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37章 火车旅途,汉堡港
    第三百三十七章 火车旅途,汉堡港

    伦敦圣潘克拉斯国际火车站,玻璃穹顶下人流如织,各国旅客拖着行李箱穿梭其间,空气中弥漫着咖啡的香气和淡淡的消毒水味。唐·本杰明穿着一身休闲装,戴着棒球帽和墨镜,混在人群中,看起来就像一个普通的年轻游客,丝毫没有引起其他人的注意。

    “老板,欧洲之星的检票口在那边,我们还有30分钟就要发车了。”杰森指着不远处的检票口说道。

    唐·本杰明点点头,跟着杰森等人走向检票口。经过安检和检票后,他们登上了欧洲之星高速列车。列车内部装修简洁舒适,座椅宽敞柔软,每个座位都配有独立的娱乐屏幕和充电接口。唐·本杰明选了一个靠窗的座位,放下行李后,便靠在座椅上,等待列车发车。

    随着一声清脆的汽笛声,列车缓缓驶出车站,加速向法国方向驶去。唐·本杰明打开窗户的遮光板,窗外的风景渐渐展开:伦敦郊区的绿色田野一望无际,牛羊在草地上悠闲地吃草,红色的砖房点缀其间,像一幅宁静的田园画。

    “没想到坐火车也能看到这么美的风景。”唐·本杰明感叹道,拿出手机拍下窗外的景色。

    罗伊坐在他对面,笑着说道:“欧洲之星沿途的风景确实不错,从伦敦到巴黎,再到布鲁塞尔,最后到科隆,每个地方的风景都不一样。不过,这列车也有一些缺点,比如有时候会晚点,而且车厢里的餐食价格有点贵,味道也一般。”

    唐·本杰明点点头:“任何交通工具都有优缺点,重要的是体验。坐私人飞机虽然快,但看不到这么真实的风景,也感受不到这种人间烟火气。”

    列车行驶到法国境内时,窗外的风景变成了金色的麦田,微风拂过,麦浪翻滚,像一片金色的海洋。唐·本杰明看到邻座的一位老人正在看报纸,便主动搭话:“老人家,您这是要去哪里?”

    老人抬起头,笑着说道:“我要去科隆看望我的孙子。小伙子,你呢?也是去旅行的吗?”

    “是的,我去德国出差,顺便旅游。”唐·本杰明说道,“您经常坐欧洲之星吗?”

    “差不多每个月都会坐一次,去看我的孙子。”老人说道,“这列车虽然有时候会晚点,但总体来说还是很方便的,比坐飞机省事,不用提前很久去机场,也不用托运行李。”

    两人聊得很投机,从欧洲的天气聊到各地的美食,从足球聊到历史。唐·本杰明知识面广博,无论是关于法国的红酒文化,还是德国的汽车工业,抑或是比利时的巧克力制作工艺,他都能说出很多独到的见解,而且没有丝毫炫耀的意味,让老人对他刮目相看。

    “小伙子,你懂得可真多。”老人赞叹道,“我活了这么大年纪,还是第一次遇到像你这样年轻又博学的人。”

    唐·本杰明笑了笑:“只是平时喜欢看一些书和报纸,了解一些杂七杂八的知识而已。”

    在与其他旅客的交流中,唐·本杰明也展现出了过人的学识和亲和力。无论是和年轻的学生聊大学专业,还是和商人聊商业趋势,他都能轻松应对,赢得了大家的好感。

    “老板,您可真厉害,和谁都能聊得来。”帕克小声说道,“我还以为您会像平时一样,不苟言笑呢。”

    唐·本杰明笑着说道:“在不同的场合,要扮演不同的角色。现在我不是贞观集团的老板,只是一个普通的旅行者,自然要放下身段,和大家好好交流。这样才能感受到真实的生活,了解不同人的想法。”

    列车行驶到比利时境内时,天空下起了小雨,窗外的风景变得朦胧起来。唐·本杰明拿出笔记本电脑,处理了一些工作邮件,然后便关闭电脑,继续欣赏窗外的风景。

    “老板,要不要尝尝列车上的餐食?虽然味道一般,但也可以体验一下。”杰森问道。

    唐·本杰明摇摇头:“不用了,等到了德国再好好吃一顿德国大餐。去年就在德国吃的烤猪肘和啤酒非常有名,我早就想尝尝了。”

    罗伊笑着说道:“老板,您放心,到了德国,我们一定去吃最正宗的德国烤猪肘和啤酒。”

    经过几个小时的行驶,列车终于到达了德国科隆火车站。唐·本杰明收拾好行李,与车厢里认识的旅客们道别后,便跟着杰森等人走出车站。

    “总的来说,欧洲之星还是值得推荐的。”唐·本杰明说道,“虽然有一些小缺点,但沿途的风景很美,也能感受到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比坐飞机有意思多了。下次如果有机会,我还会坐这趟列车。”

    杰森点点头:“老板,我们现在去酒店放行李,然后去柏林看望赫尔曼·舒尔茨先生。”

    唐·本杰明点点头:“好,出发吧。希望赫尔曼·舒尔茨先生一切都好。”

    柏林的午后阳光明媚,街道两旁的菩提树郁郁葱葱,洒下斑驳的光影。唐·本杰明一行乘坐出租车来到赫尔曼·舒尔茨先生的家——一座位于柏林郊区的独栋别墅,庭院里种满了玫瑰与薰衣草,鹅卵石小径蜿蜒通向主建筑,门口的青铜雕塑是普鲁士时期的经典样式,透着低调的贵气。

    按下门铃后,穿着黑色燕尾服的老管家打开门,花白的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唐先生,舒尔茨先生已在客厅等候您。”

    走进客厅,赫尔曼·舒尔茨正坐在真皮沙发上读《法兰克福汇报》,银灰色的头发依旧梳得像汉堡港的缆绳般整齐,金丝眼镜后的眼睛锐利有神,看到唐·本杰明进来,他立刻放下报纸,起身张开双臂:“我的朋友,一年不见,你还是这么精力充沛!”

    “舒尔茨先生,您也依旧精神矍铄。”唐·本杰明上前拥抱,感受到对方有力的臂膀,“这次来德国,特意绕到柏林来看您,顺便带了点洛杉矶的特产。”他示意杰森将一个精致的木盒递过去,“里面是加州纳帕谷的赤霞珠葡萄酒,还有一些手工巧克力,希望您喜欢。”

    赫尔曼打开木盒,闻到葡萄酒的醇香,眼睛一亮:“纳帕谷的赤霞珠!我去年还和妻子念叨,说好久没喝到这么正宗的味道了。你太有心了,坐,快坐。”

    管家端上咖啡和杏仁饼干,两人坐在壁炉前的沙发上,随意聊了起来。“汉堡港交给你之后,我就彻底清闲了。”赫尔曼呷了口咖啡,语气轻松,“每天看看报纸、打理花园,周末去湖边钓鱼,比以前操心港口的事舒服多了。”

    唐·本杰明笑了笑:“您为汉堡港操劳了一辈子,也该好好享受生活了。这次我去汉堡,就是要看看港口的运营情况,您放心,我们一定会好好经营,不辜负您的托付。”

    “我放心,”赫尔曼摆摆手,“去年年底,港口的老部下还给我打电话,说你们引进了新的智能调度系统,效率提升了30%,还保留了老码头的历史建筑,这点做得很好。汉堡港不仅是物流枢纽,更是柏林的历史记忆,不能丢了根。”

    两人从汉堡港聊到德国的经济形势,赫尔曼感慨道:“现在欧洲的能源价格涨得厉害,很多中小企业都快撑不下去了。你们在中东有油田,又有中远海运的运输渠道,真是占尽了优势。”

    “也是运气好,”唐·本杰明没有炫耀,“主要还是靠朋友们帮忙,在中东的港口给我们很多便利。对了,您的家人都还好吗?上次见面,您说您的孙子在慕尼黑学汽车工程。”

    提到家人,赫尔曼的脸上露出笑容:“挺好的,孙子今年毕业,已经拿到了宝马集团的offer,下个月就要去慕尼黑上班了。女儿和女婿偶尔会回来看我。”他顿了顿,看向唐·本杰明,“你呢?听说你收购了切尔西,还解决了英国政府的制裁,真是年轻有为。”

    “都是朋友们帮忙,”唐·本杰明谦虚道,“戴维·卡特在英国政坛帮了不少忙,阿布先生也很信任我。其实做生意和做人一样,互相扶持才能走得远。”

    赫尔曼点点头,眼神中带着赞赏:“你能有这样的想法,很难得。现在很多年轻人只看重利益,忘了人情世故。以后在德国有任何需要,随时给我打电话,我在德国的人脉还有一些,或许能帮上忙。”

    “谢谢您,舒尔茨先生。”唐·本杰明真诚地说道,“如果有需要,我一定不会客气。”

    两人又聊了一个多小时,眼看天色渐晚,唐·本杰明起身告辞:“舒尔茨先生,时间不早了,我还要赶去汉堡,就不打扰您了。下次有机会,我再来看您。”

    赫尔曼送他到门口,握着他的手说:“路上注意安全,汉堡港那边如果有什么问题,也可以给我打电话。祝你在德国玩得愉快。”

    “一定。”唐·本杰明挥手道别,坐上出租车,向汉堡方向驶去。

    第二天上午,唐·本杰明一行抵达汉堡港。作为德国最大的港口,也是欧洲第二大集装箱港,汉堡港的码头绵延数十公里,巨型起重机林立,货轮穿梭不息,一派繁忙景象。

    港口运营负责人海因茨·穆勒早已在码头等候,他穿着蓝色工作服,戴着安全帽,皮肤黝黑,一看就是常年在码头工作的人。“老板,欢迎来到汉堡港!”海因茨热情地迎上来,“我已经准备好资料,现在就带您参观。”

    唐·本杰明点点头:“不用太隆重,我就是随便看看,了解一下运营情况。你不用刻意安排,该忙就忙,我跟着你就行。”

    海因茨有些受宠若惊:“好的,老板。那我们先去控制中心,看看智能调度系统的运行情况。”

    控制中心位于港口的制高点,巨大的电子屏幕上实时显示着港口的运营数据:集装箱吞吐量、货轮到港时间、起重机工作状态等信息一目了然。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地操作电脑,调度着各个码头的作业。

    “老板,这是我们去年引进的智能调度系统,”海因茨介绍道,“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我们可以实时优化货轮的靠泊顺序和起重机的作业计划,效率比以前提升了30%,人力成本降低了20%。现在,我们每天能处理8万个标准集装箱,比去年多了2万个。”

    唐·本杰明看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点点头:“很好,技术升级是关键。不过,在提升效率的同时,也要注意安全,不能出任何事故。”

    “您放心,老板。”海因茨说道,“我们每个月都会进行安全演练,所有工作人员都必须持证上岗,设备也会定期检修,去年一年没有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随后,海因茨带唐·本杰明来到码头现场。漫步在码头,一边是保留完好的19世纪红砖仓库,墙面爬满绿色藤蔓,窗户是复古的拱形设计,里面改造成了博物馆和餐厅;另一边是现代化的集装箱码头,巨型起重机高高耸立,自动导引车穿梭其间,将集装箱精准地装卸到货轮上。

    “老板,按照要求我们特意保留了老码头的历史建筑,”海因茨指着红砖仓库说道,“这些建筑是汉堡港的历史见证,现在已经成为汉堡的旅游景点,每年能吸引200多万游客,为港口带来不少收入。”

    唐·本杰明看着眼前的景象,满意地说道:“做得很好,历史与现代的结合,既能保留文化遗产,又能提升港口的活力。这样的模式值得推广。”

    他们登上一艘停靠在码头的货轮,船长热情地接待了他们。“老板,这艘货轮是从龙国上海驶来的,装载的是电子产品和机械设备,”海因茨介绍道,“我们与中远海运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他们的货轮每周都会来汉堡港,占我们总吞吐量的40%。另外,我们还有来自美国、日本、韩国的货轮,主要运输汽车、化工产品和农产品。”

    唐·本杰明问道:“目前港口的主要客户有哪些?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海因茨回答道:“我们的主要客户有大众、宝马、西门子等德国大型企业,还有一些国际物流公司。现在遇到的最大困难是能源价格上涨,导致运营成本增加。不过,我们通过与您的中东油田合作,以低于市场20%的价格采购原油,缓解了成本压力。”

    唐·本杰明点点头:“能源是港口运营的关键,我们会确保原油供应稳定,尽量降低你们的成本。另外,你们要多开拓新的客户,特别是新兴市场的客户,比如印度、东南亚的企业,进一步提升港口的吞吐量。”

    “好的,老板。”海因茨说道,“我们已经成立了专门的市场拓展团队,正在与印度的 Tata 集团和东南亚的一些物流公司洽谈合作,预计明年能新增10%的吞吐量。”

    在汉堡港参观了一天,唐·本杰明对港口的运营情况有了全面的了解。虽然他不懂港口运营的专业细节,但从繁忙的货轮、高效的调度系统和员工们饱满的精神状态中,他能感受到汉堡港的活力与潜力。

    离开港口时,唐·本杰明对海因茨说道:“辛苦了,海因茨。汉堡港的运营情况很好,我很满意。以后继续努力,把汉堡港打造成欧洲最顶尖的港口。”

    海因茨激动地说道:“谢谢老板的肯定!我们一定会努力,不辜负您的期望。”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