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4章 真正让他困扰的是卫生条件
    别人半天才提一次,

    就算是有收获。

    杨建设不一样,

    五分钟就能提一次,

    有时还能连续钓到,

    短短一个半小时,就收获了不少小鱼。

    杨建设的三个鱼桶满满当当全是鱼,连老钓友们都知道他是名副其实的“钓王”。

    即使他持续不断地收获大鱼,旁人却觉得毫不夸张。

    一些慕名而来的钓友渐渐坐不住了,眼睁睁看着杨建设一次次甩竿、提鱼,早已没了耐心,干脆收起鱼竿,专注围观他的表现。

    心中暗自感慨:“果然是钓王,不仅鱼获大,速度也无人能及。

    和他比,我们连新手都不如。”

    杨建设从捕获的鱼中挑出玉华台所需的种类,又将剩余的三尾绑好放在车斗里,“叶大爷,剩下的事就交给你了。”他告知对方自家地址后,骑上三轮车迅速离开。

    不久,叶大爷身边聚拢了几位年轻人,其中一位领头的忍不住问:“大爷,您真的要去杨建设家吃饭?”叶大爷坚定点头:“人家诚心邀请,我怎能拒绝?”众人面露难色,领头的苦笑道:“您这样做让我们为难啊。”叶大爷轻蔑一笑:“这里是哪儿?皇城根儿!杨建设的情况你们不是都了解吗?”面对众人的犹豫,他继续说道:“去查查谁有多余的手表票,我愿意花钱买。”领头的无奈摇摇头,心想:“要不是遇到您,杨建设哪能这么顺利凑齐四大件票据。”但随即想到:“不对,杨建设的实力毋庸置疑。

    这些票据是他用自己的鱼换来的,凭的是真本事。”

    六尺长的鲤鱼,谁能想到?

    昨天他们称了一下,竟重达二百六十斤!

    这条二百六十斤的大鲤鱼,请了一百位大领导聚餐。

    众人皆为高官显贵。

    用四张大面额票据交换,贵吗?

    一点也不贵!

    内阁各部对此赞不绝口。

    负责人暗自思忖,

    “领导已有指示,只需照办即可。”

    “我的眼光怎能与领导相比?”

    想通后,他急忙亲自去安排。

    此事关乎首长颜面,不可草率。

    若让其他首长得知自家领导连收音机票据都难寻,岂不尴尬?

    此时正在玉华台送鱼的杨建设尚未知晓,自己不久又要添一张收音机票了。

    玉华台的张大厨清点完鱼后十分满意:

    “杨师傅,你送来的鱼,是我见过品质最佳的。”

    “余经理若是早些请你当采购员就好了。”

    杨建设笑道:“您过奖了。”

    张大厨诚恳地说:

    “好厨师需要优质食材,你选的鱼堪称一流。”

    杨建设来到余经理办公室。

    还未开口,余经理递给他一小包茶叶:

    “客人送的西湖龙井,饭店每位员工一份,这是你的。”

    杨建设笑着致谢。

    珍贵的茶叶,哪位客人如此大方?

    这显然是余经理找的借口。

    余经理又补给他一块一毛钱,

    “杨师傅,从今往后晚上不用再跑这儿了。”

    “我和张师傅商议过,”

    “咱们就按这个数量送鱼就行。”

    “现在客源很稳定。”

    杨建设提醒道:“余经理,物以稀为贵,送太多恐怕……”

    余经理露出狡黠的笑容:

    “杨师傅,你有所不知啊。”

    “每天都有不少客人来订鱼呢。”

    “可惜还有三分之一的人吃不上。”

    明白了。

    那些客人难道不会吃腻吗?”

    古人与今人智力并无差异,只是见识与知识有所不同。

    余经理精通餐饮业,这类策略他自然懂得。

    他又递给杨建设四十五块钱:

    “杨师傅,辛苦您了。”

    杨建设笑着致谢。

    如此一来,

    从今日起,他每日固定收入都在四十五元左右。

    当然,若是一天没钓到鱼或钓到更大的鱼,则另当别论。

    杨建设离开玉华台后,直接前往菜市场。

    这是他的日常任务。

    想快速将随身空间里的东西换成现金,

    就得频繁逛市场。

    甚至,他连逛两家市场都不嫌多。

    东单和朝阳两个市场都去了。

    下午要宴请的人身份非同一般,杨建设丝毫不敢大意。

    回家后,把大袋物品放下,

    先去探望了聋老太太,

    娄晓娥如预料般又来了,探望老太太和乐乐。

    相比昨日,她显得沉稳许多。

    杨建设笑道:

    “你们先玩,我去整理房间,看看进展如何,如果可以的话,”

    娄晓娥对他说:

    “建设,我父亲很惊讶你会装土制暖气。”

    “你快准备一下,我母亲还想亲自体验呢。”

    “咱们就在你那儿吃饭吧。”

    杨建设点头,转身去整理房间了。

    聋老太太笑着问:

    “昨晚回家向爸妈炫耀了?”

    娄晓娥用力点头:

    “是啊!”

    “我爸差点不信。”

    “我妈也是半信半疑。”

    “不过,他们说过了。”

    “只要建设家收拾妥当,我妈就会来看看。”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谁不想过好日子呢。”

    聋老太太连连点头:“没错!”

    娄晓娥抱着乐乐。

    “丫头,过几天,跟干娘回趟家?”

    小乐乐奶声奶气地应道:“好呀!”

    娄晓娥喜不自禁,一把抱起小丫头就亲。

    那架势,仿佛小丫头是她亲生女儿一般。

    聋老太太看得分明,连连摇头。

    “得好好盯着这孩子,乖孙的家不能乱,要是小娥想做什么过分的事,绝不能让她得逞。”

    聋老太太把杨建设视作亲孙子,谁若要害他,老太太绝不饶恕。

    杨建设回家后,先将炉子搬到了外面,有了昨天在四合院改造的经验,他动作格外利落。

    他的耳房虽有两间,但只需布置两组暖气片即可,一切驾轻就熟。

    杨建设的体力值为12,力量值为15,而他的智力高达17,这是他属性中最高的。

    超高的智力让他处理问题游刃有余。

    随身空间里的食材多得吃不完,但他并无升级打算,也绝不会浪费随身空间的神奇之处。

    此时,他心中一动,一个等比例缩小的耳房模型便出现在空间里,每个需要布置暖气、水管、减压阀的位置,以及放置制水箱、气压表的空间,都被清晰地推演出来。

    杨建设按图施工,既高效又美观,还便利。

    一番忙碌下来,竟比聋老太太那边更快完工。

    他通上水,仔细检查一番,愈发满意。

    有了这套暖气,冬天再不用担心寒冷。

    他还特意在屋内安装了一个简易淋浴装置。

    杨建设穿越到六十年代,最难以忍受的并非食物匮乏,毕竟有随身空间,物资从不短缺。

    真正让他困扰的是卫生条件。

    四九城常受风沙侵扰,三北防护林工程尚未启动,空气质量极差。

    人们大多时间待在家里,这更凸显了卫生环境的重要性。

    这个时代,家中卫生状况堪忧。

    虱子和跳蚤随处可见,而杨建设唯一能洗澡的地方是公共浴室。

    他来自未来,早已习惯每日沐浴,怎会容忍这般境况?无奈之下,只能慢慢适应。

    今晚总算可以痛痛快快洗个澡了。

    要是小乐乐还在奶奶家,那该多好!他给自己定下目标:先让家人吃饱穿暖,再逐步改善居住环境,绝不能让虱子和跳蚤横行。

    即便在八十年代,十个小孩里也有九个患蛔虫病。

    直到他穿越回去前,寄生虫病仍在成年人中反复出现。

    杨建设虽非医生,但能做的就是防患未然。

    家中用水取自空间内的纯净泉水,他坚持烧开后再饮用,为了培养家人健康饮水的习惯。

    他虽为穿越者,却非超人,无法改变整个时代,只愿为家人创造最佳生活环境,让他们平安喜乐。

    耳房外的锅炉也被他用铁皮围起,以防邻居家的孩子好奇受伤,也是避免他人恶意破坏。

    收拾妥当后,他洗净双手进厨房准备饭菜。

    恰逢叶大爷提着东西前来:“杨师傅,我来赴宴了。”杨建设忙将人迎入屋内:“您就吃饭,怎么还带东西?”叶大爷笑道:“空着手多不合适。”明明已提了不少东西,却还显得不够。

    叶大爷执意不炫耀,从兜里掏出一张票据递过去:\"这是给你的小礼物,也算感谢这些日子的关照。”

    杨建设吃了一惊,竟然是张收音机票!

    \"大爷,您人脉真广,连这都能搞到。”

    \"比咱居委会王主任厉害多了。”

    \"对象知道后肯定高兴。”

    杨建设爽快收下,此前已得过自行车票、缝纫机票和手表票,如今再推辞反而显得生分。

    杨建设笑说:\"叶大爷,您来得正是时候,待会儿我请您吃正宗粤菜。”

    叶大爷顿时来了兴致,忽觉屋内温暖如春,脱口而出:\"杨师傅,屋里怎么这般暖和?\"

    \"我把炉子搬到了外面,用热水循环加热。”

    \"像乡下的火炕,又似城里富人家的壁炉。”

    叶大爷仔细打量,越看越感兴趣。

    \"这热气是从这铁家伙里冒出来的?\"

    杨建设点头:\"没错,里面装的是热水,用炉子加热。

    就像大号热水袋,不过水一直在流动,通过屋顶水箱维持恒温。”

    叶大爷拍手称赞:\"此物若能普及,冬天便不再难熬。”

    杨建设暗自佩服,叶大爷见到新事物,首先想到的是百姓。

    叶大爷虚心请教:\"建设,这东西成本高吗?适合推广吗?\"

    说话间,他对杨建设的称呼也变了。

    杨建设笑着回答:

    “我用的是第三轧钢厂的废钢。”

    “这种暖气片加工起来并不复杂。”

    “成本主要在材料上,暖气片和两个压力表占大头。”

    “最好是用钢制的,碱性水质会腐蚀铁质暖气片。”

    “如果预算紧张,铁的也可以,但可能得一年一换。”

    “我国钢产量虽高,要大规模普及还是不太现实。”

    杨建设直言。

    材料限制了暖气片的推广。

    即便投入市场,也只能像现在许多商品一样,限量供应。

    叶大爷沉思片刻:“还未达成目标,同志还需继续努力。”

    杨建设没有回应。

    叶大爷突然问:

    “像你这两间房这么大的面积,装一套得花多少钱?”

    杨建设答:

    “这是杨厂长给我的次品,我自己改装的。”

    “您别误解,这是杨厂长自费买的。”

    “实际花费不多。”

    “如果您想装的话,四五十块就够了。”

    叶大爷沉默:

    “相当于普通人一个月的收入。”

    杨建设笑了,

    “确实不少。”

    “但只要好好维护,这东西能用很久。”

    “北京的冬天越来越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