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9章 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幸好他及时醒悟了。

    梁欢早已后悔当初没早点叫醒建设。

    他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唯独对夫妻间的事有些不满。

    建设虽疼爱女儿乐乐,但女孩终究无法延续杨家香火。

    乐乐总跟着他们一起睡,这事实在难以实现。

    莫名的燥热让梁欢感到不适。

    陈大姐察觉后调侃道:\"看你脸红的,是心里热了吧?\"梁欢羞得恨不得找条缝钻进去。

    陈大姐继续打趣:\"换成我也会难受,天天看着这么帅的男人。”梁欢啐了一口。

    这时乐乐喊道:\"好香!\"三人闻到饭菜香味。

    梁欢无奈地看着女儿:\"你这鼻子倒灵敏得很。”建设端着菜上来:\"宝贝不能饿着。”很快,四菜一汤摆上桌。

    陈大姐惊讶:\"这菜水准堪比大饭店。”建设笑道:\"今天高兴,平常哪有时间弄这些。”陈大姐默默点头。

    大姐突然意识到,自己以前太小看杨建设的厨艺了。

    梁欢提议道:\"建设,许大茂还没回来,我去叫小娥姐一起来吃饭吧。”

    杨建设点头同意:\"好啊,这么多菜我们一顿吃不完,浪费了可惜。”

    梁欢兴冲冲地去隔壁找娄晓娥。

    陈大姐对此早已习以为常,胡同里的邻居们总是互帮互助,他们院子也不例外。

    但陈大姐万万没想到,杨建设住的这个四合院竟被称为“禽满四合院”,住在这里的人都不太正经。

    娄晓娥进来跟大家打招呼后坐下,看到桌上菜肴时,震惊得头发都要竖起来:\"杨建设,你这家伙居然做出这么精致的菜!\"

    陈大姐忍不住笑了。

    她本来也想说同样的话,但作为客人便忍住了。

    没想到娄晓娥直接说了出来。

    这位姑娘真是毫不拘束。

    \"你的手艺完全可以去做国宴了!\"

    陈大姐惊讶地问:\"小娥,你知道这些菜?\"

    娄晓娥盯着杨建设,眼神中带着几分不可思议:\"西湖醋鱼、东坡肉这些还说得过去,但镜箱豆腐可是淮扬名菜啊!\"

    杨建设笑道:\"小娥姐,你眼光真准。”

    他拿起筷子轻轻掀开豆腐皮,神奇的是,那层薄薄的豆腐皮果然被完整地揭起,一连掀了三个。

    他一边操作一边念叨:\"开箱献宝,开箱送福,开箱吉祥!\"

    三个人加一个小孩都被他的表演惊呆了。

    豆腐里竟然藏有其他馅料。

    杨建设用公筷先给老太太夹了一块豆腐,接着依次给陈大姐、娄晓娥、梁欢和小孙女杨乐乐也夹了一块。

    \"尝尝吧!\"

    陈大姐看着这块豆腐感慨道:\"我刚才的想法没错,一般人确实享用不到这样的美味。”

    并不是说豆腐本身有多珍贵,也不是馅料多么特别,而是这制作手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普通的豆腐,经杨建设一番处理,顿时显得精致非凡。

    寻常人家难得享用。

    众女品尝后无不称赞。

    豆腐香气浓郁,内里馅料鲜嫩,外面还点缀着河虾仁,带着一丝清甜,尤其适合妇女和孩子食用。

    仅是一块小小的豆腐,便让整桌人为之折服。

    陈大姐越吃越满意,心想自家弟弟的婚宴若有杨建设掌勺,何愁不光彩?

    杨建设的手艺超出她预期,之前承诺的报酬显得有些少了。

    但她还有件事不知如何启齿。

    娄晓娥看杨建设的目光也多了几分欣赏,可惜他并非自家之人。

    陈大姐赞叹道:“杨师傅手艺堪称一绝。”

    杨建设笑着招呼大家:“别只顾着吃豆腐,尝尝这东坡肉。”

    他将一块小馒头剖开,里面竟是空心,再将红亮的东坡肉放入其中,重新合上递与聋老太太:“奶奶,您试试。”

    这一连串的操作,让陈大姐等人看得目瞪口呆。

    谁曾想吃块肉还有这么多讲究?

    聋老太太因年迈牙口不便,但这样的搭配正合适。

    她轻咬一口,神情舒缓,笑意盈盈,连众女也深受感染。

    杨建设又给小乐乐夹了一块肉,细心喂食。

    见三女仍愣神,不禁催促:“发什么呆,快吃啊!”

    三人这才回过神来,自嘲地埋怨自己见识浅薄。

    这地方可不是饭店,分明是家啊。

    小乐乐学着杨建设的模样,用中空的小馒头夹起一块红烧肉送入口中,忍不住轻呼一声:\"嘶!\"

    肉质酥软,肥而不腻,配上馒头的松软,用四九城的话说,简直太棒了!

    满足感油然而生,一口哪能尽兴?

    每人又夹了一块,盘子瞬间被清空。

    小乐乐忽然皱眉说道:\"爸爸,我要快点长大。”

    杨建设好奇地问:\"为什么呀?\"

    小乐乐盯着桌上的美食,眼巴巴地说:\"长大了才能多吃点。”

    人生最无奈的事莫过于此:满桌佳肴近在眼前,还没吃几口肚子就满了,只能干看着流口水。

    大家哈哈笑着。

    杨建设催促道:\"别光看着啦,尝尝别的。”

    他们等着老太太先动筷,然后才开始吃。

    尊重长辈,这是美德。

    娄晓娥边吃边点评:\"这西湖醋鱼鲜嫩细腻,果然像蟹肉一样滑嫩。”

    \"鱼香鸡扒也不错,我以前都没尝过。”

    娄晓娥出身富贵,自小尝遍珍馐美味,但杨建设的手艺远超那些名厨。

    无论是主人还是客人,无不称赞。

    桌上盘子迅速变干净。

    更神奇的是,当盘底空无一物时,众人已饱。

    陈建设感叹:\"唉,你们真是没口福了。”

    娄晓娥看他得意,不悦地反问:\"什么叫没口福?\"

    \"不就是一碗豆腐汤嘛……\"

    话未说完,她顿住了。

    \"你你你……\"

    杨建设疑惑地问:\"小娥姐,你也吃过这汤?\"

    陈大姐和梁欢急忙追问:\"小娥,这汤有何特别?\"

    娄晓娥表情复杂,又惊又佩,还有些羡慕嫉妒:\"这汤看似普通,但关键在于刀工。”

    汤里的豆腐极为细腻,杨建设为每位女人都盛了一碗。

    四人一时愣住,连声赞叹其细致入微。

    豆腐入口即化,鲜香无比。

    娄晓娥感慨道:\"这是我听闻却未尝过的南方名菜——文思豆腐。

    梁欢,我真羡慕你!\"

    娄晓娥离开时神色复杂。

    聋老太太连连摇头:\"小娥真是可惜了。”陈大姐满是疑惑。

    老太太开口道:\"小陈,咱们这个院子与其他地方不同,里面好人不多。

    小娥的丈夫实在不成器。”陈大姐无言以对,心中震惊。

    从未见过有人如此评价自己居住的地方,这不是家丑不外扬吗?老太太似乎看穿她心思:\"小陈,你是孙媳妇的同事,我提醒你一句。”随后便不再言语,转向逗弄小乐乐去了。

    陈大姐心生疑虑,想起厂里的钳工易中海、秦寡妇和何雨柱都住在那个院子里。

    何雨柱因与杨建设的恩怨迁怒于梁欢,她也曾亲眼劝阻。

    秦淮茹在三轧钢厂的行为难以言表。

    老太太说得没错,但万万没想到易中海也在其中。

    陈大姐暗自紧张:\"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以后得远离易中海。”

    梁欢拿出苹果、橘子、花生和瓜子:\"大姐,先休息一下,建设快忙完了。”陈大姐拿起瓜子正要吃,突然问道:\"梁欢,你男人做菜做饭,连碗都不让你洗?\"梁欢的脸微微泛红。

    \"建设说了,女人手细嫩,经常沾油不好。”

    哼!

    陈大姐突然没了嗑瓜子的心情。

    猝不及防就被喂了一口狗粮。

    刚才她还开玩笑让自家男人向杨建设学东西,现在可是认真的。

    回头一定要让他好好学学,不然别想上她的床!

    陈大姐感觉挺委屈。

    自家男人什么时候对自己这么好过了?

    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比不过啊!

    杨建设忙完回来:

    \"大姐,咱们商量下你弟的婚宴吧。”

    \"几桌?几个菜?什么标准?\"

    \"有什么特别要求?\"

    \"您只管说!\"

    陈大姐来时信心十足,但吃完饭后底气少了些。

    眼前这位,绝对是国宴级别,过去就是御厨。

    弟弟的婚宴有他在,肯定有面子。

    但什么样的人家会请国宴大师?

    杨建设看出陈大姐的犹豫,说道:

    \"我媳妇单纯,在厂里容易被欺负。”

    \"多亏各位大姐帮忙,不然前几天她就吃亏了。”

    \"您有什么事,尽管说。”

    梁欢附和:

    \"是啊,大姐。”

    \"您有什么要求就直说。”

    陈大姐想想也是,杨建设为人如何她不清楚,

    但他天天给梁欢送好吃的,顿顿都是大菜,

    明显是很疼老婆的。

    梁欢说的话挺管用!

    陈大姐苦笑:

    \"家里条件还行,\"

    \"不算大操大办,至少五桌吧。”

    杨建设点头。

    五桌在这个年代不算小。

    但如果客人带家人一起来,五桌肯定不够。

    陈大姐笑着补充:

    \"算上小孩,也就五桌。”

    这样看来,确实不算铺张浪费。

    陈大姐叹了口气:\"我不是土生土长的皇城根人,家人都在外头。”

    \"我弟弟从小是我一手带大的,就他一直跟着我。”

    \"还好他争气,单位挺好的。”

    \"上面虽然不让大操大办,但人活一张脸,不办怎么行?\"

    杨建设点头表示理解:\"国情如此,得随大流。”

    陈大姐苦笑着:\"难就难在这儿。”

    \"我们家不缺钱,\"

    \"但像肉票、糖票这些东西,是真的不够。”

    \"我弟弟的户口还在办理中……\"

    杨建设瞬间明白了陈大姐的难处。

    那个物资短缺的年代,

    所有东西都是定量供应的,

    而且必须有当地户口才行。

    这意味着什么呢?

    只有皇城根户口的人才能享受这里的政策,

    没有这个户口,买东西都受到限制。

    别说现在了,即使在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