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46章 学子
    她缓缓转过身,目光落在跪于殿中的几位太医身上,

    声音虽平静,

    “太子的病情,你们可有把握稳住?”

    “本宫把太子交给你们,若有任何差池,本宫唯你们是问!”

    太医们吓得连忙伏在地上,为首的许太医更是浑身颤抖,声音惶恐:

    “天后,臣等定当竭尽全力,遍寻天下良药,调配最好的药材,”

    “日夜守在东宫,为殿下诊治,绝不敢有半分懈怠!”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

    “只是殿下体虚已久,此次风寒又伤及肺腑,

    需长期静养,切不可受半点惊扰,更不能再为朝政之事劳心。”

    武媚娘微微颔首,示意太医们退下。

    待殿内只剩下她与沉睡的李弘时,

    她才重新坐回床边的锦凳上,目光久久落在儿子的睡颜上,心中思绪翻涌,难以平静。

    李弘于她而言,不仅仅只是血脉相连的儿子,

    更是大唐未来的储君,是她多年来苦心经营,寄予厚望的希望所在。

    如今李治风眩之症日益严重,朝堂之上,那些老臣虽表面忠于大唐,实则各有心思。

    届时,无论立哪位皇子为新太子,都难以与那些根深蒂固的老臣抗衡。

    那些老臣多是关陇贵族后裔,手握重权,门生故吏遍布朝野,

    新太子若没有足够的根基与实力,只会沦为他们操控朝政的傀儡。

    如此一来,朝堂的权力格局必将大乱,她多年的心血,也可能付诸东流。

    更重要的是,她早已没有精力与耐心,再重新培养一个符合她心意的太子。

    “必须为弘儿铺路,刻不容缓。”

    武媚娘在心中暗下决心。

    要保住李弘的太子之位,首先要做的,

    便是在朝中有足够的力量支持自己与李弘。

    那些手握大权的老臣,多是李世民时期的旧部,

    或是关陇贵族后裔,他们忠于“李唐正统”,

    却不一定会忠于弘儿,

    如此一来,唯有打破现有的朝堂格局,吸纳新鲜血液,

    组建一支完全忠于自己的力量,才能与老臣们分庭抗礼,

    在关键时刻为她和李弘发声,稳固李弘的储君之位。

    可如何才能名正言顺地招揽人才,又不引起老臣们的警惕与反对呢?

    武媚娘陷入了沉思,她起身踱步至殿内的书案前,目光扫过案上堆放的一卷卷典籍。

    那些典籍有的纸张泛黄,有的字迹模糊,显然是历经岁月洗礼,多有残缺。

    看着这些散佚的经籍,武媚娘突然眼前一亮,

    自永徽年间以来,因战乱与动荡,宫中藏书多有散佚,

    典章制度也存在诸多阙漏,这一直是朝堂上的一大憾事。

    若她以“整理典籍、编撰新书”为名,

    召集天下文人学士入朝,

    既能彰显她重视文治、心系社稷的贤明形象,

    堵住那些老臣的悠悠之口,又能在编撰书籍的过程中,

    暗中观察、选拔可用之才,将那些忠于自己的人纳入麾下。

    既能彰显她重视文治、心系社稷的形象,

    又能暗中选拔可用之才,岂不两全其美?

    念头既定,武媚娘便不再犹豫,开始暗中布局。

    她先是秘密派遣心腹之人,

    前往天下各州府寻访贤才,

    尤其关注那些出身寒门,有真才实学却因门第低微而难以入朝为官的文人。

    这些人没有深厚的家世背景,

    也没有与朝中老臣盘根错节的关系,

    若能得到她的提拔与重用,

    定会对她感恩戴德,成为她最可靠的助力。

    弘儿,你且安心养病,

    母后定会为你扫清一切障碍,

    让你日后能顺利继承大统,坐稳这大唐的江山!

    武媚娘看着病榻上沉睡的李弘,在心中默默说道,

    眼中满是母爱的温柔与权谋的坚定。

    三月中旬,武媚娘正式下旨,召集了三十余位精心挑选的文人学士,

    殿中摆放着数十张紫檀木案,

    案上堆满了竹简,绢帛与各类典籍,

    墨香与书卷气交织弥漫,沁人心脾。

    武媚娘目光缓缓扫过阶下肃立的众学士,

    “自大唐立国以来,承蒙列祖列宗庇佑,四海升平,百姓安居乐业,创下了一番盛世景象。”

    “然岁月流转,经籍散佚、典章阙漏之事日益严重,致使教化不行、礼崩乐坏,这实乃我大唐之憾。”

    “本宫今日召集诸位,便是欲集天下之才,补缀经史、编撰新籍,整理典章制度,”

    “为后世留下千秋功业,让大唐的文化传承万代。”

    “诸位皆是天下贤才,可愿与本宫共襄盛举,为大唐的文治贡献一份力量?”

    阶下的众学士闻言,纷纷躬身行礼,动作整齐划一,声音铿锵有力,难掩激动与荣幸:

    “天后以文治世,心系社稷,实乃大唐之幸、百姓之幸!”

    “臣等虽不才,却也愿效犬马之劳,穷经皓首,潜心编撰,定不辜负天后的信任与厚望!”

    武媚娘微微颔首,抬手示意众人平身,

    “既如此,本宫便将修书之事托付于诸位。”

    “由元万顷、范履冰总领其事,分编六类典籍,务必精益求精,不得有半点懈怠。”

    学子们纷纷行礼,齐声回道,

    “臣等遵旨!”

    ——————分界线

    女皇选的学子里,

    其中包括弘文馆直学士刘祎之、着作郎元万顷、左史范履冰、苗神客、右史周思茂、胡楚宾等,

    这些学子常于皇宫北门(玄武门)候进,

    故而被称为北门学士,

    北门学士以“整理典籍、编撰新书”为公开职责,产出了多部影响深远的着作,本质是为女皇的统治提供思想与舆论支撑。

    整理散佚经籍、完善典章制度,填补了永徽年间以来的文化空白,

    既保留了文化遗产,也借“文治之功”彰显她的治国能力,

    弱化旧臣对“女性掌权”的质疑。

    北门学士实际上是女皇的智囊班子,女皇密令他们参决朝政,为自己出谋划策,

    范履冰、刘祎之等后来还做到了宰相,长期受到重用,

    不过,元万顷后来因与酷吏来俊臣有牵连被处死,范履冰则被酷吏所杀。

    求催更好评发电哦,谢谢宝子们!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