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六百二十章 何等的自信
    一开始,没人相信。</br>所有人的第一反应都是,炒作,绝对是炒作!</br>柴窑是什么?</br>那是传说中的东西!“片柴值千金”,存世的完整器,一个巴掌都数得过来,还件件都有争议。</br>现在你告诉我,有人一烧就是十几件?</br>你当是地里的大白菜吗?</br>无数的专家、学者在社交媒体上公开表示质疑,言辞激烈,认为这是对历史的亵渎,是一场拙劣的骗局。</br>然而,当国家博物馆的官方账号,发布了一张王馆长带着一队专家,连夜乘坐专机抵达C市的照片时,所有的质疑声,都小了下去。</br>风向,开始变了。</br>难道是真的?</br>三天后。</br>C市国际会展中心,主厅。</br>这里被布置成了一个典雅的中式展厅,黄花梨木的展台上,静静地陈列着那十几件天青釉瓷器。</br>每一件的周围,都拉着一米的安全线,数名荷枪实弹的安保人员,面无表情地矗立在四周。</br>展厅里,人头攒动,却异常安静。</br>所有人都屏住呼吸,贪婪地看着展台上的“天空”。</br>来的,都是真正的大人物。</br>国内排名前十的私人收藏家,全到了。</br>故宫、国博、上博的专家团队,悉数到场。</br>甚至还有几位金发碧眼的外国人,身后跟着专业的翻译和顾问团队,显然是来自苏富比、佳士得这样顶级拍卖行的代表。</br>人群中,一个穿着对襟唐装,手里捻着一串沉香木佛珠的老者,尤为引人注目。</br>他叫马卫亭,是国内收藏圈公认的“掌眼人”,眼力极毒,经他手的宝贝,没有一件是假的。</br>他被一群人簇拥着,慢悠悠地走到展台前,隔着安全线,眯着眼睛看了一会儿。</br>“马老,您看这东西,怎么样?”旁边一个富商小心翼翼地问道。</br>马卫亭撇了撇嘴,脸上露出一丝不屑。</br>“釉色浮于表面,火气未消,匠气太重。”</br>他摇了摇头,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了整个展厅。</br>“器形倒是仿得有模有样,可惜啊,终究是现代工艺品,失了古韵。”</br>“一眼假。”</br>这三个字一出,全场哗然。</br>马卫亭是谁?他说假,那这东西,十有**就是假的!</br>不少原本激动不已的收藏家,脸上都露出了失望和愤怒的神色。</br>搞了半天,真是个骗局!</br>就在这时,一个平淡的声音从人群后方响起。</br>“哦?”</br>“马老可否说得再具体一些?”</br>众人回头,只见沈岩穿着一身休闲装,在一群人的簇拥下,缓缓走了过来。</br>高守正、李援朝等人,都跟在他的身后。</br>马卫亭看到沈岩,眉头一皱。</br>太年轻了。</br>他最看不惯的,就是这种靠着资本,在传统文化领域里瞎搅和的年轻人。</br>“具体?”马卫亭冷笑一声,“这是一种感觉,一种沉浸在古玩里几十年的直觉,你一个毛头小子,说了你也不懂。”</br>“我确实不懂。”沈岩点了点头,很认真地说道。</br>马卫亭脸上的鄙夷之色更浓了。</br>“不过,”沈岩话锋一转,“我的仪器懂。”</br>他拍了拍手。</br>两个工作人员抬着一台精密的仪器走了上来,仪器上连接着一个巨大的显示屏。</br>“这是津牛大学最新款的便携式热释光断代检测仪,”沈岩指着仪器,像是在介绍一款新发布的手机,“误差可以控制在百分之五以内。”</br>“专门用来检测陶瓷的最后烧制年份。”</br>马卫亭的脸色微微一变。</br>他玩的是眼学,是经验,最烦的就是这种拿科学仪器说事的人。</br>“装神弄鬼!”</br>沈岩没理他,对工作人员示意了一下。</br>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从展台上取下那只天青釉碗,放进了检测仪中。</br>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那块巨大的显示屏上。</br>红色的进度条,开始缓缓读取。</br>整个展厅,落针可闻。</br>一分钟后。</br>嘀的一声轻响。</br>屏幕上,一行清晰的数据,跳了出来。</br>【检测样本:陶瓷碗】</br>【最后烧制时间:距今887年(±25年)】</br>【结论:符合北宋晚期(公元1125年)器物特征】</br>死寂。</br>空气中一片死寂。</br>887年!</br>北宋晚期!</br>仪器的结果,像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地抽在了马卫亭的脸上。</br>他的脸色,瞬间由红转青,由青转白。</br>“不!这不可能!”他失声叫道,“仪器是错的!你们作弊!”</br>“作弊?”沈岩笑了,“王馆长,李顾问,国家博物馆的专家团队也在这里,不如,请你们来复核一下?”</br>满头白发的王馆长,推了推眼镜,带着他的团队走了上来。</br>他们没有用沈岩的仪器,而是拿出了自己带来的,另一套更加精密的设备。</br>又是一轮漫长的检测。</br>十几分钟后,王馆长走到了话筒前,清了清嗓子,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br>“我以国家博物馆的名誉宣布。”</br>“经过我们反复检测和比对,这批天青釉瓷器,无论是胎土、釉料成分,还是烧制工艺,均与史料记载中的北宋柴窑特征完全吻合。”</br>他看向那只碗,眼中是无尽的痴迷。</br>“甚至,它们的工艺水平,还要超越我们已知的任何一件传世品。”</br>“它们是国之瑰宝!”</br>“轰!”</br>人群彻底沸腾了!</br>国宝!</br>国家博物馆馆长亲口认证的国宝!</br>马卫亭双腿一软,差点瘫倒在地,被人手忙脚乱地扶到了一边,再也没脸见人。</br>所有收藏家的眼睛都红了,他们看着展台上的瓷器,那眼神,就像是饿狼看到了羔羊。</br>沈岩走上拍卖台,拿起了拍卖槌。</br>他没有请拍卖师。</br>他要亲自主持这场载入史册的拍卖会。</br>“各位。”</br>“多余的话我不多说。”</br>“第一件拍品,北宋柴窑天青釉撇口碗。”</br>“起拍价,一元。”</br>全场都疯了。</br>一元起拍?</br>这是何等的自信!</br>“一千万!”一个本地富豪立刻举牌。</br>“三千万!”京城来的一个收藏大家,毫不示弱。</br>“五千万!”</br>“八千万!”</br>价格就像是坐了火箭一样,疯狂地向上飙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