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村民饥荒我吃肉,我把儿媳养肥肥》正文 第七百十一章 转业大会
    “先稳扎稳打,把公国建设好,然后稳步的在公国必经之路修建城池。”

    “移民填陆,将这些地方,永久变成中原土地。”

    “军部要配合工部做好民生建设,在这些地方稳定下来,还是半军管制度。”

    “其次,就是要把铁路规划做好”

    开了半个时辰会议后,众人散去。

    赵正站在地图之前,久久无语。

    战争容易,但是治理难。

    铁路是链接西域的主要方式之一。

    而且也是最直接的方式。

    南洋有水师驻扎,但是还不够。

    应该多设立一些水军基地。

    天下大同,是一个细致活。

    要等着新一代的将领成长起来,借用战争让他们快速成长。

    只有这一批人成长起来了,大顺的底蕴才算彻底成了。

    “一时的隐忍,是为了国家的未来。”

    赵正叹了口气。

    很快,顺发房产成立。

    联合国有银行,开始买地建设房屋,引来了京城百姓的围观。

    铺天盖地的广告布满了整个京城。

    在赵正的引导下,学区房的概念已经逐渐形成。

    而且京城百姓,对完整的配套设备也是比较在意的。

    越是配套设施齐全的地段,地价也就越高。

    明州好就好在,没有太多的房屋需要差遣,建设的新城,都是国有土地。

    一手从朝廷手里拿地,一手交钱,交税,朝廷赚麻了。

    而且这笔钱还是从银行借贷的。

    理论上用的还是百姓的钱。

    这第一个项目,赵正非常的重视,在立项的时候,就格外的关注。

    其次,便是放慢战争的进程,开始笑话战争带来的红利。

    把这些钱财和人力,转化为国家底蕴。

    大量的南洋百姓开始进入中原,南洋女子为了更好的生活,大量的嫁入中原。

    这也就催生出了婚介所。

    第五批公国已经确定,第六批公国的名额已经下来。

    大顺拥有封底的勋爵,足有一百五十多人。

    而且这个数量还在提升。

    独特的军功制度,催生出了很多低级的功勋。

    只是说,这些低级功勋食邑少,封地也少。

    比如说,最低级的功勋,食邑仅有十户,封地仅有百亩。

    连小村子都不是,还不足一保。

    最高级别则是万户,拥有三五万食邑,堪比一个小国。

    所以,针对这些低级功勋,就出台了新的管理办法。

    比如,你可以不要食邑,不要土地,一次性买断,当然,对功勋的薪资是一直发放到这个功勋去世为止。

    要么给与一定的补偿,然后让他们回家转业,从军转吏,继续为朝廷效力。

    哪怕是最低级的功勋,也是尤为难得的。

    这也是赵正的杀招。

    目前大顺统计在册的低级功勋,既食邑不超过百户的有近四千人。

    这些人,有些是打算继续留在军队深造,但是也有负伤的。

    这些负伤难以为继的功勋,则是会转业。

    赵正尤为关注这一批人。

    二月底,功勋军人转业大会上,足有二百多人。

    这些人,或是断手,或是断脚,有一些人则是眼睛出了问题,也有一些人,是因为不愿意继续打战,在获得功勋之后,准备解甲归田。

    军部的将领也在。

    还有吏部的官员。

    这是军部和吏部联合展开的大会。

    在这之前,这些功勋军人的名单会进入军部,然后转交给吏部。

    军人会在表格上签署自己想要去的衙门。

    当然,不是说他们想去哪里就去哪里的。

    这要根据他们的功勋和身份来定。

    而判定功勋功劳的不只是他们的级别,还有他们的积分!

    大顺功勋是积分制度的。

    杀一个人是一个积分。

    一个小功是一百积分,一个中功,是一千积分,一个大功,则是三千积分。

    一般来说,一个小功就能达到最低级别功勋的评判。

    如果一个中功,起码能升两级,一个大功直接就是一百户食邑。

    在这上面,还有特级大功,五千积分。

    直接五百户食邑,这种级别已经摸到县子了,足够去外面开辟一个小公国。

    五百食邑,一两千人,一个大村,发展得当,成为一个乡镇不是问题。

    所以,一般来说,有五百户食邑的功勋,必然会留在军队,继续建功立业。

    只要不影响作战,死也要死在军队里面。

    而目前,军队之中,从小兵开始,按照功劳达到这个级别的,也就二三十人。

    每一个人都是猛人中的猛人,勇士中的勇士,特别的厉害。

    后台,赵正看着正襟危坐的二百待转业功勋士兵,“一个个都挺紧张的。”

    “能不紧张吗,这可是关乎到他们的前途的大事。”卞梁笑着道。

    赵正手里拿着一份名单,这些名单已经确定好了这些功勋军人要去的衙门。

    有去商业部的。

    这个部门有钱,都是肥缺,而且薪资福利在所有衙门里,都是名列前茅的。

    有去国有银行的。

    不得不说,这是眼光刁钻的,在现阶段,国有银行,绝对是首屈一指的。

    但,赵正喜欢这样的人。

    拼自己努力打拼来的,凭什么不能大胆一些?

    对普通人来说,这个世界,非黑即白,公平最重要。

    对强者而言,利益才是最重要的。

    蛋糕就这么大,能者先吃。

    当然,也有人向往仕途,想去吏部的。

    吏部作为十部之首,尚书更是有天官之称。

    不过,不够级别的还是去不了的。

    这其中有一个叫赵廉的人。

    此人居然是小山村的人。

    而且是小山村最初那一批人的后代。

    要知道,最初那一批人,跟着赵正,早都吃香喝辣的了。

    就算没有进入朝廷,也是富甲一方。

    在赵州内,不说呼风唤雨,那也是螃蟹,能横着走。

    当然,这是跟赵正走得近的。

    走的不近的,日子虽然不说大富大贵,但是有这一层关系在,起步也是小康。

    而这个叫赵廉的,则是一个孤儿。

    年岁不大,也就二十岁出头。

    但是他从军五年了,也就是说,最初就跟着赵正。

    只是一直不显山不漏水。

    要不是赵正看到他的身份信息,还不知道小山村出了这么个人!