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02章 日益壮大的曹操
    他环视四周,“从今天起,凡是散布投降言论者,一律格杀勿论!”

    众人噤若寒蝉,无人再敢发声。郭汜再次环顾四周,问道:“还有谁反对?”

    大殿内寂静无声,连呼吸都清晰可闻。片刻之后,气氛愈发凝重。

    凉州军的将领们互相对视,彼此眼中流露出果断与狠辣。

    “调动全部兵力,返回长安!”

    “返回长安!”

    “返回长安!”

    关中的西凉军正谋划攻入长安之际,

    青州境内,北海郡。

    袁绍虽曾是渤海太守,如今却不得不投靠北海太守孔融。

    自从与刘备交锋以来,他屡战屡败。

    不仅三个儿子和众多家眷被刘备的军队扣押,

    冀州的精锐部队、众多骑兵行动迅速,且谋臣猛将云集。

    袁绍战败后,始终盘算如何夺回冀州,

    恢复袁氏昔日荣光。

    “报,主公!”

    一名士兵急匆匆入殿。

    “长安生变,董卓已亡!”

    听闻此言,袁绍一时愣住。

    “什么?董卓死了?”

    大堂之上,袁绍起身,满脸难以置信。

    “回主公,长安传来消息。”

    士兵禀报,“天子联合吕布、王允,还有突然现身的刘备,"

    “在长安未央宫内将董卓处决。"

    “之后董卓的尸体被曝于长安东市。”

    士兵话未说完,袁绍便追问:“还有呢?”

    此时的袁绍内心激动不已。

    当年袁氏费尽心机扶植董卓上位,

    不想董卓背弃道义,背叛袁氏。

    如今得知董卓身亡的消息,袁绍比谁都喜悦。

    董仲颖,你也有今日?

    天理昭昭,必诛此人!

    董卓当年血洗了洛阳袁氏一族。

    如今仇怨已偿,袁绍心中痛快至极。

    “此外,天子已在刘备陪同下迁往魏郡邺城。”

    “天子亲自认刘备为皇叔。”

    轰!

    此话让袁绍震惊不已。

    “天子去了邺城?”

    为何天子要迁到冀州邺城?

    消息是否准确?

    袁绍追问。

    士兵答道:“千真万确,邺城附近的百姓都在谈论此事。”

    还未等袁绍回神。

    许攸开口道:“主公,董卓的生死已不再关键。”

    “关键在于天子!”

    听罢许攸之言,袁绍皱眉问:“天子?”

    “不过是乳臭未干的小子罢了。”

    说罢,袁绍嘴角浮现出一丝轻蔑笑意。

    “一个小儿能有何作为?即便他的帝位,也未必名正言顺。”

    “刘协不过是个被董卓扶植的傀儡。”

    寥寥数语间。

    袁绍流露出对刘协的轻视。

    身为臣子,他对刘协毫无敬意。

    甚至认为刘辨驾崩后,大汉再无真正意义上的君主。

    “主公切勿轻视当今天子!”

    郭图也劝道。

    “若董卓尚存,诸侯可将天子视为傀儡,无需遵从圣旨。”

    “可如今董卓已亡,刘备成了皇叔。”

    “天子被接至邺城。”

    “接下来定会在邺城重立朝廷,重建宫室。”

    “四方臣子听闻消息,纷纷聚集而来,觐见天子。”

    “渐渐地,刘协便成为名副其实的天子。”

    许攸多次劝谏袁绍。

    “如果我们对天子失礼,刘备必会利用此事。”

    “一旦他以天子之名讨伐主公,后果不堪设想。”

    无需多言,袁绍已明白其中利害。

    果然如此。

    袁绍沉思片刻后说道:“你是说,我们必须表面尊重刘协?”

    “不错!”许攸回应。

    “天子乃灵帝血脉,无论其登基途径如何。”

    “不可否认,他现在是大汉唯一的天子。”

    唯一天子?袁绍心底轻蔑。

    许攸继续道:“北有刘虞,西有刘备,南有陶谦。”

    “再加上主公作为客军依赖的孔融。”

    “若不尊奉天子。”

    “刘备兴兵来攻,孔融恐会背叛我们。”

    听闻此言,袁绍勃然大怒:“他竟敢如此?”

    殿中顿时寂静无声。

    许久之后,袁绍问许攸:“子远可有良策化解我军困境?”

    虽轻视刘协,但袁绍深知需顾全自身利益。

    许攸答道:“确有一计!”

    袁绍来了兴致,问道:“不妨说来。”

    连郭图也好奇地看向这边。

    许攸见众人注视自己,心中暗喜。

    接着道出计策:

    “主公可仿效当年诸侯讨伐董卓之事。”

    “凭借袁氏声望,号令天下诸侯。”

    “共同征伐刘备!”

    “救天子于危难之中!”

    听罢此言。

    袁绍稍作沉吟,随即豁然开朗,心中狂喜。

    “妙计!实乃高见!”

    兴奋之中,袁绍立刻命许攸起草讨伐檄文。

    许攸一边起草,一边向袁绍献策:“攻下刘氏后,主公应择机夺取青州,以固根基,再逐步谋划冀州、徐州等地。”

    “子远所言极是,你真是我的张良啊。”袁绍捋须大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兖州,颍川郡。

    曹操听闻董卓被杀、天子迁至邺城的消息后,立即召集文武群臣商议。

    大殿内顿时人头攒动,气氛紧张。

    曹操端坐正中,左右分别是荀彧和程昱等文臣,武将曹仁、曹洪、于禁、乐进、李典及夏侯惇、夏侯渊等人分列两旁。

    “诸位应该都已得知此事了吧。”曹操简明扼要地说明了当前局势。

    殿内一时寂静无声。

    荀彧迈步上前,拱手说道:“主公,我们应当立即派遣使团前往邺城,送上厚礼,以示颍川对朝廷的忠诚。”

    此话刚落,夏侯惇冷眼一瞪,嗤之以鼻:“派使者去邺城表忠心?刘备有何德何能?”

    曹洪也附和道:“确实,刘备妄称皇叔,自从推恩令颁布后,各地刘姓之人皆敢冒充汉室宗亲。”

    众武将议论纷纷,对刘备的皇叔身份表示质疑与不满。

    程昱摇头道:“仅派使者去邺城,诸位只知表面,未知深意。”

    表面与本质相异。

    曹操大笑:“诸位稍安勿躁。”

    待众人安静后,曹操继续道:“文若所言甚是,颍川确应遣使至邺城,以示忠诚。”

    其中奥妙,唯曹操心中明了。

    曹仁进言:“主公,即便如此,此重任仍应由州牧刘岱派遣。”

    而非曹操亲为郡守者。

    曹操捋须说道:“刘岱未必愿意。”

    “如今局势已变,各有所思。”

    尽管曹操身为颍川郡守,隶属兖州牧刘岱麾下,

    但他并未遵从刘岱号令,另立门户。

    自曹操到颍川,相继得荀彧、程昱等智囊。

    后又借荀彧之力招募将士,广纳贤才。

    如今部下兵员已达十余万,势力雄厚。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