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13章 准备撤退
    这点股份根本不够用,不如直接拿去和包船王谈交易。

    但现在不一样了!

    黄世同竟然轻轻松松就拿到了20%的股份!

    这让陆尘敏锐地察觉到,这些洋行和买办已经开始准备撤退了。

    对陆尘来说,这就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另外,他从那本账本里查到了一些属于洪兴和蒋家的资产。

    他估算了一下,市值大概在十亿左右。

    综合这些因素,陆尘觉得,自己可以赌一把。

    黄世同小心翼翼地问:“陆先生,你是两个都要?”

    陆尘握紧右手,语气坚定地说:“我要两个都拿下!”

    黄世同沉思了一下说:“陆先生,我得提醒你,会徳丰现在陷入了债务困境。”

    “他们现在还向丹唛订了两艘货轮,价值四亿美元,董事会一直在拖着不付钱。”

    表面上看,会徳丰的业务涉及投资控股、银行、财务、证券、期货、航运、贸易、零售、地产、航空、旅游、保险和制造等多个领域。

    它们的投资范围也从相江扩展到了东婻娅、奥大利娅和美州等地。

    但实际上,会徳丰的核心业务还是地产和航运。

    原因在于,会徳丰的董事长马登因为哒路的事情,对相江的未来失去了信心,于是采取了“漂在公海”的策略。

    简单来说,就是把固定资产卖掉,套现后大量购买散货轮船,大力发展航运业,实现资产转移。

    可惜当时航运市场开始下滑!

    由于马登这个决策失误,会徳丰的盈利能力大幅下降,从以前每年几十亿港币的利润,一下子掉到了今年的三亿港币!

    “没关系。”

    别人不知道,陆尘怎么会不知道?

    中英协议签了之后,那些对相江恢复信心的港人还会继续投资股市和楼市。

    与此同时,哒路也开始安排国有企业到相江上市,随之而来的,是巨额的资金!

    历史上,这被称为“红筹托市”。

    陆尘对会徳丰非常了解,这家公司旗下有好几家上市公司,比如连卡佛、联邦地产、会徳丰船务、联合企业、置业信托、夏利文发展、宝福发展等等。

    这些公司都有盈利的能力!

    但它们一直表现不佳,主要是因为两个原因。

    第一,会徳丰的创始人马登家族不看好相江的未来,在经营方向上出现了错误。

    第二,马登家族和会徳丰的大股东张玉良家族关系不好,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只要马登家族提出什么建议,张玉良一定反对;反过来也是一样。

    在这种情况下,会徳丰还能维持到现在,说明它确实有实力。

    黄世同点头说:“陆先生真是胆识过人。”

    “好。”

    “只要陆先生资金没问题,我一定帮你搞定!”

    陆尘离开后,就去找了张玉良。

    张玉良的家很好找,就在麦当奴道8号,是一栋五层的小楼。

    这个家族很特别,按实际财富来说,张家绝对能排进相江前十。

    但他们有个毛病,就是非常小气,不仅对外人抠门,对自己人也一样。

    比如,张家明明富可敌国,但从50年代开始,全家人一直住在麦当奴道8号的老房子里。

    他们自称是“同居共财”,一起吃饭、一起住、一起穿……

    其实,就是把家里人当成仆人来使唤。

    前世的时候,陆尘就对这个家族十分了解,因为他们属于那种“好人没好报,坏人传千年”的类型。

    站在麦当奴道上的陆尘看着眼前的张家老宅,心里不由冷笑。

    最早的时候,张家是做编织品的,后来又卖点山货之类的东西。

    真正让张家发家致富的,是西药!

    相江气候湿热,本来就容易生病。

    再加上当时哒路战乱不断,大量难民逃到相江,人口急剧增加。

    而当时的相江府衙根本没做好卫生防疫工作,像东华三院这样的华人慈善机构也顾不过来。

    所以相江成了一个病窝,瘟疫横行。

    西药在当时简直是救命的神药!

    更不用说哒路那边对西药的需求也非常迫切。

    只要有西药,就等于家里开了钱庄。

    正常来说,哪怕只是倒卖一下,也能赚得盆满钵满。

    但张家的做法却让人愤怒至极。

    做生意总该有个底线,但张家完全领悟了资本家的精髓。

    资本一出生,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张家上下不仅明白这个道理,还真正做到了极致!

    为了300%的利润,他们连脑袋都敢不要,干脆把道徳和良心扔得一干二净。比如当年相江还没有自来水,大家都是靠井水、河水过日子。

    很多人也没条件把水烧开,所以肚子里经常有蛔虫。

    其实这在哒路也挺普遍的。

    那时候谁手里有驱虫药,谁就等于掌握了稳定的财路。

    张家经过一番努力,最终拿到了大英加力子药品公司山杜莲西药在远东的代理权。

    一般来说,光是转手卖山杜莲就能赚大钱了。

    但张家做生意的本事太强了,把赚钱的手段用到了极致!

    当时加力子公司发来的山杜莲每包是35安士,张家把它分成每瓶1安士,然后贴上自家“金钱牌”的标签。

    每瓶卖100港元!

    因为山杜莲是驱虫药的主要成分,一般药铺买回去后会做成府积散、花塔糖再卖出去。

    张家这么一搞,药铺只能提高府积散和花塔糖的价格!

    张家靠着这个赚到了第一桶金!

    这还不算什么,做生意嘛,各有各的手段。

    张家敢定那么高的价,市场也愿意买账,自然没人说闲话。

    真正让张家变成巨富的是五十年代的抗美援朝事件!

    那时候美国带头封锁哒路,只有相江偷偷跟哒路做生意。从相江运出去的物资中,当然少不了西药。

    当时张家已经是相江的西药大王,手里握着盘尼西林等许多救命药的代理权。

    同时,他还是相江西药协会的会长,五邑商会的会长,地位显赫。按理说,正是报效国家的好时机!

    以张家的能力,如果他愿意为国效力,肯定比霍家还要出色。

    可惜,张家信奉的是只要有钱赚,哪怕魔鬼要,他也敢昧着良心卖!

    在张家的带领下,铜锣湾西药街的一批药商通过往盘尼西林里加葡萄糖等方式,把大量劣质药品卖给了哒路!

    而且价格比黄金还贵!

    抗美援朝打了几年,张家就发了几年!

    等到战争结束,张家已经成了相江的大富豪,接着又杀入地产和股市。

    陆尘为什么知道得这么清楚?

    当然是因为他前世的时候,带他入门的人经常拿张家当例子,告诫他:既然进了金融圈,就要把道徳和良心统统丢掉。

    所谓“放火得金腰带,修桥铺路留尸骸”!

    这个同居共财的张家和铜锣湾的利家一样,真正体现了什么叫祸害千年!

    后来,张家和利家都成了名利场上的豪门,不仅在商界财运亨通,在正界也混得风生水起。

    陆尘又看了眼,然后就朝张家走去。

    张家没有门卫。

    他只能自己敲门。

    过了一会,一个年轻人出来开门,这个人是张玉良的次子。

    “你是谁?”

    年轻人不认识陆尘,但似乎有点印象。

    “我是陆尘。”

    年轻人哦了一声:“原来是陆先生。”

    他想起来了,这个人好像跟利家有过节,还开了什么金钱豹海鲜自助餐厅。

    老爷子一直不喜欢这个人,觉得他没规矩。

    年轻人立刻问:“陆先生今天来,有什么事吗?”

    “我想见张玉良先生,谈点生意上的事。”

    年轻人想了想说:“你稍等一下。”

    在相江的华人大家族中,张家是最特别的一个。

    他们从不参加大型聚会,也很少出现在公众面前,更不用说接受采访了。

    要不是最近张家出了遗产纠纷的事,这个家族根本不会引起注意。

    没错,张家现在已经没法继续同居共财了……

    年轻人很快回来,摇了摇头:“对不住,家父不在。”

    陆尘说:“我知道张先生最近麻烦不少,我也明白张先生不喜欢在人前张扬。”

    他平静地说:“如果张先生不了解我的背景,我可以再介绍一遍。”

    “我是洪兴社现在的龙头!”

    “铜锣湾就是我的地盘!”

    陆尘盯着年轻人,眼神里带着威胁。

    虽然张家现在已经退到幕后,主要资产是地产和股票,

    但他们仍然掌控着铜锣湾西药街。

    年轻人脸色一变:“陆先生,你在威胁我们?”

    “你可要想清楚。”

    “利家都愿意跟我讲和!”

    “怎么?”

    陆尘脸色一沉:“你们张家还能比利家厉害?去告诉你爸,我最多等一分钟!”

    “一分钟之后,以后你们张家跪着求我,我也不会再来了。”

    “你——”

    年轻人气得指着陆尘,他活这么大,从没见过这么狂的人。

    陆尘没多说什么,只是指了指右手腕上的百达翡丽。

    他跟李黄瓜不一样,有钱了也不会在外面装模作样戴古董表。

    几十万的百达翡丽,还戴不起?

    对现在的陆尘来说,这都不算什么。

    只是正常展示罢了。

    年轻人不敢耽搁,赶紧又关上门。

    陆尘背着手看了看四周,张家连个保安都没有,在他眼里,就像待宰的猪羊。

    很快,门再次打开,年轻人冷冷地说:“家父请你进去。”

    “小伙子。”

    陆尘拍了拍年轻人的脸:“在我面前别硬撑!你们张家的底细你自己清楚,我都不敢跟你们比!”

    年轻人胸口气得剧烈起伏,双眼像刀子一样盯着陆尘,恨不得把他撕成碎片。

    陆尘背着手走进来。

    张家的老宅是五十年代建的,已经过去三十年了,就算当年造得再结实,现在也早就破败不堪了。

    陆尘走进来,就像一头雄狮,仿佛在巡视自己的领地。

    客厅里只坐着一个五十多岁正在泡茶的老头,连个打杂的人都没有。

    陆尘心里清楚为什么,张家一直实行的是同住共财的制度,平时帮忙做事的都是张家自己人。

    比如大房的媳妇、子女什么的。

    现在大房、二房都跟张玉良打官司,早就搬出去了。

    张玉良只有一个儿子……

    那只能他自己泡茶了。

    “你好,张先生,我是陆尘。”

    “年轻人,我知道你。”

    张玉良没让陆尘坐下,慢悠悠地说:“你敢来张家吓唬我,胆子未免太大了!”

    陆尘直接在张玉良对面坐了下来:“张先生,咱们彼此都清楚对方的情况。”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