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77章 北魏建立人——拓跋珪(2)
    【二十九岁,北魏与后秦交战。

    柴壁一战,拓跋珪将后秦三万人马生吞活剥。

    直接让后秦国主对着汾河大哭。

    战后更是彻底走向不理人间事物,只管吃斋念佛。

    但在一统北方后,一个明显的问题出现在拓跋珪面前。

    那就是如何“融入华夏”。

    否则,北魏也不过是昙花一现。

    毕竟,那一个又一个消失于中原大地上的游牧民族就是最好的例证。

    因此,拓跋珪选择在山西修建首都,平城。

    他也非常重视礼教文化。

    一方面,搜索天下图书,力图打造天下文化中心;建立太学,为北巍建立正统的文教系统。

    另一方面,拓跋珪平等对待胡人和汉人。

    礼贤下士。

    并且对游牧民族沿用几百年的‘部落制’重拳出击。

    以‘离散诸部’制度,强硬、无情地让诸部民众摇身一变,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

    你说这,跟刘必烈似的。

    上岸先斩自己的亲兄弟们。

    毕竟都上岸,进驻中原了,谁还想要家里的那些穷亲戚们啊!

    上岸第一剑,先斩穷亲戚。

    打自己人哪有别人顺手,游牧民族对付游牧民族,那还不是手拿把掐。

    拓跋珪也成为第一个在中原站稳脚跟的异族。】

    “咳咳!”

    不少皇帝们都被呛住了。

    可?

    刘必烈是谁?

    历史中没这号人物啊!

    朱棣绞尽脑汁地思考着历史上的人名,刘必烈,忽必烈。

    等等,难不成真的是忽必烈吗?

    不过游牧民族对付游牧民族,不错啊!

    跟他下死手一样。

    【但我们大家都知道。

    帝王完美的很少。

    尤其像拓跋珪这般幼年经历如此复杂的人。

    幼年时期的经历,总是会在你不经意间暴露出来。

    而拓跋珪的征战就是建立在极度野蛮,甚至残酷无情的手段上的。

    比如,参合陂一战。

    面对五万多投降的敌军,拓跋珪毫无怜悯,就地活埋。

    柴壁之战,帝王高级将领万念俱灰,投河自尽,拓跋珪却命人把浮肿的尸体全捞上来,只为了威慑敌人。

    一口气杀光铁弗高层五千余人,并把尸体全丢到河里喂鱼。

    其母所在贺兰部,在贺兰部有人向他开战那刻。

    对异己分子应杀尽杀。

    甚至连自己的亲生弟弟,拓跋觤,这个曾与他一起经历过所有的弟弟。

    为了防止拓跋觤威胁他的地位。

    在拓跋觤当使者出使时,毅然决然地发动战争。

    试图让敌人逼死自己的亲弟弟。

    而在拓跋觤死后,贺夫人亦抑郁而终。

    然而,拓跋珪对贺夫人去世毫无在意之心。

    仅在贺夫人去世三天,便率部离开。

    要知道,无论鲜卑人还是汉族人,父母去世,都要守孝。

    此时,贺夫人的灵柩都没下葬。】

    这可真狠。

    【在古代,是没有心理治疗师的。

    而拓跋珪本身是遗腹子,幼年亲眼见证代国灭亡,又一直奔袭在逃亡的路上。

    母亲为了自己委身于刘显。

    心理挫伤没有及时调解。

    在加上自己多年征战,杀戮无数,所以,他本身的心理压抑程度只会越来越深,最终突破临界值。

    陷入疯狂。

    所以,他在三十五岁时,便开始大量服用五石散,也就是毒。

    大量服用五石散,会导致舌头萎缩到喉咙里,脊背长疮、溃烂后露出骨头,更严重者,当场暴毙。

    我们所知的竹林七贤中为何穿着清亮。

    就是因为服用五石散。

    造成身体发热。

    不得不脱衣。

    也有可能是皮肤溃烂,导致的不能穿衣。】

    听到服用者的后果,大家不禁身体发寒。

    露出骨头。

    皮肤溃烂。

    这些人真是疯了。

    南北朝时期的人士本来还心存侥幸,可此时,真是一点也无。

    尤其是阮籍、嵇康他们。

    【拓跋珪本来精神状况就不好。

    又服用五石散。

    导致神识不清,好几天不吃饭、不喝水、不睡觉,或喃喃自语,或反思过去,又或出现幻觉。

    比如发现自己的轿子里出现了刺客。

    然而一剑捅上去才发现,根本不是什么刺客,而是老老实实抬轿子的轿夫。

    又有时候,他会莫名其妙生气,暴虐杀人。

    常山王,拓跋遵,因酒醉失礼而被赐死。

    大将庾岳,因衣服华丽、行为举止傲慢被杀。

    大臣贺狄干,因穿着说话像羌人被杀。

    卫王,拓跋仪,因为害怕逃到外地,结果被拓跋珪派人追上,将其赐死。】

    朱厚照正翻看北魏的历史。

    他听着拓跋珪一系列暴虐操作。

    要是他也能下这般旨意。

    岂不能把朝中那些大臣给斩杀的干干净净。

    算了算了,慢慢来。

    他有的是时间跟这些人斗。

    【拓跋珪杀了人还不算完,还要把尸体一一在大殿上摆好,然后盯着这些尸体来回踱步,陷入沉思。

    嗯?

    精神病严重患者。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拓跋珪出台了一项惨无人道的制度。

    那就是子贵母死。

    一旦某位皇子立为储君,那么就要杀掉他的母亲,防止太后干政。

    一方面,北魏是鲜卑人建立起来的朝代。

    游牧民族,母系地位极重。

    甚至到了左右部落发展的地步。

    也就是说,草原部落,女人是掌权的,甚至有兵。

    比如,拓跋什翼犍的母亲,王夫人,为了扶持自己的儿子上位,足足跟部落其他势力打了十四年战争。

    还真是母亲有,你只需坐下来享用。

    父亲有,那你就得争了。

    就比如刘盈。

    谁让人家会投胎,投到了吕雉的肚子里。

    但凡他换一个人。

    呵!

    吕雉瞧他一眼都觉得是浪费时间。】

    听到声音,吕雉看向满脸惊疑的蠢货。

    真是可以进博物馆的蠢货。

    她怎么就生了这么一个儿子。

    【另一方面,拓跋珪深受母亲贺夫人影响。

    因此,拓跋珪坚定地执行了子贵母死的制度。

    在他立十八岁的儿子拓跋嗣为太子时,按照子贵母死的设想,第一步,他就把拓跋嗣的母亲。

    独孤部大酋长的女儿,刘夫人逼到自杀。

    随后他叫来拓跋嗣,讲起当年汉武帝杀了钩弋夫人的事情。

    所以,我效仿武帝。

    把你母亲杀了。】

    刘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