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委联合参谋部的少将指尖在沙盘上敲了敲蓝军标识,沉声道。
    “李军长盯着后勤保障,马军长琢磨突击速度,俩需求都得捏合到一块儿。”
    他话锋一转,激光笔红点锁死在乌里雅斯太山方向。
    “但这次演习核心是‘全域对抗’,蓝军怎么穿插才是破局关键。”
    “马宝川,你81集团军的195旅是重装合成旅,易扬那小子的打法是迂回战,这次打算怎么用这支部队?”
    这话问得随意,马宝川却半点不敢松口。
    他身子微侧,手看似在调整耳麦,声音压得只有身边作战参谋张驰能听见。
    “把195旅编进蓝军尖刀队,让他们从乌里雅斯太山北侧无名沟钻过去,正好绕开红军防空雷达盲区。”
    “你现在就调卫星影像,把沟谷里的植被密度标清楚。”
    马宝川指尖在沙盘边缘点了点,“可别让轮式战车被灌木缠住,耽误了穿插时间,咱们这戏就没法唱了。”
    张驰刚点头,红军这边的李建峰已经开口,声音透着股胸有成竹。
    “我们防空80旅会在宝昌镇部署红旗-17A,射程能罩住乌里雅斯太山南侧。”
    “蓝军要是敢从北侧钻,我陆航9旅的直-10一升空,就能把他们的穿插路线截成两段。”
    马宝川撇撇嘴,他要是真这么布置,早就不说出来了。
    现在在这胡说八道,不过他还是接过话茬说道。
    “那正好,省得我们找机会验装备。”
    马宝川忽然抬高声音,顺势坐直身体。
    “我195旅有伴随防空分队,带的红旗-17A是最新改进型,抗干扰能力比老款强50%。”
    “倒是李军长,你那重装合成旅从潍坊机动到朱日和,重型坦克履带磨损率得压在15%以内吧?”
    “你们装备保障旅能跟得上吗?别到时候坦克跑一半掉链子,还得我们蓝军搭把手拖回去。”
    这话逗得沙盘旁几位头发花白的将军笑出了声,李建峰身边的装备参谋立刻接话。
    “马军长放心,我们带了3套履带抢修模块,还有2个野战维修连跟着跑。”
    “再说了,我们的99A刚升级完火控系统,运动中打移动目标命中率能到82%,比上次演习还高7个百分点。”
    “真要遇上,说不定是我们先帮你们拖战车呢!”
    “行了行了,俩老小子别斗嘴。”
    军委作战部部长抬手打断,目光扫过众人。
    “别光说装备多厉害,说说战术协同。这次演习要的是‘多兵种全域作战’,陆空联合作战怎么落地?”
    “马宝川,你81集团军的陆航81旅,跟歼击机部队怎么配合?总不能各打各的吧?”
    马宝川看了看红军的几个参谋,随后悄悄的说道“晚点我跟您单独说。”
    “跟谁乐意听似的。”李剑锋抱着胸,不屑的说道。
    ……………
    马宝川眼珠子一转,计上心来。
    随即说道“我看也别一会儿说了,为了节省大家的时间,我就把我们的部署在这说出来吧。”
    红军想听,那他就胡说八道。
    直接来一手将计就计。
    他拿出战术板,用马克笔飞快画了条弧线。
    “我们早跟空军部队敲定方案了。”
    “陆航的直-20负责运特战81旅的突击队员,直接在红军后方机降。”
    “歼-16先抢制空权,然后对着红军炮兵阵地精准打击。”
    “打击坐标由无人机侦察旅实时传,误差超不过10米,保证不浪费弹药。”
    各位领导看着马宝川信誓旦旦的样子,全都信了。
    这就是马宝川要的效果。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估计等仗打完,他们就知道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了。
    李建峰紧跟着追问,嘴角带着笑。
    “我们电子对抗营会在演习区布电磁干扰网,你们无人机信号要是传不回来,难不成靠喊口令指挥?”
    马宝川朝张驰递了个眼色,张驰立刻起身。
    “报告各位领导,我们给195旅配了跳频电台,就算有电磁干扰也能保持通信。”
    “而且‘翼龙-2’无人机加了电子侦察吊舱,能抓红军电子对抗营的雷达信号,到时候直接给反辐射导弹当向导。”
    “说不定还能把他们的干扰设备先端了。”
    “好小子,有备而来啊。”
    旁边一位老将军笑着点头,手里的茶杯轻轻磕了磕桌沿。
    军委参谋长看了眼腕表,激光笔红点在沙盘上划出时间线。
    “别扯远了,时间定了。”
    “5月15日0时开始机动,17日8时正式对抗。”
    “马宝川,你195旅当蓝军尖刀,穿插时间必须控制在4小时以内。”
    “要是晚了,红军防线都筑好了,你这尖刀就成钝刀子了。”
    “保证完成任务!”
    马宝川起身敬礼,余光扫过张驰。
    张驰立刻会意,在平板电脑上快速标注195旅的穿插路线,植被密度、桥梁承重等数据一条条蹦出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建峰!你们这一次好好打,打出八十集团军的威风,我看啊…马宝川的军里最近出了个易扬。”
    “他小子有点飘飘然了,你得灭灭他的威风!”
    ………………
    马宝川回到办公室。
    他将作训服外套往折叠椅上一搭,指尖在军用笔记本的触控板上划过,调出加密文件传输界面。
    收件人栏精准定位到“195旅-旅长易扬”。
    指尖悬在键盘上方两秒,他先点开了演习任务书的扫描件。
    泛黄的纸页上,红蓝两军的对抗区域用红黑双线标注。
    195旅的穿插路线像一道锋利的箭头,从无人区直插红军防线侧翼。
    马宝川对着屏幕皱了皱眉,又点开卫星云图,将16日夜间的降水概率标注在文件空白处,才开始敲字:
    “易扬同志:接集团军命令,195旅担任本次‘北剑-2023’演习蓝军尖刀部队,具体任务如下:5月15日0时从漠北A13集结点机动,17日4时前完成对红军鹰嘴崖防线的穿插渗透,配合主力部队撕开突破口。
    穿插路线已上传,重点注意3号区域(植被密度40%,需防红外侦察)、7号桥梁(承重限35吨,坦克需单车通过)。
    红军近期补充了新型雷达,你部的电子对抗连要提前调试干扰参数。
    另,80集团军军长李建峰对你部关注度高,此次穿插务必卡准4小时时限,不许出任何纰漏。
    马宝川 5月10日”
    文件发送成功的提示弹出时,帐篷门被掀开,作训科参谋抱着一摞地图进来。
    “旅长,这是红军近三个月的演习复盘资料,刚从情报处调的。”
    马宝川嗯了一声,目光却还停在屏幕上。
    易扬那小子在东口市练兵快俩月了,不知道部队状态怎么样,别真像其他军长说的那样,有点成绩就飘了。
    此时的东口市郊外,195旅的练兵场正腾着热气。
    沙土地被太阳晒得发烫,踩上去能感觉到鞋底传来的灼热。
    三营的战士们正在进行战术匍匐训练,迷彩服后背早被汗浸得发黑,却没一个人放慢动作。
    易扬坐在训练场边的遮阳棚下,手里捧着个搪瓷缸,里面泡着老白茶,茶叶梗在水里浮浮沉沉。
    他戴着墨镜,目光扫过训练场,嘴角却带着点笑意。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