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百九十章 见证祖国的强盛
    简单的一顿饭,在两位大厨手里就可谓是手拿把掐。

    厨房里,锅铲碰撞声清脆悦耳,灶火欢快地舔着锅底。

    何雨柱掌勺主厨,马华默契地打着下手,切配、调味、装盘。

    师徒二人的配合行云流水,仿佛一场精彩的交响乐演出。

    红烧肉的浓油赤酱闪着诱人的光泽,清蒸鱼的鲜香弥漫在空气中,刚出锅的炒青菜碧绿脆嫩……

    很快,一大桌子色香味俱全的饭菜就已经被做好了,琳琅满目地摆满了整张红木圆桌。

    餐厅里笑语喧哗,一大家子十几口人围坐在一起,三代同堂的热闹让整个屋子都暖融融的。

    何晓作为长子,起身一一给众人斟酒,晶莹的酒液注入杯中,泛起细密的泡沫。

    何雨柱率先端起酒杯,目光落在身旁的马华身上,声音洪亮中带着欣慰:

    “马华来,今儿个辛苦你了!这么多年,你的手艺是越来越好了!”

    马华连忙双手捧杯起身,另一只手急急摆动着:“师父您可千万别这么说!

    徒弟如今能成家立业,过得上这样的好日子,全赖师父这么些的提携与照拂!

    没有您手把手地教手艺,传做人的道理,又替我谋出路,哪有我马华的今天?”

    他说得动情,眼眶微微发红:“就一顿饭而已,算得了什么。

    要是您不嫌我烦,往后我天天来给您做饭都成!”这话说得十二万分诚恳。

    满桌人非但不觉得冒犯,反而都被这份深厚的师徒情谊打动,纷纷点头称是。

    气氛愈加热烈,何晓等人相继举杯:“马华哥,我敬您!”

    “谢谢马华哥,这菜太香了!”酒杯碰撞声、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汇成温馨的家庭乐章。

    一顿饭吃得众人心满意足,酒足饭饱后,仍围坐桌旁闲话家常,窗外的月色似乎也格外温柔。

    ……

    时光飞逝,如白驹过隙。

    转眼已是二零一五年初秋。

    此时的何雨柱已是年近八旬的老人,鬓发如霜,身板却依旧挺直。

    眼神锐利如昔,只是眼角添了许多岁月的纹路。

    九月三日的四九城,碧空如洗,

    今日的四九城注定是举世瞩目。

    天安门广场,即将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的盛大阅兵庆典。

    为了这一天,何雨柱辗转联系了许多旧相识,最终有幸获得了观礼的珍贵机会。

    这一天,他早早起身,换上一身熨帖的中山装,胸口别上了珍藏多年的荣誉奖章。

    在妻子和儿女的陪同下,来到了庄严肃穆的嘉宾席。

    阳光格外明媚,洒在巍峨的天安门城楼上,洒在广场上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上,也洒在何雨柱激动不已的脸上。

    眼前的景象,正如他如今深爱着的祖国一般,处处洋溢着蓬勃的生机与兴旺的气息。

    天安门城楼上,站立着多国领导人和重要嘉宾。

    广场上,参与此次盛典的多国仪仗队英姿挺拔,静候检阅。

    当雄壮激昂的国歌奏响,全场肃立,何雨柱挺直腰板。

    目光紧紧追随着冉冉升起的国旗,口中轻声跟唱,浑浊的眼中已有泪光闪烁。

    振奋人心的讲话结束后,最令人期待的阅兵式正式开始。

    在激昂的军乐声中,首先入场的是威武雄壮的仪仗队。

    他们迈着铿锵有力、绝对整齐的步伐,如同一人般从城楼前正步走过。

    每一步都踏出雷霆万钧的气势,引来观礼台上阵阵由衷的赞叹。

    紧接着,铁流滚滚,一辆辆搭载着最新型武器装备的军车、坦克、导弹发射车缓缓驶过长安街。

    那些曾经只在报道中见过的尖端武器。

    如今真实地展现在眼前,彰显着大国国防力量的飞速发展与强大自信。

    空中梯队呼啸而来,划过长空,拉出彩色的烟带,如同绚丽的彩虹。

    看着这排山倒海、气势磅礴的场面。

    何雨柱的泪水再也抑制不住,顺着脸颊的皱纹无声滑落。

    这泪水,饱含着对过往峥嵘岁月的追忆,更充盈着对今日盛世辉煌的无尽自豪与激动。

    他想起了那些烽火连天的岁月,想起了为这片土地抛头颅洒热血的先辈。

    想起了民族曾经的苦难与不屈的抗争。

    人群中,他紧紧握住了妻子的手。

    思绪飘向了更远的地方。

    ——那些当年从岛国弄回来的珍贵战机,早在十五年前。

    他就偷偷放置在四九城军区大院内。

    当初可在组织内部闹出不小的轰动。

    ……

    而此刻,望着这无上荣光、国威军威空前强大的场景。

    一个深藏心底多年的决定愈发清晰、坚定——是时候了。

    藏在鹏城那座秘密地堡内。

    那堆他从世界各地用不光彩的手段弄回来的文物。

    他守护了半生、凝聚着民族血脉与历史的堆积如山的文物国宝。

    以及那些同样沉重的金条……

    是时候让它们重见天日,可以完整地、无偿地交还给国家,回到它们真正的归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随着象征和平的鸽子放飞,盛典在恢弘的气氛中接近尾声。

    何雨柱擦去眼角的泪,脸上露出了释然而欣慰的笑容。

    那笑容如同今日的阳光,温暖而明亮。

    ……

    次日,天刚蒙蒙亮,何雨柱便在女儿何晓敏的陪同下,悄然登上了前往鹏城的早班飞机。

    飞机穿透云层,窗外是翻滚的云海,一如他此刻难以平静的心绪。

    他闭目养神,手指无意识地轻轻敲击着扶手,脑海中反复推演着接下来的每一步。

    抵达鹏城,这座昔日的小渔村已蜕变成摩天大楼林立的现代化大都市,繁华更胜往昔。

    何雨柱婉拒了女儿想要同住的要求,只让她送自己到市区一家普通酒店。

    他需要独自行动。

    下午,他凭着记忆,几经辗转,来到了那片已略显陈旧的工业园区。

    绕过锈迹斑斑的管道和废弃的厂房,他熟练地开启几道隐蔽的机关。

    最终进入了那座深埋地下、由他亲手设计并督建的地堡。

    沉重的气密门在身后缓缓闭合,将外界的一切喧嚣隔绝。

    地堡内空气凝滞,只有昏黄的应急灯提供着微弱的光源。

    当他的眼睛适应了黑暗,眼前的景象依旧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力,尽管他早已心中有数。

    ——堆积如山的木质箱笼,里面是历经沧桑、价值连城的各类文物;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