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2章 他很久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了
    他们联手制造了一场冤案。

    奇怪的是,除许大茂外,所有人都觉得合理。

    杨建设除了感慨刘海中和闫埠贵的志向与才能不匹配,

    以及旁观者的盲目外,也无话可说。

    明眼人都能看出,

    傻柱是在狡辩,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

    他确实导致了许大茂的绝户。

    你必须接受应有的惩罚,顶多只是轻一些。

    昨晚那种事不会再发生,当时杨建设看得明白,刘海中借机报复许大茂。

    若非他拦着,那一铁锹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加上傻柱推波助澜,许大茂吃了大亏。

    更糟的是,经过四合院的集体讨论,这事被掩盖了,反而成了大人教育小孩的反面教材。

    许大茂若再提此事,等于挑衅整个院子。

    此外,昨夜一位大妈偷偷哭泣,不少邻居失眠,但杨建设一家安然入睡。

    他们达成共识:四合院里没几个好人,尽量避免牵扯其中。

    杨建设按时起床做饭,天气寒冷,他计划装上自制暖气片,毕竟四九城的冬天很冷。

    虽然他的体能值达到12点,但仍感寒意,老人和孩子更不易熬过。

    没有集中供暖时,土炕虽好,但空间不足无法实现。

    生炉子也有风险,家里有老人孩子,不敢掉以轻心。

    早餐豆腐脑和鸡蛋照旧,今天的炒菜是浮油鸡片,鲁菜经典,号称“吃鸡不见鸡,吃肉不见肉”。

    这道菜后来被川菜借鉴改良,成为一道赫赫有名的川菜。

    “芙蓉鸡片!”

    这道菜其实并不复杂,只需用心。

    其中最难的步骤是将鸡胸肉捣成细腻的泥状。

    如果是在未来,一部破壁机就能轻松搞定。

    但在现在,却需要花上一个多小时用刀背敲击。

    杨建设不必费力,因为他拥有随身空间。

    念头一动,鸡胸上的筋膜被清理得干干净净,鸡肉也变成了最细滑的泥。

    接下来的工作简单多了——下锅滑炒,搭配辅料,一道美味便完成了。

    三位女性吃得十分满意。

    聋老太太连连夸赞:“小孙子手艺真不错,这是什么神仙菜啊?既清爽又透着鸡肉香。”

    杨建设只是笑着不语。

    要是老太太知道这菜的主要原料是鸡肉,肯定要骂他是败家子。

    制作浮油鸡片时,宽油是关键。

    看着满锅的油,谁能不担心呢?

    杨建设打算送聋老太太回北屋休息,但她坚持不去。”易家那位今晚哭了一整晚。”

    “哭了一整晚?”杨建设吃了一惊。

    聋老太太点头:“让她好好睡吧,今天别打扰她。”

    杨建设理解地点点头。

    毕竟这位大妈已经四十多岁了,昨晚没睡好,白天自然不能再去操心其他事。

    杨建设心里疑惑,易中海的伤难道比想象中严重?否则这位大妈为何如此伤心?但他昨天亲眼看见,易中海只是受了些皮外伤,并未出血。

    杨建设将聋老太太安置在家后,又细心地为小乐乐添了衣物,放在三轮车斗里。

    父女俩随后前往什刹海。

    几位老友看到他们到来,热情地打招呼。

    身穿中山装的叶大爷笑道:

    \"杨师傅,今天您出钓得晚些吗?\"

    几位老人齐刷刷望向杨建设。

    \"嗯,今天多钓了会儿,鱼也多抓了些。”

    老人们眉开眼笑。

    仅这一句话,他们便明白,又有新鲜鱼可以享用啦!

    玉华台订了不少鱼呢!

    那里的鱼对外观有一定要求,

    不符合标准的鱼,他们就能低价买到!

    怎会不开心?

    玉华台这次要的鱼量很大,

    草鱼需要三十条,

    鲤鱼各十条。

    杨建设只是多花了半小时。

    钓王名副其实!

    周围的钓友无不艳羡。

    要是自己有这般本事该多好。

    仅靠吃鱼,一家子日子也能过得挺美。

    更令人羡慕的是,

    杨建设还钓到了两条大家伙!

    一条是二十多斤的草鱼,

    另一条是三十多斤的鲤鱼。

    围观的老人们兴奋不已。

    虽然这些鱼不是他们亲手捕获的,

    但能亲眼见证巨物出水,也是难得的乐趣。

    杨建设还耐心地传授了他们一些钓巨物的技巧,

    尤其是如何溜鱼。

    老人们听得认真,恨不得一字不漏地记下。

    若自己有幸碰上这样的情况,

    这些经验肯定能派上用场。

    深秋时节最适合钓这种大鱼。

    过了这段时间,机会就少了。

    不过,老人们若想真正钓到巨物,

    除了勤加练习,还得有些额外的运气。

    杨建设将玉华台订购的鱼放进大鱼桶,

    其余的则以远低于市价的价格半卖半送给了各位老人。

    他又赚了三块钱。

    至于那两条大家伙,

    除了叶大爷,其他人都买不起。

    杨建设说什么也不肯收钱:

    \"叶大爷,您帮我找了工作,还送了我自行车票。”

    \"我怎么好意思收钱呢?\"

    叶大爷笑着说道:

    \"我家人口多,对鱼的需求也大。”

    \"有了这两条鱼,我能好好庆祝一番。”

    \"杨师傅,您就收下吧。”

    杨建设无奈,只好又收了五块钱和三斤肉票。

    他无奈说道:\"叶大爷,我听说您的家乡在南方吧?等有机会,我给您做顿地道的粤菜。”

    叶大爷眼前一亮:\"杨师傅,您还会做粤菜?\"

    京城之地,本该汇聚四方美食,然而如今物资紧缺,即便有好厨师,也难寻优质食材。

    粤菜馆寥寥无几,反倒是鲁菜占据主流。

    淮扬菜、湘菜因某些缘由数量不少,而五六十年代的川菜馆大多不辣,这或许让人意外。

    叶大爷喜形于色:\"那我就期待您的手艺了。”

    杨建设笑道:\"不过您得先知道,明天和周末不行,其他时间都可以。”

    叶大爷更加开心,这人实在。

    杨师傅说话算话,不是随便应付,而是定在这个星期为自己掌勺。

    \"行,那就这么定了。”叶大爷郑重点头。

    小乐乐挥挥手告别爷爷们,随后杨建设载着他骑着三轮车直奔玉华台。

    叶大爷站在原地,看着他们离去,只见两个健壮青年不知从哪冒出来,抱起两条大鱼转身离开。

    那鱼少说也有二十斤、三十斤,无论草鱼还是鲤鱼,如此重量必然超乎寻常,不抱起来根本搬不动。

    又一人走近叶大爷低声禀报:\"首长,事情已经查清。”

    \"杨建设的父亲在1945年牺牲,临终前留下遗愿,若看不到新中国的成立,就给孩子取名建设。”

    叶大爷微微颔首,这个名字确实独特,非普通人会取。

    \"杨建设刚结婚,母亲也已离世。”

    \"他是独子,没有亲人。”

    \"婚后因女儿出生情绪低落,一度放纵自己。”

    \"后来浪子回头。”

    居委会王主任称赞杨建设孝敬老人、关爱孩子、对妻子负责,称他是改过自新、值得珍惜的好青年。

    说话者离开后,叶大爷满意地点点头。

    他观察到杨建设对小乐乐的疼爱发自内心,那种小心翼翼的态度让人印象深刻。

    叶大爷经历过许多事,阅人无数,他认为杨建设是个值得信赖的年轻人。

    不过,他也犹豫要不要给予额外的帮助。

    虽然杨建设生活得不错,但欠下的人情总得偿还,这让叶大爷有些苦恼。

    “算了,慢慢来吧。”叶大爷心想,这种微妙的感觉竟让他感到愉悦。

    他很久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了。

    杨建设完全不知道叶大爷身份特殊,只是一心待人真诚。

    他相信以诚待人,自然也会收获同样的对待。

    他从不轻视任何人,也不认为自己有多高尚。

    只要不越过底线,他都会保持友善。

    若有人想算计他……

    实在抱歉,

    就让他尝尝千倍百倍的报应。

    玉华台靠近什刹海,位置便利。

    杨建设不到十五分钟便抵达。

    张师傅早已迫不及待:\"杨师傅,快来,这边。”

    昨日真可谓扬眉吐气。

    除了大型宴席,从未用过如此多的鱼。

    不少客人特意说明,

    今日还要来品尝他们亲手制作的鱼。

    厨师最大的成就是什么?

    便是让客人将自己做的饭菜吃得一干二净啊!

    多亏了杨建设提供的优质鱼类。

    张师傅体格健硕——厨师通常如此。

    他心急如焚,顾不上店里学徒的帮助,

    独自尝试提起大鱼桶。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杨建设放下三轮车,急忙说道:\"让我来,让我来。”

    他一手抱着乐乐,另一手轻轻一提,

    竟将鱼桶稳稳提起。

    张师傅不禁赞叹:

    \"杨师傅,好力气!\"

    这份力量若不用来做厨子,实在可惜。

    张师傅内心佩服,紧跟其后。

    余经理目睹了全过程:

    \"首长为我们玉华台引荐了一位奇才!\"

    \"仅凭这股力气,做采购员有些浪费。”

    待学徒们逐一检查并称重鱼儿后,余经理又给了杨建设两元。

    也就是说,

    单是玉华台一天卖鱼所得,杨建设便赚了三十六元八角。

    几乎相当于傻柱一个月的收入。

    为何又要给杨建设补鱼款呢?

    余经理先前预支的款项,都是按中位数计算的。

    例如需要三四斤鱼时,余经理会按三斤半支付。

    多退少补。

    这些钱到杨建设手中后,他绝不会让余经理退回多余部分,

    必定额外添几斤鱼。

    因此,余经理必须补足差额。

    杨建设喜上眉梢,

    \"今晚再来取明天预付的鱼款,\"

    \"我的自行车就有着落了!\"

    余经理大加赞赏:

    \"杨师傅,您买的鱼品质真不错。”

    \"大家都夸呢。”

    \"还得麻烦您再辛苦一趟,下午再来这里一趟。”

    杨建设笑着回答:\"您这么客气,这是给我机会啊。”

    两人相视一笑,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