判断的艺术裁判,因给初出茅庐的林晓凡打出三个9分以上的节目内容分,被时任调查组长的索菲亚约谈。那场唇枪舌剑最终以两人对着比赛录像反复拆解技术细节收尾,从质疑到认可,反倒成了彼此最懂对方“认死理”的知己。

    十年过去,乔莎已从艺术裁判转型为以严格、精准、铁面无私着称的技术专家。此次“北京杯”冬奥资格赛,她严抓跳跃周数和用刃清晰度,即便对家喻户晓的顶级名将也毫不手软,其严格标准一度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甚至反对声浪。

    原本以为最多不过是被舆论议论几句。 没想到,乔莎最终还是被请到了这里。不过原因并非因为她的严格,而是……

    索菲亚开门见山,直接道:

    “乔莎博士,我们收到匿名举报,指控你裁判不公,涉嫌帮助作弊。具体来说,是偏帮中国选手林羽裳,并打压其他竞争对手。从比赛成绩的数据对比来看,你对林羽裳选手的技术动作等级评判,确实显着高于其他运动员。对此,你有什么需要说明的吗?”

    乔莎坦然坐下,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委员,声音清晰而坚定:

    “我的评判自始至终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ISU发布的技术手册。

    我要求调查组立刻回放所有比赛录像,逐帧核对我判定的每一个跳跃、每一步步法,以公开、透明的方式审查我的每一次评判是否合乎规则,是否存在任何舞弊行为。

    我相信调查组的各位会做出公正的判定。”

    索菲亚脸上露出一副“早就知道你会如此”的了然表情,她抬手示意工作人员:

    “我们已经准备好了所有相关场次、涉及所有重点选手的比赛录像,总计超过20小时。我们现在就可以开始。”

    她顿了顿,略带幽默地为大家打气:

    “对了,我已经提前预定了市里最有名的中国饭店的晚宴套餐外卖,他们的预约可是非常抢手的哦。各位,我们需要做好挑灯夜战的准备了!”

    接下来的整整一天,直到深夜,会议室里都回荡着冰刀划过冰面的声音和跳跃落冰的脆响。

    屏幕上反复慢放、定格每一个技术动作。调查组成员们看得眼睛酸涩,不时低声交换意见。

    平心而论,长时间的审查下来,大多数委员认为乔莎的判罚基本都能在技术手册中找到依据,严格但并未明显逾越规则。然而,花样滑冰打分中的人为主观因素始终是无法完全消除的灰色地带。就像举报信中所指出的,当某些选手的跳跃周数或用刃处于临界值时,乔莎几乎毫无例外地给出了更严厉的判定——

    而林羽裳,是整场比赛中唯一一名技术动作全部得到承认的选手,虽然经过回放、慢放,评判并没有问题。

    但是,从表面看来,这就是尺度区别,成为了质疑者眼中的所谓的证据。

    “客观说,判定没问题。只是……太较真了。”调查组专家们揉着酸胀的眼睛,说道。

    几天后,国际滑联发布了处理决定公告:

    “经调查,指控乔莎博士协助舞弊的证据不足,予以驳回。

    但根据规避潜在利益冲突及维护裁判公信力的原则,决定即日起六个月内,乔莎博士不得担任国际滑联旗下重大赛事的裁判工作。”

    这意味着,乔莎无缘即将到来的冬奥会裁判席。

    风波暂告段落。

    私下里,索菲亚约乔莎喝咖啡。

    索菲亚翻了个大大的白眼,不爽地说道:

    “眼下这个情况,也太恶心人了!

    就像我一位朋友,中国滑协的mr.卢曾经教给我的一句俚语,“ ‘裤裆里沾了黄泥巴,不是屎也是屎’ 。”

    “哈哈哈……说得没错,就是这么回事!”

    乔莎听完这个精准的比喻,先是愕然,随即与索菲亚对视一眼,两人同时大笑起来。

    “索菲亚,你看到了吗?

    那位林羽裳林选手,她太像当年的林晓凡,我终于再一次,在冰上见到了天才的模样。”

    “我懂你。

    看到她比赛录像的第一眼,我的心就感觉到了……无法按耐的……兴奋和激动,她就是花滑的缪斯!”

    “可惜,我不能亲手执裁冬奥会,这会是我职业生涯最大的遗憾。”

    “那我们就一起到现场去看比赛吧。

    换个身份,带着热可可,坐在观众席最前排,像普通冰迷那样为她欢呼,去见证花样滑冰的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