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72章 赞赏
    正阳见母后也对婉儿的诗作赞不绝口,更是喜不自胜,连忙说道:

    “母后,儿臣也觉得婉儿姐姐这首诗特别好!

    密叶因裁吐,新花逐翦舒,

    直接破题,

    描绘剪彩花制作之精巧,

    叶片因剪裁而吐出,

    新花随刀剪而舒展,

    将制作过程动态化,生动形象。”

    武媚娘看着女儿雀跃的模样,脸上满是慈爱,柔声道:

    “正阳解读得不错,继续说,母后还想听听你对后面几句的理解。”

    正阳微微一笑,从武媚娘手中接过那张彩笺,

    目光落在诗句上,继续解读道:

    “攀条虽不谬,摘蕊讵知虚,这两句更是巧妙。

    攀折彩花的枝条,看起来与真花并无差别,

    若不是想要摘取花蕊,又怎能知道它是虚假的呢?

    婉儿姐姐用一个‘讵知虚’,

    便巧妙点出彩花逼真到足以迷惑感官的特性,构思极为精妙,

    将彩花的‘假’写到了极致,却又不显刻意。”

    说到这里,正阳抬起头,含笑望向站在一旁的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立刻俯身行礼,恭敬地说道:

    “公主谬赞。”

    她屈膝的姿态依旧恭谨,

    鬓边垂落的几缕发丝随着动作轻轻晃动,

    声音却清亮通透,不含半分怯懦:

    “奴婢见殿中彩花仿制得栩栩如生,

    一时触景生情,才写下这几句浅陋之语,

    能得公主这般细致入微的解读,

    是奴婢的荣幸。”

    她微微抬眼,望向正阳,

    眼中闪过被认可的暖意,却又迅速敛去,

    只余下恰到好处的谦卑,不敢有半分张扬。

    正阳见状,笑着摆了摆手:

    “婉儿姐姐快起来,你向来这般谦虚。

    咱们接着说下两句,

    春至由来发,秋还未肯疏。

    真正的花朵,向来遵循自然规律,春天到来时才会绽放,秋天来临便会凋零稀疏。

    可这剪彩花呢?

    它在立春之日被人为催发,即便到了万物凋零的秋天,也决不肯凋谢稀疏。”

    其实这句诗这既是对彩花物理特性的描述,

    还暗含了对皇恩浩荡永葆春晖的颂圣之意,

    不着痕迹,浑然天成,

    丝毫不见谄媚之态。

    正阳心中隐约有所察觉,

    却深知在大庭广众之下,

    不宜将这层深意直白点破,以免落得刻意讨好的嫌疑。

    而武媚娘身为一朝天后,心思玲珑剔透,

    自然早已看透了诗句中的暗藏之意,

    只是她表情端庄肃穆,始终未显露自己的真实心事,

    只是含笑望着正阳,听她继续解读。

    正阳定了定神,继续说道:

    “最后两句‘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真是神来之笔!

    婉儿姐姐以拟人的手法,

    让彩花向真正的桃李之花发问:

    我与你们混杂在一起,几乎能以假乱真,你们又能怎么样呢?

    这一问,既带着几分俏皮,又透着自信,

    使得全诗顿时活泼起来,充满了立春时节的喜悦与巧思的趣味。”

    殿内众人听着正阳的解读,再回味上官婉儿的诗作,无不心服口服。

    全诗语言清新活泼,毫无堆砌辞藻之嫌,

    对仗工整严谨,

    “密叶”对“新花”,

    “攀条”对“摘蕊”,

    字字珠玑,音韵铿锵悦耳,读来朗朗上口,

    修辞精致巧妙,拟人、对比运用得恰到好处,

    “假”与“真”,“巧”与“理”,

    完美融合,既切合应制之需,又不落俗套,

    整首诗如玲珑剔透的美玉,无一处瑕疵,

    尽显巧思与才情,妙趣横生,令人叹服。

    武媚娘看了看站在下方,神色恭谨难掩灵气的上官婉儿,

    满是赞赏,

    虽为罪臣之后,却有如此出众的才情与沉稳的心智,

    若能善加调教,必是可用之才。

    片刻的寂静之后,殿内响起了低低的惊叹声。

    正阳公主早已喜形于色,拉着武媚娘的衣袖摇晃:

    “母后!您看!

    女儿没说错吧?

    婉儿姐姐是不是才华横溢?

    这诗做得真好!尤其是最后两句,俏皮得很呢!”

    武媚娘的脸上,终于露出了明朗的笑容。

    “好一个‘攀条虽不谬,摘蕊讵知虚’!

    好一个‘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

    武媚娘缓缓重复着诗中的佳句,声音中带着毫不掩饰的赞许,

    “构思奇巧,立意新颖,对仗工稳,清新脱俗。

    将彩花之形、之神、之理,乃至其与真花争春之趣,娓娓道来,淋漓尽致。

    若非亲眼所见,本宫亦难信此诗成于顷刻之间。”

    她顿了顿,凤目凝视着婉儿,语气深沉:

    “上官婉儿,你可知此诗之妙,在于何处?”

    武媚娘的问话,自然不是表面这般简单,

    此诗乃是上官婉儿所作,妙哉在何处,上官婉儿怎会不知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只是她不敢揣测武媚娘心中所想,

    对于这位权倾朝野、心思难测的天后,

    她谨言慎行,绝不敢有半分逾矩的揣测与表露。

    武媚娘的问话,看似是探寻诗句妙处,

    实则更像一场不动声色的试探,

    既在考较她对自己作品的解读能力,

    也在观察她是否懂得藏拙,是否有足够的心智应对宫廷中的言语机锋。

    若她此刻侃侃而谈,将诗句中的深意剖析得淋漓尽致,

    难免落得过于显露的嫌疑,

    可若她故作懵懂,只说些粗浅见解,

    又恐辜负天后的试探,错失崭露头角的机会,

    这般进退两难的境地,让她心中愈发谨慎,

    她在心中反复斟酌措辞,不敢轻易开口。

    自然也不敢让天后久等,

    上官婉儿心中激荡,但面上保持谦恭,再次敛衽施礼:

    “奴婢愚钝,偶得俚句,不敢当天后陛下如此盛赞,

    奴婢观彩花形神,心有所感,

    便将眼中所见心中所悟,粗浅落在纸上,

    能得天后垂赏,实属奴婢之幸。”

    武媚娘轻笑一声,意味深长地说,

    “你这诗,颇有乃祖‘上官体’之遗风,修辞精致,

    但又不止于此,更添了几分灵动与巧思,

    看来,掖庭的困苦,并未磨灭你的灵性,反而让你更加内秀,

    上官仪有后如此,泉下亦当瞑目了。”

    ——————分界线

    感谢看书的宝子们,

    感谢催更好评发电送礼物的宝子们,

    感恩遇见你们!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