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31章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又月末了,厚颜求票)
    几天后,何雨柱看着熊前进提交上来的最终物资消耗与捐赠报告,数字虽然很庞大,但他目光平静的很。

    黄河都在新闻上被点名了,光这一点就赚大了,新闻后的广告虽然没这个花钱多,可效果怎么比得上上新闻。

    当然黄金时段的广告自打有了之后,黄河就一直在投标。

    “何叔,几个主要灾备仓库基本清空了,后续补充我已经在做计划。”熊前进站在书桌前,声音带着熬夜后的沙哑,但腰板挺直,“另外,各地分公司报上来的直接捐款,加上集团名义的捐赠,累计这个数。”他递上另一份文件。

    何雨柱扫了一眼,点点头:“钱物用了,再赚就是。人员呢?救援队那边情况怎么样?”

    “余队长他们休整了一周,现在已经恢复日常训练。这次行动,有七名队员因长时间泡水引发皮肤疾病,正在治疗,其他都是轻伤,无人掉队。装备损耗也不小,特别是冲锋舟的马达和艇身,磨损严重,正在检修和补充。”

    “该换的换,该补的补,不要省。告诉余云涛,队员们这次辛苦了,集团额外发一笔奖金,按贡献分配。生病的,全力治好,费用集团全包。”

    “明白。”熊前进一一记下。

    “你自己也辛苦了,”何雨柱抬眼看他,“回去好好休息几天,陪陪老婆孩子。后面重建的事情还多,有你忙的。”

    熊前进心里一暖,用力点头:“是,何叔!”

    熊前进离开后,小满端着一杯参茶进来,放在何雨柱手边。

    “前进这孩子,经过这事,倒是更沉稳了。”小满轻声道。

    “玉不琢,不成器。他是个可造之材,就是以前在安逸窝里待久了。”何雨柱端起茶杯,吹了吹热气,“灾备物资的补充和体系完善,以后就交给他全权负责。这块看似不起眼,关键时候能顶大用。”

    “你打算把这块从集团体系里完全独立出来?”

    “嗯,独立运营,独立核算,算是一个非营利性的保障单元吧。把香江的慈善基金办到国内,还是你挂名,前进直接对你负责。”

    “正好最近没什么事做,我就把这事办办。”小满道。

    “行,你看着弄,对了学校的事情还在办吧?”

    “办,一直在办着呢。”小满道。

    “这么多年了,里面就没出点人才?”

    “你还知道问啊,放心吧,人才都在集团呢,跑不了。”小满道。

    “那就好。”何雨柱笑道。

    四九城的街头,关于住房改革的讨论声,开始在报纸上和人们茶余饭后的闲聊里,渐渐密集起来。

    何雨柱坐在书房里,手里拿着一份刚送来的内参文件,上面清晰地提到了停止福利分房、推进住房商品化的具体时间表和指导方针。

    他放下文件,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了几下。

    小满端着一盘切好的水果进来,见他神色,便问:“又有新政策了?”

    “嗯,房子要变成商品了。”何雨柱指了指文件,“以后单位不再分房,都要靠自己去市场上买。”

    小满在他身边坐下,拿起文件看了看:“这不是跟我们之前在香江一样了?机会来了?”

    “对啊,让闺女回来一趟吧,她的机遇来了。”

    “凝雪那边早就等着这一天了,她那几个商业综合体旁边预留的住宅地块,设计图都改了好几版。”小满笑道,“她说要搞什么花园社区,人车分流,还有专门的儿童游乐区和老人活动中心。”

    “板楼她都没搞明白,就搞花园小区?”何雨柱没好气道。

    “她搞没搞明白不重要,你这个当爹的搞明白就行了呗,香江咱们都做了那么多项目了,对了要不要让阿浪过来内地坐镇一段时间?”

    “先问问你闺女什么想法,直接空降一个头管着她,她万一有想法呢?”

    “那也是你闺女,她能有什么想法,阿浪就跟她亲叔叔一样。”

    “那倒也是,不过你还是跟闺女通个气。”

    “行,行,我这就给闺女打电话。”说着小满就拿起了桌上的电话拨通了何凝雪的手机。

    “喂,爸!”

    “我是你妈!”

    “咦,您怎么用我爸书房的电话打给我。”

    “咋的,他那个电话就只能他自己用,我还不能用用了?”

    “能能,您随便用,我这不是接了电话就搞混了么!”何凝雪道。

    “你这几天有空回来一趟,有事跟你商量。”小满道。

    “妈,我最近忙的很,没时间回家。”

    “咋的,你这孩子也不管,家也不回,你要上天啊?”小满提高了声调。

    “没没,这不是政策才下来,各地的分公司都业务直线上升,我是真忙啊。”

    “你不回来也行,我电话里跟你说。”接着小满把洪浪的事说一下。

    “太好了,浪叔什么时候过来?很久没见他了,我还挺想他的!”何凝雪道。

    “你不抵触?”

    “我抵触什么啊,咱家的地产都是浪叔做起来的,以前我爸让浪叔坐镇香江,我请不动,我爸松了口我高兴还来不及呢。”何凝雪道。

    “行,你有空回来看看孩子。”小满说着就想挂电话。

    何雨柱在边上喊道:“还有我们这群老的!”

    “知道了,我去忙了,爸,妈!”何凝雪的声音从听筒传出来。

    接着何雨柱就给洪浪打了个电话,洪浪那真是有点兴奋了,之前何雨柱没发话他不是没想过,只是不敢提,他还是想跟何雨柱在一起的。

    “老板,我能带着家里人一起回去么?”

    “嗯?我才通知你,你家里都商量好了?”

    “嘿嘿,其实我早就有这个打算的,就我们老两口,儿女们我管不了。”

    “那有什么不行的,你过来就住我边上,房子都现成的。”

    “太好了,我这边交接完了就走。”

    “等等,我没让你交接啊?”

    “啊,不是吧,老板我都这么大岁数了,你总得让我清闲点吧,我直接交给耀祖就好了,反正现在集团都是年轻人慢慢上位,我早就有退下来的打算了,回去后我也不打算挂什么职位,给个顾问就好了,我每天跟您喝喝茶,下下棋什么的不好么。”

    “合着你这是打算跑我这养老来了!”

    “对啊,老顾他们放不下,我放得下啊,这么多年风风雨雨,我是累了,钱也赚够了,干嘛还那么拼!”

    “我欢迎,你来吧,什么都不用带,人回来就行!”

    “等的就是您这句话,我挂了,等下我就去找耀祖!”

    “嘟嘟嘟”

    何耀祖拿着话筒摇头苦笑,他是真的一次都没问过洪浪,因为地产跟别的不一样,只要洪浪身体跟得上就行,哪曾想洪浪是这么个想法,他在考虑其他的是不是也问问,比如陈胜,把人家弄北美那么久,也没个说法。

    “算了,陈胜毕竟还年轻,等过些年再说。”何雨柱想了想打消了这个念头,陈胜可是比他们小不少岁呢。

    洪浪交接堪称急速,就用了一个周,为此何耀祖还打电话回来抱怨了一次。

    “咋的,你接不住?接不住你跟你浪叔说啊,他还能不管你?”

    “爸,这不是接得住接不住的事,您这是打算把香江这一摊子都甩给我啊!”

    “不然呢?留你在香江干嘛?”

    “好吧,谁让我是您儿子呢,不过咱说好了,我要是干得不好您可不能骂我!”

    “呵呵,干得不好亏钱也是亏你自己的,你自己看着办!”

    何雨柱笑得对面何耀祖不自觉打了个激灵忙道:“我会好好干,我还有事要忙,爸,我先挂了,嘟嘟嘟”

    “哼,我还收拾不了你了我!”

    又过了几天洪浪到了四九城,范虎他们去接的,来了洪浪都没去他自己住的地方,先到九十五号院,见何大清和陈兰香。

    “何叔、陈姨!”

    “阿浪啊,听说你这次来就不走了?”

    “嗯,以后就跟您二位做邻居了。”

    “好,好啊,没事常来跟我们说说话。”

    “那是自然。”洪浪忙道,然后留下媳妇跟陈兰香说话他自己则是跟何雨柱去了书房。

    “阿浪,你有这个想法怎么不早说呢?”

    “我想着我们在香江打拼的那么不容易我得帮您守住了。”洪浪笑道。

    “现在不这么想了?”

    “哪能呢,现在下一代都成长起来了,耀祖在集团的威望已经没人能撼动了,官面上的他也熟了,我这个老头也该退下来了。”洪浪道。

    “那就安心在四九城养老吧!”何雨柱拍了拍他的肩膀。

    “别啊,我这回来总不能一点事都不干啊,您不是还安排我去凝雪那帮忙么。”

    “急什么,过两天让她回来,你就在家办公就好了,顶多在四九城的总部给你弄个办公室。”

    “也行,可惜老白不回来。”

    “他在能咋的,那老小子每天就闷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你指望他跟你出去遛鸟还是钓鱼?”

    “那倒是,嘿嘿!”

    “等会带你吃顿好的,然后你好好休息休息,然后明天带你四九城咱转一转,也让你这个南蛮子感受一下帝都!”

    “说得好像我没见过世面一样!”阿浪苦笑。

    “你见的都是现代化的东西,咱们看的可是古!”

    “行,都听您的!”

    洪浪在四九城安顿下来后,何雨柱果然抽了几天空,亲自带着这位老兄弟在城里转悠。

    他们没去那些新兴建的高楼大厦,专挑有年头的地方走。

    第一天去了天坛。

    站在圜丘坛上,洪浪看着开阔的坛场和精美的祈年殿,忍不住感叹:“老板,这格局,这气派,跟香江那边寸土寸金的感觉完全不一样。站在这儿,感觉心胸都开阔了。”

    何雨柱背着手,看着远处:“老祖宗讲究的是天人合一,敬天法祖。在这地方待会儿,想想咱们折腾的那些事,有时候真觉得不算什么。”

    洪浪点点头,深以为然。

    第二天,何雨柱带着洪浪去了长城。

    车子开到居庸关下,望着依山脊盘旋而上的巨龙,洪浪深吸了一口气:“照片上看过无数次,真站在底下,还是觉得震撼。”

    两人沿着陡峭的台阶向上爬,何雨柱体力依旧很好,步伐稳健。

    洪浪稍微有些喘,但兴致很高。

    站在垛口边,看着连绵起伏的燕山山脉,何雨柱道:“听说过那句话没?‘不到长城非好汉’。”

    洪浪扶着城墙,笑道:“那今天我也算好汉了一回。老板,当年守这里的将士,可真不容易。”

    “是啊,”何雨柱目光悠远,“所以咱们现在做的一些事,守住该守的东西,也算是对得起先祖了。”

    接下来的几天,他们又去了颐和园,在昆明湖畔散步,看了佛香阁;也去了十三陵,穿过长长的神道,感受着明代皇陵的肃穆与沧桑。

    洪浪对这些历史遗迹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不时问些问题。

    何雨柱虽然也不是什么历史专家,但他记性好啊,以前看过的书,听导游说过的东西他都记得,一路上的讲解不比专业导游差,还时不时说上一些典故和自己的感悟,让周边的游客都跟着他们走,可把范虎他们紧张坏了,何雨柱倒是不以为意。

    “以前在香江,忙忙碌碌,眼里看的都是生意、码头、股市。”洪浪感慨道,“回来这么走走看看,心里反而踏实了。根在这儿,到底是不一样。”

    何雨柱看了他一眼,笑了笑:“这就对了。人不能忘本。以后有空,咱们多出来走走,华夏大着呢,够你看的。”

    洪浪重重地点头:“行,听您的!”

    转了几天,何凝雪也风风火火地从外地项目上赶回了四九城。

    见到洪浪,她高兴得像个小姑娘:“浪叔!您可算回来了!以后有您坐镇,我心里可就踏实多了!”

    洪浪看着已经能独当一面的何凝雪,眼里满是慈祥:“小雪都长这么大,这么能干了。叔老了,就是回来给你撑撑场面,具体事情还得你们年轻人去跑。”

    “有您在,我们才有主心骨啊!”何凝雪笑道,“正好,我这边有几个新地块的规划,您得帮我看看,特别是您之前提过的那种低成本、高实用率的户型设计”

    看着洪浪和女儿很快就投入到工作讨论中,何雨柱在一旁悠闲地喝着茶,心里明白,洪浪这“养老”生活,恐怕也清闲不到哪里去。

    不过,这样也好,老兄弟在身边,有事可做,有人能聊天,何尝不是最好的安排。

    跟何凝雪忙活了几天,洪浪跑过来汇报工作了。

    “老板,凝雪这丫头,不得了。”洪浪语气里带着欣赏,“思路活,胆子大,关键是想得远。她搞的那套‘花园社区’的概念,在现在的四九城绝对是头一份。设计图纸我看了,没什么大毛病,细节考虑得比我在香江做的某些项目还周到。”

    何雨柱笑了笑:“那就好,你多帮她把把关,尤其是一些基础项目和政府相关的项目。”

    “这个您放心,我晓得轻重。”洪浪点头,“不过老板,我有个想法。”

    “你说。”

    “既然要搞,就搞个大的,我们之前屯的地都在一线城市,我觉得二线三线城市我们也可以做准备了。”洪浪眼中闪着光。

    何雨柱看了他一眼,明白老伙计的雄心也被点燃了,毕竟香江的地太少了,后期基本上都是重建或者改造项目。

    “可以,具体怎么做,你和凝雪商量着定。需要什么资源,跟集团提。”

    有了何雨柱背书,洪浪直接放开了手脚,从香江调回来一批老人,基本上都是快退休那种,直接在全国撒开了。

    这个动作倒是让何雨柱觉得以前在香江真的憋屈了自己手底下那批人,展不开拳脚啊,不过也想明白了洪浪为啥想来国内了,这才是大舞台啊。

    洪浪的到来还有一个事情帮何凝雪解决了,那就是跟政府的合作,这批老人在香江早就磨炼出来的,不管是人情世故还是跟政府部门打交道的手段那自然不是国内这些人能比的。

    何凝雪还时不时打电话回来报喜说是拿下了某地的某某地段等等,浪叔功不可没。

    洪浪说是每天赶过来跟何雨柱喝喝茶、聊聊天,结果根本就见不到人,只有他老婆每天过来跟小满聊天,时不时还搓个麻将。

    一桌四个女人小满、王翠萍、王红霞、洪浪老婆,有时候陈兰香也会打几圈。

    十一过了何雨柱接到了一个邀请,宋厂长送来的,上面没有写具体的只是邀请何雨柱在十月二十号去一趟川省,只能他自己去。

    何雨柱猜也猜到是什么事情了,这是让他去看飞机啊。

    跟家里说了一声,十月十七日何雨柱就带着范虎等几人飞往川省,然后把范虎等人留在了成都,他自己则是被宋厂长亲自接走了。

    “老宋,这次要是没什么惊喜,我可是看不起你呦!”何雨柱在路上开着玩笑。

    “放心,一定有惊喜,大大的惊喜!”

    “那我可就期待了!”

    “哈哈哈哈,走先带你吃吃咱川省的美食!”

    饭后何雨柱签了一份保密文件,才被安排去了招待所。

    一九九八年十月二十日,川西某试飞基地。

    天空湛蓝,远山如黛。

    晨风吹过机场跑道旁的草丛,带来一丝深秋的凉意。

    何雨柱站在观礼区,手持85式军用望远镜。冰凉的金属触感从指尖传来,他调整着焦距。

    一九九八年十月二十日,川西某试飞基地。

    天际泛着清冷的蓝,远山轮廓分明。何雨柱站在观礼区,手持85式军用望远镜。冰凉的金属触感从指尖传来,他调整着焦距。

    视野里,那架编号1001的战机被缓缓牵引至跑道起点。锐利的双垂尾,独特的鸭式气动布局,机身铆接痕迹在晨光下若隐若现。

    牵引车将战机缓缓拖至跑道起点地勤人员迅速上前,做最后的检查。

    不久,飞行员穿着抗压服,在战友的协助下登机。

    座舱盖缓缓合拢。

    引擎轰鸣声陡然撕裂清晨的宁静。

    AL-31F发动机喷出淡蓝尾焰,战机开始滑跑。

    在四百米标记处,前轮已然离地。

    何雨柱屏住呼吸——这个起飞距离,比他印象里的同级别战机短了整整一截。

    战机以近乎粗暴的角度拔地而起,仰角明显超过常规极限。

    观礼台后方传来倒吸冷气的声音。何雨柱的望远镜死死咬住机体,注意到鸭翼与主翼涡流和谐耦合,机身姿态稳得惊人。

    “电传飞控立功了。”他喃喃自语。

    爬升到预定高度后,战机开始横滚机动。

    动作干净利落,没有多余震荡。

    在第三个横滚结束时,它突然接了个轻盈的转向,仿佛飞鸟自然摆尾。

    何雨柱看着那在蓝天上自由翱翔的战鹰,心中百感交集。

    他想起多年前在空间在半岛上空与强敌搏杀的场景,想起那些老旧的螺旋桨战机,想起为之付出生命的战友

    几十年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衣),从一穷二白到如今能自主研制出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战机,其中艰辛,不足为外人道。

    他默默挺直了腰板。

    等飞机加速带出马赫环,何雨柱放下望远镜,看向宋厂长:“瞬盘速率超过F-15A了。”

    宋厂长眼角笑出深纹:“飞控律做了特殊优化。不过能量保持还是吃亏,推重比摆在那儿。”

    接下来的低速通场环节,战机以危险的角度缓缓掠过观礼台。

    何雨柱注意到襟翼偏转方式很独特,像是借鉴了某些民航客机的增升技术。这个细节让他心头一动——科研团队确实在吃透技术。

    “着舰迎角。”他轻声说。宋厂长重重点头。

    最关键的着陆环节到来。战机保持着巨大迎角下沉,在触地前瞬间,机头轻巧下压。

    主起落架胶轮擦出两道青烟,减速伞顺利张开。

    当战机完全停稳,地勤人员涌上前去,座舱盖打开,飞行员高举右手做出成功的手势时,观礼区终于响起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宋厂长用力握住何雨柱的手,眼圈有些发红:“老何,成了!我们成了!”

    何雨柱反手握住他的手,重重晃了晃:“是,成了!辛苦了,老宋,辛苦你们了!”

    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后续还有漫长的测试、改进和量产之路。

    但这坚实的第一步,已经驱散了曾经的阴霾,为这片天空涂抹上了崭新而亮丽的色彩。

    “感谢的话我就不多说了,我们的成果就是最好的感谢,老何,满意不?”老宋道。

    “满意,不过你们可不能懈怠啊!”何雨柱开着玩笑道。

    “你这话怎么听起来像我领导一样!”

    “哈哈哈哈!领导我不是,金主算不算?”

    “算,怎么不算。”

    返程的车上,宋厂长依旧兴奋难耐,絮絮叨叨地说着后续的计划,以及对下一代战机的憧憬。

    何雨柱大多时间静静听着,并不提问。

    “老何,你就没点想法?”

    “这种事情我这个外人不应该是光带耳朵就行了么?”何雨柱反问。

    “那可不行,你可要多提建议啊!”

    “那我就提一个问题,隐形和雷达,你不用回答我现在如何!”

    “你是这个!”老宋竖起大拇指。

    何雨柱只是笑笑。

    宋厂长也没让何雨柱光做听众,直接转换了话题。

    “老何,”他侧过身子,语气变得认真起来,“不跟你绕弯子了。这次歼十改能成,你们提供的帮助很关键。现在这第一步算是迈出去了,可后面还有更长的路。”

    何雨柱“嗯”了一声,示意他继续。

    “后续的试飞、定型、改进,哪一样都离不开钱,也离不开更扎实的工业基础。我们厂里那些配套的附属厂,你也知道,设备、工艺都有些跟不上了。我想着,能不能跟你们的精工、重工,再深化一下合作?比如,联合建立个精加工车间,或者共同研发一些特种材料的成型工艺?”宋厂长看着何雨柱,“当然,规矩我懂,按商业合作来,互利互惠。有稳定的订单和资金支持,下面那些厂子才有动力和本钱去升级改造。”

    何雨柱没有立刻回答,目光投向车窗外飞逝的田野。

    他明白老宋的意思。国家项目拨款有流程和限额,而黄河的资金和技术注入,能更快地弥补产业链上的短板。

    这确实是互利的事情,既能支持国防,也能锻炼黄河自身的精密制造能力。

    “想法是好的。”回过头何雨柱看着宋厂长缓缓开口,“不过,老宋,这事不是你我两张嘴一碰就能定的。你们附属厂的具体情况、技术缺口、升级改造的可行性,需要双方派专业团队做详细的评估。合作模式、产权归属、利益分配,这些都要白纸黑字,事先厘清。我可不想好心办坏事,最后弄出什么扯皮的事情来。”

    “那是自然!”宋厂长见何雨柱没有直接拒绝,心中一喜,“程序肯定要走。只要你这边原则上同意,我回去就打报告,组织人手,尽快把前期调研搞起来。保证一切都在规矩内办事,绝不让你们为难。”

    何雨柱点点头:“你先弄个初步的设想和需求清单,不用太详细,有个方向就行。拿给我看看,我再让精工和重工那边的负责人研究一下。如果确实有合作的空间,再启动正式评估。”

    “行!就这么说定了!”宋厂长用力一拍大腿,“老何,还是跟你打交道痛快!”

    何雨柱笑了笑,道:“你还真别这么乐观,有的你头疼呢。”

    他心里清楚,这确实是一条能加速发展的路径,但这种合作牵扯面广,审批环节多,真正落地实施还需要时间和耐心。

    回到成都后,何雨柱婉拒了宋厂长的继续停留几日的邀请,带着人就回了四九城。

    然后他就把宋厂长说的合作的事跟何雨鑫打了个招呼。

    “哥,我们是不是跟他们绑的太深了,这对以后.”

    “先谈么,太过敏感的东西拒绝掉,或者直接交给华高科,你们就做外围的就好,当然赔钱的买卖你也别接。”

    “放心吧,哥!”

    “对了,541厂那边的提交上来那份东西你看了没?”

    “哥,541厂那边递上来的方案和预算我看了,追加这么大笔的研发资金,是不是有点多啊,我就是吃不准才送到你去的。”何雨鑫道。

    “分批给吧,不然见不到回头钱他们自己也会急的。”何雨柱道。

    “我也是这么想的,先搞装甲车就好了,其实就算是搞别的陆上特种车辆投入也不大,关键是两栖。”

    “让他们把计划做细致了,针对两栖成立专项组,不要跟别的混在一起,钱要花的清清楚楚。”

    “嗯,我觉得那边我们需要派驻财物和审计团队入驻!”

    “怎么,发现问题了?”

    “他们还是按照老的计划模式做,这样不行,还有就是你那个梅家大侄女现在好像有点被架空的意思。”

    “这么严重么,怎么没人跟我汇报?”何雨柱皱眉道。

    “我估计梅家丫头觉得自己能解决吧,所以就观察了一段时间,正好这次有这个事,我就跟你提一下。”

    “那就派人,实在不行直接派管理去,梅丫头那边如果有意见我去说。”

    “不用你说,那样我觉得不好,正好借这个机会我打算把那边整顿一下,不行的就清退一批或者直接让他们转二线算了。”

    “也好,不要太过激了。”

    “放心吧哥,这种事情我做了又不是一个两个企业了。”

    “好,需要我你就跟我说。”

    “那肯定的。”

    几天后,何雨鑫带着一个由财务、审计和管理顾问组成的精干小组,亲去了541厂所在晋省C市闻喜县东镇。

    他没有大张旗鼓,抵达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厂长办公室隔壁的临时会议室里,单独约谈了梅素昕。

    “梅厂长,厂里最近递上来的几份预算和项目计划,我看过了。”何雨鑫开门见山,将几份文件推到梅素昕面前,“有些地方,我觉得需要再斟酌一下。尤其是关于两栖车辆研发专项组的资金使用规划,线条还是太粗。集团现在对资金效率抓得很紧,这种预算,在总部那边很难通过。”

    梅素昕看着被何雨鑫用笔圈出的几个模糊项,脸色微红,带着些许无奈:“三叔,您是知道的,咱们厂里搞技术研发,很多花费确实不好提前框得太死。老师们傅的习惯是”

    “习惯可以理解,但规矩必须建立。”何雨鑫打断她,语气平和却不容置疑,“现在不是当年小打小闹的时候了。集团投入这么大,是要见成果、见效益的。流程不清、责任不明,最后可能就是钱花了,东西却没出来,或者出来的东西成本高得吓人。这对厂子、对集团、对信任我们的合作单位,都没法交代。”

    他顿了顿,观察着梅素昕的神色,继续道:“我这次带人来,不是来挑毛病的,是来帮厂里把流程理顺,把基础打牢。财务和审计团队会驻厂一段时间,协助你们把项目核算、物资采购、成本控制的架子搭起来。管理顾问也会跟各个车间、项目组聊聊,看看在组织架构和决策流程上,有没有可以优化的地方。”

    梅素昕沉默了片刻,点了点头:“我明白三叔的意思。厂里有些老同志,观念一时转不过来,我会配合工作组,做好沟通工作。”

    何雨鑫看着她,语气缓和了些:“素昕,你是大哥看重的人,把你放在这个位置上,是信任你的能力。但管理一个厂子,光懂技术、能协调老同志还不够,还得会算经济账,会用现代化的手段来管人、管事、管钱。这次,也算是个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工作组进驻后,迅速展开了工作。

    审计团队调阅了近两年的账目和采购记录,很快就发现了一些问题:部分原材料采购价格明显高于市场均价;一些外包协作项目的费用结算缺乏明细支撑;研发部门的零星采购和差旅费用报销存在不规范现象。

    管理顾问通过与中层干部和核心技工的访谈,也摸清了一些情况:厂里的决策流程确实存在“老人政治”的影子,几个资格老的车间主任和项目负责人影响力过大,有时梅素昕的指令下去,会遇到或明或暗的阻力,尤其在涉及人员调配和资源分配时。新提拔的年轻技术骨干则感到有些憋闷,觉得自己的声音很难被听到。

    情况比何雨鑫预想的还要复杂一些。他召集工作组和梅素昕开了个闭门会。

    “问题基本清楚了。”何雨鑫敲着审计报告,“一部分是历史遗留的管理粗放问题,另一部分,是人的问题。有些老同志,功劳苦劳都有,但观念和方法,确实跟不上现在的形势了,甚至可能利用过去的功劳和人情,占了些不该占的便宜。”

    梅素昕脸色有些发白,她知道何雨鑫指的是哪几个人。

    “三叔,那几位老师傅,都是厂里的功臣,没有他们,541厂也撑不到今天。能不能温和一点处理?”

    何雨鑫看了她一眼:“素昕,记住,管理不是做老好人。对功臣,我们要尊重,要保障他们应有的待遇。但不能因此就允许他们阻碍厂子的发展,甚至破坏规矩。这对其他遵守规矩的员工不公平,对厂子的未来更是致命伤。”

    他做出了决定:“审计查实的问题,该退赔的退赔,该追责的追责,按公司规定办,但过程注意方式方法,给他们留足面子。对于那几位确实观念落后、又占据关键位置阻碍效率的老同志,由你出面谈话,集团会给出优厚的内退方案,请他们退居二线,担任顾问,发挥余热,把位置让出来。”

    他看向管理顾问:“组织架构调整方案尽快拿出来,明确各部门权责,建立项目负责人制度,减少不必要的审批环节。特别是新成立的两栖车辆研发专项组,要打破原有车间界限,在全厂范围内选拔有能力、有闯劲的年轻人,赋予他们足够的权限和资源。”

    他又对梅素昕说:“你牵头成立一个改革领导小组,亲自抓这件事。遇到阻力,直接向我汇报。这是阵痛,但必须经历。541厂要想接下更重要的任务,要想活下去、发展好,这一关必须过。”

    接下来的一个月,541厂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震荡。

    几位昔日说一不二的老车间主任被梅素昕请去谈话,最初自然是有情绪的,甚至有人跑到何雨鑫那里诉苦,但何雨鑫态度明确地支持了梅素昕的决定。

    在优厚的退养条件和集团强硬的态度面前,风波最终平息。

    新的组织架构和流程制度开始推行。

    一批三四十岁的技术骨干被提拔到关键岗位,两栖车辆研发专项组更是汇聚了全厂的精英,资金审批和物资调用流程变得清晰而高效。

    梅素昕在经历最初的艰难后,也逐渐适应了新的角色,开始更主动地运用制度和规则来管理工厂,权威反而比过去更稳固了。

    何雨鑫在离开541厂前,看着车间里忙碌而有序的景象,对梅素昕说:“素昕,看到没?规矩立好了,真正做事的人才能冒出来。以后就这么干,有什么困难,集团是你后盾。”

    梅素昕郑重地点了点头,她知道,541厂这次是真正的翻过了老旧的一页,迎来了新的阶段。

    之前是集团没有下手,不管是基于什么,都是给她留面子了。

    而她自己如果完不成蜕变,也会跟着那些人一样被淘汰,这不是何家两位叔叔给不给自己老爹面子的问题,而是关系到一个厂子,一个集团能不能良性发展的问题。

    何雨鑫走后,梅素昕先是给他老子梅生打了电话,说了一下情况,结果挨了一顿骂,然后梅生让她直接打电话给何雨柱道歉,因为辜负了何雨柱的信任。

    何雨柱并没有责备梅素昕,而是给了一些鼓励,并且让她多出来走走看看,不要闭门造车,都不用去别的厂子看,黄河自己的厂子都那么多。

    然后梅素昕就给自己加了码,先是卸任了厂长,由新派来的人接任,她自己则是主动要求去重工那边担任一个副职,其实就是去学习去了。

    何雨柱知道后对梅素昕的态度很满意,并告诉何雨鑫要好好培养,何雨鑫虽然答应了,但是对梅素昕的考察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