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06章 我国封建社会~隋唐时代73
    作家及其作品

    十八、李 贺

    小传:

    李贺(790—816年)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家居昌谷(在宜阳境内)。是唐朝着名诗人。做过奉礼郎的小官,死时年仅27岁。

    毛主席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里指出:“李贺诗很值得一读”。李贺继承了屈原以来的积极浪漫主义传统,运用形象化笔触写下了许多优秀诗篇。

    在诗歌艺术创作上,李贺的作品,自由奔放,构思新颖,想象丰富,意境奇丽,色彩浓郁,善于运用比、兴等形象思维手法,塑造动人的艺术形象,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他在艺术上的独特成就,为我国古典诗歌开拓了新的境界,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较大影响。

    李贺不拘一格的乐府和古体诗,其中有不少是批判时政、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作品。如《雁门太守行》等诗篇则歌颂了统一战争的胜利;

    《老夫采玉歌》等诗篇又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有力地谴责了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压迫和剥削。

    但是,由于阶级的局限和政治上的失意,在李贺的某些作品中也流露出逃避现实、空虚感伤的消极情绪。

    同时,在遣词用字方面,又常有刻意雕琢、堆砌故实的弊病,因而有些词意晦涩难解。

    李贺的作品

    1)《雁门太守行》

    原诗: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释义:

    这首诗描写北方边塞上唐王朝军队,同地方藩镇势力作战的情景,作者通过为反对分裂割据而奋战牺牲的将士的赞颂,表现了统一国家的愿望。

    译诗(参考):

    甲胄闪烁耀日光,敌人重兵压城池。

    角声回荡秋意浓,塞上晚霞染夜紫。

    漫卷红旗易水寒,寒霜凝重鼓声迟。

    报答君王知遇恩,手持玉龙捐躯志。

    注释:

    1、雁门:古雁门郡,占有今山西西北部之地。“雁门太守行”,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六朝和唐人的拟作都以此曲咏征戍之苦。本篇写将士边城苦战,抱为国捐躯的壮志。

    2、黑云:形容敌人重兵压境的状态。

    3、金鳞:形容铁甲在日光下闪耀。 日:一作“月”。

    4-、角:画角,军中吹之以为昏明之节者。

    5、燕脂:指暮色霞光。 凝夜紫:暮色渐深,云山都成紫色,即所谓“凝夜紫”。 上:一作“土”。

    6、易水:古来称易水的不止一条水,一般指北易水,源出今河北易县北。这里只是借用这个水名,不一定实指其地。《史记?刺客列传》荆轲在易水之上作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易水”可以引起这一联想,和本诗的悲壮情调相合。

    7、鼓寒声不起:一作“鼓声寒不起”。

    8、黄金台:战国时燕昭王所筑。昭王曾置千金于台上,用来招聘天下的贤士。 玉龙:剑的代称。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