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96章 溃逃而回?
    溃逃而回?

    怎么搞的?

    怎会落到这等地步?

    徐元庆心中疑惑万千,不明所以。

    就在赤冥望见远处几人之际,神色骤然激动起来,仿佛抓到了最后的生机,不顾一切扑向他们。

    “救——”

    一声急唤才吐出半个字。

    一道刺目的光华倏然掠过天空,迅雷般落下,毫无预兆,一击便已穿透身躯。

    “砰!”

    一杆长矛破体而入,从后脑直贯而出,将赤冥钉死在空中。鲜血汩汩洒落,他的双眼睁得极大,面容还停在震惊与恐惧的一瞬。

    几人眼睁睁看着这一切发生,心头震撼。

    一招致命,干净利落。如此强悍的手笔竟敢公然施为!

    紧接着,三人也追上了徐元庆,刚一到,正巧看见安澜一脚踩在尸体上,手中长矛仍未拔出,鲜血仍在顺着矛身滑落。

    他们齐齐一顿,面色骤变,不敢置信。

    那位原本需由他们庇护照顾的晚辈,如今竟能如此干脆果决地处死一位顶级大能!

    这般反差,震撼之极。

    而安澜看到几位长辈亲至,也稍感局促。

    毕竟这种场景终究被他们看在了眼里。

    他身形一晃,神光骤弱,装出重伤模样,开口低声道:

    “刚到教中,就被突袭,还好我有些本事,总算保住一命。如今几位师叔来了,我也终于能放松了。”

    “你说你受伤了?”

    “竟然偷袭你?!”

    三人神情各异,但无不带着深深的关切之意。

    金光道人的殒落,竟未掀起丝毫波澜。

    与三位女仙的认知不同,赵公明却隐约察觉出一丝蹊跷。

    整场追杀过程,他看得分明——

    那金光道人明显是从别处逃窜而来,刚落到此处便被追来的对手一刀斩落!

    更令人惊异的是,

    在斩杀金光道人前,这位出手之人气息稳定,神情从容。

    不仅未见伤痕,法力也几乎没有波动。

    这说明了一个可怕的事实——

    对方全程压着金光道人打,二人实力根本不在一个层次!

    否则,断然不会有如此干脆利落的击杀!

    赵公明脑中念头翻滚,不由自主地冒出一个疑问。

    师尊究竟是用了什么手段,才能教导出这样强悍的弟子?

    这般实力,未免太过惊人!

    他可是来自昆仑别脉的弟子?!

    连自己都未必能做到这等地步!

    换而言之……

    这个晚辈的修为,恐怕不在自己之下,甚至,还可能远胜于他!

    心头微颤,赵公明再也无法平静。

    再加上先前云霞提及的一句话在他脑海回响——

    “他们并非单独行动。”

    如今昆仑别脉仅余他一位弟子。

    那么其他人去向何处?

    莫非……

    赵公明脑中突然浮现出一个惊人的猜测。

    莫非那些人,已经开始逐个寻找剩下的七位奉道仙人了?一人负责一位?!

    正思忖间,碧霞忽然发问:

    “贤侄,为何只有你在此?你的同门师兄弟姐妹何在?”

    那人神色平淡:

    “进入不久后就分开了,他们大概往其他地方去了。”

    “什么?”

    碧霞当场焦急起来,

    “都去哪了?眼下宗门正乱作一团,这样分开乱走多危险,快带我们去找人!”

    三名长老忧心忡忡。

    唯有赵公明一言不发。

    果真如此……这是要一对一清剿奉道七仙!

    看来,这些昆仑别脉弟子,人人修为高过自己!!

    师尊啊!您到底是怎么教导出如此一群狠人的!!!

    第39章 清剿奉道七仙,昆仑别脉的恐怖力量!

    殷都朝歌。

    宫城深处。

    帝辛端坐殿上,冷漠地听完属臣奏报,思绪早已飞离政事之外。

    随即一摆手:

    “寡人知晓了,下去吧。”

    “遵旨,大王!”

    他拿起案几上的奏折粗略扫了一眼,随手搁置,随即离开原地,踱步至殿前开阔之处,极目远眺。

    “若是寡人亦可踏上修行征途……”

    思虑正沉,殿外忽有传报响起:

    “闻太师回朝,请求面圣!”

    帝辛听闻此言,神色微动,立刻开口:

    “速请入殿!”

    片刻功夫,闻仲踏入大殿,拱手拜见:

    “微臣觐见陛下。”

    “免礼。”帝仲语气热切,“前事可有眉目?”

    “启禀陛下,臣查得一二,尚不确定与陛下关注之事是否相关。”

    “无妨,你尽管说来。”

    “是。”

    闻仲稍作停顿,继而言道:

    “近日东海有大战爆发,截教与一陌生势力激烈交手,鏖战久而不决,双方皆有死伤,至今东海仍有余波未平。”

    “妖族自此遭创,短期内难起风波。”

    听罢此言,帝辛未显疲意,反生兴致,急问:

    “那股神秘之人,可可察其所来?”

    闻仲沉思半响,脸色难辨,最后回道:

    “尚无可查之踪迹。但若陛下当真有意求道,臣为截教门人,可替引荐,陛下以为如何?”

    岂料原本心向修行之志的帝辛,却笑而挥袖:

    “太师思虑周全,修道之途宜徐行慢行。前有警示,急于进取易出差池,不妨再择吉时,静待佳期,徐徐为之更妥。”

    闻仲凝视着帝辛,已明其心意。帝辛所言虽似修道迟缓之辞,然其真实心意,实乃对那神秘之力萌生觊觎。

    而这,正与实情吻合。

    先前他赴东海并非空无所归。

    此神秘势力,似与大师伯有所交集,只目前尚未确证,难以轻言出口。

    尚需暗察,再行裁度。

    思定,他稽首作揖,低声告辞:

    “既是如此,老臣便不打扰,先告退了。”

    随之退下殿去。

    唯帝辛孤身立殿中,细细咀嚼刚才之讯,心中暗暗思索:

    “若有缘拜入那神秘一方,实乃千载良机。能引发如此大乱之战,可见此派非同等闲!”

    ……

    而此刻,无边混沌深处。

    紫霄宫内。

    六位掌天圣人早已齐集此地,按道祖吩咐,正在商议如何推行封神大事,欲求良策,但因线索匮乏,久无所获。

    直到今朝,转机骤显。

    鸿钧道人再现身紫霄!

    “师尊!”六圣齐齐起身,躬身问礼。

    鸿钧含首微应,神色无澜,不喜不悲。

    目光一掠全场,随即他抬起手掌,两枚光球缓缓浮现而出,带着幽深莫测之气在殿内流转开来,便是这紫霄宫亦难以压制其奇异之能。

    流光一闪,全场注意力顿时聚于那光芒之中。

    “先生,这是……”

    光晕渐散,轮廓初现。

    当中一物凝成一座虚影石碑,形态不定,似是暂时呈现此状。

    另一件,则化作一条鞭状法器。

    诸位至强者一眼便察觉二物非凡,神情再度震撼。

    道祖淡然视之,缓声开口:

    “此两物牵动大劫走向——此碑名封神册,须录三百六十五正神;此鞭称作击神鞭,长三尺六寸五,二十一节,每节四枚印记,总计八十四符纹,专摄入册之人神魂。”

    “量劫因果,系于二者之上。”

    六圣聆听此言,瞬时领悟。

    那三百六十五之数,需由六大教门共同担当。

    且此前已有交代,这一劫非同寻常,涉及教门兴衰。

    可一旦上榜,实难言吉。

    顷刻间,各有思量。

    接引子与菩提尊者对视,突然放声悲诉:

    “老祖……我西方一脉苦不堪言!”

    “久处荒瘠之境,灵根早年遭魔祖毁尽,修炼艰难,难寻重宝相助,怎堪大任!”

    “非是我等推卸重责,实在是力不从心,难以胜任啊……”

    语至悲切,哀音难止。

    然堂堂至强者此等举动,颇为失态。

    三皇与素皇均神色凝重,玄帝更是面带不屑。

    道祖面色无改,然西方二圣已然明言。

    于是目光微移,投向他处。

    素皇先出声道:

    “祖师,我部如今已是残息存续。”

    道祖点头,望向其余几位。

    青皇沉声言道:

    “我人教只剩孤身三人,早已无所可争。”

    中皇未语,玄帝尚待开口,局势渐趋微妙。

    道祖沉静以待,西方二圣默然而观。

    玄帝正欲启口,不料中皇先行出声:

    “祖师,我玄门弟子根骨皆厚,若登封册,太过可惜。而相较之下,幼弟教中众多生灵,不过是草根俗众,正好填补封神三百六十五之位。”

    玄帝一顿,震惊望来。

    中皇神色坚定,再道:

    “幼弟,此事关乎洪荒大局,私情不言,还望你顾全大义。”

    言出即刻,风向突变。

    接引子与菩提对视,顿有所悟。

    其门人众多繁杂,良劣混杂,的确正合其用。

    此时青皇亦颔首应和:

    “幼弟,家兄之言确为公道之辞,此次神籍,恐怕还得你亲书落名。”

    凌霄眉头微皱,心绪翻涌。

    ……

    另一头,玄真心底稍定。先前那一幕血腥还未被诸位师长察觉,实属万幸。

    刚至宗门便大开杀戒,难免留下暴戾难驯的印象,于新人而言殊为不利。更况几位仙师夫人都在列,稍有不慎便落下不好评语。当以坦荡姿态示人,方可赢得好感。

    “快救人,晚了恐怕出事!”紫月焦急催促。

    玄策扫了一眼神情自若的玄真,微微凝眉,心中已然明了。

    果然谋算深远。此刻若是贸然行动,或许那几个守山弟子早已丧命,届时反倒尴尬。不如稍待,以避前番难堪情形。

    正当玄真忖度进退之时——

    紫微洞府内,

    一袭黑衣之人,悄然现身,面容藏于乌金面具之下。

    细观四下,便可知晓此地布置严密,法阵森然,隐藏杀意。

    近来门下争执频起,紫微早有警觉,遂多设防备。

    黑衣人只是淡漠一瞥,便缓步向前。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