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01章 一行人迅速抵达东宫
    他的目光在朱高炽与朱瞻基之间徘徊,最终定格在年轻的朱瞻基身上,久久凝视。

    “皇爷爷……”朱瞻基被看得心中发毛。

    “那老和尚究竟说了什么?”朱棣突然发问。

    朱瞻基摇头,一脸茫然,他同样不知姚广孝所言何事。

    朱高炽也望向儿子,心中暗想,难道此事与瞻基有关?

    朱棣沉声道:“十年前,我刚攻下应天,便让姚广孝测算国运,他直到今日才透露,说将来有一天,你也会对朱家人下手!”

    朱瞻基闻言,脸上露出惊恐之色,这是他从未预料到的,姚广孝竟会如此预言。

    一旁的朱高炽亦是惊恐不已。

    他儿子竟意图对朱家人下手?

    这怎可能?

    他望向朱瞻基。

    朱瞻基正竭力摇头。

    “不会的,爷爷,绝不可能!”

    他满脸否认。

    他坚信,此事绝无可能,更不会加害朱家人!

    朱瞻基跪着恳求:“皇爷爷,别信那老和尚胡言, ** 后定不会伤害朱家人的!”

    朱棣面色变幻莫测。

    他眼神闪烁,望向儿子,又望向孙子。

    他长叹一口气。

    “我不该问他的!”

    “早知如此,当初就不该开口!”

    朱瞻基急忙表态:“爷爷,我不会伤害亲人的!”

    “信我!”

    朱棣抚摸着孙子的脸庞。

    朱高炽偷偷瞄向父亲。

    此事定不简单。

    父亲也不可能仅凭朱瞻基一面之词就相信。

    果然,朱棣冷冷看向朱瞻基,淡淡问道:“你的保证?”

    “我保证,绝对保证!”

    朱瞻基连连点头。

    此时,老二朱高煦和老三朱高燧走来。

    见这一幕,二人满脸困惑。

    刚来就碰上好戏?

    二人对视一眼,皆不明所以。

    “你们来得正好!”

    “都跪下!”

    朱棣沉声道。

    二子跪下。

    朱棣眼神一闪,怒吼:“老四呢?他为何没来?去哪了?”

    一锦衣卫回道:“太子殿下去接贵人了,还未归!”

    朱棣眼神闪烁,喃喃:“什么贵人?”

    外面的锦衣卫迟疑片刻,无言以对,因为他们同样不清楚那位贵人的真实身份。

    “都走吧!统统离开!”老爷子怒喝道。

    众人惊恐万分,连忙逃离了奉天殿。

    朱棣望着眼前的几个儿子,心中涌动着复杂的情感。姚广孝的话语再次浮现脑海,令他难以释怀。

    他最不能容忍的,便是后代步其后尘,尤其是效仿他那残害亲人的行径。这对他来说是无法接受的现实,也是他最深恶痛绝之事。

    因此,他坚定地要求:“你们发誓,此生绝不染指兄弟之血!”

    三个儿子和一个孙子均愣住了,他们深知老爷子话中的分量。

    朱棣的目光落在长子身上,深情地凝望。

    “老大,想当年,我带着老二和老三征战天下。顺天府遭黄子澄攻打时,只有你孤身守城半年,为父解除了后顾之忧。”朱棣抚摸着大儿子的脸庞,眼中闪烁着泪光。

    “你仁爱治国,心系百姓,为父铭记于心。”

    “有时骂你,实则希望你能超越为父。”

    “记得你出生时,正值战乱,我听闻喜讯,高兴得痛饮一壶,泪流满面。老大,你最不易啊!”

    他轻抚着长子的脸颊。

    “爹……”朱高炽的泪水滑落。

    “爹知道,你受了委屈。”朱高炽哭得像个孩子。

    随后,朱棣的目光转向朱高煦,缓缓开口:

    “老二,你自小便随我上阵杀敌,那时你连马镫都够不着。”

    “你需赤身 ** ,方能知晓每一道疤痕,源于何年何战!”

    “共有三十七道刀痕,十六处剑创!”

    朱高煦身躯微颤。

    “我对你每位疗伤医师,皆予以升迁,唯恐他们怠慢了吾儿!”

    朱棣轻拍儿子脸颊,满眼疼惜。

    朱高煦无言以对。

    朱棣转视老三,那位掌管北镇抚司的王爷。

    “老三,你不及两位兄长之能!”

    “但你心思细腻,你出征时,皇上诸子安然无恙,何人能为朱家舍命奋战?”

    “你步履之声,我闻之即辨!”

    “你腿负剑伤,日后助你大哥!”

    “别闹了,可好?”

    朱高燧泪光闪烁,点头回应。

    “明白了……”

    朱棣再望朱瞻基,长叹一声。

    他凝视着孙子,手掐其颈。

    “这小子,处处似我!”

    “若非姓朱,今日便毙于他!”

    朱瞻基泪下。

    在场众人皆泣,朱棣的情感极具感染力。

    朱棣复又长叹。

    “吾辈之事已毕!”

    “尔等勿再生事,勿再折腾!”

    “皆要安好!”

    “望史书能记上一笔!”

    “我朱棣为恶人!”

    “但儿孙皆为善人!”

    诸子及孙,连忙跪下。

    “即便他日我堕入地狱,亦心满意足!”

    “尔等可懂?”

    诸子及孙,纷纷点头。

    朱棣仍觉不安。

    “尔等立誓!”

    “今日,当吾面立誓!”

    言罢,寻得一物,递予众人。

    朱瞻基最为踊跃,划破手指,血入碗中。

    随后是老大、老二、老三。

    唯独老四缺席。

    老四外出,至今未归,老爷子亦未曾提及。

    “天地鬼神见证!”

    “吾之子孙,竟对朱家后人痛下 ** !”

    “愿老天令他早逝!”

    “ ** !”

    众子齐声咒骂,就连长孙朱瞻基也声音响亮。

    随后,众人相继离去,奉天殿空留朱棣一人。

    他静候老四归来。

    “老四仍未归?”

    朱棣突然发问。

    “这……”

    小鼻涕走近,摇头回应。

    “回皇上,他尚未归来!”

    小鼻涕连忙如实禀报,不敢有丝毫怠慢。

    朱棣面色阴沉。

    他似有些不悦。

    “这小子究竟在搞什么名堂,去接什么贵人?”

    小鼻涕闻言,苦笑摇头。

    他亦不知太子所接何人。

    朱棣目光一闪,随即起身,若有所思。

    “难道是卫庄?”

    他心中一动。

    建文何在?

    他想起了那位鬼谷传人。

    似乎只有这个可能。

    朱棣眼中泛起笑意。

    “若真如此,朕也想见见这位鬼谷传人!”

    他感慨万千。

    毕竟,鬼谷传人,世间罕有。

    时下,鬼谷传人早已绝迹。

    他竟亲自现身,着实令人想一睹真容。

    此时,汉王等人已各自返回府邸。

    朱高煦不断饮酒,老爷子今日之言对他略有影响。

    但有一点毋庸置疑,老爷子言而无信已非一两日之事。

    或许老爷子心中不安,才叫他们前去发誓,以求心安。

    朱高煦终未再言,心中仍存不甘。

    念及自己离太子之位愈行愈远,他愈发痛苦。

    他欲为太子,世人皆知。

    他欲登基为帝,无人不晓。

    然而,无论他如何努力,终是渐行渐远于太子之位。

    “可恶……”

    他咬牙切齿,满心不甘。

    虽心有不甘,却也无可奈何。

    只因差距实在太大。

    ……

    此刻,应天城外。

    卫庄与于谦默默前行,于谦背着那人,已疲惫不堪。

    “这也太累了,你就不能替我一阵?”于谦抱怨道。

    “不能!”卫庄简短回答,继续前行。

    于谦无言以对,终也无法可施。

    不久,他们抵达应天城外,被数人团团围住。

    “尔等何人?”

    一士兵问道。

    “靖王殿下身边的人,当今太子殿下身边的人!”

    卫庄淡然回应。

    “笑话,冒充太子身边的人多了去了!”

    “你以为我们会信?”

    “快走!”

    士兵们齐声喝道。

    卫庄微微皱眉,紧握手中剑柄,似欲拔剑。

    “都住手!”

    一声轻喝传来,随后一青年走出。

    他,正是朱高着。

    士兵们望见他,纷纷跪拜。

    “我等拜见太子殿下!”他们急切地喊道。

    “既已知我是太子,那他便是我的人,你们还不明白吗?”朱高着语气平静,却带着威严,“或是你们故意为之?”

    士兵们跪在地上,颤抖不已。

    “都退下!”朱高着怒目一瞪。

    士兵们吓得面色苍白,连忙逃离。

    朱高着望向卫庄,又转头看了看一旁的于谦。

    “那边的事处理妥当了吗?”他问道。

    “已全部解决,余孽已除,辽东已安。”卫庄沉稳回答。

    朱高着未再多言。

    此时的于谦疲惫至极,将背上的人轻轻放在地上。

    “这一路背着他,可真要了我的命!”他抱怨着,突然看向朱高着,“您就是大明太子?!”

    朱高着微微一愣,随即点头,目光又转向卫庄。

    “此人是谁?”他问。

    “此人,您定会感到兴趣。”卫庄淡淡回答。

    “哦?”朱高着眼神一亮,再次看向于谦,“你是何人?”

    “草民于谦,拜见太子殿下!”于谦跪在地上,重重磕头。

    “于谦?!”这次轮到朱高着愣住,他紧盯着眼前的少年,久久不语。

    “你,就是于谦?”他缓缓问道。

    于谦心中诧异,我如此有名?但他未表露,只见朱高着微微一笑,亲自将他扶起。

    “既是如此,便随我一同回东宫吧,都是自己人。”

    “卫庄兄担保之人,必定非凡!”

    他浅笑回应。

    对朱高着而言,寻得于谦至关重要,此人是大明之栋梁!

    卫庄此番相助,实为恩情。

    一旦寻得于谦,诸事皆顺。

    切记,于谦非同小可,他曾力挽狂澜,为大明续命二百年。

    若非大明战神在后,于谦恐难逃冤屈。

    故而,朱家对于谦确有亏欠。

    既然偶遇,定不能让其重蹈覆辙。

    一行人步履不停,转瞬即至应天城。

    朱高着目光锁定于那被背负之人。

    “此人途中欲加害于我们,疑是建文余党!”

    卫庄语气平静道出。

    闻言,朱高着略显讶异,目光微闪,静静注视卫庄。

    “我疑他与建文有旧,故而带回,太子殿下可亲审。”

    卫庄续言。

    朱高着略作沉吟,终是点头,轻拍卫庄肩头。

    “有劳。”

    一行人迅速抵达东宫。

    甫至,朱高着即命人唤醒那人,绑于院中。

    那人迷迷糊糊醒来。

    此时,明珠夫人悄然走近,手中握一长鞭。

    “太子殿下,若信得过我,此人交由我审问如何?”

    明珠夫人笑语盈盈。

    “有你审问,我自轻松不少。”

    “既如此,此事便托付于你了。”

    朱高着点头应允。

    那人一脸惊恐,颤抖地望向明珠夫人,又转向朱高着,恐惧溢于言表。

    “你们的身份究竟为何?”

    “意图何在?”

    他声音颤抖,言语间还伴随着艰难的吞咽动作。

    啪!

    明珠夫人轻蹙眉头,一鞭挥出。

    “啊啊啊!”

    那人痛呼出声,苦不堪言。

    “建文身在何处?”

    朱高着平静地询问。

    那人咬紧牙关,目光紧锁朱高着的面容,似有所悟。

    “你便是靖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