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艰难地说:“如果你打算卖港灯的话,我希望你能卖给我。”
    “太晚了!”
    西门心里很不屑,
    偏偏这时候才来谈?
    早不来晚不来,
    偏偏合同都签好了才说?
    有这个心,
    之前怎么不早点跟自己商量?
    他听自己的堂哥提起过李黄瓜,
    说这个人性格软弱,
    总是喜欢玩姜太公钓鱼那一套,
    等着别人来找他合作,
    然后自己能赚最大利益!
    做梦!
    西门冷静地说:“合同已经签完了,违约金是收购价的三倍。”
    62.6%
    李黄瓜两眼一嘿,
    差点站不稳。
    别看长实在相江风光无限,看起来厉害得很,
    其实支撑长实的根本,
    是当年他吞并和黄的时候!
    拿下和黄之后,
    长实不仅得到了码头这个赚钱的工具,
    还从和黄手里拿到了很多优质地皮,
    这才在地产行业迅速崛起!
    李黄瓜为什么盯着港灯?
    除了港灯稳定的盈利外,
    最重要的还是因为港灯手里有很多地皮!
    要知道,港灯刚成立的时候,
    相江才刚开始发展,
    而港灯的特许经营权又集中在相江地区,
    手上掌握着不少地皮,
    地段都很不错。
    比如铜锣湾、北角等地,
    都有港灯以前的电厂、宿舍之类的,
    只要拆掉,
    就能盖大楼!
    少说也能赚几亿!
    超过十亿!
    这钱就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李黄瓜能不眼红吗?
    能不心疼吗?
    李黄瓜颤抖着问:“大班,不知道是谁这么有福气?”
    “你心里清楚,这也是商业机密。”
    西门悠悠说:“不过呢,他已经在准备记者会了,倒是可以告诉你。”
    “陆尘!”
    道A
    港灯有62.6%是公共事业,
    它换了主人就不能像会徳丰、海外信托银行那样悄无声息地完成交易,
    必须开个记者会正式宣布!
    在铜锣湾惜食堂前面,
    记者们挤满了整个场地,
    闪光灯不停地闪着!
    陆尘站在主席台上,正滔滔不绝地说着,
    每个人都能看出他非常兴奋。
    “各位,我非常荣幸地向大家宣布一个好消息。”
    “刚才我陆尘以个人名义,以每股6.4港元的价格向置地收购了大约4.54亿股港灯的股份,占港灯已发行股份的34.6%,总共涉及资金29.05亿港元。”
    “这次收购已经完成,资金也已经支付完毕。”
    港灯属于公共事业,
    当初成立的时候,股票就已经在市场上流通,
    只要是炒股的人,手上多少都会有一两张港灯的股票。
    所以虽然陆尘的持股不到51%,
    但他已经是最大的股东,
    他所拥有的权力几乎和绝对控股没什么两样。
    很简单,
    没有人能联合那么多散户跟陆尘对抗。
    当然,陆尘也不会留下隐患,
    他很快就会采取下一步行动。
    台下一片哗然:“陆先生,你是从置地手里买下港灯的?”
    “没错。”
    陆尘笑着点头。
    以后人们常说,李黄瓜之所以成为娅州首富,
    靠的就是两家公司,和黄和港灯!
    现在,这条62.9%的大腿已经被自己抱住了!
    陆尘眼里满是野心:“从现在起,我就是港灯的最大股东!”
    陆某人一向冷静,
    很少对外表露自己的情绪,
    但此刻却忍不住笑容不断。
    如果说半岛酒店的收购是成功的标志,
    那么港灯的收购就标志着陆某人的帝国已经打下了基础!
    这次收购最重要的意义是,
    他有了一个能持续为他提供现金流的公司,
    虽然现在每年只有三四个亿,
    但这个数字会一直增长!
    等到后面,
    光是相江地区,
    港灯每年就能给陆尘带来十几亿稳定的收入!
    只要他一直握着这些股份,
    陆氏就不会败!
    陆尘继续说道:“我一直都在研究港灯这样的高市值公司。”
    “现在能把相江收归旗下,是我的运气。”
    “在这里。”
    陆尘盯着眼前的记者们,语气坚定地说:“我向全市人民郑重承诺,港灯是一项长期的公共事业。”
    “它会一直扎根在相江,服务相江,为本地经济发展出力!”
    在长实的办公室里,
    李黄瓜看着电视,气得一把把桌上的东西全扫到地上:“这是我的!
    港灯!
    这可是个能不停赚钱的金牛!
    竟然就这么没了!
    李黄瓜心里打起了小算盘,
    陆尘到处收购公司,
    他的做法和陈松清简直一模一样,
    就不怕撑坏肚子?
    很快,
    陆尘的讲话就登上了各大媒体,
    尤其是《天天日报》,
    更是用整整一个版面来报道他收购港灯的事情,
    还大加赞扬,
    什么民族英雄、
    振奋华人志气、
    打压洋人威风,
    说相江被英国统治了一百年,
    现在终于扬眉吐气了,
    陆先生不愧是龙的传人,
    是世界华商的骄傲,
    大大提升了华人的民族自信心……
    这些话看得陆尘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说实话,
    他收购港灯不过是个纯粹的商业行为,
    只是为了壮大自己的陆氏集团,
    没想过这么大的事情。
    叮!
    提示:恭喜宿主成功收购港灯,打通以战养战,当前可招募死士200人!
    陆尘最喜欢的就是这个系统,
    总是能及时出现。
    至于其他奖励,
    他倒不太在意,
    现在他已经掌控了会徳丰、港灯、华人置业、海外信托银行、恒隆银行,
    事业已经初具规模,
    就算没有系统,
    他也照样能打造出一个强大的帝国。
    “老板~。”
    脚步声由远及近,
    马世民、黄世同、罗徳永三人几乎是同时赶到铜锣湾游艇会的游艇上。
    “马总。”
    陆尘先和马世民握手:“港灯这一仗,你立了头功。”
    “祝贺你,从现在起,你就是港灯的执行总裁。”
    马世民深吸一口气:“谢谢老板,我一定不会辜负您的信任。”
    陆尘笑着拍了拍他的手背:“我相信你一定能带领会徳丰和相江一起前进。”
    这个洋人以前在怡和、和黄这些洋行干过,
    有丰富的大型企业经验,
    目前来说,
    陆尘还真找不到比他更合适的人选。
    “罗徳永,你负责我所有财务审计,
    这是最信任的人。”
    马世民赶紧握住了罗徳永的手:“罗总,幸会。”
    “黄世同,你做华人置业的非执行董事,负责上市和并购相关业务。”
    陆尘给三人介绍完后,
    便带着他们走向甲板的休息区。
    “马总,你对港灯比较了解,说说具体情况。”港灯在相江是难得的优质企业,根本不用担心亏损的问题,它肯定能赚钱。就算现在取消港灯的独家经营权,允许其他电力公司进入相江供电市场,这些新公司也根本无法撼动港灯的地位。港灯几乎和相江一起成长,它的电网已经覆盖了整个相江。后来者要像港灯那样布设网络,需要花多少钱?而且如果真的有新公司进来,港灯难道不能打价格战?新公司能打得过港灯吗?绝对不可能!这就是港灯的核心优势,实际上它已经垄断了相江的电力供应。不过,虽然港灯很厉害,但它也不可能立刻给陆尘赚回29亿,所以陆尘还得自己想办法。好在港灯潜力巨大。马世民接着说:“港灯除了电力业务之外,还全资拥有丰泽、嘉云等九家子公司,以及国际城市等五家联营公司。它的业务涵盖电力、地产、工程、工业、贸易、零售、保险等多个领域。目前年利润达到12.8亿港元,这是港灯集团历史上首次突破十亿盈利大关。”
    “我觉得,随着本港人口不断增长,工程项目继续推进,明年的利润还会继续上升。”听到这个数字,大家都很激动。相江有多少家公司能保证每年盈利超过十亿?一只手就能数完!黄世同感叹道:“陆生的基业算是稳了。”陆尘微微一笑:“运气好,也是马总帮忙。”在收购港灯这件事上,起关键作用的是两个人,一个是陆尘充足的资金,他拿出的是刚凑来的嘿钱!这么一进一出,陆尘不仅拿到了四亿多的佣金,还把钱洗得干干净净!当然,中间也有一些成本,但跟收益比起来,根本不值一提。另一个就是马世民!如果不是他牵线搭桥,并说服西门,62.9%的股份还真不容易拿到手。
    “今天叫大家来,一是庆祝成功拿下港灯。”陆尘主动给三个人倒酒,“马总辛苦了。”喝完酒后,陆尘才说:“港灯的核心业务是电力,但它的业务却掺杂太多其他东西。这其实是相江公司的通病,一家公司发展着发展着就容易跑偏。有的直接就跑丢了,有的却歪打正着。比如本港另一家百货集团永安集团,本来主业是永安百货,结果这家公司搞着搞着就开始做银行、地产等各种业务,到最后,银行反而成了永安集团的造血机器……”
    其他公司也差不多。
    就说港灯,
    除了电力业务之外,
    还搞了多种别的生意。
    “我要把非核心的业务都拆出去,然后另外成立一家公司。”
    “就叫南生围。”
    陆尘说:“我在南生围弄了一大块地,用来做旅游和疗养。”
    “马总,你负责把这些非核心业务都转到南生围里去。”
    “同叔,准备好上市的事。”
    “罗总。”
    罗徳永笑着说:“知道了。”
    他们合作这么久,
    根本不用多解释。
    “港灯的地产部分卖给了华人置业。”陆尘早就想好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现在有条不紊地说:“这样港灯就能回到主业。”
    港灯本来就是做电力的,
    其他的事,
    就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之前,
    陆尘已经仔细算过,
    经过这一系列操作后,
    华人置业会拿到不少港灯的优质地皮,
    从而在地产圈站稳脚跟。
    同时,
    分拆出来的业务还能打造一家上市公司,去资本市场融资。
    而甩掉这些包袱的港灯,
    就能轻装上阵,
    专心发展电力。
    80年代是全球都在发展的时代,
    电力行业前景广阔!
    不说别的,
    光是多米尼加就很值得投资!
    没错,
    虽然多米尼加是个小国家,
    但国内的电力系统非常落后,
    简直没有!
    就像胡安说的,
    总统府都不愿意拉我们的电,
    全靠柴油发电……
    连总统府的电都供不上,
    可想而知多米尼加的电力有多糟糕。
    那可是个近千万人口的国家,
    还在海岛上!
    如果陆尘能拿下多米尼加全部的电力业务,
    前途肯定不得了!
    “明白。”
    马世民三个人一起答应。
    陆尘笑了笑:“既然港灯甩掉了负担,自然要往前走。”
    黄世同的眼神立刻亮了起来。
    陆尘手里只有港灯34.6%的股份,
    虽然是最大股东,
    但还是不安全!
    陆尘这个人很稳重,
    怎么可能允许自己像嘉道理家族那样被人暗算?
    “我们需要向公众表明态度。”
    “所以我决定配售10%的股权。”
    按现在的港灯市值,
    10%就等于10亿!
    大股东的好处就是,
    只要资金充足,
    就能通过配股稀释其他股东的股份,
    巩固自己的地位。
    同时,配股要有理由,
    当然就是收购资产或者投资了。
    陆尘的理由,
    当然是拓展海外市场!
    “马总,同叔,罗总,你们提前准备一下。”
    陆尘说:“最迟明年,我还会再配股。”
    “目标不会低于10%。”也就是说,
    陆尘打算前后两次配售大约20%的股份!他的目的很明确,
    就是大鱼要吃掉小虾米手里的股票!资本圈就是这样,
    有钱的人会越来越有钱。
    这是因为资本掌握了话语权。
    “明白了。”
    马世民三个人都很清楚陆尘的举动,
    对于一个资金充足的大股东来说,
    自然会选择强行配股来增加自己的持股比例。
    而对港灯来说,
    两次配股能让他们获得充足的资金去拓展业务。
    马世民接着汇报:“老板,目前会徳丰的债务已经控制住了,我看了之前的报告,会徳丰确实应该转向地产为主。”
    要做地产商有两个条件,
    一是能拿到钱,
    二是手里有地皮。
    钱好办,
    本港银行这么多,融资渠道也多,
    只要手里有筹码,肯定能筹到钱。
    最难的是地皮!
    为什么长江实业、新世界能在众多地产公司中脱颖而出,成为四大财团之一?
    原因很简单,
    就是在73年股灾的时候别人抛售,他们却趁机低价买下大量地皮!
    比如长江实业,
    短短十年间,他们的地皮储备就追上了置地!
    手里有地,心里才不慌,
    所以长江实业才能迅速崛起,成为大地产商!
    为什么80年代又掀起了收购洋行的热潮?
    当然是因为这些洋行手里握着不少地皮。
    本港的洋行,要么是二十世纪初成立的,
    要么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成立的,
    那时候本港才几十万人。
    这些洋行建仓库、宿舍、修理厂、船坞等,
    占用了大量黄金地段的地皮。
    比如包船王在登陆第一战的目标就是九龙仓,
    他们在尖沙咀拥有大量地皮!
    正是由于拿到了这些地皮,
    包船王才能顺利转型做地产、收租。
    会徳丰也一样,
    原本是做航运的,
    在本港有很多仓库、船坞和宿舍。
    现在把这些地方拆了,就能盖楼!
    如果没这个前提,
    陆尘怎么会把会徳丰的主业转向地产?
    “这方面你有经验,就由你来负责。”
    陆尘说,“我再讲讲我的看法。”
    马世民立刻拿出笔记本开始记录,
    黄世同一看,
    这家伙肯定得到了陆先生的信任。
    “相江、九龙、新九龙、荃湾的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人,
    而新界的人口密度只有每平方公里792人。”
    “相江正府势必会对本港的功能区进行重新规划。”
    “像会徳丰、华人置业这样的公司,
    除了继续发展相江地区外,也要开始关注新界的开发。”
    长实真正赚钱的几个项目都是屋村,
    交易金额动不动就是上百亿,
    而且全部都在新界。
    以后在新界住,去相江、九龙上班消费,会成为主流。
    陆尘正是看准了这一点,
    才对陆太公提议的丁屋大厦感兴趣,
    还让胡志勇去收购农田和换地权益。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