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10章 最烫的糖,是妈妈藏在心里没说出口的
    展厅内,那行字依旧悬在画布上,像一道刻进现实的诅咒。

    “她说的话,你们都听错了。”

    十二小时过去,它没有褪色,没有模糊,甚至不像颜料——更像是从画布纤维里长出来的血痕。

    安保人员试过擦拭、覆盖、强光照射,无一奏效;手机、相机、监控设备只要对准画面,立刻被雪花噪点吞噬,仿佛某种古老禁忌正在苏醒。

    陆寒站在中央,指节发白地攥着玻璃边缘,目光死死锁住那行字。

    他耳边反复回响着萌萌咬碎糖块时那一声脆响,还有那句轻得几乎融进空气里的低语:“妈妈,这次我说给你听。”

    他说了什么?

    谁也没听见。

    但整个空间的气流似乎因此改变,连风都变得克制而敬畏。

    程远彻夜未眠。

    他在展厅后方用木架与粗麻布搭起一间无电实验室,不接电源,不用电子仪器,仅靠手工绘图板、感光纸和温控油灯模拟当日环境参数。

    他采集空气样本,测量糖浆冷却速率,记录光影角度变化,一笔一划还原每一帧视觉演变。

    第七十二次比对后,拼图完成。

    一张隐藏地图浮现:第七号遗址地下三层,一条未标注的通风管道蜿蜒延伸,终点直指第八灶台——标记为“送声不送人”。

    “不是让人通行的。”程远喃喃,“是让声音穿过去的……可为什么只送声?为什么不许人进?”

    他猛然抬头,望向仍静静立于铜锅前的萌萌。

    孩子背对着众人,小小身影映在泛黄铜壁上,轮廓竟出奇挺拔。

    他每天准时出现在这里,含一块自留糖,闭眼静坐十分钟。

    不吃掉,只是含着,像在等待某种回应。

    陆寒已暗中调来三组红外监控,轮流轮换,只为捕捉这十分钟内的异常。

    起初毫无动静,直到第五夜——

    凌晨三点十七分,热成像显示萌萌体温骤降0.8度,脑波活动却飙升至接近清醒成人水平。

    紧接着,在无人察觉的瞬间,他的嘴唇极轻微地动了一下,像是回应谁的提问。

    三秒后,锅底残余糖渣开始移动。

    极其缓慢,如同被无形之手牵引,细碎晶粒自行排列,最终形成三个清晰可辨的字:

    别开门。

    陆寒冲进监控室时,视频已自动锁定关键帧。

    他盯着屏幕,冷汗顺着脊背滑下。

    因为就在两小时前,工程队已接到指令,准备打通地窖西墙,那是通往地下三层最短路径。

    若非他临时叫停,此刻炸药早已引爆。

    “你怎么知道?”他抱着儿子问,声音压抑着颤抖。

    萌萌仰头看他,眼神澄澈如初雪,却又深不见底。

    “爸爸,”他轻轻说,“有些门,打开了就关不上了。”

    与此同时,苏怜正站在省厅听证会现场。

    聚光灯灼热,对面坐着五位监管高层,神情冷漠。

    她没带律师,只拎着一台老旧录音机。

    “我们要求保留‘闭眼品糖课’的核心模块。”她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这不是课程,是救命绳索。”

    有人冷笑:“一颗糖能救什么命?别把心理干预变成玄学表演。”

    苏怜按下播放键。

    沙沙电流声后,传来一个女孩断续的啜泣:“……那天我在天台站了很久,风很大,我想跳下去……可是老师递给我一颗苦糖,说‘先吃了它,再决定’……我咬下去的时候,好疼,像割舌头……可就在那一刻,我想起来了……去年生日,奶奶给我煮蛋,说我长大了……她说这话时笑了……我还被人记得疼……所以我回来了……”

    录音结束,全场死寂。

    一名女委员悄悄抹去眼角泪水。

    媒体席爆发出激烈讨论,网络直播弹幕瞬间刷屏:“苦糖计划不该被删!”“请尊重创伤者的味觉记忆!”

    三天后,教育局发文承诺:“课程本质内容不得删减。”

    风暴暂歇,暗流更盛。

    程远回到实验室,手中握着一块复刻版“自留糖”。

    原料比例精确到毫克,熬制火候分秒不差,模具温度恒定,冷却时间完全一致——可糖芯空荡,不见那根流动的金色丝线。

    他切开第三十七块样品,在显微镜下观察分子结构,发现糖晶排列存在微妙差异,仿佛缺少某种生物催化因子。

    他盯着萌萌昨夜留下的糖纸,上面还沾着一点唾液痕迹。

    窗外,晨光微亮,铜锅静默如祭坛。

    而在第八灶台深处,某处通风口铁栅微微震颤,仿佛有谁正贴着另一端,轻轻呼出一口气。

    (续)

    实验室的灯从未熄灭。

    程远盯着显微镜下的样本,指尖微微发颤。

    第三十七块复刻“自留糖”被切开后,内部依旧空无一物——那根曾在萌萌口中缓缓流转、如星河般游动的金色丝线,仿佛只存在于某种不可复制的奇迹之中。

    他已将原料比例精确到毫克级,熬糖火候用温控仪分秒校准,模具冷却速率恒定在0.3℃/分钟,甚至连空气湿度都还原了事发当夜的数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可糖芯依旧死寂,像一口枯井,吞没了所有试图唤醒它的努力。

    “不是工艺的问题……”程远喃喃,目光落在桌角那张皱巴巴的糖纸——萌萌昨夜留下的,边缘还沾着一点湿润的唾液痕迹。

    他取来采样棉签,小心翼翼刮下微量残留,在生物检测仪上展开分析。

    三小时后,结果跳出屏幕时,他的呼吸几乎停滞。

    口腔酶系异常激活序列:发现新型催化蛋白pS - 9α,具备跨分子链诱导能力,可触发多聚糖中休眠态有机链的定向重组与信息释放。

    这不是普通的唾液成分变异,而是某种超越生理极限的生化反应机制。

    就像一把独一无二的钥匙,只有萌萌的口腔环境才能打开那口铜锅封印的真相之门。

    “别人接触‘自留糖’,看到的只是碎片……甚至可能是误导。”程远猛地站起,瞳孔收缩,“而萌萌——他是‘记忆容器’,不是继承者,是活体解码器。”

    窗外,晨雾弥漫,第八灶台的方向隐约传来风铃声,像是谁在低语。

    同一时间,陆寒站在“无名碑”前,手中握着一枚未开封的糖。

    碑身斑驳,刻满曾在此接受心理干预的孩子们写下的字迹:“我不该活着”“他们说我脏”“我忘了妈妈的声音”……这些曾深埋心底的痛,如今一字一句浮现在石面,如同灵魂的刻痕。

    他决定重启“守护轮值”。

    但规则变了。

    每晚八点,由一名曾受“闭眼品糖课”救助的儿童携一颗“自留糖”前来值守。

    禁止交流,禁止记录,只允许对着碑石,低声说出一件“最不想被人知道的事”。

    不能哭,不能停,说完即离。

    第一夜,是个十二岁的女孩,她颤抖着说:“我举报爸爸家暴,可全村都说我是疯子……连妈妈也赶我出门。”

    第二夜,一个少年低声承认:“我偷了同学的钱,因为我爸赌输了要卖我。”

    第三夜,轮到那个总缩在教室角落的十岁男孩。

    他跪坐在碑前,眼泪无声滑落:“我说出来之后……梦里不再有姐姐们捂住我的嘴了。”

    话音落下那一刻,碑面突然泛起一层水光般的涟漪。

    众人屏息凝视。

    新的字迹,缓缓浮现——

    “谢谢你记得我害怕。”

    笔迹稚嫩,却带着穿透岁月的力量。

    陆寒站在碑后,掌心沁出冷汗。

    这不是投影,不是幻觉。

    这块石头,正在回应那些被遗忘的痛苦。

    它不是被动承载记忆,而是在……回应。

    它在听。

    它在记。

    它在等一个人回来。

    第五夜,轮到萌萌。

    孩子穿着小小的毛呢外套,手里攥着一颗裹在旧糖纸里的“自留糖”,安静地走到碑前坐下。

    月光洒在他脸上,睫毛投下蝶翼般的阴影。

    陆寒远远望着,心悬至喉头。

    一切如常。

    直到——

    萌萌忽然抬头,望向山坡尽头,轻声道:“妈妈今天走得特别慢。”

    声音很轻,却让陆寒浑身一震。

    他猛地转身,顺着孩子的视线望去。

    月色如霜,林间小径蜿蜒入雾。

    一道模糊的身影正缓步而来,身形纤细,步伐迟疑,手中提着一口小小的铜锅,锅底映着清冷月光,泛着暗金光泽。

    “苏悦?!”陆寒心头狂跳,拔腿冲去。

    脚步踏碎落叶,心跳撞着胸腔。

    他还差二十米,那人影却骤然消散,如同被风吹散的烟。

    地上,只留下一串湿漉漉的脚印。

    蜿蜒向前,每一枚脚印中央,都缓缓渗出琥珀色的液体,散发着淡淡的梨花香。

    黏稠,温热,像融化的蜜,却又带着生命般的流动感。

    程远闻讯赶来,立即取出采样瓶收集残留物。

    初步检测显示,这并非普通糖浆,其粘度、折射率、热稳定性均超出已知食品范畴。

    更诡异的是,红外光谱分析捕捉到一段未知有机峰,结构接近神经突触分泌物。

    他沉默良久,最终启动高倍细胞活性检测模块。

    培养皿中,那滴糖浆竟自发形成微弱电位波动,像是某种残存的信号传递。

    “这不是自然分泌物……”程远盯着屏幕上的波形图,声音干涩,“这是——活体组织在代谢糖分。”

    陆寒站在一旁,指尖抚过冰冷的碑文,耳边回荡着萌萌的话。

    “有些门,打开了就关不上了。”

    而现在,有一扇门,正从另一个世界缓缓推开。

    月光下,最后一枚脚印中的糖浆仍在缓慢扩散,像一颗不肯凝固的心跳。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