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71章 竟陵城
    第一幕: 南向议

    天险峰顶,寒风呼啸,却吹不散帐中凝重的气氛。

    冉闵居中而坐,两侧分坐着李农、董狰、墨离、慕容昭、雷暴等核心将领。

    案上摊着一幅,巨大的羊皮地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各方势力范围。

    “丞相的信,诸位都已传阅。”冉闵打破沉默,声音沉稳。

    “长安局势生变,姚苌与氐族贵族已经联手。”

    “王猛丞相处境艰难,后续援助恐难以为继。”

    “苻坚陛下建议我们...南下江东,投奔东晋。”

    帐内顿时一片哗然,董狰第一个反对,狼首面具下的声音,如闷雷般响起。

    “投奔东晋?那些只会清谈的江南懦夫,也配让我们投奔?”

    “我黑狼骑,宁可战死沙场,绝不向南人低头!”

    雷暴也拍案而起:“天王!咱们在北边打生打死,为汉人争一口气!”

    “现在却要去江南,看那些士族的脸色?我老雷第一个不答应!”

    李农相对冷静,但眉头紧锁:“东晋朝廷门阀林立,内部倾轧严重。”

    “我等北方武人过去,必受排挤。且江南水网纵横,非我北方步骑用武之地。”

    众人的目光,投向墨离和慕容昭,期待他们的意见。

    墨离轻抚,地图上的江东地区,缓缓道。

    “东晋虽非理想之地,但眼下,确是唯一可行之路。”

    “慕容恪在北,姚苌在西,前秦援助中断,我们困守孤山,终非长久之计。”

    慕容昭却摇头:“江东门第之见极深…”

    “我等在北地与胡虏血战,他们却视我们为粗鄙武夫。”

    “且冉天王以杀胡立名,与江东士族推崇的‘仁政’理念相悖,恐难相容。”

    冉闵静静听着,各方意见,目光始终停留在地图上。

    良久,他缓缓抬头:“诸位所言,皆有道理。”

    “但你们可曾想过,为何苻坚陛下,会建议我们南下?”

    他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手指点向健康位置。

    “东晋虽弱,但据长江天险,物产丰饶,人口众多。”

    “更重要的...他们是,汉家正朔所在。”

    确实,尽管东晋偏安一隅,但仍是华夏正统象征,在汉人心中有着特殊地位。

    “我们北上复国之路已被阻断,西进关中也无可能。”冉闵继续分析。

    “为今之计,唯有南下,但不是去投奔,而是去...合作。”

    “合作?”董狰不解,“那些江南士族,岂会与我们合作?”

    冉闵眼中闪过锐光:“正因为不会,才更要让他们会!”

    “东晋朝廷,并非铁板一块,主战派与主和派明争暗斗。”

    “若我们南下荆襄,威胁建康,同时示之以利,未必不能打开局面。”

    墨离眼中一亮:“天王的意思是...,以战促和?”

    “正是。”冉闵手指,重重敲在地图上,“我们要让东晋朝廷明白…”

    “与我们合作,可共抗慕容氏;与我们为敌,则腹背受敌。”

    李农道:“但我军擅长步骑野战,南下后面对江河纵横,水战非我所长啊。”

    冉闵微笑:“所以我们需要盟友...或者说,利用别人的矛盾。”

    他的手指移向西南部:“成汉李势,据蜀地已久,素有东出之志。”

    “若我们能与之联合,东西夹击荆襄,东晋必震恐。”

    “与成汉联合?”慕容昭惊讶道,“李势暴虐,名声极差,与之联合恐失人心。”

    冉闵淡然道:“政治之道,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李势想要东出,我们需要南下,各取所需而已。待事成之后...”

    他没有说下去,但眼中寒光,已说明一切。

    计议已定,冉闵开始部署:“墨离,你立即派人前往成都,试探李势意向。”

    “记住,不要直接提结盟,先以贸易为名,观察其态度。”

    “李农,你负责整训部队,特别是要加强,渡河作战训练。”

    “我们北方儿郎不习水战,但至少要懂得,如何应对江河障碍。”

    “董狰,你挑选精锐,组建先遣队,秘密南下,侦查荆襄地形和东晋布防。”

    “雷暴,你联络山寨豪强,特别是长江一线的水寨,看看哪些可以为我们所用。”

    众人领命而去,帐中只剩冉闵和慕容昭。慕容昭轻声道:“天王真决定南下了?”

    冉闵望向帐外连绵群山,目光深邃,“昭,你知道吗?”

    “当年永嘉之乱,衣冠南渡,我冉氏先祖选择留在北方,坚守故土。”

    “如今,我却要带领大家南下,真是造化弄人。”

    慕容昭柔声道:“此一时彼一时。当时留在北方是为坚守,如今南下是为图存。”

    “只要心中装着华夏,身在何处都是汉土。”

    冉闵转身凝视她:“你有一半慕容血脉,却如此心向汉室...值得吗?”

    慕容昭微微一笑:“我母亲是汉人,教我读诗书,明礼仪。”

    “血脉或许混杂,但文化认同在心。天王为汉家而战,我便为天王而战。”

    冉闵心中感动,却只是轻轻点头:“准备一下吧,南下之路,绝不会平坦。”

    第二幕: 南国雨

    墨离派出的使者,历经艰辛,终于抵达成都。

    成汉都城虽不及长安、邺城宏伟,却也颇具规模。

    街道上人来人往,商铺林立,显示出蜀地的富庶。

    但仔细观察,可见士兵横行,百姓面带惧色,显然是李氏暴政的结果。

    使者以商人身份,求见成汉官员,献上礼物,表达“互通有无”的意愿。

    接待的官员态度傲慢,但看到珍贵的北方毛皮和药材后,态度明显好转。

    “北边现在情况如何?听说冉闵还在跟慕容恪打?”官员试探着问。

    使者谨慎回答:“战事胶着。冉天王英勇,但缺少粮草支援,处境艰难。”

    官员眼中,闪过狡黠之光:“哦?既然如此,为何不投奔我大成国?”

    “我主英明神武,最喜英雄豪杰。”

    使者心中冷笑,面上却恭敬:“小的只是商人,不敢过问军国大事。”

    “不过若两国能通商往来,于民生计大有裨益。”

    几次接触后,使者逐渐摸清,成汉朝廷的情况。

    李势昏庸暴虐,大权掌握在,宰相解思明和宠臣王嘏手中。

    二人明争暗斗,都欲扩大,自身势力。

    与此同时,董狰的先遣队,也已南下潜入荆襄地区。

    与北方粗犷风光不同,江南水乡景色秀美,河道纵横,舟楫往来。

    但这片看似宁静的土地上,却暗藏杀机。

    东晋在荆襄地区布有重兵,由名将桓温之弟桓冲统领。

    桓冲治军严谨,沿江设防严密,渡口关卡皆有重兵把守。

    先遣队扮作商旅,沿江侦查数日,发现很难找到,渡江的突破口。

    东晋水军巡逻频繁,沿岸居民也较为警惕,陌生人很难接近江防要地。

    一天,先遣队在一处小镇歇脚时,偶然听到一个消息。

    当地豪强周氏与官府有隙,因土地纠纷结怨已久。

    队长心中一动,设法接触周家的人。几经周折,终于见到周氏族长周抚。

    周抚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面带忧色,但对北方来的“商人”颇感兴趣。

    “听说北边出了个冉天王,杀得胡人闻风丧胆,可是真的?”周抚好奇地问。

    队长谨慎回答:“确有其人,冉天王英勇无敌,如今已收复不少失地。”

    周抚叹道:“要是冉天王,能打到江南来就好了。”

    “把这些,欺压百姓的贪官污吏,都清理清理。”

    队长心中暗喜,表面却道:“周先生慎言。”

    “东晋毕竟是汉家正朔,冉天王也是汉家英雄,岂会自相残杀?”

    周抚冷笑:“什么正朔不正朔,欺负起百姓来,比胡人还狠!”

    通过周抚,先遣队了解到,更多荆襄地区的情况。

    东晋内部矛盾重重,门阀士族欺压百姓,民众怨声载道。

    特别是桓冲与朝廷权臣不和,荆襄驻军粮饷,时常被克扣,士气不振。

    这些情报,被迅速传回天险峰,冉闵得知后,沉吟良久。

    “看来东晋外强中干,内部矛盾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重。”

    “这既是机会,也是风险。”

    机会在于,可以利用内部矛盾,打开缺口。

    风险在于,混乱的江东,可能更难预测和应对。

    就在这时,墨离的使者从成都返回,带回成汉朝廷的回应。

    “李势愿意结盟,但条件苛刻。”使者汇报。

    “他要我们先行出兵荆襄,吸引桓冲主力,然后他再出兵夹击。”

    “事成之后,他要荆襄七郡,我们只能得三郡。”

    董狰大怒:“好个贪心的李势!我们打头阵,他摘果子,天下哪有这等好事!”

    冉闵却淡然一笑:“答应他。”众人都惊讶地,看着冉闵。

    “天王,这...”李农欲言又止。冉闵道:“李势贪婪,正可利用。”

    “我们先假意答应,待拿下荆襄,再与他理论不迟。”

    “届时主动权在我,由不得他,漫天要价。”

    墨离道:“还可借此试探东晋反应。若东晋恐惧,主动与我们和谈,岂不更好?”

    战略既定,冉闵开始积极准备南下。但就在这时,一个意外消息打乱了所有计划。

    慕容昭收到一封密信,阅后脸色大变。“怎么了?”冉闵关切地问。

    慕容昭颤声道:“慕容恪...,突然病重昏迷。”

    “慕容俊急召慕容泓回龙城,可能是要...。”

    帐内顿时一片寂静,慕容恪是慕容燕国的顶梁柱。

    他若倒下,整个北方局势,将发生巨变。冉闵目光锐利:“消息可靠吗?”

    慕容昭点头:“是我在慕容部的内线传来的,应该可靠。”

    墨离立即道:“天王,这是天赐良机!”

    “慕容恪若死,慕容氏必内乱,我们可趁机北上,收复失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许多将领纷纷附和,与南下江东相比,他们更愿意,北上收复故土。

    就连一直主张,南下的李农,也动摇了。

    “确实,若慕容恪真有不测,是我军北返的良机。”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冉闵身上,等待他的决定。

    北上还是南下?这个抉择,将决定这支军队,乃至整个北方汉人的命运。

    冉闵沉思良久,缓缓抬头:“不,我们依旧南下。”

    众人愕然。“为何?”董狰忍不住问,“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啊!”

    冉闵目光深邃:“慕容恪病重,消息未必属实。”

    “即便是真,慕容俊召慕容泓回龙城,也可能是铲除权臣的计谋。”

    “慕容泓若回龙城,凶多吉少;若不回,则慕容氏分裂。”

    “无论哪种情况,慕容氏都会内乱一阵,但这内乱能持续久久?”

    “我们若北上,很可能陷入,慕容内斗的泥潭,反而难以脱身。”

    他走到地图前,手指坚定地,指向南方。

    “南下之路虽险,但主动权在我。东晋内部矛盾,可为我所用。”

    “待我们在江南立足,进可北伐中原,退可偏安一隅,这才是万全之策。”

    众人默然,不得不承认,冉闵的分析更有远见。

    “但是...”冉闵话锋一转,“我们也要做好北上准备。”

    “若慕容氏内乱确凿,也可改变计划。军事之道,虚虚实实,不可拘泥。”

    于是,南下准备继续,但同时加强了,对北方局势的监控。

    几天后,更详细的情报传来:慕容恪确实病重,但并非昏迷,仍在勉强理事。

    慕容俊确实召慕容泓回龙城,但慕容泓以军务繁忙为由拒绝。

    慕容氏内部,暗流涌动,但尚未公开分裂。

    冉闵得知后,对众将道:“看来我的判断没错。”

    “慕容俊与慕容泓已生隙,但还未到决裂程度。此时北上,实为不智。”

    南下之议,遂定。

    第三幕: 大江横

    深秋时节,冉闵军开始秘密南下。

    为避开慕容镇的监视,部队分多路行动,约定在汉江北岸的指定地点会合。

    沿途尽量昼伏夜出,避开城镇,减少暴露风险。

    南下的路程远比预想的艰难,部队多是北方人,不习惯南方潮湿气候和水网地形。

    许多人出现,水土不服的症状,非战斗减员严重。

    更麻烦的是,东晋方面似乎有所察觉,加强了江北地区的巡逻和盘查。

    几次险些与晋军遭遇,全靠墨离的情报网,提前预警才得以避开。

    经过半个多月的艰难行军,部队终于抵达汉江北岸。

    这里是预定的会合点,一个名为乌林的小渔村。

    站在汉江边,几乎所有北方将士,都被这浩瀚江面震撼了。

    他们见过黄河的汹涌,但汉江的宽阔浩渺,还是超出了想象。

    “这...这怎么过得去?”一个士兵喃喃道,语气中带着绝望。

    江面宽阔,波涛汹涌,晋军战船来回巡逻,防守严密。

    偶尔有民间小船试图渡江,都被晋军拦截检查。

    冉闵面色凝重,他料到渡江不易,但没想到如此困难。

    “必须尽快渡江,否则一旦被晋军发现,后果不堪设想。”李农忧心忡忡。

    董狰提议:“不如强攻一个渡口,抢船渡江?”

    墨离摇头:“太冒险,晋军水师强大,我们缺乏水战经验,强攻无异送死。”

    雷暴道:“我联络了一些,水寨朋友……”

    “但他们都不敢,公然与官府作对,只愿暗中提供,少量帮助。”

    看来只能智取,不能强攻。

    冉闵下令部队隐蔽在,乌林附近的芦苇荡中,同时派人与周抚联系,寻求帮助。

    周抚很快派人回信,桓冲已得知有北方军队南下,加强了对江防的管控。

    但他可以提供一些渡船,并建议从上游一处,水流较缓的河段夜渡。

    风险很大,但别无选择。渡江前夜,冉闵召集众将,做最后部署。

    “渡江后,我们首先占领,南岸的竟陵城。”

    “那里守军不多,且周抚有人在内接应。”冉闵指着地图。

    “占领竟陵后,迅速向荆襄腹地推进,迫使桓冲分兵来战。”

    “同时,”他看向墨离,“立即与成汉联系,要求他们,按约定出兵施压。”

    墨离点头:“使者已准备好,渡江后立即出发。”

    慕容昭提醒:“将士们多是北方人,不习水性,渡江时恐有意外。”

    “我已准备了一些,防晕船的药物,但效果难料。”

    冉闵沉声道:“顾不了那么多了。今夜子时,准时渡江!”

    是夜,月黑风高,正是渡江良机。

    在周抚提供的向导带领下,部队悄悄向上游移动。

    那里果然水流较缓,且有一片茂密的芦苇丛,可做掩护。

    十几条小船,静静停在岸边,这是周抚能提供的全部运力。

    每次只能渡百余人过江,全军渡完,需要整整一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前锋营先渡,占领南岸滩头,建立防御。”

    冉闵下令,“中军营次之,后援营最后。”

    董狰率黑狼骑率先渡江,小船在波涛中摇晃,许多北方将士面色苍白,强忍呕吐。

    所幸晋军巡逻船刚过,下一班还需半个时辰。

    第一批,顺利抵达南岸,发出安全信号。

    第二批、第三批...渡江行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然而,就在第四批渡江时,意外发生了。

    一条小船,因超载和操作不当,在江心翻覆!

    船上十余名士兵落水,虽然尽力扑救,仍有几人被江水冲走。

    落水士兵的呼救声,在静夜中格外刺耳,很快引起了,晋军巡逻船的注意!

    “有情况!”晋军战船上响起警报,数艘战船向事发地点驶来。

    “加快渡江速度!”冉闵当机立断,“已经过江的部队,准备迎战!”

    渡江行动,顿时紧张起来,小船来回穿梭,尽可能多运士兵过江。

    晋军战船,越来越近,箭矢已经开始射来!

    “用弩箭还击!”董狰在南岸下令,黑狼骑用强弩射击晋军战船,但效果有限。

    晋军战船高大,且有防护,弩箭难以造成致命伤害。

    更糟糕的是,大批晋军正从竟陵方向赶来,南岸滩头即将面临,两面夹击!

    “天王!您先过江!”李农急道,“我来断后!”

    冉闵摇头:“我最后一批走。李农,你带中军营过江,加强南岸防御!”

    危急关头,北岸突然响起喊杀声!

    原来雷暴的山寨武装及时赶到,从侧翼袭击了增援的晋军!

    “雷寨主来得正好!”冉闵大喜,“全军加速渡江!”

    在雷暴部的掩护下,渡江速度大大加快。

    当最后一批士兵即将登船时,晋军主力已经逼近北岸。

    “天王快走!”雷暴大吼,“我老雷断后!”

    冉闵深深看了雷暴一眼:“保重!”随即登船离去。

    雷暴率山寨武装拼死抵抗,为渡江争取时间。

    这些熟悉地形的山寨好汉,利用芦苇荡与晋军周旋,且战且退。

    天明时分,大部分冉闵军,已渡过汉江。

    但雷暴及其部下,落入了晋军重围,生死未卜。

    占领南岸滩头后,冉闵不顾疲惫,立即挥师进攻竟陵。

    守军措手不及,加上周抚内应,打开城门,竟陵很快被攻占。

    占领竟陵后,冉闵立即做三件事。

    第一,加固城防,准备迎接桓冲的反扑。第二,开仓赈粮,收揽民心。

    第三,派使者前往建康,表明“借地休整,共抗胡虏”的立场。

    然而,东晋朝廷的反应,出乎意料的激烈。

    第四幕: 建康忧

    冉闵军渡江南下的消息,传到建康,朝野震动。

    东晋皇帝司马曜,紧急召集大臣议事。朝堂上,主战派与主和派争论不休。

    宰相谢安神色平静,但内心忧虑,他早就料到,北方势力可能南下。

    但没想到来得如此之快,而且是名声在外的“杀胡天王”冉闵。

    “冉闵悍勇,但毕竟是北伧武夫,岂容他在江南撒野!”

    权臣王国宝率先发声,“应立即命桓冲,派兵剿灭!”

    尚书令王导,却持不同意见:“冉闵虽粗鄙,确是抗胡英雄。”

    “今主动来投,若拒之门外,恐寒天下汉人之心。”

    “不如招安,令其驻守北疆,为我屏障。”

    王国宝冷笑:“王公何其天真!冉闵这等枭雄,岂甘为人之下?”

    “今日招安,明日就可能反噬!”

    双方争论不休,司马曜年轻缺乏主见,只能眼巴巴看着谢安:“谢爱卿以为如何?”

    谢安沉吟片刻,缓缓道:“冉闵来意不明,不可轻下结论。”

    “当下之急,是加强建康防务,同时命桓冲谨慎应对,不可轻易开战。”

    他心中另有算计,冉闵南下,固然是威胁,但也可能是,制衡桓冲的机会。

    桓冲据荆襄,兵强马壮,已有尾大不掉之势。

    若冉闵能在,荆襄立足,或可牵制桓冲。

    于是东晋朝廷,做出矛盾的决定,一方面调集军队,加强防御。

    另一方面,派使者与冉闵接触,试探其真实意图。

    冉闵对东晋使者的到来毫不意外,他隆重接待使者,言辞谦恭。

    表示“愿为江东屏障,共抗胡虏”,但拒绝交出兵权。

    几轮接触后,东晋朝廷对冉闵的态度,分为三派。

    以王国宝为首的强硬派,主张武力剿灭。

    以王导为首的怀柔派,主张招安利用,以谢安为首的务实派,则主张观望待变。

    就在东晋朝廷,举棋不定时,西线传来紧急军情。

    成汉李势,果然出兵东进,攻打巴东地区!

    桓冲不得不,分兵西援,减轻了冉闵的压力。

    冉闵抓住机会,迅速扩大控制区,接连拿下几座城池。

    他严令部队纪律,禁止扰民,与当地豪强合作,逐渐站稳脚跟。

    但危机也随之而来。一天,慕容昭急匆匆找到冉闵:“天王,军中爆发瘟疫!”

    冉闵大惊:“怎么回事?”慕容昭面色凝重:“似是江南特有的湿热疫。”

    “将士们水土不服,抵抗力下降,极易感染。已经有多人病倒,传播极快。”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冉闵为瘟疫焦头烂额时,墨离带来更坏的消息。

    “东晋朝廷,已达成共识,决定武力解决我们。”

    “桓冲正在集结兵力,不日即将来攻!”

    内忧外患同时爆发,冉闵军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

    更糟糕的是,成汉李势得知东晋大军来攻,竟然按兵不动,显然是想坐收渔利。

    “背信弃义的小人!”董狰怒不可遏。

    冉闵却异常冷静:“早就料到,李势不可靠。

    “为今之计,唯有死守竟陵,等待转机。”

    但转机在哪里?兵力悬殊,瘟疫蔓延,粮草有限...似乎已陷入绝境。

    就在这时,一个意外消息传来,北方的慕容恪病重!

    慕容俊与慕容泓可能决裂,慕容燕国内战,可能要爆发!

    整个北方局势,瞬间大变。

    冉闵立即召集众将:“机会来了!慕容马上内乱,无暇南顾。”

    “我们可借此说服东晋,证明我们的价值!”

    他亲笔修书给谢安,陈述利害,若东晋与冉闵军合作…

    可趁慕容内乱北上收复失地,若自相残杀,只会让胡虏得利。

    同时,慕容昭提出,一个大胆建议:“我可尝试治疗瘟疫。”

    “江南瘟疫与北方不同,需用特殊药材。若能治好瘟疫,必收收获民心。”

    冉闵全力支持,慕容昭带领医疗队日夜研究,终于找到治疗瘟疫的药方。

    她公开施药,不仅救治军中将士,也救治当地百姓,大大改善了与民众的关系。

    谢安接到冉闵的信后,深思良久。

    终于说服司马曜改变策略,暂缓军事行动,改为招安谈判。

    东晋使者,再次来到竟陵,这次态度明显缓和。

    双方开始就冉闵军的地位、驻地和粮饷等问题,进行谈判。

    谈判艰难,但总算有了,和平解决的希望。

    然而,就在谈判进行时,一个意外事件,改变了一切。

    桓冲部下一个将领,擅自出兵,袭击竟陵外围阵地。

    虽被击退,但激怒了,冉闵军中的强硬派。

    董狰等将领要求报复,冉闵极力压制,但内部矛盾一触即发。

    更糟糕的是,成汉李势见有机可乘,突然加大攻势,直逼江陵!

    东晋朝廷大惊,急令桓冲全力西援,竟陵方向的压力骤减。

    冉闵抓住这个机会,一边继续与东晋谈判,一边悄悄扩张势力。

    夜幕降临,冉闵独自登上竟陵城头,南望建康方向,心中感慨万千。

    南下之路,远比想象的艰难,但总算在江南,站稳了脚跟。

    前路依然凶险,但只要坚持下来,就有希望。

    “天王,有江北消息。”墨离悄然走近,“雷暴寨主还活着。”

    “他带领残部,在江北继续抵抗慕容镇,并送来一份厚礼。”

    “什么礼物?”

    墨离递上一面旗帜:那是慕容镇的帅旗!显然,雷暴部取得了重大胜利。

    冉闵接过旗帜,眼中闪过欣慰之色。

    “传令下去,将此旗悬挂城头,让所有人都看到:汉家军,不可侮!”

    旗帜在竟陵城头升起,迎风招展。

    南望建康,北思中原。冉闵知道,这场博弈才刚刚开始。

    (本章完)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