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0章 实至名归的钓王!
    闫埠贵内心激动不已,喃喃自语:“来对地方了!”

    “本意只是想看看杨建设的钓鱼本事。”

    “没想到竟还能学到东西。”

    “真是一笔财富啊!”

    “我得好好学,即便达不到他的境界。”

    “只要能多钓几条鱼,家里日子就能好很多。”

    闫埠贵悄悄地凑近了些,

    耳朵竖得高高的,

    生怕错过杨建设说的每一句话。

    只有老师才懂这些知识的价值!

    他心中涌出无数疑问,想向杨建设讨教。

    他脸皮薄,自认为是院子里的二哥,

    硬是说不出口。

    偏偏杨建设也没注意到他,

    闫埠贵心里直发痒。

    令他惊讶的是,

    杨建设一边起竿一边和人聊天,

    完全不受影响。

    聊着聊着,

    竟从钓鱼转到闲话家常:

    “杨师傅,乐乐今天没来?”

    闫埠贵很意外。

    哎呀,连杨建设的女儿都认识他们?

    杨建设笑着回答:

    “天凉了,小丫头不愿出门,在家陪太奶奶玩呢!”

    有钓友感慨:

    “是啊,天气太冷。”

    “叶师傅也不来了。”

    “真遗憾!”

    杨建设大笑:“这事我知道,叶大爷有活儿干,没法像从前那样悠闲了。”

    他上次钓到了一条六尺长、两百六十斤的大鲤鱼。

    叶大爷靠这条鱼办了场盛宴,摆了一百桌。

    也因这条鱼,

    断送了他的闲适生活,

    不知该说是幸运还是不幸。

    闫埠贵急了!

    扯什么叶大爷!昨天他还和杨建设在四合院喝酒呢!

    四合院发生的事谁不清楚?

    闫埠贵想听的是钓鱼诀窍!

    仅仅听了一番关于鱼层分布的话,

    他在一小时内就钓到了两条鱼。

    这让他心潮澎湃。

    杨建设从不敷衍他人。

    他正认真地向一群钓友传授钓鱼技巧。

    闫埠贵很想冲过去劝说大家停止闲聊,直接跟杨建设学习。

    旁边坐着的贰大爷看得清楚,自己仅一个小时就钓到了两条鱼,远超以往的最佳成绩。

    闫埠贵平时半天才勉强钓上一条,更多时候是连续几天空手而归,好不容易才捕获一条。

    这不仅体现了渔获的不确定性,还有一项关键因素:捕获的鱼种无法掌控。

    有时是鲤鱼,有时是白鲤,有时又是草鱼。

    闫埠贵以前不明白原因,如今听杨建设简单提及,恍然大悟——这是水层问题。

    未来想钓特定鱼种,只需调整水层即可。

    这些全是实用的知识,能带来实际收益。

    更令闫埠贵羡慕的是,尽管自家技艺已有提升,但依旧难以匹敌杨建设。

    后者每小时不知起竿多少次,所获鱼类数量之多,令人惊叹。

    显然,杨建设还有更多未分享的关键技巧。

    闫埠贵焦急万分,认为这些钓友实在不该浪费机会,只顾闲谈而不虚心求教,真让人既同情又生气。

    两个小时后,闫埠贵又添一条鱼,不过都很小,加起来都不如杨建设随手钓起的一条。

    而周围人情况类似,似乎大鱼都被杨建设吸引过去了。

    闫埠贵不得不承认:“这才是真正的高手!”

    杨建设,实至名归的钓王!

    又一次令闫埠贵震惊的事发生了。

    杨建设正在专心垂钓,忽然收起鱼竿。

    围观的钓友们瞬间蜂拥而上。

    杨建设从鱼桶里挑鱼,四五斤重的草鱼、十几斤的大草鱼、六七斤的鲤鱼,还有五六斤的鲫鱼,甚至一条白鲤都不放过。

    他笑着说道:“各位,按照老规矩,想要的赶紧拿走!”

    在闫埠贵震惊的目光中,那条十几斤的草鱼居然以四毛钱的价格被一位钓友买走!

    “败家子!”闫埠贵心疼不已。

    要是这条鱼归他,拿去换傻柱那里至少能值两块呢!

    杨建设挑出来的鱼很快被抢购一空,出价之低让闫埠贵心如刀割——一毛两毛而已!

    他仿佛看见一排红色拖拉机渐行渐远,心中满是不甘。

    面子算什么?他急忙掏出钱,大声喊道:“建设,给我留一条!”

    杨建设一愣,随即笑道:“闫老师,您今天不是有课吗?没事,给您一条!”

    他没有像平时那样喊“贰大爷”,而是直接递给闫埠贵一条五六斤的鲤鱼,收了两角钱。

    “各位,明天再见!”杨建设用布擦净鱼桶,骑上车直奔玉华台。

    闫埠贵满意地点点头,这条鲤鱼至少六斤重,只花了一张“长江大桥”就到手,真是赚大了。

    若卖给傻柱,一辆红色拖拉机就到手了,多划算!

    旁边的钓友提醒道:“看杨建设钓鱼的人越来越多了,明天得早点来占位。”

    那位钓友收拾好鱼竿,决定不再垂钓了。

    闫埠贵感到疑惑:“师傅,你们怎么不接着钓鱼了?”

    那位钓友笑着回答:“闫老师,其实我们都等着收钓王的鱼呢。”

    “自己钓鱼太耗时间,哪有看钓王钓鱼过瘾?”

    “钓王钓得多,自己也用不完,低价卖给我们就方便多了。”

    “买来的鱼足够家里人吃一阵子了。”

    “就算自己不吃,转手卖掉,也能赚出一天的菜钱还富余。”

    钓友感慨道:

    “钓王真是个好人!”

    “以前他钓多少就吃多少。”

    “后来还是大家求着他多钓一些。”

    “最早的钓友不仅解决了温饱,还有些剩余。”

    钓友挥了挥手中的大草鱼,

    “四毛钱?简直就是白给啊!”

    “可惜,再过几天就入冬了。”

    “这样的好日子不多了。”

    闫埠贵明白了他的意思。

    什刹海冬天会结冰,

    那时就成了四九城顽主的乐园。

    溜冰、坐冰床、打架……

    闫埠贵心里一阵难过!

    他来晚了!

    贰大爷非常懊悔,

    明明知道杨建设家靠钓鱼过活。

    杨建设也从未对他们隐瞒。

    自己为何不早点出来?

    十几斤的大草鱼四毛钱就买到?

    这简直像是天上掉馅饼!

    要是交给闫埠贵,

    能变成深绿色的车工!

    那可是两块钱!

    闫埠贵看着别人手中的大草鱼,

    再瞧瞧自己提着的六斤多鲤鱼,

    愈发觉得心疼!

    贰大爷心中一算,

    按一天卖鱼攒一张红色拖拉机票计算,

    三十天岂不是三十块?

    闫埠贵还没算时还好,

    这么一想更心疼了!

    简直喘不过气来!

    闫埠贵一个月才挣多少钱?

    二十七块五!

    如果加上三十块,

    他们家是不是也能多改善几次伙食?

    闫埠贵立刻拍板:

    “不管怎样,明天必须过来!”

    “实在不行,就调班!”

    杨建设自然不知闫埠贵的打算。

    送完玉华台的鱼后,领取了次日的预付款,他像往常一样去市场转了一圈。

    回家时,他惊讶地发现家中异常热闹。

    娄阿姨竟然来了,不仅她,居委会的王主任也在。

    娄晓娥正抱着小乐乐玩耍,娄阿姨和王主任陪着老太太聊天。

    杨建设疑惑地问:“是什么风把你们两位吹来了?”

    他连忙拿出苹果、桔子、瓜子、花生,还炸了一大盘玉米花摆在桌上,这才坐下陪他们说话。

    王主任兴致勃勃地问:“建设,你家这种土暖气能不能在社区推广?”

    杨建设坦率回答:“王主任,这东西技术不算复杂,但要推广很难。”

    “即便不用钢,改用生铁,咱们国家也不够用啊。”

    “大炼钢铁的事儿才结束没多久……”

    王主任微微愣了一下,有些失望:“是啊,还是得艰苦奋斗。”

    见杨建设一脸迷茫,王主任解释道:“现在全国上下都在搞发明创新。”

    “听说有人发明了太阳能锅盖,能烧水做饭。”

    “听说你改进了炉子,我就过来看看……”

    杨建设连连摇头:“咱们这儿不适合太阳能锅盖,放到别的地方还好,放这儿的话,天天得维护。”

    王主任警觉地问:“建设,别乱说话。”

    杨建设笑着说:“王主任,您也知道,我只是个闲散人,以前瞎逛时还真见过。”

    “是学校冯静波老师发明的。”

    “不过这东西确实省柴。”

    “这里天天刮大风沙,”

    “有时天气晴朗,突然一阵风沙袭来,”

    “那锅盖就坏了。”

    “反而其他地方能用。”

    “这锅盖和我们一样,有个共同的问题。”

    “受制于材料,无法全面推广!”

    王主任长叹一口气。

    杨建设笑着说:

    “不过,小范围推广还是可行的。”

    “要看大家意愿,毕竟这东西不便宜。”

    王主任摇头,忽然拿出一封信,

    “建设,提前知会你一声,下个月你得换工作了。”

    “要我换工作?!”

    杨建设满是疑惑,

    打开信件,

    发现是一张红头聘书。

    他被内阁某部聘为机械专家,

    协助安装土制暖气。

    “叶大爷动作真快!”

    “但这个理由有点牵强吧?”

    “入冬才装暖气?”

    叶大爷曾承诺让杨建设指导安装土制暖气。

    一个月后,已入冬,

    什刹海结冰了,

    那时自然不能钓鱼。

    正好可以做这项工作。

    而且,指导安装基本不用亲自动手,

    还能方便照顾乐乐。

    这确实是个值得高兴的事。

    杨建设笑道:

    “王主任,麻烦您亲自送来,打声招呼我自取就行。”

    “你收下就好!”

    “我也好交差了。”

    “不多留了,该回去了。”

    杨建设挽留道,

    “时间不早了,吃完午饭再走吧。”

    王主任急忙摆手,

    “知道你厨艺不错,但我得回家给孩子做饭。”

    杨建设不再挽留,

    伸手取出一坛咸菜:

    “这是我腌的辣白菜,下饭正合适!”

    “您带回去尝尝。”

    王主任连连摇手,“不必了,不必了。”

    “回程两手空空,这说不过去。”

    上回王主任离开时,带了一大块豆腐回去。

    那豆腐可真不小,他们全家吃了整整两天!

    杨建设为人实在,

    “这辣白菜腌完我就后悔了。”

    “奶奶和小乐乐不能吃辣,我做饭时尽量避免辛辣。”

    “你带点回去尝尝。”

    王主任无奈,只好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