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4章 实在令人费解
    娄阿姨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这傻柱也太过分了,连女人也迁怒?”

    聋老太太未作评价:

    “你不是说了,他本就是个糊涂人。”

    娄阿姨突然想起一事:“许大茂失去生育能力的人该不会就是这个傻柱吧?”

    娄晓娥眼圈泛红,坚定地答道:\"是!\"

    娄阿姨叹息:\"孩子,是我对不住你。”

    她当时只看到许大茂相貌堂堂,又是工人身份。

    若早知他无法生育,绝不会同意这门婚事。

    但如今,再后悔也无济于事。

    \"唉,要是晓娥嫁给我就好了!\"

    或许此时已有像乐乐这般可爱的后代了。

    杨建设建议娄晓娥向父母请教应对之策。

    不仅是娄晓娥犯难,她的父母同样苦恼。

    许大茂并未辜负娄晓娥,难道就这样离婚?

    此时,关于许大茂的那些风言风语还未流传开来。

    因此,娄家二老左右为难。

    更关键的是,他们家庭出身不佳,有工人愿意娶女儿已属难得,还谈何离婚?

    这不是难为人吗?

    流言足以淹没一切。

    若不离婚,如何面对女儿可能无后的现实?

    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

    娄阿姨再次叹息:

    \"当初真该让她嫁给我就好了。”

    可惜世事哪有如果。

    杨建设并不知晓娄母的心思,即便知道,也会不屑一顾。

    若自己贸然介入,四合院岂会安宁?

    娄晓娥处境未必更好。

    保安大哥热情招呼:\"建设,又来给梁师傅送饭啊。”杨建设爽朗回应。

    这已成第三轧钢厂一道风景线。

    梁欢疑惑:\"建设,乐乐呢?\"

    杨建设坦诚告知家中困境,\"今晚咱们好好聚聚。”

    \"等你回来一起吃。”

    梁欢郑重点头。

    陈大姐也赶来:\"杨师傅,我弟的事...\"

    杨建设信心满满:\"放心,周末等着瞧吧。”

    陈大姐感激致谢:\"杨师傅,多谢您费心。”

    杨建设谦逊回应:\"该谢的是您在厂里帮衬梁欢。”

    两人目送杨建设离去。

    陈大姐惊讶道:“今天还有汤?”

    “你们家的生活真是让我羡慕。”

    梁欢笑得眉眼弯弯,“我男人很有本事的。”

    陈大姐郑重点头:“没错!”

    “改天让你姐夫见识见识他的能耐,我都跟他说了无数次,他就是不信。”

    “气死我了!”

    两人笑着走进车间,大姐们熟练地接过饭盒。

    打开一看,众人齐声欢呼:

    西湖醋鱼、肉末炒绿豆芽、鲤鱼炖豆腐、白菜炖粉条配猪骨汤。

    杨建设总是这样,无论自己中午吃什么,都会给梁欢准备同样的一份。

    他绝不会让梁欢吃亏。

    大姐们早已习以为常。

    梁欢家的日子像天天都在过节,大家已经见怪不怪。

    这饭菜的质量,甚至超过了厂长的待遇。

    这一切都是杨建设有意为之。

    他给梁欢准备丰富的餐食,一是希望她吃得更好,同时让身边的大姐们成为梁欢的保护伞。

    他知道单靠这些不足以赢得感激,但至少能让大姐们在有人针对梁欢时出手相助。

    另一方面,他也需要这些大姐们传播他的形象——勤劳顾家、体贴妻子。

    这样的标签对他来说至关重要。

    在物资短缺的时代,乍看之下,杨建设家的开销显得有些奢侈。

    谁家这么吃得起?

    但如果这些饭菜并没有花费太多钱,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即使别人羡慕,也不会心生嫉妒。

    嫉妒和仇富的情绪无处不在,但若是通过努力节省也能让家人吃饱穿暖,大家只会赞叹而不会愤恨。

    人们会认为,杨建设通过自己的方式养活了一家人。

    若是一人能有一技傍身,便也能有所成就。

    然而,这世上并无随身空间相助,谁又能真正如愿呢?什刹海确实允许垂钓,可为何独独杨建设总能满载而归?旁人往往忽视其中的不易,以为只要杨建设能做到,自己也行。

    殊不知,事实并非如此。

    眼下看来,杨建设的布局正按计划推进。

    他追求的正是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待到将来日子稍好些,再抛出新花样,也不会惹人起疑。

    这便是温水煮青蛙的道理。

    杨建设悠闲地骑着三轮车刚到家,娄晓娥便急匆匆跑出来,喘着粗气喊道:“建设,快!一大妈晕倒了!”

    什么?!

    杨建设立刻迈开大步冲进北屋,只见一大妈直挺挺地昏在地上。

    此时正值中午,男人们都不在,家中只剩些妇孺。

    杨建设轻声将一大妈抱起,边走边吩咐:“小娥姐,你带她坐上三轮车。”

    娄晓娥赶忙应声。

    杨建设让娄晓娥扶稳一大妈,告别了焦虑的聋老太太和娄阿姨,蹬上三轮车,直奔医院。

    路上,娄晓娥才讲述事情原委。

    原来三个女人闲话家常,说起邻里关系时,聋老太太想起一大妈昨晚哭了整夜,担心她的身体,便让娄晓娥请她过来聊聊天。

    结果却发现一大妈已经昏倒在地,把娄晓娥吓得不轻。

    杨建设心中疑惑:易中海昨晚受的伤并不严重,最多只是擦伤瘀青。

    一大妈怎会如此伤心?难道是易中海让她难堪了?不可能!易中海虽外表老实,实则伪善,他与一大妈还被称作模范夫妻呢。

    易中海绝不会为难一位大妈。

    除非……

    杨建设猛然想起今早聋老太太的话:

    “易家昨夜哭了一整晚!”

    难道,易中海做下的事被这位大妈知道了?

    不!

    或许该说,大妈早就知情。

    但她自己无法生育,只能装作不知。

    然而昨日不同,许大茂将事情闹大了!

    这让大妈心中有了新想法。

    杨建设越想越确信。

    大概就是这样。

    剧里大妈突然去世本身就诡异。

    他们没有子女牵绊,夫妻恩爱如典范,丈夫收入全交。

    大妈身体一向硬朗。

    却突然患上心脏病。

    实在令人费解。

    杨建设明白,多半是易中海的不当行为被大妈发现。

    此刻,他的智力达17点,远超普通人。

    稍加思索,便看清事情轮廓。

    “也是个可怜人。”

    想通后,他并无改变之意。

    他非滥好人。

    路如何走,由大妈抉择。

    杨建设无意插手他人家庭事务。

    能帮则帮,绝不推辞,正如今日。

    若再深究……

    抱歉,恕难从命。

    杨建设迅速到医院挂号、送急诊。

    医生急救后说:

    “病人是心脏病发作,幸好送来及时。”

    “需住院,请办理手续。”

    杨建设立刻去办住院。

    事毕,拿出一百元——是陈大姐预付买肉的钱。

    “小娥姐,若要用钱,先用这个,回头让一大爷还我。”

    娄晓娥郑重点头。

    她有些紧张。

    \"建设,你要去哪儿?\"

    杨建设语气平静:\"我去第三轧钢厂,叫一位老大爷过来。”

    \"等会儿我来接你!\"

    话音未落,他已大步离开。

    娄晓娥望着杨建设远去的身影,愣住了。

    她忽然觉得,

    杨建设比许大茂可靠百倍。

    杨建设骑着三轮车返回时,保安大哥疑惑地问:\"建设,你不是刚送完饭吗?\"

    杨建设没多说话:\"王哥,麻烦你到车间喊易中海易师傅。”

    \"他爱人心脏病发作了,晕倒了!\"

    \"现在在医院,需要住院治疗。”

    保安大哥立刻意识到事情严重性,拔腿奔向车间。

    杨建设心中暗赞:\"这位王哥是个热心人。”

    传达室其他保安也注意到了情况,但没人比王哥反应更快。

    易中海整天低着头,戴着厚厚帽子遮掩自己。

    他作为八级钳工,工资甚至高于厂长。

    连杨厂长都要让他三分。

    易中海一向以正直形象示人,没人知道他另有隐情。

    今天一开工,徒弟和同事们都被惊到了。

    易中海何时如此狼狈?

    是跟人打架了吗?

    不可能!

    易中海何曾与人动过手?

    难道和易大妈争执?

    更不可能!

    大家都知道这对老夫妻感情深厚,恩爱非常。

    工人们平日关系融洽,易中海口碑极佳。

    同事和徒弟们纷纷前来看望。

    这让易中海十分尴尬。

    但他不便拒绝好意,

    只能解释是不小心与人发生争执,受了伤。

    这一解释更糟,

    同事们更加担心。

    工人们坚决不罢休,吵嚷着一定要在下班后找回场子。

    那时,工人们一旦认定了一个单位,往往就会在那里干到退休,单位就像他们的第二个家。

    自家兄弟受欺负,怎能坐视不管?无论如何都要讨回公道,否则会被其他单位瞧不起。

    通常是双方单位的人约架解决,公安也束手无策,最多向领导汇报一下。

    一些大型单位,有自己的学校、幼儿园,甚至独立的供电系统,根本不买当地警察的账。

    第三轧钢厂虽没这么强势,但不良风气一点不少。

    易中海无奈,只能解释是和邻居发生了争执,却没提具体是谁。

    工人们疑惑,易中海一向正直,怎会动手?大家碍于情面,也没追问。

    然而,到了午休吃饭时,事情败露了!工人们看到傻柱,情况比易中海更糟。

    许大茂下手太狠,差点将傻柱**。

    要不是他弄倒了何雨水,傻柱早就不顾一切地冲上去,即使挨打也不会反击。

    一位徒弟问何师傅:“昨天院里是不是出什么事了?”何师傅回答:“我师傅现在鼻青脸肿。”傻柱毫不隐瞒:“易师傅被许大茂打得不轻。”工人们听后震惊,怎么敢打自己的师父?傻柱补充道:“别去找许大茂麻烦了,我已经教训过他了。”工人们不解,许大茂怎么可能同时对付他们两人?

    傻柱确实是个惹事生非的人,完全不给许大茂留情面。

    \"嗨,小时候不懂事,就是胡闹。”

    \"我不小心照着他的要害狠狠踹了几脚,**踢。”

    工人们听得胆战心惊。

    \"许大茂没事吧?\"

    傻柱冷笑一声,

    \"绝后啦!\"

    众人倒吸一口凉气,围在他身边的几个工人下意识地往后退了好几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