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20章 能多要,就得多要
    “不错,看得很透彻,怪不得冯市长都对你称赞不已。”

    “一百亩地没有问题,但你也看到了现在市里的就业情况,想要获得这一百亩地,就必须要提供三百个工作岗位。”

    “当然,我也不是让你马上就提供,也得有个时间限制,允许你一年之内,陆陆续续的提供这些工作岗位。”

    “只要你能做到,这一百亩地,就可以给你按照二百元一亩的标准租给你。”

    郑副市长对王东升的回答非常满意,直接提出了自己的条件。

    “郑市长,如果我能在一年内,提供五百个工作岗位,这地能不能再多给批一些?”

    “根据我的计划,最多半年,就能引进一条收音机和录音机的生产线。”

    “到时候,加上电子表厂,到明年年底招收五百个工人,完全不成问题。”

    王东升试探着说道。

    多少工人无所谓,只要对方能答应,他有的是办法,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

    现在招聘返城知青,还可以获得税收和土地的优惠。

    对他来说一点也不吃亏。

    一亩地二百块钱一年,实在是太便宜了,他高低得先签个十五年的合同。

    哪怕租金逐年按比例上涨,他也是赚。

    等可以转让土地的时候,在直接把土地买过来。

    到时候,还可以用租金抵消一部分折扣。

    “你能提供五百个工作岗位?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情。”

    郑副市长,没想到王东升的胃口这么大,一百亩地还不知足,竟然还想要更多的地。

    他着实有些看不懂这一波操作。

    按理说,正常来讲,现在有个十亩地就完全足够。

    以后扩大规模的时候,再来找他们租地,也完全不影响。

    市里也需要各种厂子撑门面。

    别看保州市有不少厂子,但好多都不归他们市管,要么是化工部,要么就是省里的分厂。

    本土国营厂,或者集体企业,能拿得出手的没有几个。

    如果市里的集体企业,真能发展起来,对他们来说也是好事儿。

    这两年发展经济,已经逐渐开始成为各级领导的任务。

    去年国家已经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理念。

    虽然还有些领导,比较保守还在观望,但还是有一部分中年领导,已经嗅到了苗头,开始积极准备。

    郑永红老爹年龄并不算大,今年才五十来岁,还有上升的希望,他自然是想干出一点成绩来。

    “当然不是开玩笑,一条收音机生产线,三班倒,就需要至少一百个工人。”

    “而电子表组装也需要大量的工人来干活,等厂子稳定下来,五百工人都不一定够。”

    “除了收音机生产线,还可以引进录音机生产线,这两种产品的技术难度都不大。”

    “生产线需要的资金也不多,却都需要大量的工人。”

    王东升解释道。

    根据他在羊城了解到的情况,想要弄一个日生产一百台的收音机厂,就得一百来个工人。

    一天一百台,一个月三千台,一年也就三万多台,除去不合格的产品,真正合格的产品,撑死也就三万台。

    这远远达不到王东升的目标。

    收音机,也就最近这几年会稀缺,等八七年以后,基本上就可以把生产线卖掉,搞随身听,VCD这些东西了。

    “你要能提供五百个工作岗位,我可以做主,给你批一百五十亩地。”

    “而且租地的钱,也不用着急交,但,你必须在电子表厂开起来的时候,保证先招二百工人。”

    沉思了片刻,郑副市长开口说道。

    “没问题。”

    “但是,我也有个要求,希望市政府能为我们提供一些拥有专业技术的人才,比如有驾驶证的司机,有经验的技术工人。”

    “这二百工人,我可以给市政府五十个名额,以及十个底层管理人员的名额,剩下的工人,需要我们自己来招聘返城知青。”

    多一百个人,对王东升来说并不是什么大事儿。

    大不了,就多从羊城弄一些配件回来。

    把厂子盖好,最快也要三个月,在这之前,他这边就可以开始干。

    有三个月的缓冲期,足够他积累一大笔资金,来购买更多的配件。

    “你这个要求很合理。”

    “那这事儿,就这么定下来了。”

    “明天我会让永红去把批地的手续,全部办下来。”

    郑副市长没有让王东升去跑手续,也是有他自己的考虑。

    王东升倒不是很在意,他也不想接触太多官面上的人,跟这些人接触,经常绕弯子,应付起来十分头疼。

    反正郑永红不可能下海经商,只要电子表厂还有他的股,就不会出什么问题。

    至于说以后,郑永红退股,或者出现其他的变故,他也不怕。

    只要把厂子发展得足够快,工人足够多,总会让这些领导有所忌惮。

    事情谈妥,王东升在郑永红家吃了晚饭,又喝了一会儿茶,这才离开。

    解决了租地的事情,接下来就又得忙了。

    他要盯着厂房修建,各种配件,以及生产线的采购。

    说不定还要再亲自跑一趟羊城。

    今天时间比较晚,王东升也没有回家,直接来到了大祥家,又跟大祥聊了半宿关于电子表厂的事情。

    第二天,早上则是跟着大祥,还有郑永红一起去见了倒卖面粉的人。

    这人其貌不扬,操着一口地道的首都话。

    没有说名字,只是让大家伙称呼他老杨,比较健谈。

    得知他们一个月要十吨面粉,非常爽快的就答应下来了他们说的价格。

    八五粉,两毛八,富强粉,三毛二。

    谈完面粉的事情,王东升突然问道:“老杨,你这边能不能弄到计划内的电子表,收音机,录音机配件指标?”

    “你要弄电子厂?”

    老杨稍稍有些意外的看了王东升一眼。

    南方弄电子厂的倒是不少,首都也有,但是保州这个小地方,还真没有。

    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政策问题以及交通问题。

    从保州弄,远不如从首都或者南方弄划算。

    “有这想法,只是计划内指标,很难弄到。”

    “如果你能帮我们弄到的话,倒是可以在这方面合作合作。”

    王东升一听便知道对方很有可能是有这方面的门路。

    ……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