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67章 泰山封禅
    秦王政二十八年,岁在壬午。

    咸阳宫的晨钟撞碎第六道霞光时,中渭桥上的青铜车盖已连成一片流动的金鳞。

    三千锐士甲叶相击的铿锵声自章台宫蔓延至渭水之滨,如同大地深处传来的闷雷。

    始皇帝嬴政高踞六匹纯白骏马拉曳的金根车中,玄色十二章纹冕服的垂旒在车舆颠簸中轻轻晃动,将他面容切割成明暗不定的碎片......

    “陛下,车驾已集齐,可启程否?”

    赵高俯身在车辕旁,声音压得极低,像一片羽毛拂过玉磬。

    嬴政没有立刻回答。

    他透过车窗,望向东方天际。那里,一轮红日正冲破云层,将咸阳城头的秦旗染成燃烧的血色。

    如今,六合已定,四海为一,可这天下的脉络,似乎仍在暗处搏动着不服的血。

    “传旨。” 他终于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金石般的硬度。

    “过函谷关,先抵泰山......”

    车厢内,嬴政轻轻抚摸着案头一本奏折。

    那是李斯与韩非策划好的封禅仪轨,上面用小篆写着。

    “古者封泰山,禅梁父,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

    他嘴角勾起一丝几不可察的冷笑,那些儒生昨日还在咸阳宫前争论不休。

    有人说需“扫地而祭”,有人说要“束茅为坛”,吵得他的脑袋都隐隐作痛。

    “真以为朕需要借他们的古礼立威?”

    嬴政低声自语,随即看向奏折上的字迹。

    “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

    车厢外,车轮碾过青石板的声响规律而沉重,如同他心中丈量天下的节拍......

    十日后,泰山脚下。

    连绵的雨雾笼罩着齐鲁大地,将海拔一千五百余丈的岱宗染成一幅水墨长卷。

    嬴政的车驾停在奉高县城外,他换乘六匹棕色骏马拉的猎车,在王贲带领的虎贲军护卫下,向泰山南麓攀登。

    山路险峻,苔藓覆石。

    随行的几十位博士儒生早已气喘吁吁,宽袍大袖被荆棘勾扯得狼狈不堪。

    他们望着前方皇帝矫健的身影,心中五味杂陈。

    闻说陛下的精力异于常人,此等体力,确实非寻常人也......

    嬴政忽然驻足,回身望向众人。

    “诸生所言封禅,可有定议?”

    皇帝的声音在雨雾中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威压。

    博士淳于越趋前一步,躬身道。

    “陛下,臣等以为,古之封禅,当扫地为坛,席用藁秸,以示俭德……”

    “够了。”

    嬴政挥手打断。

    “天地之道,贵乎简易?朕看是尔等迂腐不堪,不知变通!”

    他转头看向李斯。

    “丞相,按朕前日所定,即刻备礼!”

    淳于越脸色煞白,后退半步,与其他儒生交换着震惊的目光。

    他们没想到皇帝竟如此无视古礼......

    唯有李斯泰然自若,向王贲使了个眼色。

    “王将军,传陛下旨意,工匠即刻上山,凿石为基,立碑刻铭......”

    三日后,雨过天晴。

    泰山之巅,一座由齐鲁工匠日夜赶工建成的祭坛巍然矗立。

    坛分三层,以五色土夯实,四周插满绘着日月星辰的皂旗。

    嬴政脱下常服,换上十二章纹的封禅冕服,在李斯、赵高及一众文武官员的簇拥下,缓步登上祭坛。

    晨光中,他手持玉璧,面向东方,声音穿透云海。

    “维秦王政二十有八年,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

    廿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

    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

    嬴政的声音被山风吹得忽远忽近,却清晰地传入每一个在场者耳中。

    坛下,几十位儒生垂首侍立,有人悄悄握紧了拳头,有人则望着皇帝身后那方尚未刻字的巨大石碑,眼神复杂......

    礼毕,嬴政命李斯上前,宣读刻石铭文。

    李斯朗声道。

    “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

    铭文洋洋洒洒数百字,尽述皇帝灭六国、定四海、一法度、同文字的功绩!

    当工匠们挥锤凿石时,嬴政独自走到悬崖边,俯瞰着脚下奔腾的云海。

    风掀起他的冕旒,露出一双深邃的眼眸。

    他想起少年时在邯郸为质的岁月,想起吕不韦的权谋,想起母亲赵姬的荒唐......

    如今,所有的屈辱与挣扎,都化作了这脚下的万里江山......

    “陛下。”

    徐福的声音在其身后响起,这次泰山的封禅事关重大,他便是司天监派出来跟随嬴政的。

    “臣观泰山之气,祥云缭绕,此乃天命所归之兆。

    然东海之上,更有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居有仙人,或可求长生之药……”

    嬴政缓缓转身,目光落在徐福身上。

    这位方士长须飘飘,眼神中透着一种奇异的蛊惑力。

    “哦?三神山?”

    嬴政的语气听不出喜怒。

    “然也!”

    徐福伏地叩首。

    “臣愿率童男童女数千,浮海求仙,为陛下求得不老之药,以延万世之基!”

    嬴政沉默片刻,望向东方无垠的海疆。

    长生不老,万世之基……

    这八个字像一团火,瞬间点燃了他心中最隐秘的渴望。

    他想起自己日渐沉重的身体,想起六国旧部尚未完全平息的暗流。

    若能长生,这天下,将永远姓嬴!

    “准。”

    他吐出一个字,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所需人众、船只,着少府即刻备办。

    你就留在这里吧,等东西都准备好了,朕会亲自来送你离开......”

    听到嬴政最后面的这句话,徐福的身体控制不住的颤抖了起来。

    他现在心中突然有些后悔,早知道就应该听东皇大人的嘱咐......

    他自己擅自提起长生一事,就是想勾起嬴政心中的那点私欲。

    然而嬴政却不像是对长生很渴望,反而是想要把自己给送走啊......

    徐福也不是没有脑子,他能从嬴政话里听得出来这些......

    泰山封禅结束以后,行政继续向东而去,他的目的地是琅琊......

    秦明从始至终都在暗中看着这一切。

    封禅结束以后。

    离开泰山,车驾沿渤海东行,旬日后抵达了琅琊。

    这里原是齐国属地,三面临海,地势险峻。

    嬴政登上台顶,只见碧波万顷,海天一色,几只白帆在远处若隐若现。

    他忽然想起与秦明少年时,在邯郸曾听一位齐国商人描述过琅琊的富庶。

    那时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拿下它,成为它的主人!

    “陛下,琅琊台已按您的旨意修葺一新。”

    李斯指着台顶一座新建的石亭。

    “刻石亦已备好,可即刻铭文。”

    嬴政点点头,走到那方高达数丈的巨石前。

    工匠们早已在石面上打磨出光滑的平面,只待铭文刻就。

    他环顾四周,海风吹拂着他的衣袂,带来咸腥的气息......

    远处,有人正指挥着人众搬运木材,准备打造出海的巨轮。

    六七八大队的成员,此时已经换上穿着统一的青衣,在海滩上排列成行,如同一片青苗.....

    “刻吧。”

    嬴政对李斯道。

    “就用之前泰山的铭文,再加几句。”

    李斯躬身领命,提笔蘸墨,在石面上写下。

    “皇帝之功,勤劳本事。

    上农除末,黔首是富。

    普天之下,抟心揖志。

    器械一量,同书文字……”

    字迹铁画银钩,一如秦法的严苛与帝国的威严。

    刻石的数日里,嬴政常独自在琅琊台顶眺望东海。

    他想象着三神山上的琼楼玉宇,想象着仙人手持仙草,乘云而来。

    赵高察觉到皇帝的心思,便时常进言。

    “陛下,徐福乃有道之士,此去必不负所托。”

    嬴政不置可否,只是目光更加悠远。

    他想起自己统一六国后,曾下令收天下之兵,铸十二金人......

    又废分封,行郡县,车同轨,书同文。

    他做了那么多前无古人的事,难道真的不能超越生死,成为永恒的帝王?

    四弟啊四弟,你难道就不能给朕留点儿念想呢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