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从小看到大的小子,不知何时已褪去孩童的稚嫩,身形抽条,变得清隽而挺拔。
此刻他正停下脚步,看着奔向自己的姝礼,神情是一贯的平静,却自然地将她护在了远离车道的一侧。
就这一个小小的,习惯性的动作,在陆时安这位老父亲眼里,却被无限放大,品出了别样的意味。
他微微眯起眼,眼底闪过一道混合着审视与不爽的危险光芒。
原来危险一直在身边。
……
晚上回到家,陆时安依旧有些沉郁。
洗漱完毕,他靠在床头,看着姜云舒对镜护肤,半晌,才低声开口:“今天接姝礼,又有个男生缠着她。”
他简要说了说下午的事,语气沉肃。
说到那男生如何没分寸,自己如何拦住对方时,措辞干脆,没多渲染,最后像是随口一提:
“后来看见秦泽,姝礼书包都没拿就跑过去了。”
话里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酸味和挑剔。
姜云舒从镜中瞥了他一眼,轻轻笑了:
“我以为什么事,他们从小一起长大,感情好不应该吗?姝礼依赖小泽,就跟依赖砚书一样,你瞎担心什么。”
“砚书是她亲哥,不一样。”
陆时安眉头蹙紧,声调高了几分:
“秦泽那小子……总之,配姝礼还不够。”
姜云舒放下护肤品,转过身来,好笑地望着他:
“时安,他们还小呢,而且你说,谁才配得上你女儿?小泽是我们看着长大的,稳重聪明,我倒觉得,是咱们家那个有点小脾气的小公主被宠坏了,偶尔叫人头疼的很。”
“头疼什么?姝礼就该做一辈子公主。”
他说得斩钉截铁,仿佛天经地义:“嫌她不好,那是别人有问题。”
姜云舒拿他没辙,摇头笑了。
她眼波一动,起身缓步走到床边,俯身贴近陆时安,指尖在他胸前轻轻一触,声音又软又糯:
“是是是,你女儿最好,全世界第一好……那她爸爸呢?是不是眼里只有小公主,没有公主她妈妈了?”
她靠得近,身上淡淡的香气拂过他鼻尖,睡衣领口微松,露出一截细腻的肌肤。
陆时安方才那点因秦泽而起的不快,顿时被这亲近搅散。
他注意力全落在妻子身上。
喉结滚动了下,他手臂一环搂住她的腰,将人带进怀里,嗓音低哑:
“胡说。”
卧室里温存悄生,一室暖意生春。
什么臭小子,早被暂抛脑后。
……
很快,孩子们升高中了。
金砚书毫无悬念地以优异成绩被一所全国闻名的顶尖理科高中提前录取,开始了他的住校生涯。
家里一下子似乎安静了不少。
转眼间,也到了金姝礼和秦泽中考的紧要关头。
填报志愿的前一晚,金家的气氛有些微妙的凝滞。
金姝礼咬着笔头,对着志愿填报表发呆。
她的文科成绩拔尖,尤其是语文和英语,几乎每次都能在区里排上名号,那所着名的文科重点高中简直就是为她量身定定的。
而秦泽,数理化天赋极高,自然是瞄准了哥哥金砚书去的那所顶尖理科高中。
问题就在于,这两所学校,相隔甚远。
“秦泽。”
金姝礼终于忍不住,蹭到正在帮她检查错题的秦泽身边,声音闷闷的:
“你说……我是不是也该试试报理科高中?说不定我也能跟上呢?”
秦泽从演算纸上抬起头,看了她一眼。
台灯的光线勾勒出他越发清晰的下颌线,眼神依旧是沉静的。
他放下笔,语气平和却不容置疑:
“不要勉强,你的优势在文科,那所文科附中的教学资源和氛围更适合你,能把你最大的优势发挥出来。”
他顿了顿,补充道:
“而且,理科高中竞争太激烈,压力会很大,没必要去硬挤。”
他的话理性又客观,完全是从为她好的角度出发,挑不出一点毛病。
金姝礼心里知道他说得对,可那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失落和酸涩还是冒了出来。
她低下头,手指无意识地卷着书页角:
“哦……知道了,那就报文科附中吧。”
她同意了,但心里那点小别扭却没散,连带着看秦泽那张永远波澜不惊的脸都觉得有点……讨厌。
他怎么就能这么冷静地分析利弊,一点都没表现出不舍呢?
秦泽看着她蔫头耷脑的样子,嘴唇微动,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只是伸手,轻轻把她卷得不成样子的书角抚平,声音低了几分:
“好好考,周末……还能见面。”
最终,志愿表交了上去。
金姝礼顺利被文科附中录取,秦泽也毫无意外地进入了那所顶尖理科高中。
九月开学,两人各自奔赴不同的校园。
金姝礼一进入文科附中,果然如鱼得水。
这里的文学氛围浓厚,活动丰富多彩。
她几乎没怎么适应,就迅速融入了新环境。
她加入了话剧社,凭借着姣好的容貌和灵动的表现力,很快成了社里的台柱。
她还加入了辩论队,伶牙俐齿,逻辑清晰,在市级辩论赛上为学校捧回了奖杯。
她像一朵彻底绽放的花,在属于自己的领域里散发着越来越夺目的光彩,吸引着周围越来越多欣赏和倾慕的目光。
而秦泽所在的理科高中,则是另一个世界。
这里汇聚了全省最顶尖的理科尖子生,学习氛围浓厚得几乎凝成实质,竞争无处不在,激烈甚至堪称残酷。
每一次考试排名都牵动着所有人的神经。
秦泽依旧优秀,但在这里,他也需要投入全部的精力才能稳住自己的位置。
他变得更加沉默,也更加沉稳。
两人见面的机会确实少了。
从以前的几乎天天见面,变成了只有周末回家才能碰头。
起初,金姝礼还会叽叽喳喳地跟秦泽说很多学校里有趣的事,谁谁出洋相了,话剧社排练的趣闻,辩论赛上的精彩瞬间……
秦泽总是安静地听着,偶尔点点头,或者简短地评论一两句。
后来,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们之间开始通信。
一开始是金姝礼先写的。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