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9章 特别行动组29
    民国二十八年夏,上海。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投洒在福安弄的屋顶上、湿漉漉的街道上。

    昨夜下了一场小雨,微风中仍带着潮湿的气息。

    陈嘉推开窗子,伸出手,感受今日的温度。

    这个点,弄堂里已经开始热闹起来,炊烟袅袅升起,从窗户飘出来。

    扫地声,讨价还价的声音,水龙头流淌的声音,女人搓洗衣物的摩擦声,孩子嬉笑打闹的追逐声,几位大爷下棋的争论声……

    传入陈嘉的耳朵。

    她不动声色的探出一只眼睛,打量熙熙攘攘的弄堂口,同往常一样。

    街坊四邻,也无甚变化,烟火气依旧。

    陈嘉脱下睡衣,往身上套了一件白色衬衣,拿起一条黑色过膝长裙,衬衣塞进裙子。

    取出一双帆布鞋,套在脚上,背上长方形的布质书包,从抽屉里拿出记者证,挂在脖子上。

    出门前,拿起梳子挠挠头,把两侧的头发别再耳后,便匆匆关上门下楼。

    “陈小姐,上班去哇?”

    “是啊,顾婶。”

    “陈小姐,今早吃什么?”

    弄堂口卖馄饨的阿婆热情的招呼她。

    “一碗小馄饨,谢谢。”

    “好的呀,马上就好。”

    阿婆的孙女细妹忸怩的走过来,朝她露出胆怯的笑容。

    细妹胆小,手脚却很麻利,飞快的用抹布擦拭桌子,把凳子也一道擦得干干净净。

    陈嘉报以微笑,拢了下裙子,坐在小方桌前,等着热滚滚的馄饨饱腹。

    “陆大哥,早啊。”细妹站直身子,看向走过来的年轻男子。

    陈嘉转过头去,打了个招呼:“陆先生,早啊。”

    年轻男子略显羞涩的笑了笑,道:“陈小姐,早啊。”

    他走过来,坐在陈嘉对面,对细妹说:“一碗馄饨,多谢。”

    他生的秀气,是当下最时兴的奶油小生长相,细妹与他说句话便红了脸,支支吾吾的应了一声。

    男子叫陆昭,在青云商号做账房,同陈嘉一样,租住在福安弄的外乡打工人。

    “陈小姐,昨天路过你们报社,看到你们报社的牌子挂出来了,是不是快要发行了?”

    他皮肤很白,略带红晕,就会很明显的凸显在面部。

    陈嘉“嗯”了一声,道:“快了,再不发行,全报馆都要喝西北风去了。”

    陆昭被她逗笑了,低头浅笑。

    他很腼腆,仿佛说出方才那句话已经用尽了全身力气。

    接下来,埋头吃馄饨,偶尔抬眼看向陈嘉。

    他是温吞内秀的性格,看人的眼神却黏黏糊糊的,还透着一股清澈的愚蠢。

    浑身上下散发着一股我见犹怜的清纯感,像现代的男大学生。

    他是福安弄的老租客,而陈嘉是新来的。

    半年前,她化名陈晓晓,在湘江报社干了几个月。

    后来跟着副主编刘秋实,及十几名同事,支援湘江通讯社驻沪办事处。

    也是巧了。

    来到上海的第二周,刘秋实的大舅子落了水,也就是当了汉奸。

    他傍着这条大腿,进入日伪政府出资的《新民报》做副主编。

    离开湘江报社前,刘秋实到处游说,奈何不是人人都愿做汉奸的,他磨破了嘴皮子,只带走五六个人。

    其中就有陈嘉。

    从湘江报社跳槽到新民报,程永年夸她运气好,居然不费吹灰之力打入了敌资报刊。

    这也意味着,她算半条腿跨入敌营了,挂上《新民报》的记者证,出入更加方便,对以后的暗杀工作,有利而无害。

    《新民报》还未开张,已注入大笔资金,在外滩租下一整栋大楼做报馆。

    万事俱备,就只等着搞出几个大新闻,正式营业了。

    吃完馄饨,陈嘉掏出纸币付给细妹,微笑着对陆昭说:“陆先生,我先走了。”

    陆昭仿佛就等着这一句话呢,立马站起来说:“陈小姐,我也吃好了,一起吧。”

    他眼神单纯,一脸真诚的看着陈嘉,叫人说不出拒绝的话。

    两人彼此相隔三拳的距离,一同去坐电车。

    从福安弄走出来,是一条大马路,路口和路尾都有警察设下的关卡,凡经过的人,都要被检查证件。

    住在这里的人早就已经习惯。

    两人走到路口,提前准备好证件,警察只略略扫了一眼,便放行了。

    走出去,拐个弯,便是电车站台。

    站台上,人一如既往的多。

    “叮叮叮”电车靠站了。

    这几声铃响,像是发起冲锋的号角,等候多时的众人一股脑涌上电车。

    陈嘉个头瘦小,被人群挤来挤去,眼瞅着离车门越来越远,陆昭眼疾手快,一把拽住她的胳膊,奋力的把她拖上了车。

    “陈小姐,冒犯了。”

    “陆先生,多谢你,否则我就要迟到了。”

    陆昭耳尖微红,偷偷看她一眼,被陈嘉察觉到,立即收回目光,正视前方。

    “买票了,上车的乘客赶紧买票了。”在拥挤的人群中,售票员来去自如的穿梭,目光如炬的寻找逃票者。

    福安弄距离报馆只有四站路,挤一挤,很快就到了。

    青云商号也开在外滩,两人一起下车。

    “陈小姐,工作顺利。”

    “陆先生,你也是。”

    两个客气周到的人,彼此寒暄一句,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生活。

    《新民报》工作人员也多是读过大学的,像陈嘉这样高中文化程度的,寥寥无几。

    她不是刘秋实想要的,迫于手下无人,只能应付着用,对她一向没什么好脸色。

    前不久,她在百货大楼“偶遇”刘太太,出于礼貌,顺手帮刘太太付了钞票。

    不知刘太太回家后说了什么,自此,刘秋实对着陈嘉,总算有了点好脸色。

    陈嘉进入办公室,同往常一样,把书包放下,接水泡茶,钢笔吸足墨水,清洗抹布擦桌子,并带薪如厕。

    做好准备工作,她坐在靠窗的办公桌前,等待上峰的传唤。

    若无人传唤,那么,她就可以摸鱼了。

    “志明,德文,文静,晓晓,你们四个,带上吃饭家伙,跟我过来。”刘秋实朝四人挥手,一脸急迫。

    看来今天是偷不了懒了,来急活了。

    陈嘉麻溜的站起来,收拾东西,跟在其他几人身后,乘坐电梯下楼。

    走到大门外,两辆军用吉普车正好停下。

    侯志明张大了嘴巴:“刘编,军车载我们?这是要去哪儿?”

    刘秋实严肃道:“今天皇军俱乐部有一场演出,我们过去拍照,采访,留作备稿,到了那里,你们都把眼睛给我擦亮点,多做事少说话。”

    “是是是,请刘编放心。”

    一听要去日本俱乐部,几人都老实的不行,一迭声的应下。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