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10章 百家耀世
    一番交谈下来,恒宇帝君,逍遥剑帝,天机子,天凤女帝,苍穹剑帝等人也是对鬼谷子等诸子百家的魁首核心人物们有了初步的了解。

    并对各大学派的思想学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聊着聊着,众人最后干脆坐而论道了起来。

    逍遥剑帝兴致盎然,他对法家学说颇感兴趣,于是目光看向法家之主商鞅,沉吟一番后说道:“逍遥一生,唯剑与道。”

    “听闻法家以律令为剑,约束万民,不知此法剑与吾手中三尺青锋,孰强?”

    商鞅目光如电:“剑主杀伐,法主秩序。”

    “剑锋所指,伏尸千万,流血万里,然力终有尽时,而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可定万世之基。”

    “法之剑,无形无质,却无处不在,约束君王,规范万民,使国强民安,此乃大器!”

    在商鞅开口之后,作为法家核心人物的韩非也是紧跟着说道:“我法家有法术势三道,其中法为骨,术为筋,势为魂。”

    “无骨则国体不立,无筋则政令不行,无魂则民心不聚。”

    “法、术、势三者合一,方为治国之重器。”

    “剑道再利,可斩一人一国,甚至一域,可焉能治天下?”

    闻言,逍遥剑帝眼中剑光流转,若有所思。

    他从中感受到了法家那冰冷逻辑下构建秩序的力量,虽然与追求个体超脱的剑道截然不同,却同样震撼人心。

    一旁,恒宇帝君看向鬼谷子,这位修为达轮回八重境,同时也是诸子百家中气息最为深厚莫测的大家宗师,开口道:“鬼谷先生,纵横捭阖,搅动风云,然我人族当此大世,合则强,分则弱,纵横之术,是否已不合时宜?”

    闻言,鬼谷子淡然一笑,声音仿佛来自四面八方:“帝君此言差矣。”

    “纵横之道,绝非仅为分合!”

    “审时度势,知己知彼,因势利导,趋利避害,此乃纵横之本。”

    “我大唐欲合人族诸域,铸无上神朝,破世界囚笼,其中利益纠葛、理念冲突、外敌环伺,何止万千?”

    “若无纵横捭阖之术,洞察人心,权衡利弊,弥合分歧,因势利导如何能行?”

    “若是强行捏合,那最终得到的不过是一盘散沙罢了,外强中干尔。”

    “合纵连横,其用在势,其意在利,其终极目的,仍是凝聚更强之力,护我人族薪火不灭,走向诸天万界!”

    鬼谷子所说话语可以说是非常大胆了,直接当着恒宇帝君这个人道联盟之主的面说出了大唐欲整合人族诸域,铸就无上神朝,最终打破世界囚笼,走向诸天万界的战略目的。

    同时也点明了在这个过程中必将会出现的种种问题。

    听此言语,恒宇帝君目光深邃。

    他知道,鬼谷子能说出此番话语,能当着自己的面说出大唐的战略目的,其绝非是一时兴起或者无意泄密。

    堂堂鬼谷纵横之主,一位轮回境大能行事绝对不可能如此短视轻浮。

    其必然是事先就得到了大唐之主李书的授意。

    此番表现出来,想来必然是李书在借鬼谷子之口试探自己,从而试探轩辕山,试探人道联盟对以大唐为主的人族大统一目标的态度。

    至于鬼谷子之言的确直指未来人族整合可能面临的最深层矛盾与解决之道,其格局眼光,令他动容。

    念及于此,恒宇帝君目光不留痕迹的扫过不远处正在和崔文子相谈甚欢的李书,心中百转千回。

    “如果……如果……”

    “哎,师尊,您预言中的轩辕剑到底在哪儿啊。”

    “那可是师尊您的佩剑,更是我太古人族的无上圣物。”

    “如果轩辕剑真的再次现世并归于李书之手,那我等自当奉李书为首,听其号令。”

    “可是……哎……”

    此时的恒宇帝君还不知道,他心心念念的轩辕剑李书还真的有。

    ……

    不远处,修为达永生八重境的天机子对荀子拱了拱手,语气郑重的说道:“荀夫子,儒家倡仁义礼智信,克己复礼,天下大同。”

    “然天道运转,冰冷无情,命运长河,奔流不息,以人伦教化,何以窥天机,应大势?”

    听此言语,荀子正色道:“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吾辈儒家,明于天人之分,知天道之浩瀚,故敬畏,明人道之可为,故自强。”

    “克己复礼,非为束缚,乃为修身齐家,凝聚人心。”

    “因材施教,发掘潜能,乃为强族之本。”

    “天下大同,非虚妄空想,乃是我辈孜孜以求之理想,指引人族前行之明灯。”

    “教化之功,在于凝聚人道意志,集众生之智之力,方可制天命而用之,于命运长河中开辟航道。”

    “儒家,或者说儒道,于人族发展必不可少!”

    一番话语,字字珠玑!

    天机子眼中星河剧烈旋转,儒家对人本身的重视与塑造,对集体力量的凝聚,正是他推演中无上神朝不可或缺的人文根基,与他擅长的天道推演形成了奇妙的互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

    在众人互相论道的过程中,兵道区域的论战无疑是最为激烈的

    在与商鞅,韩非论法过后,逍遥剑帝又凑了过来,与项羽和韩信这两位兵家大能论兵。

    面对逍遥剑帝这位永生九重境强者,修为已经达到永生大圆满之境,并且已经触摸到了不朽之境的霸王项羽重瞳开合,霸意冲天,沉声道:“兵者,凶器也!”

    “用兵之道,首重气势,一力降十会,破军斩将,摧城拔寨,以绝对之力碾压一切,此乃兵形势之极。”

    “是谓狭路相逢,勇者胜!”

    听闻项羽言语,韩信则是沉稳如渊:“霸王勇武,世所罕见,然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依某家来看,兵权谋为上,庙算为先,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

    “天时、地利、人和、粮秣、军械、士气、敌情、将才……皆需算无遗策才行。”

    “再有兵阴阳,借天地之势。”

    “兵技巧,精器械之利。”

    “形势,权谋,阴阳,技巧四者兼备,方可称善战。”

    韩信侃侃而谈的,神态语气间自有一股尽在掌握之感。

    逍遥剑帝听得眉飞色舞,时而点头,时而讨论,仿佛找到了新的战场。

    他虽修为通天,但此刻在这种系统化、理论化到极致的战争艺术面前,也是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而在更远处,晓梦清冷如月,逍遥子洒脱出尘,与苍穹剑帝论道。

    只见一袭白发的晓梦轻摆拂尘,出言曰:“大道至简,万物齐一,生与死,荣与辱,不过自然流转。”

    “无为非不为,乃顺天应人,不妄为。”

    “道法自然,方得逍遥!”

    继晓梦之后,逍遥子跟着补充说道:“道家所求,乃天人合一之境。”

    “内修金丹,外合天地,感悟宇宙本源,方是长生久视之途。”

    “在吾等看来,剑道虽锐,但过刚易折,需知上善若水,柔能克刚。”

    闻言,苍穹剑帝周身剑意微敛。

    正所谓学无先后,达者为师。

    他一直追求的是剑道的极致锋芒,而道家则展现了另一种与天地共呼吸的浩瀚境界,确实让他对道的理解有了新的维度。

    此番论道,有所得也。

    ……

    大道争鸣殿中。

    论道之声,此起彼伏,从法理到兵策,从仁义到天道,从器械到医理,从机关到农桑……

    百家思想,如同璀璨星河,在稷下学宫的大殿中尽情闪耀、碰撞、交融。

    恒宇帝君、逍遥剑帝、天机子、苍穹剑帝等人,早已从最初的审视、好奇,最后变成了深深的沉浸与震撼。

    他们强大的神念捕捉着每一个思想的火花,分析着每一条理论的脉络。

    他们看到了什么?

    他们看到了兵家四派将战争升华为一门包罗万象的艺术与科学。

    看到了法家三脉如何构建冰冷而高效的帝国骨架;

    看到了儒家如何塑造人族精神、凝聚人心、教化英才。

    看到了鬼谷纵横如何洞悉人性、操控大势、化解纷争。

    看到了道家对宇宙本源和生命本质的深刻探索。

    看到了阴阳家试图解析天地运行、时空秩序的宏大野心。

    看到了墨家的兼爱非攻与巧夺天工。

    看到了公输家的机变百出。

    看到了医家对人体小宇宙的精细认知……

    这些思想的深度、广度、系统性,以及对天地万物、人本身、社会规律的探索总结,是人道联盟在十万年漫长岁月中从未有过的情况。

    轩辕山自古以来其实都更注重个体力量的突破和顶尖战力的培养,对思想学说的系统性整理、普及传播、以及将其融入治世理政的方方面面,几乎是空白。

    而大唐呢?

    诸子百家,不仅仅是在这里坐而论道。

    他们的思想、他们的技艺、他们培养的人才,早已渗透到大唐帝国的每一个角落。

    朝堂之上,有法家制定律令,儒家推行教化,兵家统帅三军。

    地方郡县,有墨家、公输家主持工程器械,农家指导灵植耕种,医家开设医馆悬壶济世。

    军队之中,兵家思想更是灵魂,甚至连孩童启蒙的课本,都蕴含着百家思想的精髓!

    想来正是这种思想的大爆炸,知识的大普及,加上实践的大融合,方才赋予了东域、赋予了大唐帝国那令人瞠目结舌的蜕变速度和那仿佛永不枯竭的旺盛生命力。

    它让最底层的民众开智明理,让中高层的官吏各司其职,让顶层的决策有据可依。

    它打破了知识的垄断,让智慧的火种在每一个角落燃烧,汇聚成照亮了整个大唐帝国,甚至有可能在未来照亮整个太古人族的文明之光。

    反观人道联盟,虽有十万年底蕴,顶尖战力傲视群雄,但在这种全民性的智慧启迪和思想活力面前,却隐隐显露出一丝**固化的暮气。

    他们依靠的是传统、是血脉、是顶尖强者的威慑,而非一个充满活力、自我更新、不断汲取百家之长的思想体系在支撑整个文明的进步。

    不过这也不能怪他们,毕竟太古百族在亘古岁月中都是这样的,人族只是把这种做法发挥到了极致罢了。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此时此刻,天机子喃喃自语,眼中的星河仿佛要燃烧起来,其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激动与明悟:“思想,是思想的力量。”

    “是知识的碰撞与传承,百家争鸣,非是混乱,而是文明进化之源泉。”

    “这稷下学宫,这诸子百家……才是大唐运朝真正的魂,才是引领我人族走向新时代的文明灯塔。”

    一旁,恒宇帝君负手而立,久久无言。

    他深邃的目光扫过每一位沉浸在论道中的百家宗师,扫过这座宏伟庄严、承载着人族智慧与希望的学宫,心中翻涌着无尽波涛。

    他彻底明白了。

    大唐帝国的强盛,运朝之力的神奇固然是根本,但这诸子百家带来的思想启迪、知识普及与文明活力,才是将运朝潜力发挥到极致的关键催化剂。

    这两者结合——运朝之道承载国运、凝聚力量,百家之学启迪智慧、指引方向、提供方法。

    最终才真正奠定了大唐在天地格局上屹立于太古世界之巅、并拥有无限未来的根基。

    这一刻,恒宇帝君对人族未来的构想,被彻底刷新了。

    他看向身旁同样心潮澎湃的李书,这位年轻的天命人皇,他所开创的,不仅仅是一个强大的皇朝,更是一条通向人族辉煌彼岸的全新文明之路。

    稷下学宫的论道之声,仿佛化作了时代变革的洪钟大吕,在恒宇帝君的心海深处,久久回荡。

    ---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