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六百零一章 回去复命
    只穿着一层单衣。

    他走进了低温操作间。

    里面是零下二十度的绝对低温。

    他要在这样的环境里。

    连接上万根比头发丝还细的能量传导纤维。

    外骨骼系统可以抵御寒冷。

    但无法替代人类双手的精密操作。

    他的手很稳。

    四个小时。

    他走了出来。

    眉毛上,挂着白霜。

    “能源核心,连接完毕。”

    与此同时。

    其他队员,在组装“冰蛛”机器人和“地龙”掘进机。

    这是一项庞大的工程。

    就像是在高原上,凭空建造一座未来的工厂。

    意外,还是发生了。

    一场,比之前更猛烈的极地风暴,不期而至。

    能见度,降到了零。

    风速,超过了每秒六十米。

    一块被吊装到一半的合金板,被狂风吹断了缆绳。

    像是一片巨大的剃刀。

    向着下方两名正在作业的队员,砸了下去。

    警报声,被风声淹没。

    千钧一发。

    沈岩,启动了自己身上的外骨骼。

    动力,瞬间开到最大。

    他冲了过去。

    在合金板落下的前一秒。

    将那两名队员,推开。

    巨大的合金板,砸在他刚刚站立的位置。

    地面,被砸出一个深坑。

    所有人,惊出一身冷汗。

    “全员撤回车内。”

    “启动应急预案。”

    沈岩的声音,通过通讯器,传到每个人的耳朵里。

    冷静,不带一丝波澜。

    风暴,持续了两天。

    两天后。

    风暴停止。

    组装工作,继续。

    没有人再提那惊险的一幕。

    但,所有人看着沈岩的眼神。

    多了一些东西。

    那是敬畏。

    是绝对的信服。

    一个月后。

    所有的设备,组装调试完毕。

    一百二十台“冰蛛”机器人,整齐地排列着。

    像是一支等待检阅的钢铁军团。

    “夸父”能源核心发出了稳定的嗡鸣声。

    山谷中心,一座小型的未来工厂,拔地而起。

    沈岩,站在主控台前。

    他按下了启动按钮。

    嗡——

    所有的机器,同时启动。

    “地龙”掘进机,开始向地下钻探。

    “冰蛛”机器人,开始布设电极和管道。

    特制的催化溶液,被缓缓注入地下。

    屏幕上。

    代表能源输出的数值,开始飙升。

    地下的那条巨龙。

    正在被缓缓唤醒。

    又过了三天。

    第一条运输管道的出口。

    一块暗红色的金属,缓缓出现。

    那是第一块从地下矿脉中,直接电解出来的结晶铜。

    一立方米。

    重达九吨。

    纯度,百分之九十九点九。

    它在高原的阳光下。

    反射着,梦幻般的光芒。

    一个全新的时代。

    从这片生命的禁区。

    开始了。

    那块铜。

    静静地躺在雪豹六号的作业台上。

    高原的日光,透过舷窗。

    照射在它的表面。

    没有寻常金属的粗糙。

    它的每一个截面,都光滑如镜。

    内部的结晶体,折射出深邃的暗红光泽。

    像是一块凝固的岩浆。

    蕴含着地球最原始的力量。

    李博士和团队成员,围在周围。

    他们的呼吸,带着白色的雾气。

    眼神里是创造历史的见证。

    这不只是一块铜。

    这是一个宣言。

    一种全新的工业模式。

    在这里诞生了。

    沈岩没有沉浸在这种喜悦里。

    他的大脑,在高速运转。

    他看着主控台屏幕上,不断刷新的数据流。

    “夸父”能源核心,输出功率稳定在百分之七十。

    一百二十台“冰蛛”机器人,已经全部进入地下作业状态。

    “地龙”掘进机,正在以每天八百米的速度,开拓新的运输管道。

    一切,都在按照“山河”系统的最优解,自动运行。

    这是一个可以自我维持,自我优化的系统。

    但它需要一个长期的框架。

    沈岩打开了平板。

    调出了一个全新的方案。

    第一步,人员轮换制度。

    李博士的团队,是他雇来的。

    他们不能永远留在这里。

    后续的维护和监督,将由未来科技和国家联合组建的特别技术小组,进行三月一次的轮岗。

    第二步,安保体系移交。

    这里的价值无法估量。

    单靠一支十二人的极地小队,无法保证绝对安全。

    外围的安保工作,将全部移交给周老派来的特别单位。

    他们将在山谷外,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军事级别的隔离区。

    第三步,物资运输航线。

    “匠人”的鲸鱼运输机,是应急方案。

    常态化的运输,需要更稳定的渠道。

    沈岩的计划是,建立一条从西里可可到内陆工业基地的,无人机运输走廊。

    由磐石资本,出资建造两座高原机场。

    由科技公司,提供重载无人机技术。

    每天将会有超过一千吨的结晶铜,被运出这片无人区。

    第四步,建立数据壁垒。

    所有开采数据,现场运算,物理隔绝。

    只将最终的产量结果,单向传输回报。

    “山河”系统在这里的子系统,将成为一个信息黑箱。

    除了沈岩,无人可以访问其核心代码。

    他将《熔炉计划》的权限,移交给了李博士。

    李博士将是这里的第一任轮值主管。

    “我的工作,完成了。”

    沈岩的声音,在控制室里响起。

    他拿起一把高能粒子切割刀。

    在那块九吨重的铜块上。

    切下了一个边长十厘米的立方体。

    切口同样光滑如镜。

    他将这个小小的立方体,放进一个手提式的,恒温恒压的金属箱里。

    然后他转身。

    走向了那架一直停在山谷外的湾流g650。

    螺旋桨卷起地上的冰晶。

    飞机冲上云霄。

    向着文明世界的灯火飞去。

    身后。

    那座矗立在生命禁区的地下工厂。

    像一只沉默的巨兽。

    开始为这个国家,输送最滚烫的血液。

    三个小时后。

    飞机降落在京城西郊的一座不对外开放的机场。

    一辆黑色的红旗轿车,早已等在停机坪。

    没有多余的交流。

    沈岩提着箱子,上了车。

    车子驶入了一片外表看不出任何异常的园林。

    穿过层层岗哨。

    最终停在了一座名为“中原阁”的建筑前。

    周老的秘书小林在门口等候。

    他看到沈岩。

    眼中是一种复杂的,混杂着好奇与敬畏的神色。

    他知道这个年轻人。

    也知道他去做什么了。

    但他不知道结果。

    “周老在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