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92章 谁偷吃了昨天的糖
    第三日清晨,糖眼菊的幽蓝微光仍未散去。

    荒原上的风卷着露珠掠过花丛,簌簌作响,仿佛大地在低语。

    陆寒站在那片环形野花中央,指尖还残留着昨夜荧光粉末拂过的触感——像是一封来自时间尽头的信,轻轻落在了掌心。

    他没动。

    身后车队静默列阵,司机欲言又止,最终还是闭上了嘴。

    他们早已习惯这位总裁反常的停顿:有时为一朵路边小花驻足,有时因一缕陌生旋律突然怔住。

    没人敢催促。

    自从“平安抵达”的三声鸣响开始,陆寒身上就多了一种难以言喻的东西——不是悲恸,也不是释怀,而是一种近乎神性的笃定。

    可她的痕迹,正以越来越清晰的方式,重新渗入这个世界。

    手机震动,打断思绪。

    是东部流动站点负责人发来的紧急汇报:“连续三晚,特供糖被盗……监控拍到人影,但画面模糊,只看得出是个瘦削男人,蹲在窗下啃糖块,像饿了几十年。”

    陆寒目光一凝。

    他一眼认出失窃品类——释语糖、潮汐糖,全是最高等级的心理干预糖果,专为深陷创伤者定制,每一颗都需经情绪建模与记忆共振才能成形。

    普通人吃了不仅无用,甚至可能引发精神紊乱。

    谁会冒着风险偷这种糖?

    而且……为什么偏偏是这两种?

    他当即下令调取全部监控,亲自带队前往。

    抵达时已是深夜。

    站点外积雪未融,玻璃窗结着霜花。

    陆寒没有惊动任何人,径直走入控制室,盯着回放画面看了整整三遍。

    那个身影蜷缩在窗台下,双手颤抖地掰开糖块,几乎是咬碎般塞进嘴里,喉结剧烈滚动,眼泪混着糖渣滑落脸颊。

    他的动作急切得不像偷,倒像是在抢夺最后一口呼吸。

    奇怪的是,他从不碰其他批次,只取释语与潮汐。

    陆寒沉默良久,忽然抬手:“关闭所有摄像头。”

    下属愕然:“陆总?这是盗窃案,要不要报警?”

    “不必。”他声音很轻,却不容置疑,“这不是偷。”

    他转身走向厨房,亲手熬了一锅柠檬糖浆,倒入瓷盘,摆在原先放糖的窗台上。

    纸条压在盘底,字迹锋利如刀刻:

    “饿了吗?锅还热着。”

    夜深了。

    风穿过铁皮屋檐,发出呜咽般的哨音。

    就在凌晨两点十七分,窗影再度晃动。

    那人来了。

    他穿着洗得发白的旧工装,脸上沟壑纵横,眼神浑浊又怯懦。

    看到那盘柠檬糖时,脚步猛地顿住,嘴唇哆嗦了一下,却没有伸手。

    而是缓缓跪了下来。

    双膝砸在冰冷水泥地上,发出沉闷声响。

    他抱着头,肩膀剧烈抽搐,终于哭出声来,声音破碎不堪:“我女儿……再也吃不到了……她走之前,就说了这一句……‘还想吃一次苏阿姨做的梨花糖’……”

    陆寒站在暗处,听得清楚。

    心口像是被什么狠狠撞了一下。

    他认出来了——这人曾出现在某次默语课的名单末尾,签到一次便再未出现。

    档案显示,他是当地殡仪馆守夜人,独女因罕见代谢病夭折,年仅六岁。

    他曾报名参加“情感拓印计划”,却始终没能开口讲述。

    原来,他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哀悼——偷糖,吃糖,把那些承载他人情绪的甜味强行灌进身体,仿佛这样就能离女儿的记忆近一点。

    陆寒没有现身。

    他悄然退后,拨通程远电话。

    “查他身份,但别曝光。我想让他自己走出来。”

    程远明白其意。第二日,萌萌突然吵着要“摆摊卖故事糖”。

    他在站点门口支起一口铜锅,奶声奶气宣布:“今天做‘回忆口味’!谁的故事最深,就能尝到最像的味道!”

    人群哄笑围观。

    有人调侃:“小孩懂啥?”

    也有人说:“算了吧,哪有真正的‘回忆味道’?”

    唯有那个守夜人,在远处树影里站了一整天,直到夕阳西斜,才迟疑着上前。

    他声音干涩:“我女儿……每晚睡觉前,都要听同一个童话……叫《小熊躲进云朵裂缝里》……她说,小熊不怕黑,因为它知道妈妈会在云边接它回家……”

    话未说完,已哽咽难言。

    萌萌却只是点点头,闭上眼睛,小手握着长勺缓缓搅动糖浆。

    空气忽然安静。

    一秒,两秒……

    忽然间,一股清冽芬芳弥漫开来——是初春梨花绽放的气息,带着晨雾的湿润和阳光的暖意,丝丝缕缕钻入鼻腔,直抵心脏。

    老技师当场愣住:“这味道……跟她当年做的一模一样。”

    守夜人浑身一震,老泪纵横。

    当晚,他主动归还了所有偷走的空糖盒,并悄悄留下一张折叠整齐的纸条,上面写着女儿生前最爱吃的三种口味。

    苏怜得知全过程后,久久不语。

    三天后,她在该地发起“沉默父母团”行动,召集失去孩子的家庭围坐一圈,讲述孩子最后的愿望、最爱的味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位母亲低声说:“他怕打针,我就骗他说药是薄荷糖,他还笑着喝下去了……”

    另一人喃喃:“她总说爸爸煮的粥太咸……其实是我的眼泪掉进去了……”

    孩子们依述调糖,七日成糖,封装寄出。

    一个月后回访记录令人动容:多位家长反馈,某夜醒来,忽觉屋中有糖香浮动,转身一看,桌上空碗倒扣,像是有人悄悄吃完,又默默收拾干净。

    那天傍晚,陆寒准备启程返程。

    车队引擎低鸣,雪花静静飘落。

    就在此时,一道身影从街角冲出,踉跄扑至车前。

    是那个守夜人。

    他满脸风霜,双手颤抖地从怀里掏出一张泛黄照片,递向陆寒。

    陆寒接过,目光落在画面之上——

    病床上蜷缩的小女孩,脸色苍白,手中紧紧攥着半颗融化变形的糖,标签歪歪扭扭写着几个字。

    还没看清内容,一阵冷风吹过,糖眼菊的荧光粉末随风扬起,在暮色中划出细碎星痕,仿佛某种宿命的低语,正悄然重启。

    ?

    (续)

    风在暮色中卷起最后一缕荧光,糖眼菊的碎芒如星尘般飘散,落在陆寒肩头,又悄然滑落。

    他站在车门前,指尖仍触着那张泛黄照片的边缘——病床上的小女孩瘦得让人心颤,却固执地攥着半颗早已变形的咸光糖,标签上歪歪扭扭的字迹像一根细针,直直扎进他心底。

    “给爸爸的勇敢糖。”

    五个字,轻如纸屑,重若千钧。

    守夜人跪在雪地里,不是求饶,也不是忏悔,而是一种近乎仪式的交付。

    他把女儿最后的秘密,交到了一个陌生人手里。

    风刮过他沟壑纵横的脸,泪水混着雪水往下淌,声音沙哑得几乎不成调:“她说……只要爸爸吃了,就不怕黑了。”

    陆寒沉默良久。

    他没有安慰,没有说“节哀”,也没有承诺什么宏大的善举。

    只是缓缓从内袋取出一张折叠整齐的纸——那是苏悦手写的初版咸光糖配方,纸角微卷,墨迹温润,仿佛还带着她指尖的温度。

    他当着男人的面,一笔一划,亲手誊抄了一份,递过去时,声音低沉却清晰:

    “以后你想她了,就自己熬一锅。火要小,话要轻,她听得见。”

    那一刻,时间仿佛凝滞。

    雪静静落下,覆盖了脚印,也覆盖了过往的沉默与疼痛。

    当晚,殡仪馆值班室亮起了久违的灯。

    昏黄灯光下,一口旧铜锅架在煤炉上,锅铲刮着锅底,发出断续的“嚓、嚓”声,像一首无人听懂却坚持唱完的歌。

    守夜人一遍遍搅拌着糖浆,嘴里低声念着女儿最爱的童话:“小熊躲进了云朵的裂缝里……但它不怕,因为妈妈会在云边接它回家……”

    糖香缓缓升腾,在冰冷的空气中织成一道看不见的桥。

    ——有人在用甜味,召回逝去的光。

    七日后,暴雨突至。

    山洪预警拉响,站点仓库屋顶渗水,整批待发的“释语糖”浸泡在浑浊积水中。

    众人慌忙抢救,却发现异象陡生——那些本该溶化的糖果非但未毁,反而吸水膨胀,形成蜂窝状的疏松结构,掰开一看,内里晶络分明,宛如新生。

    有人战战兢兢尝了一块。

    入口极苦,如咽下整片阴霾;可三秒后,甘甜自舌根涌起,绵长悠远,竟让人忍不住闭眼回味。

    萌萌不知何时蹲在锅边,小手蘸了点融化的糖水,舔了舔嘴角,忽然咯咯笑出声:“妈妈说,被人哭过的糖,最耐嚼。”

    陆寒站在雨幕外,望着那口沸腾的铜锅,心口猛地一震。

    他想起苏悦笔记里的那句话——

    “泪水不是杂质,是另一种糖浆。”

    那一瞬,他明白了她未曾说尽的隐喻。

    当夜,他召集所有核心成员,宣布启动全新系列——“泪酿糖”。

    规则只有一条:每颗糖,必须由真正经历过失去的人亲手熬制,以情为引,以痛为薪,以记忆为火候。

    首锅开炼那日,守夜人默默走到锅前,从贴身衣袋里掏出一张早已褪色的糖纸——是他女儿生前最后一颗咸光糖的包装。

    他颤抖着将它投入滚烫糖浆。

    火焰“轰”地腾起,蓝紫色火苗窜高三尺,空中竟似有童声轻轻哼唱——是《小熊躲进云朵裂缝里》的旋律,却带着某种奇异的变奏,温柔地缠绕在每个人耳畔。

    镜头定格在沸腾的铜锅上。

    气泡翻滚,如心跳不息。

    一颗晶莹剔透的新糖正悄然成形,内里似有星光流转,仿佛封存了无数未说完的晚安、未拥抱的告别、和那些藏在眼泪深处的爱。

    而在遥远南方某座被群山环抱的村落里,一封信正静静躺在教学点的办公桌上,信封未拆,邮戳模糊,却已隐隐透出一丝温热的气息……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