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84章 张皇后
    “唉呀玛呀!”

    ”欺天啦!欺君啦!”

    “都抢到朕的头上啦!”

    “还有没有王法了啊!”

    “皇爷爷你快来看看呐!”

    皇城,坤宁宫。

    按理说这儿应该是皇后的地盘,但现在却回荡着大明建武皇帝陛下的哀嚎声。

    他已经这样嚎了不知道多久,也不知道哪来的那么大气性。

    再大的冤屈、委屈,正常人大哭一场也就差不多了。

    但他不一样,他是反反复复哭,而且都是嚎丧似的恼人动静。

    真是闻者伤心、听者落泪。

    可若是又闻再听?

    那就是相当的讨人嫌了。

    得亏朱仲琰是个皇帝,他在那儿嚎只会让大家害怕,而完全不敢讨厌。

    伴随着他的哭嚎,那些太监宫女们都被吓得跪在地上不敢起来,一直跪到腰酸腿疼他都没消停。

    几个太医守在门外,忧心忡忡,担心他这样嚎会伤身。

    噢不对,多半已经伤身了。

    因为他这次嚎起来的动静,已经明显没有之前几次那么吵了啊!

    几个太医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愣是没人敢进去劝。

    倒不是不尽责,主要是上一次进去劝的人直接被皇帝甩了满脸的涕和泪,还要被更加尖利刺耳的“警报声”攻击耳朵。

    一把年纪了差点就被送走。

    嘶~太医被皇帝送走?这怕不是穿越到洪武年间了吧!

    就在这几个太医懊恼不已的时候,后头传来了一连串行礼问安的声音。

    他们回头一看,立刻上前拜见。

    “臣等拜见皇后娘娘。”

    整套中宫常服,华贵典雅、端庄大方的张皇后,领着随从走进了门廊里。

    她自然是听到了皇帝在闹腾,有些不好意思的看向太医们:“先去偏殿候着。”

    “来人,给几位太医上茶和点心。”

    招呼完几个老太医后,她便提裙走进了自己的宫殿里。

    自从正位中宫,这坤宁宫便是她在宫中的地盘,连皇帝都不会随便指手画脚。

    在这儿侍奉的太监、宫女,全都是她亲自提拔的。

    见他们跪在地上发抖,实在是于心不忍的张皇后,便示意所有人都退下。

    众人如蒙大赦,叩首谢恩后便如潮水般退了出去。

    殿内很快就只剩她一人,听着殿内渐渐低靡不振的嚎哭声,心中很是无奈。

    嫁入帝王家,还是正位中宫,这是大明多少女子求而不得的。

    但只有她自己知道这其中的难处。

    尤其是当……她的皇帝夫君,好像永远都长不大的时候。

    “陛下?”

    “陛下?”

    “臣妾进来咯?”

    在外头站了好一会儿,待到里头的声音小了很多,张皇后才试探着走进去。

    这些天她已经习惯了,算准了皇帝这是在发牢骚胡乱闹腾,嚎得越大声就表明现在气性越大,得等消停了才能开始哄。

    这边一进去,她就瞧见皇帝正四仰八叉的躺在软榻上,一脸的生无可恋。

    好消息,应该是龙体无恙。

    毕竟还在微微喷着粗气呢!

    至于说坏消息嘛……

    很明显,他并不是不想嚎了。

    而只是暂时没力气嚎了。

    张皇后慢慢凑上去,坐到榻上,取过桌上叠好的明黄色布巾子给皇帝擦脸。一边擦还一边问:“陛下,您说谁欺君啦?”

    擦干净了胖脸,又给他喂了口已经放凉的茶水,重新躺下的皇帝才闷声道:“朕是不是君?”

    张皇后点点头。

    “那欺负朕,算不算欺君?”

    “……”

    欺君还能这样解释的吗?

    张皇后:您高兴就好。

    “他们把朕的钱都拿走了!”

    “拿走了!!!”

    “那都是朕的钱啊!”

    “还说是为了朕好!”

    “他们拿走朕的钱……”

    “还要朕感谢他们不成?!”

    见皇后不吭声,朱仲琰似乎找到了一个不会反驳他的突破口。

    于是就开始了不断的抱怨。

    把人家当情绪垃圾桶了。

    而张皇后对此貌似也不介意,哪怕她完全能听出来皇帝在指桑骂槐(指“他们”骂“姑奶奶”)也不会去主动戳破,就只是安静的坐着当个倾听者。

    毕竟皇帝比较荒唐,但对她并不差。

    作为中宫,她从不想谋求什么一生一世一双人那种故事情节。

    只要没有这个那个的妃子,仗着皇帝的宠爱不断给她添堵就行了。

    而在这一点上,皇帝做得很好。

    宫中吕人又多又杂,但确实没有一个敢挑战她的权威。

    唯一的遗憾就是,她至今都还只有一个皇长子傍身。

    她是皇后,但只有独子。

    这在宫廷之中是极没有安全感的。

    可这种事,光她自己急没有用。

    她得想办法让皇帝配合啊!

    但要怎么让皇帝配合呢?

    她还真不懂,毕竟她的孩子都还处在十以内加减法都不明白的年纪呢,又怎么可能知道某个大胖孩子在想什么呢?

    俗话说:养孩子难!

    养大孩子更难!

    所以她的逻辑很简单:

    做好自己的事,一切随缘。

    当然,看似简单,实则不简单。

    在皇帝完全不管、太后因为搞事而被动下岗的情况下,她自己就把乱七八糟的内宫管理得井井有条。

    庶出的皇子皇女无一夭折,全部都健健康康的长得白白胖胖。

    先帝留下的那些个太妃们,她也都有记得去侍奉看顾,逢年过节都有送礼,还会教自己的孩子叫人家“太妃奶奶”。

    搞得一堆长辈们乐不可支。

    尤其是那些没有孩子的太妃,可以说是被她的胖儿子哄得团团转。

    至于说最关键的镇国公主,她更是亲力亲为的拉着关系。

    自己绣的小衣服,给三小只每个都送去春夏秋冬各一套,还有各种各样的玩具礼物一并奉上。

    今儿个又专程出了趟门,带着儿子去探望那位出家的公爹——废梁王。

    虽说这老头不是什么好东西,皈依秃头都是对秃头门的一种侮辱。

    但人家到底是皇帝的生父。

    哪怕退一万步来说,她作为儿媳妇也得要抽时间去关心一下。

    忙完回来还要哄着皇帝……

    可以说,她已经尽力做好了。

    只可惜,某个皇帝并不知道她忙忙碌碌的到底都在忙什么。

    或者说,就算知道了也不在乎。

    能让大明建武皇帝在乎的人或事,简直屈指可数,她还没有能被算在内。

    毕竟人在宫中身不由己,她做的这些在旁人眼里多半都是“应该”的吧。

    “陛下,您要用膳吗?”

    “臣妾去给您做?”

    “莲子羹?豆腐脑?杏仁酪?”

    等到皇帝抱怨完了,张皇后才轻声细语的问道:“或者您想吃别的?”

    她等了一会儿,皇帝没吭声。

    好吧,没吭声就是全都要的意思。

    “您且歇着。”

    “臣妾去小厨房给您做。”

    她起身就要去忙活。

    可还没走出几步,就听到身后传来皇帝的沙哑嗓音:“加一道金钱肚。”

    “叫老徐来一起吃。”

    “……”

    “遵旨。”

    她一顿,笑了笑。

    因为陛下肯叫驸马来一起耍耍,这就算是雨过天晴了。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