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52章 拿到订单
    张公子点点头:“我明白,孰轻孰重儿子还是能分清的。

    不过小荷妹妹记仇归记仇,其实特别心软,想来今天的事她应该不会放在心上。”

    张老爷听他这么说,又叹了一口气:“唉,还是我太心急了。”

    其实张公子也想点头表示赞同,但他没敢。

    和张老爷相比,张公子的野心没那么大。

    而且他和夏荷私交更好,打心底了也很欣赏夏荷的为人,于公于私他都更希望夏家能走得更长远。

    反观走出满香楼的夏荷也长长的舒了一口气,来之前她把这事想的太简单了。

    原以为她还是会和往常一样直接和张掌柜对接,万万没想到张老爷和张公子也一块来了。

    面对张掌柜自己的时候,夏荷还能保持从容,可当一下子面对两个狐狸时,夏荷再说的每一句都小心翼翼的,生怕被绕进去了。

    而且她也没想到今天会一下子把所有的事都摊开了说,事先也没准备好。

    好在现在回想起来,虽然过程有些艰难,但是最后的结果还是不错的。

    最起码在这事上面她没有吃亏,也没有勉强自己答应些不能答应的事。

    最主要的是地瓜粉丝也提前预订出去了,这对她来说就是好的结果。

    拿到了订单号后,夏荷心里也更有了底气。

    当即就让夏长福驾着骡车去了肉摊上面,打算买点鲜肉回去,好好庆祝庆祝。

    两人又在集市上面随便解决了午饭,又办了其他事后便开始往家赶。

    回程的路上,父女两人也没闲着,开始商讨要建作坊的事。

    等他们到家时天色还早,夏荷一进家门就找夏老头。

    “爷,你在哪呢?地买好了没?”

    夏老头听见声音从屋里出来,回答她:“嗯,已经和村长商量好了,明天去办契书。

    你二叔今天在村里,也收了不少村民已经晒好的土坯。”

    顿了顿又继续道:“吃过午饭,我又让你二叔和三叔一块去了砖瓦窑去定砖瓦去了,我估计一会儿也该回来了。”

    夏荷了然,接着又问:“那打土坯的人呢?找了没,咱们得抓紧时间开工了,满香楼预订的契书我已经拿到了,张老爷一下子就定了8000斤干粉丝。”

    夏老头惊讶了一下,有些怀疑自己听错了:“这么多?那价格你定了吗?”

    昨日他们只顾着商量建作坊的事了,地瓜粉丝的价格还真是一句也没提过。

    夏荷就知道夏老头会问这事,笑着解释:“昨天晚上我回房间算了一下,做地瓜粉丝太费事了,工序也多,所以这价格肯定便宜不了。

    首先这第一步就要洗地瓜,接着还有把地瓜磨碎、洗粉、沉淀、晒粉,光是这几部就已经要耗费大量人力和精力了,而这才仅仅是最出来了地瓜淀粉。

    接着还要调芡、下粉、过凉水、最后才能捞出来晾晒。

    而且晾晒时还需要时间,从地瓜收下了一直到地瓜变成粉丝,没有个十天二十天的都做不完。

    虽然这年头地瓜不贵,但是太费时间和精力了,最主要的还是人工。

    所以我最后根据咱们前两天做的粉丝算了一下成本,最终把一斤干粉丝的定价为110文一斤。”

    夏老头默默在心里盘算“这价格不算太贵,但再低一点咱们肯定赔。”

    这个价格确实不便宜,夏荷本来还想着能够让寻常百姓也能吃上呢,但是这定价一算出来,她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不是她非要卖这么贵,实在是古代科技不发达,制作地瓜粉丝太过耗费人力物力了。

    不过这个价格也不是普通百姓都买不起,一斤地瓜粉丝能吃好些次,算算一顿也花不了多少钱。

    关于这个定价,夏荷也是提前问了夏长福的,刚开始夏荷是想把价格定在115文的,但是后来两人一商量还是最终定了110文。

    她心想少赚就少赚吧,只要不亏就行。

    随后夏老头也跟他说了请人打土坯的事,如今沈家开荒也有段时日了,陆陆续续的也开出来了不少的荒地,所以村长就提议还是请村里人帮忙,毕竟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但是夏老头又说打土坯的同时,还要开工建作坊,最后两人一合计,干脆找几个会建房子的帮忙建作坊,剩下的人都去打土坯,人手不够的再去别的村找。

    “你村长爷爷吃过午饭已经去了隔壁村帮忙找人了,打土坯的活儿明天就能开工。”

    夏荷点头:“那行,今日我们去县城也问了建房子的师傅,他们现在刚好没接活,砖瓦能到的话,后天就能来开工。”

    夏老头:“那这速度还挺快,明日送砖瓦,后天动工。”

    爷孙两人稍稍一合计,就确定了后天要动工的事。

    为了加强人手,也为了能让李家人趁着这段时间也能挣点钱,当天下午得到消息的李翠花就派人给李家传了信,请他们后天来帮工。

    至于张家依旧是人手不够,张秀连提都没提这事,直接就代替张家人拒绝了。

    杜莟的娘家完全不需要靠来夏家做工挣钱,就更没提这事了。

    …………

    就这么一连忙碌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在这期间夏有福和杜莟夫妻两人,也在正月十八这天离开家去了府城。

    府城的书院要开课了,在家待了好几个月的夏有福也待不下去了。

    时间一到,就赶紧带着杜莟去府城入学,生怕去晚了赶不上书院开学。

    夏老太在征求了大家的意见之后,按照夏家的规矩给他交了束修,至于租房子的钱就按照大家零用钱给,如果杜莟想要住的好一些,只能自己贴钱。

    不过夏家人考虑到他们在府城的花销大,夏老太就说平日里杜莟两人抄书卖绣活的钱,就不用上交给公中了,留着她们自己用就行。

    但是杜莟没同意,家里每个月都给他们零用钱,虽然不多但是也给了。

    她便以夏家没分家为由,坚持夏有福抄书的钱和她卖绣活的钱,也上交公中。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