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杀青后,林年本以为自己能如愿好好睡几天饱觉,可是拍摄结束标志着后期工作正式开启,一想到她要开启剪辑工作,本来已经睡下的她也睡不着了,脑海里一直盘旋着剪辑方案,导致睡意全无,凌晨一点半才迷糊过去。
    睡得晚并不一定醒得晚,早上7点10分,她就从睡梦醒来,精神十足,并没有因为晚睡就觉得困倦。
    林年躺在床上磨磨蹭蹭,脑海里盘算着要做的事情:整理素材、同步声音轨,转场设计……要做的事情有很多,她更不想起床了,但偷懒向来也不是她的作风,又躺了半小时,她终于从床上爬起来,来到隔壁姐姐家,蹭了一顿早饭。
    “不要太辛苦了!”冯倩俐端出给林年留的早饭,看她眼下的青黑,心疼地说道,“都挣了这么多钱了,该休息的时候就休息。”
    林年吃着早饭,嘴里嗯啊应付着,冯倩俐看她这样就知道她这是拿自己说的话当耳旁风了,叹了口气,不再多说话,把刚才做好的咖啡加了几块冰块给她端出来。
    “谢谢妈妈~”
    “现在又能听见了?多大了,还撒娇!”看林年三两口就喝完了咖啡,拿起钥匙准备出门,冯倩俐跟在林年后边,叮嘱,“中午睡个午觉,不要累着,你又不是不知道,疲劳无法产生创造力,只有精神饱满才能有创造力……”
    “知道了,妈,回吧,走了!”说完,便扬长而去。
    《胎盘》的剪辑工作并不轻松,应该说所有电影的剪辑工作都不轻松,只是对林年来说,这是她导演的第一部戏,尤其显得不轻松。
    三位女主角的戏份被拍得很细,人物线交织、节奏偏慢,又融合了大量纪实风格的镜头语言,尤其是林年自己提出的第一视角部分,拍了多机位版本,一天几百个镜头,素材量庞大且碎。更何况,她手里还有之前陈一鸣执导时拍摄的素材,虽然大部分不能用,但是她还想在拉一遍素材,说不定有新的发现。
    如何影视公司大楼有专门的剪辑工作室,林年来到公司直奔工作室,此时,她的导演助理和剪辑助理已经开始了他们的工作。
    小陆是剪辑助理,正守着两台工作站来回切换,耳机挂在头上,神情专注,完全没有注意到林年的到来。
    “小陆,素材整理到哪里了?”林年故意说得大声一点,生怕戴着耳机的小陆听不到。
    “啊?导演!”听见林年的声音,小陆点了暂停,摘下耳机:“导演,所有素材我都备份完成了,A、B机的素材也已经同步,标记好了音画同步点,还打上了基本的场号、镜号和导演标记。”
    在小陆汇报工作的时候,导演助理小渠顺手从文件夹里调出时间线:“目前我们按照场记和条记,把你当时圈出的好条做了初步标注,绿色是推荐镜头,黄色是可备选的。”
    给小陆和小渠点了个大大的赞,林年随机点开了一个用黄色标记的镜头。
    镜头从村道一路扫到车厢,是余辛离家那场第一视角的素材:“这个绑胸口的镜头稳定性还可以。”
    “对,我们用达芬奇加了轻微稳定,画面能用,不过声音收得比较糙,我建议让声音部门再做一遍清理,那一段我也剪了一半粗剪,您随时可以过目。”
    “声音先不要动了,我听了以后再说,本来就是拍摄的外景,这样的镜头里出现嘈杂的声音才是正常的。”
    听完小陆和小渠的汇报,林年跃跃欲试起来,他俩已经做了这么多工作,也到她正式开启剪辑工作的时候了。林年激动之下,双手击在一起,兴奋地说:“来吧!先从主线剪起!”然后,一屁股坐在电脑前。
    “周笑珊线已经整理完,余辛线整理了七成,曲靖的角色因为有一场群众走位出问题,我们暂时搁着了。”闻言,小渠连忙凑过来,向林年汇报主线镜头的情况。
    “曲靖那场我记得拍了三遍,有两条就站位出问题了,对吧?”
    小渠:“对,第三条灯光也闪了。我们打算用第二条前半段,第三条后半段,再做一点遮掩处理。”
    “行,别删原始素材,万一我要重构节奏。”
    “明白,所有原素材都按拍摄日期和场号做了备份,连坏条也留了影像标记。”
    林年点点头:“艾彬那边还在调结构,我这两天抽空再看你们的粗剪。你们先按角色线各自剪一版,别强拼。咱们这片子不能靠剪出戏剧冲突,而是要剪出潜流和情绪的涌动。”
    虽然林年说自己是主剪辑,但实操还是小陆来,林年只是负责从旁指挥,这倒也正常。
    第一条要剪的就是余辛这条故事线,林年原本设想的是“静水流深”,但真正剪起来,她才意识到——沉默角色一旦缺乏节奏设计,整场戏很容易陷入“静滞”。余辛饰演的妇女很多时候是沉默无语地活着,但电影不能只是沉默。
    林年沉默地重看了一段:余辛夜晚独坐,丈夫在楼上大声打电话、两个孩子关上了门。她本打算只保留她面无表情地坐着的镜头。
    “你把拍摄的烧水和婴儿啼哭的镜头再放出来看看?”想了想,林年指挥道。
    反复看完这几条素材,林年终于开口:“你剪进去一点点水壶冒泡的声音,再剪几帧她微微侧头的镜头,加上远处有个婴儿啼哭的声音,我们看看效果。”
    出来的结果却不甚满意,林年苦苦思索却不得要领。
    小陆嗫嚅这开口:“导演,要不要考虑再请个剪辑顾问或指导啊?”
    “是,我们不能闷头苦干,我是初次上手,你也还没出师,我们是得找专业的人帮帮我们掌掌眼。”林年打开通讯录,一边滑动一边思索着这个人到底是谁,没办法,想要加她好友的人有点多,很多又无法拒绝,加了之后却无人说话,变成了躺在各自列表里的“僵尸”好友。
    星标好友邵乐乐肯定要被林年抓来掌眼,再不行,也得跟她远程分享一下,站在导演角度如何做好剪辑工作。
    继续往下滑,突然看到一个名字“江治”,是她之前担任公司某部电影制片人时认识的剪辑师,他负责了圈内很多电影的剪辑。
    反应过来此人是谁以后,林年给他发了一条消息询问。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